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貧困群眾「牛」起來!上江鄉貧困群眾喜領致富「小金牛」

2020-12-24 澎湃新聞

讓貧困群眾「牛」起來!上江鄉貧困群眾喜領致富「小金牛」

2020-05-15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5月13日上午

上江鄉牧高順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養牛基地

人頭攢動 相當熱鬧

「我要這頭,我要這頭……」

原來是貧困群眾在領致富」小金牛」

怪不得這種熱鬧!

32戶未脫貧戶和30戶監測戶、24戶邊緣戶

如願領到自己「心儀」的優質能繁母牛

走走!跟著鏡頭

我們也湊湊熱鬧!

給農戶發放能繁母牛為哪般?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提升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攻堅成效,上江鄉在找準「肉牛之鄉」產業發展定位優勢的基礎上,與本鄉肉牛龍頭企業牧高順公司籤訂了合作協議,依託「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體系設計,通過公司輻射,以農戶自養、託管代養等方式,共同打造上江鄉肉牛產業,建立貧困群眾穩定增收長效機制。

在優質能繁母牛發放現場,技術人員從日常防疫、科學飼養、繁殖等方面向群眾作了培訓。

通過抽號群眾依次進入牛場挑選能繁母牛,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補助標準還挺高!

目前,該鄉未脫貧戶共32戶貧困戶,由政府以18000元/頭的標準全額補助購買;其餘已脫貧的建檔立卡戶和邊緣戶按18000元/頭的標準計算,政府補助2/3(補助12000元/頭),農戶需自籌1/3(6000元/頭)。牧高順公司將分批次(第一批100頭,第二批150,第三批200頭,第四批147頭)進行發放。

上江鄉鄉長楊成義說:「為了鞏固好我鄉脫貧攻堅成效,確保貧困群眾特別是建檔立卡戶持續增收,上江鄉立足實際,將產業發展重點調整到能繁殖母牛的養殖上。計劃確保600戶群眾全覆蓋,通過把當地土牛改良換代為新品種牛,用2至3年的時間,推動全鄉能繁母牛養殖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此次能繁母牛養殖發放主要是針對保留戶、監測戶和邊緣戶。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確保群眾實現持續穩定增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好。」

家住福庫村一組的村民楊衛軍由於家裡兩個女兒都患有智力障礙,家庭異常困難,2015年被評為建檔立卡戶。當天,作為第一批進入牛場挑選能繁母牛的貧困戶,他顯得很興奮。經過幾番思索後最終他挑選了一頭200多斤的母牛,並領到了1000多元的差額款。他說:「很感謝一直以來黨委政府對我的關心。脫貧攻堅以來,我家領到了5萬塊的危房改造資金並新修了房屋,有了產業補助、領到了低保,還當上了生態護林員,家裡的生產生活條件大大改善了,今天還領到了能繁母牛,往後發展信心更足了。」

來自仕旺村馬場一組的村民李慶瓊選擇託管代養的方式,挑選了一頭300多斤的母牛,除去補助的12000元後,她向養牛場補交了6000多元。她說:「家裡的兩個娃娃在讀書,家裡只有自己一個人,由於勞動力不足只能選擇託管代養,但把自家牛養在這裡感到很放心。」

編輯: 何維龍

審稿:和金蓮 解大欽

終審:餘萍

歡迎轉載,請註明來源!

徵集令

微信公眾號長期向社會徵集新聞線索、新聞稿件。

投稿方式:

微信:永遠的香格裡拉(微信號:xgllgzh)

郵箱:xgllsxcb@126.com

熱線電話:0887-8222202

原標題:《讓貧困群眾「牛」起來!上江鄉貧困群眾喜領致富「小金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依安縣:馬鈴薯合作社帶領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
    合作社對農戶實行全程跟蹤服務,通過實踐,已經摸索出一條較為成功的「合作社+種植基地+農戶」產業化發展道路,帶領廣大農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現在合作社已經走上正軌,我們響應政府號召,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帶動大家一起富起來!」劉洪亮堅定地說。
  • 鄯善縣貧困群眾幸福感提升
    吐魯番融媒中心訊(通訊員 阿不來提)1月4日,筆者從鄯善縣了解到,該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2467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11297元,年均增長30.9%,貧困群眾的幸福感不斷提升。該縣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成效的根本之策,實施了一批關乎長遠發展的扶貧項目,產業發展後勁持續增強;堅持以就業創業為根本途徑,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家庭「一戶一人」就業,做到人人有事幹、有錢賺;堅持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起來,加快推進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堅持以易地扶貧搬遷為抓手,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總體目標,加大後續扶持工作力度
  • 金融扶貧為貧困群眾架起致富橋
    扶貧故事 潘雯潔 何望璽近年來,貴州從江農商銀行通過貸款支持讓廣大困難群眾實現了創業夢想,解決了創業無政策、無資金的難題,為貧困群眾架起了致富的橋梁。龍向前家住貴州從江縣加勉鄉汙俄村,他是該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也是享受創業貸款的受益者之一。
  •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 帶動貧困群眾致富
    陳洪充分整合當地資源優勢,推行「市場+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全力打好綠色食品牌,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陳洪幫助青龍村成立了特色種植養殖合作社,流轉林地、承包水庫,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讓農民特別是貧困戶通過以資產入股、參與土地流轉和勞動務工等方式,獲得股金、底金、薪金「三金」收入,黑苦蕎麥基地一次性吸納2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務工就業。
  • 恩陽區三星鄉多措施抓好脫貧攻堅貧困群眾感恩奮進教育
    四川新聞網巴中11月27日訊(徐明元)一直以來,恩陽區三星鄉堅持精準扶貧不僅是幫助貧困人口改善生存狀態,更要讓『口袋』和『腦袋』同時富起來的扶貧思想,還特別注重群眾感恩教育,引導貧困戶摒棄「等靠要」思想,鼓勵其提高自身發展能力,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全力奔小康。  強勁宣傳氛圍。
  • 袁純清:使貧困群眾掌握一技之長
    全年共爭取中央財政扶貧資金6.83億元,比上年淨增1.1億元,增幅19%;建設扶貧重點村1331個,搬遷貧困人口5.57萬人,完成貧困人口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5.01萬人,各項任務均超額完成了年初計劃。預計全省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34元,比上年淨增加468元,增幅達22%,有75萬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超過往年水平。
  • 工布江達縣委書記甘丹平措:讓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2015年底,工布江達縣共識別出建檔立卡貧困戶1275戶4065人,貧困發生率為13.7%。經過4年的不懈努力,全縣7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2019年底實現貧困人口清零,貧困群眾穩步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甘丹平措說,在脫貧工作中,工布江達縣嚴格按照有關要求,著力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
  • 金昌:補短板 鍛長板 託起貧困群眾幸福夢
    甘肅省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金昌專場中國甘肅網12月17日訊(本網記者 洪煜然)「貧困村裡的水通了、路好了、房新了、山綠了,看病方便了,出行通暢了,群眾不僅口袋開始鼓起來了,腦袋也富起來了,金昌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副市長、代市長王鈞表示,2020年,金昌市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051元,同比增長21.6%,高於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3個百分點左右,徹底消除了農村絕對貧困。
  • 河北孟村:貧困群眾有「財路」,肉雞身上掙「三金」
    在位於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的大成食品有限公司,已脫貧戶劉德成說,他和兒子都在這家企業上班,兩個人的收入加起來,每個月能有八九千元,一家人早就脫貧了。劉德成一家住在離大成食品有限公司4裡地的大許孝子村。前幾年,劉德成的妻子得了一場重病,光手術就做了三次。不菲的治療費用,使一家人的生活出現了困難。
  • 第一書記和貧困群眾難忘的端午節
    六月的化隆風和日麗、山花爛漫,在端午佳節來臨之際,為推動鄉村文化建設,豐富群眾業餘文化生活,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昂思多鎮吾則塘村、拉昂村、尕吾塘村、科才昂村在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共同籌備下,於6月14日上午,組織群眾代表100餘人齊聚吾則塘村文化廣場,舉辦「濃情端午·傳承文明」系列活動。
  • 廣西東蘭「扶貧子母車間」形成體系真正讓貧困群眾受益
    2017年,隨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落地,李冬妹一家人告別了世代生存的大山,從三石鎮四合村弄領屯搬到了該鎮陸軒新村。搬離大山,生活方便了,但貧困戶們能做些什麼呢?該模式從深圳引來企業,從粵港澳大灣區接訂單,原材料運到東蘭的扶貧大車間,先完成機器部分工序,再把半成品運到東蘭13個鄉鎮149個村的小車間完成手工部分。據介紹,東蘭「扶貧子母車間」體系,可以滿足1萬人以上在家門口就業的需求,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3300人以上,總的受益群眾將達到1萬戶4萬人以上。
  • 七星關區19萬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增收
    喝上放心水、住上安全房、走上硬化路、用上小康電……過去的五年,七星關區廣大黨員和各族群眾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戰天鬥地的精神與時間賽跑、同貧困較量,興修水利、築橋修路、發展生產,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足,貧困發生率下降1.42%,19萬多貧困群眾撕掉貧困「標籤」。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之年,必須奪取全面勝利,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
  • 澄邁:宣講活動引導貧困群眾轉變「等靠要」思想
    本報金江10月10日電 (記者李佳飛 見習記者餘小豔)日前,澄邁縣「脫貧靠奮鬥 致富感黨恩」主題宣講活動在中興鎮孔水村舉行。  宣講會上,澄邁縣中興鎮孔水村脫貧先進典型代表王草建以樸實的語言分享了自己克服困難、勤勞奮鬥的脫貧勵志故事,激勵更多的村民樹立起脫貧致富的信心,同時表示感恩黨的好政策,希望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
  • 看病有制度 貴州讓貧困群眾就醫無憂斷「窮根」
    對貧困群眾來說,不僅要健康有人管、患病有地方治,而且要治病能報銷、大病有救助,建立起完善的醫療保障長效機制,是讓貧困群眾病有「醫」靠的堅實基礎。先診療後付費 「一站式結算」最大限度減輕群眾負擔過去,貧困人口住院,除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可以在醫院前臺直接結算外,醫療救助等還需個人墊付,再憑發票報銷,存在來回跑、多頭報,給群眾帶來許多不便。
  • 農安縣:致富路上「牛」起來
    12月1日一早,農安縣農安鎮閆家村村民張國柱便在牛舍裡忙活起來。看著一頭頭「致富牛」悠閒地吃著草料,張國柱心裡十分滿足。眼下,牛舍裡又有幾頭母牛懷了牛犢,出生後將帶來幾萬元的收入。「無本難取利,我家底子薄、收入少,多虧了扶貧政策,讓我有機會靠養牛脫貧致富。」
  • 福泉道坪鎮:黨支部帶民增收 群眾喜開顏
    福泉道坪鎮:黨支部帶民增收 群眾喜開顏 發布時間:2018-11-21 12:01:48      來源:黔南日報 福泉市道坪鎮氣坪村作為省級一類貧困村
  • 【中國的脫貧智慧】金昌:補短板 鍛長板 託起貧困群眾幸福夢
    甘肅省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金昌專場  中國甘肅網12月17日訊 (本網記者 洪煜然)「貧困村裡的水通了、路好了、房新了、山綠了,看病方便了,出行通暢了,群眾不僅口袋開始鼓起來了,腦袋也富起來了,日子越過越紅火。」
  • 聊城市高唐縣趙寨子鎮:規範提升環境美 貧困群眾笑顏開
    8月12日,聊城市高唐縣趙寨子鎮解莊村黨員與巾幗志願者們正在建檔立卡貧困戶趙友元家中幫助鋪設一條磚路,讓貧困群眾行走更方便,80多歲的趙友元也跟著一邊清掃庭院一邊笑著說。8月份,趙寨子鎮進入了脫貧攻堅「規範提升月」,除規範提升檔案材料外,這一周在全鎮範圍內持續開展貧困群眾家居環境提升行動。
  • 省公交建扶貧車間 帶領貧困群眾「共致富」——彭大三期一標項目...
    扶貧車間主任詳細向工人們宣講了2020年國家精準扶貧各項政策及項目建立扶貧車間的意義,旨在將扶貧車間打造成為能夠長期靈活吸納貧困務工人員的勞務幫扶平臺及教授貧困群眾職業技能的學習平臺,提高貧困人員務工技能,解決項目用工難問題。
  • 西峽縣軍馬河鎮曹建營:貧困群眾身體健康的守護神
    西峽縣軍馬河鎮曹建營:貧困群眾身體健康的守護神 2020-09-16 0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