6月30日消息 網絡謠言是網際網路時代一個不可避免的毒瘤,這在中老年用戶學會使用各種社交媒體時更為嚴重,對此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紛紛上線了闢謠功能,幫助用戶識別網絡謠言避免被坑。IT之家
今天上午,微信官方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有些謠言的迷惑性確實非常大,除了傳統的文字圖片傳播謠言之外,新型謠言有向視頻化發展的趨勢,危害更大。
以下為朋友圈十大謠言主要內容以及危害指數,具體的謠言內容可以點擊原文了解,避免被騙被坑。
相關連結:點此訪問
1 肉鬆麵包上的肉鬆是棉花做的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真相:
國家食藥監局的官方微信平臺「中國食事藥聞」對「肉鬆餅包棉花」這類視頻進行了闢謠:肉鬆和棉花二者成分不同,口感也存在很大差異,用棉花冒充肉鬆幾乎不可能。
2 表情包是日本人發明,使用要付款
上圖表情符號,俗稱"Emoji",詞義來自日語中的繪文字(えもじ)。最初的「Emoji」表情確實是由日本人發明的:是由一個叫慄田穰崇的日本人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發明。但它早已被納入國際非營利機構——統一碼聯盟(Unicode Consortium)中,統一負責維護和管理。
3 某地出現四個假和尚入室偷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4 大米是塑料做的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對這個謠言,大家牢記一句話就足夠:塑料比大米貴多了,只有傻帽兒才會用塑料去冒充大米。
5 紫菜是塑膠袋做的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6 蝦頭裡面有兩條白線,其實是白色寄生蟲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7「劉明煒」同學的高考準考證又丟了
8 失蹤15年的牟翠翠被」採生折割」強迫乞討
9 雄安新區系列謠言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10 小孩溺水只要不超一小時,用「倒背法」可以救活
想看到更多這類內容?去APP商店搜 ,天天都有小歡喜。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