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精旺味精"退席"?專家:雞精中味精含量35%以上

2021-01-10 中國網

原標題:雞精旺味精「退席」?專家:雞精中味精含量35%以上

如今味精行業越來越艱難了。工信部最新發布的2013年19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目標中,味精行業的目標任務同比增幅最大,與2012年相比,淘汰落後產能目標增加了14.2萬噸,增幅高達99.3%。以上市公司蓮花味精為例,繼去年淘汰3.2萬噸產能的基礎上,此次還將淘汰約8萬噸的產能,約佔其現有生產能力的20%。而根據財經媒體統計,原先國家還有三四百家廠在生產味精,現在長江以南幾乎都不做了。

另一方面,雞精大有成為味精替代品之勢。記者走訪廣州市場獲悉,有食肆打出「不加味精」的牌子,以雞精取代;在超市,雞精也佔據了主要位置,且有做旺之勢。專家介紹,雞精中味精含量在35%以上,到底味精和雞精的區別在哪裡?

超市調查

雞精熱賣味精也有堅強粉絲

記者走訪勝佳、華潤萬家、百佳TASTE三家超市,在調味品專櫃可明顯觀察到,雞精所佔的貨架遠遠多於味精。此外,雞精類產品種類名目多,擺放位置顯眼,而味精只有2~3個牌子可供選擇,且都堆放在貨架的最底一層。

儘管味精在各超市的「位置待遇」都不太顯眼,不過還是有不少消費者只買味精,不買雞精。在勝佳超市,一位婆婆徑直蹲下挑了一包「雙橋味精」,對雞精、雞粉視若無睹。婆婆說,自己家裡一直都用味精,對雞精不太了解,沒有購買的習慣。而在中華廣場的TASTE超市,10分鐘內,調味品貨架前消費者中有十來人對雞精、雞粉類產品表現出興趣,其中5人拿起了雞精。TASTE超市售貨員說,買雞精的人要比買味精的多,「可能大家覺得雞精似乎更健康、更高級吧。」

記者調研的超市售貨員都介紹,買雞精的人越來越多。

價格對比上,用味精比雞精會便宜。如雙橋味精、加加味精、蓮花高純味精的超市售價折算下來是大概每克3分多到4分多;太太樂精製味精稍貴,折算每克7.5分。雞精也大多在3到4分的價格區間,不過煮菜時,用的味精量會比雞精量少。

此外,超市貨架上還有不少「類味精」,如高湯精、蘑菇精、蔬之鮮等調味料。

記者體驗

加不加味精雞精

「鮮味擴散度」不同

在廣州,不少食肆也打出「不加味精」的招牌,以招徠客人。不過公開打出「不加雞精」的食肆則很罕見。有行內人士說,現在有些餐館用雞精取代味精,以求口味更加複合。

連續數月來,記者到數十家餐廳就湯品進行嘗試,其中包括五星級酒店、粵菜中端餐館和大排檔等。經過多次品試,記者總結出差別就是「鮮味擴散度」:加了雞精和味精的湯,所謂的「鮮」味是一團,散不開,湯品靜置時,「鮮」味直接沉到容器底部,喝入口後那團「鮮」集中在喉間數十秒,爾後才慢慢散去。至於下了味精的湯與雞精的湯區別就在於,前者喝後明顯口渴難耐,後者則不會。

而真正下足料燉或熬出來的湯,鮮味是「打散」,均勻地融入湯中,可以吃出湯水的每個細胞裡都滲著自然的鮮。這份鮮是平和的,不似下味精、雞精的湯那麼「刺激」。

大廚說法

高端私家菜才

有條件不放味精雞精

廣州某知名食府徐大廚說,用味精、雞精等調味品做菜對酒樓來說,是應用很多年的了,「多多少少放一些用來提高菜的鮮味」。

「調味盅裡一定會有味精的,和鹽、糖、胡椒粉這些擺在一起。廚師們用習慣了,有味精雞精在手,覺得很安心,覺得這盤菜搬出來就沒有問題。加上食客也對用這些調味品煮出來的菜反映很好。」徐大廚說。

什麼菜用味精,什麼菜用雞精呢?家樂說,簡單的炒菜就用味精,要求複合口感的就會用到雞精。味精呈現單一的鮮味。而且因為無色,煮出來的菜不會變色,要求淡色的菜餚如蝦球,就會放味精。雞精就是複合的鮮味,在燜、煮、做湯方面會體現得強烈一些,炒的話也可以放,但色澤會變成咖啡色。

對於當前不少食肆打出的「不放味精」招牌,徐大廚覺得很難做:首先成本太高,如果不用這些來調味,要用大量的肉類、豆類等經過長時間的熬煮才有可能煮出鮮味,高檔私房菜供應量不大,價錢又定得高,或許能做到這個程度,一般的商家還不行。

消費者做法

自製「雞精」最健康

家住海珠區江怡路的松姨說,在極少數情況下會用到味精,雞精就從來沒用過。「覺得味精這種化學的東西不好,能不用就不用。」不過松姨的女兒就有不同意見:「味精就是穀氨酸鈉嘛,無益也無害,炒青菜的時候味道太寡的話,會放幾粒下去吊味。不過任何東西都是吃多了就不好。雞精雞粉呢,聽起來好像會高檔一些,煮出來的東西也確實是比用味精好吃。家裡兩種都有備著,因為有時候真的沒有時間慢慢煮出那個鮮味來啊。」

食客大白自稱「自製雞精最健康」。大白的辦法是買一隻雞,慢慢熬,將文火燉出來的雞湯涼好,用保鮮袋分袋裝。「兩三湯勺裝一小袋。」再放冰箱急凍成「雞湯冰」。炒菜、煮湯的時候就拆一袋用,既美味又健康。

專家說法

雞精中味精含量35%以上

在著作《「鮮」為人知》中,食品添加劑專家楊冠豐主張吃味精,甚至認為無需限量。他援引世界糧農組織在1987年的關於味精使用的說明,「取消對味精的使用量的限定」。這項說明延續至今20多年,從未改變過。楊冠豐介紹,味精的化學名叫穀氨酸鈉,是蛋白質的重要組分之一穀氨酸的鈉鹽,是從天然糧食發酵中提取出來的。而雞精中就有味精,且味精含量一般在35%以上。

對於兩者的區別,他給予了完整的解釋:雞精使用了雞肉粉、雞油和雞肉香精為原料,雞精中的雞肉粉和雞油是以雞作料製取或提取的,但所佔比例很小,90%以上的其他原料並不取自雞。因此,雞精是風味型複合調味品,與方便食品中調味包是同類產品,僅僅是風味不同而已。雞精中的鮮味料以味精為主,再輔以呈味核苷酸和天然產物水解蛋白或酵母提取物,其味就顯得豐厚。

相比味精,雞精中所含有的核苷酸令味道更加豐富,且有雞的香味。據了解,我國有《雞精調味料行業標準》,按國家規定,雞精中一定要有雞的成分,起碼有雞肉雞油提取物。如果沒有,則屬於造假。

對於味精的未來,楊冠豐認為味精雞精一類是不會退出市場的,原因就是便宜。「加一點就能提升鮮味,如果不加,要用很多食材才能熬製出來。」他認為味精的發展會從單一味精朝著兩個方向發展,一是複合味型。複合味型分2種,一種是鮮味調味,其中並無動物成分,另一種是風味調味品,以香料香型為主,比如像牛肉膏一類;另一種是純粹味精的升級換代,解決味精令人口渴的問題。

營養師

哺乳期母親應慎食

實際上,味精是否危害健康一直沒有確切的醫學定論。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的研究都顯示,只要不是大量攝取,味精對人體健康並無負面影響。

有營養專家指出,味精中含有鈉,過多攝入可導致高血壓。60歲以上的人對鈉的攝入尤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等疾病的人尤其應少吃味精。當食用味精過多,會導致血液中穀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體對鈣、鎂、銅等必需礦物質的利用。尤其是穀氨酸可以與血液中的鋅結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穀氨酸鋅被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缺鋅。鋅是嬰幼兒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因此,嬰幼兒和正在哺乳期的母親應禁食或少食味精。

相關焦點

  • 雞精的基本成分是味精
    很多消費者都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物質,不僅沒什麼營養,常吃還會對身體有害。雞精則不同,是以雞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僅有營養,而且安全。於是,我們常常能看到,有些人炒菜時對味精唯恐避之而不及,但對雞精卻覺得放多少、什麼時候放都可以。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雞精與味精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 味精有毒、雞精營養?這些全是錯的
    雞精生產的時候加入了大量的鹽(40%以內)和澱粉,味精含量可能只有35%;而其中添加的鮮味核苷酸並沒有完善的國家標準,加多少全憑廠家良心,所以最終雞精的鮮味相對味精而言可能並沒有提升多少,實際做菜的時候,用量差不多。這樣算下來,雞精的性價比可能還不如味精。
  • 味精有毒、雞精營養、雞粉更鮮,這些全是錯的
    雞精生產的時候加入了大量的鹽(40%以內)和澱粉,味精含量可能只有35%;而其中添加的鮮味核苷酸並沒有完善的國家標準,加多少全憑廠家良心,所以最終雞精的鮮味相對味精而言可能並沒有提升多少,實際做菜的時候,用量差不多。這樣算下來,雞精的性價比可能還不如味精。
  • 雞精就比味精好? 專家:雞精裡的添加劑比味精多
    浙江在線03月12日訊 據《今日早報》報導大約一年前,家住杭州大塘新村的劉女士就把味精從自家廚房裡清理出去了,取而代之的是雞精。因為,她聽一位主婦朋友說,味精是化學物質,吃多了容易口乾、掉頭髮,倒不如改吃雞精。  「雞精,顧名思義,就是從雞身上提取的鮮味吧,而且據說比味精有營養。」
  • 雞精、味精的成分居然是這些,看完我還能放心吃嗎?
    雞精裡沒雞就像錢包裡沒有錢● 主要成分:按照製造雞精的行業標準,雞精中味精的含量大於35%,食用鹽含量不大於40%,● 雞精、雞粉的差異:我們以同一品牌的雞精、雞粉作為參考,在雞精配料表的第一項,清楚的列明了含有「穀氨酸鈉」(即味精配比一般在40%左右),而雞粉的配料表中則更多的是香料,從這一點上輕而易舉地把雞精和雞粉區別m開來——雞精著重於提鮮,雞粉著重於提香。
  • 做飯選雞精還是選味精?
    很多消費者都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物質,不僅沒什麼營養,常吃還會對身體有害,雞精則不同,是以雞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僅有營養,而且安全。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味精和雞精究竟有什麼區別?
  • 雞精比味精好? 專家稱雞精的主要成分還是味精
    聽說雞精更營養、更安全,58歲的馬婆婆一口氣買回了10袋雞精,將家中的味精全部更換,「街坊說雞精是從雞肉中提煉,比含化學成分的味精好得多」。雞精真的比味精好?昨天,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專家康康姐表示,雞精的主要成分還是味精,究竟如何選擇,還得依靠個人口味來。
  • 色香味和健康,一樣不能少:做飯選雞精還是選味精?
    很多消費者都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物質,不僅沒什麼營養,常吃還會對身體有害,雞精則不同,是以雞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僅有營養,而且安全。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味精和雞精究竟有什麼區別?味精味精,是穀氨酸的一種鈉鹽,為有鮮味的物質,學名叫穀氨酸鈉,亦稱味素。
  • 雞精比味精安全?看完專家分析後恍然大悟!
    好多家庭已經放棄味精,津津有味的吃雞精了。關於雞精和味精這兩個調味品,真是有好多的誤解,不藥博士一一道破! 味精 以澱粉質、糖質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提取、中和、結晶精製而成的穀氨酸鈉。 普通味精主要成分穀氨酸鈉含量≥99%。加鹽味精中添加氯化鈉含量≤20%),增鮮味精中添加增鮮劑呈味核苷酸二鈉含量≥1.5%。
  • 味精、雞精,多吃對身體無益,還有致癌風險?專家解釋來了
    原因就在於在外面吃的飯菜中,廚師都很「捨得」放味精和雞精。這也是很常見的兩種增加鮮味的調味料。但是一直存在一些關於味精雞精吃多了致癌的傳言,是真的嗎?味精和雞精是一些家庭必備的調料,增加鮮味,多吃對身體無益,還有致癌風險?專家的解釋來了。
  • 味精、雞精有害?你平時吃的對嗎?附帶天然「味精」做法!
    而味精、雞精是非常常見的,無論熱菜冷菜,習慣性的大家都不會忘記放入味精、雞精來提升味道。但是朋友們,就是這個基本習慣性加入的佐料,你真的了解嗎?它又真的對身體好嗎?首先咱們說說成分味精:主要成分就是穀氨酸鈉,含有很少量的鹽、水分、脂肪、糖、鐵、磷等其他物質。雞精:首先說明,雞精和雞沒有關係!它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加入化學調料製成的!
  • 雞精和味精哪個營養更高呢?雞精和味精的化學成分分別是什麼呢?
    商品味精中的穀氨酸鈉含量分別有90%、80%、70%、60%等不同規格,以80%最為常見,其餘為精鹽。食鹽在味精中起助鮮作用兼作填充劑。也有不含鹽的顆粒較大的"結晶味精"。2、雞精和味精差別不大,很多消費者都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物質,不僅沒什麼營養,常吃還會對身體有害;雞精則不同,是以雞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僅有營養,而且安全。
  • 味精化學合成,會致癌?不敢吃味精、雞精的都看一下,專家已曝光
    讓不少家庭已經不再去吃味精和雞精了。但是也有人表明無所謂,又不是大量的吃,只不過是為了輔助菜品的好吃程度就還在繼續吃。還有一小部分家庭食用量是比以前的量小了,但還一直在吃。那味精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害處,專家已經曝光了。味精化學合成,會致癌?
  • 雞精比味精更健康嗎?
    原標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嗎?味精是一種在烹調過程中提高菜品鮮味的調味品,從其誕生起就受到人們的不少質疑。伴隨著雞精的出現,味精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很多消費者認為,味精是一種化學合成的物質,對人體健康有害,而雞精是一種天然物質,比較健康。
  • 雞精,「雞」的含量知多少?(圖)
    近年來,雞精慢慢代替傳統的味精走進了中國人的廚房,雞精裡是否真的含有雞的成分,是否比傳統的味精更健康安全呢?
  • 雞精好還是味精好
    雞精關鍵詞:鮮度高 不口乾   與之前的調味主角味精相比,雞精有很多優點:鮮度高無疑是關鍵賣點,正常使用量下沒有味精食用後的口乾感;營養成分比味精略微豐富;口味協調性好,香氣純正濃鬱,滋味鮮美醇厚。   味精也是純糧製造,而且本身就是一種胺基酸,天然存在於糧食、豆類和魚肉類當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少量食用味精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 味精 雞精選購竅門
    華龍網2017年7月15日22時訊 面對超市貨架上同樣具有「增鮮」作用的味精和雞精,經常讓主婦們頭疼,兩者作為烹飪的一種調料哪個更好一些?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介紹,一般來說,植物性食品選擇雞精風味更自然一些,而動物性食品選擇味精即可達到自然的口味。
  • 雞精和味精吃多了有什麼危害
    味精(穀氨酸鈉)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生產一直很規範。按標準,其產品根據穀氨酸鈉含量的多少有四種規格:99%、95%、90 %、80%。也就是說,穀氨酸鈉含量大於或等於80%以上的才能稱味精。
  • 雞精與味精的謠言
    作為一個美食作者;我們平時做菜時用到最多的就是味精、雞精。關於它的謠言很多,大家都是在不了解情況下瞎傳。今天正式在這給大家普及一下味精的營養成分和營養知識。也在這闢一下謠言,食用雞精味精會掉發致癌。那麼又有人說了穀氨酸鈉在120度及以上的溫度下會產生出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焦穀氨酸鈉,穀氨酸鈉的熔點為232℃,但是我們烹飪溫度遠遠達不到到。就不會形成這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食用。關於上面的說法味精加熱120度以上會致癌。就有人就提出來穀氨酸鈉加熱後變成焦穀氨酸鈉,這可是致癌物!誰說的?
  • 味精、雞精,特殊人群不需限量
    對雞精安全性的質疑主要來源於味精。還有一個情況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就是老人、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群能否食用雞精和味精。目前,沒有權威機構發布老年人、孕婦或兒童需控制味精、雞精的攝入量或不宜攝入味精、雞精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