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精比味精好? 專家稱雞精的主要成分還是味精

2020-12-17 復禾健康


聽說雞精更營養、更安全,58歲的馬婆婆一口氣買回了10袋雞精,將家中的味精全部更換,「街坊說雞精是從雞肉中提煉,比含化學成分的味精好得多」。雞精真的比味精好?昨天,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專家康康姐表示,雞精的主要成分還是味精,究竟如何選擇,還得依靠個人口味來。

昨天,馬婆婆介紹,她吃了一輩子味精,儘管知道多吃不好,但是缺少了它,菜會索然無味,尤其是最近聽到越來越多的街坊討論,雞精要比味精好得多,更趨向於純天然,考慮到家裡人的飲食健康,她這才一口氣買回10袋雞精。

康康姐表示,雞精其實是一種具有雞肉風味的複合鮮味劑,主要成分還是味精。可能會含少量的雞肉骨料提取的物質,所以鮮味更強烈一些。在實際生活中,主要還是看烹飪對象和每個人的口味和要求來決定用量。

如魚、肉等食物,可以直接選擇味精增鮮,這時加雞精可能會有損食物本身的特殊風味。如果烹飪的食物風味不太明顯,如餡類、湯類的食物,可以考慮使用雞精提鮮。

康康姐強調,無論是雞精還是味精,烹飪高溫食品時,要製作完成後才加入,因為溫度過高會產生一定毒性。

相關焦點

  • 雞精就比味精好? 專家:雞精裡的添加劑比味精多
    結果顯示,這10天時間內,雞精銷量佔了約60%,味精為30%,濃湯寶佔了10%。  「感覺上,最近幾年雞精的確賣得比較好,像我們自己一般也是買雞精的多。」工作人員介紹,濃湯寶是一種濃縮的湯料,可以煮火鍋或者下湯麵,因為算是新興產品,目前拿濃湯寶直接做調料的還是小眾人群。
  • 雞精好還是味精好
    雞精關鍵詞:鮮度高 不口乾   與之前的調味主角味精相比,雞精有很多優點:鮮度高無疑是關鍵賣點,正常使用量下沒有味精食用後的口乾感;營養成分比味精略微豐富;口味協調性好,香氣純正濃鬱,滋味鮮美醇厚。   味精也是純糧製造,而且本身就是一種胺基酸,天然存在於糧食、豆類和魚肉類當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少量食用味精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 雞精和味精哪個營養更高呢?雞精和味精的化學成分分別是什麼呢?
    於是,有些人炒菜時對味精唯恐避之而不及,但對雞精卻覺得放多少、什麼時候放都可以。其實,雞精與味精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雖然大部分雞精的包裝上都寫著"用上等肥雞製成"、"真正上等雞肉製成",但它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主要是由雞肉、雞骨或其濃縮抽提物做成的天然調味品。它的主要成分其實就是味精(穀氨酸鈉)和鹽。
  • 雞精的基本成分是味精
    很多消費者都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物質,不僅沒什麼營養,常吃還會對身體有害。雞精則不同,是以雞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僅有營養,而且安全。於是,我們常常能看到,有些人炒菜時對味精唯恐避之而不及,但對雞精卻覺得放多少、什麼時候放都可以。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雞精與味精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 雞精與味精的謠言
    作為一個美食作者;我們平時做菜時用到最多的就是味精、雞精。關於它的謠言很多,大家都是在不了解情況下瞎傳。今天正式在這給大家普及一下味精的營養成分和營養知識。也在這闢一下謠言,食用雞精味精會掉發致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味精的由來和它化學成分。穀氨酸鈉最早由德國的雷特豪於1846年在小麥的麵筋中首次分離獲得;1908年日本的池田菊苗從海帶中分離出穀氨酸鈉,並發現穀氨酸的鈉鹽具有鮮味;1909年日本開始生產以穀氨酸鈉為主要成分的 「味之素」,並出售。中國1921年由吳蘊初開始生產味精。1988年國家正式宣布取消其使用限制。
  • 雞精和味精有啥區別,做飯到底放味精還是雞精,值得收藏
    我們現在不管是做飯還是打掃家務還是辦事,都講究一個完美。在做菜的時候,不光要選擇的材料新鮮,還需要各種各樣的調味料,來增加菜品的味道。在眾多的調味料中,比如生抽和老抽,味精和雞精,僅僅差了一個字,作用就大有不同。今天,小編就帶你們了解一下雞精和味精到底有啥區別。
  • 闢謠丨「味精」好還是「雞精」靠譜?如何使用味精最安全?
    關於「味精」與「雞精」,市面上總是存在著這樣那樣的言論。近一階段社會上又在流傳「味精」各種不好,大家還是選擇「雞精」吧這樣的言論,各類的信息把老百姓都搞糊塗了,那麼,究竟是味精好還是雞精好呢?其實,雞精的主要原料之一是穀氨酸鈉,穀氨酸鈉就是味精。
  • 媽媽:味精吃多了致癌,雞精主要成分都來自於雞!專家:亂扯!
    無論是米其林星級大廚還是最熟悉的媽媽的味道。一道打開味蕾的美食,除開優質的食材、精準的火候外,另一個功臣就是我們的食品添加劑——味精。很多人問:味精這個化學食品添加劑吃多了會不會致癌?那麼化浪就告訴你,味精中的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已經有科學證明:穀氨酸鈉不僅不致癌,還是一種「聰明物質」。
  • 味精 雞精選購竅門
    雞精口味協調性好    雞精是一種具有雞肉鮮香風味的複合調味劑。它有很多優點:放得多一點也沒有不舒服的味道;沒有味精食後的那種口乾感;口味協調性好,滋味鮮美醇厚。目前,雞精廣泛用於方便食品、快餐、酒店、餐飲的食品調味當中,也已成為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家庭風味調味料之一。
  • 做飯選雞精還是選味精?
    很多消費者都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物質,不僅沒什麼營養,常吃還會對身體有害,雞精則不同,是以雞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僅有營養,而且安全。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味精和雞精究竟有什麼區別?
  • 炒菜用味精好還是雞精好都需嚴格控制用量
    但是,究竟炒菜用味精好還是雞精好呢?今天就聽小編來說道說道。 深度了解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是以糧食為原料,以微生物發酵、提取、精製而成的產品。它有很多優點:放得多一點也沒有不舒服的味道;沒有味精食後的那種口乾感;口味協調性好,滋味鮮美醇厚。 雞精比味精更鮮?
  • 味精、雞精到底哪個好?這回全明白了
    走進超市,很多消費者可能會有疑慮,雞精和味精該選哪個?好像味精比雞精便宜些,但雞精的成分更多,口感更好。一時選擇困難症又犯了。那麼,味精和雞精到底有什麼區別,我們該如何選擇呢?圖片來自網絡雞精和味精的區別在哪裡?仔細看外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不難發現:味精,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含量有99%、95%、90%、80%四種。
  • 雞精好還是味精好?到底能不能放心吃?
    你看,鮮美的東西人人都愛吃,但是提鮮的味精和雞精不少人都害怕,總覺得吃了對身體不好。雞精和味精有什麼區別?味精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最早是在食物中提煉出來,再經過生物發酵獲得的,是它賦予了味精鮮美的味道。雞精雞精是在味精的基礎上調配得到的。
  • 雞精旺味精"退席"?專家:雞精中味精含量35%以上
    而根據財經媒體統計,原先國家還有三四百家廠在生產味精,現在長江以南幾乎都不做了。另一方面,雞精大有成為味精替代品之勢。記者走訪廣州市場獲悉,有食肆打出「不加味精」的牌子,以雞精取代;在超市,雞精也佔據了主要位置,且有做旺之勢。專家介紹,雞精中味精含量在35%以上,到底味精和雞精的區別在哪裡?
  • 雞精比味精更健康嗎?
    原標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嗎?味精是一種在烹調過程中提高菜品鮮味的調味品,從其誕生起就受到人們的不少質疑。伴隨著雞精的出現,味精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很多消費者認為,味精是一種化學合成的物質,對人體健康有害,而雞精是一種天然物質,比較健康。
  • 做菜時用雞精還是味精更好?雞精是雞肉提取的精華?漲知識了
    2、什麼是味精  味精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是以小麥為原材料提取製成的一種鮮味劑,也是組成蛋白質的物質之一。味精在食用過後,能刺激味蕾讓人有「鮮」的感覺。  兩者的成分不同,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和鹽,是用糧食釀造出來的,屬於發酵產物,而雞精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又加入鹽和各種添加劑,屬於再加工的調味品,說白了就是「味精+添加劑」的產物。
  • 味精化學合成,會致癌?不敢吃味精、雞精的都看一下,專家已曝光
    讓不少家庭已經不再去吃味精和雞精了。但是也有人表明無所謂,又不是大量的吃,只不過是為了輔助菜品的好吃程度就還在繼續吃。還有一小部分家庭食用量是比以前的量小了,但還一直在吃。那味精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害處,專家已經曝光了。味精化學合成,會致癌?
  • 味精和雞精有什麼區別?
    事實上,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我們中國人做菜都講究色、香、味,色、香主要是靠食材的新鮮程度和烹調技術,如果食材夠新鮮,隨便做出來的菜香都很濃。而且口味主要是由我們的調味品甜度來控制,基本上蔥和姜蒜都屬於增香類,再加上花椒八角這些大料,但並不常用。
  • 味精和雞精,哪個更有營養?
    雞精並不比味精更有營養。味精是由細菌發酵而來的,其發酵原料主要是澱粉或甜菜、甘蔗,發酵原理類似於釀酒,其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而雞精其實是加了「雞味香精」的味精,其主要成分也是穀氨酸鈉。由此可見,雞精並不比味精更營養。 當然,一些品質好的雞精中,除了添加雞味香精外,還會添加一些雞肉粉類的提取物,以提味增鮮。但是,這樣並不會改變雞精的主要成分,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穀氨酸鈉。因此,雞精與味精差別不大,二者營養相當。
  • 雞精為何比味精鮮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鍾 凱有做菜經驗的人會發現,如果用雞精提鮮,需要的量比味精少得多。這是為什麼?雞精的鮮味從哪兒來?需要說明的是,雞精不能照字面意思理解為「雞的精華」,實際上它是一種複合調味品,最主要的成分是味精,大約佔到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