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雞精旺味精「退席」?專家:雞精中味精含量35%以上
如今味精行業越來越艱難了。工信部最新發布的2013年19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目標中,味精行業的目標任務同比增幅最大,與2012年相比,淘汰落後產能目標增加了14.2萬噸,增幅高達99.3%。以上市公司蓮花味精為例,繼去年淘汰3.2萬噸產能的基礎上,此次還將淘汰約8萬噸的產能,約佔其現有生產能力的20%。而根據財經媒體統計,原先國家還有三四百家廠在生產味精,現在長江以南幾乎都不做了。
另一方面,雞精大有成為味精替代品之勢。記者走訪廣州市場獲悉,有食肆打出「不加味精」的牌子,以雞精取代;在超市,雞精也佔據了主要位置,且有做旺之勢。專家介紹,雞精中味精含量在35%以上,到底味精和雞精的區別在哪裡?
超市調查
雞精熱賣味精也有堅強粉絲
記者走訪勝佳、華潤萬家、百佳TASTE三家超市,在調味品專櫃可明顯觀察到,雞精所佔的貨架遠遠多於味精。此外,雞精類產品種類名目多,擺放位置顯眼,而味精只有2~3個牌子可供選擇,且都堆放在貨架的最底一層。
儘管味精在各超市的「位置待遇」都不太顯眼,不過還是有不少消費者只買味精,不買雞精。在勝佳超市,一位婆婆徑直蹲下挑了一包「雙橋味精」,對雞精、雞粉視若無睹。婆婆說,自己家裡一直都用味精,對雞精不太了解,沒有購買的習慣。而在中華廣場的TASTE超市,10分鐘內,調味品貨架前消費者中有十來人對雞精、雞粉類產品表現出興趣,其中5人拿起了雞精。TASTE超市售貨員說,買雞精的人要比買味精的多,「可能大家覺得雞精似乎更健康、更高級吧。」
記者調研的超市售貨員都介紹,買雞精的人越來越多。
價格對比上,用味精比雞精會便宜。如雙橋味精、加加味精、蓮花高純味精的超市售價折算下來是大概每克3分多到4分多;太太樂精製味精稍貴,折算每克7.5分。雞精也大多在3到4分的價格區間,不過煮菜時,用的味精量會比雞精量少。
此外,超市貨架上還有不少「類味精」,如高湯精、蘑菇精、蔬之鮮等調味料。
記者體驗
加不加味精雞精
「鮮味擴散度」不同
在廣州,不少食肆也打出「不加味精」的招牌,以招徠客人。不過公開打出「不加雞精」的食肆則很罕見。有行內人士說,現在有些餐館用雞精取代味精,以求口味更加複合。
連續數月來,記者到數十家餐廳就湯品進行嘗試,其中包括五星級酒店、粵菜中端餐館和大排檔等。經過多次品試,記者總結出差別就是「鮮味擴散度」:加了雞精和味精的湯,所謂的「鮮」味是一團,散不開,湯品靜置時,「鮮」味直接沉到容器底部,喝入口後那團「鮮」集中在喉間數十秒,爾後才慢慢散去。至於下了味精的湯與雞精的湯區別就在於,前者喝後明顯口渴難耐,後者則不會。
而真正下足料燉或熬出來的湯,鮮味是「打散」,均勻地融入湯中,可以吃出湯水的每個細胞裡都滲著自然的鮮。這份鮮是平和的,不似下味精、雞精的湯那麼「刺激」。
大廚說法
高端私家菜才
有條件不放味精雞精
廣州某知名食府徐大廚說,用味精、雞精等調味品做菜對酒樓來說,是應用很多年的了,「多多少少放一些用來提高菜的鮮味」。
「調味盅裡一定會有味精的,和鹽、糖、胡椒粉這些擺在一起。廚師們用習慣了,有味精雞精在手,覺得很安心,覺得這盤菜搬出來就沒有問題。加上食客也對用這些調味品煮出來的菜反映很好。」徐大廚說。
什麼菜用味精,什麼菜用雞精呢?家樂說,簡單的炒菜就用味精,要求複合口感的就會用到雞精。味精呈現單一的鮮味。而且因為無色,煮出來的菜不會變色,要求淡色的菜餚如蝦球,就會放味精。雞精就是複合的鮮味,在燜、煮、做湯方面會體現得強烈一些,炒的話也可以放,但色澤會變成咖啡色。
對於當前不少食肆打出的「不放味精」招牌,徐大廚覺得很難做:首先成本太高,如果不用這些來調味,要用大量的肉類、豆類等經過長時間的熬煮才有可能煮出鮮味,高檔私房菜供應量不大,價錢又定得高,或許能做到這個程度,一般的商家還不行。
消費者做法
自製「雞精」最健康
家住海珠區江怡路的松姨說,在極少數情況下會用到味精,雞精就從來沒用過。「覺得味精這種化學的東西不好,能不用就不用。」不過松姨的女兒就有不同意見:「味精就是穀氨酸鈉嘛,無益也無害,炒青菜的時候味道太寡的話,會放幾粒下去吊味。不過任何東西都是吃多了就不好。雞精雞粉呢,聽起來好像會高檔一些,煮出來的東西也確實是比用味精好吃。家裡兩種都有備著,因為有時候真的沒有時間慢慢煮出那個鮮味來啊。」
食客大白自稱「自製雞精最健康」。大白的辦法是買一隻雞,慢慢熬,將文火燉出來的雞湯涼好,用保鮮袋分袋裝。「兩三湯勺裝一小袋。」再放冰箱急凍成「雞湯冰」。炒菜、煮湯的時候就拆一袋用,既美味又健康。
專家說法
雞精中味精含量35%以上
在著作《「鮮」為人知》中,食品添加劑專家楊冠豐主張吃味精,甚至認為無需限量。他援引世界糧農組織在1987年的關於味精使用的說明,「取消對味精的使用量的限定」。這項說明延續至今20多年,從未改變過。楊冠豐介紹,味精的化學名叫穀氨酸鈉,是蛋白質的重要組分之一穀氨酸的鈉鹽,是從天然糧食發酵中提取出來的。而雞精中就有味精,且味精含量一般在35%以上。
對於兩者的區別,他給予了完整的解釋:雞精使用了雞肉粉、雞油和雞肉香精為原料,雞精中的雞肉粉和雞油是以雞作料製取或提取的,但所佔比例很小,90%以上的其他原料並不取自雞。因此,雞精是風味型複合調味品,與方便食品中調味包是同類產品,僅僅是風味不同而已。雞精中的鮮味料以味精為主,再輔以呈味核苷酸和天然產物水解蛋白或酵母提取物,其味就顯得豐厚。
相比味精,雞精中所含有的核苷酸令味道更加豐富,且有雞的香味。據了解,我國有《雞精調味料行業標準》,按國家規定,雞精中一定要有雞的成分,起碼有雞肉雞油提取物。如果沒有,則屬於造假。
對於味精的未來,楊冠豐認為味精雞精一類是不會退出市場的,原因就是便宜。「加一點就能提升鮮味,如果不加,要用很多食材才能熬製出來。」他認為味精的發展會從單一味精朝著兩個方向發展,一是複合味型。複合味型分2種,一種是鮮味調味,其中並無動物成分,另一種是風味調味品,以香料香型為主,比如像牛肉膏一類;另一種是純粹味精的升級換代,解決味精令人口渴的問題。
營養師
哺乳期母親應慎食
實際上,味精是否危害健康一直沒有確切的醫學定論。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的研究都顯示,只要不是大量攝取,味精對人體健康並無負面影響。
有營養專家指出,味精中含有鈉,過多攝入可導致高血壓。60歲以上的人對鈉的攝入尤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等疾病的人尤其應少吃味精。當食用味精過多,會導致血液中穀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體對鈣、鎂、銅等必需礦物質的利用。尤其是穀氨酸可以與血液中的鋅結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穀氨酸鋅被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缺鋅。鋅是嬰幼兒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因此,嬰幼兒和正在哺乳期的母親應禁食或少食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