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的拉大,竟然是因為沒收房產稅和資本利得稅?

2020-11-20 米宅財經

美國人有句諺語:這個世界上只有死亡與交稅是永恆的。


一直以來,貧富差距過大一直都是我們熱議的話題,但是很多人並沒有直觀的感受,但是最近有專家說了一個理由,讓人瞠目結舌,目瞪口呆。


2020年10月12日,經濟學家樊綱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


沒房產稅和資本利得稅,或是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


換句話說,就是貧富差距的拉大,就是因為沒有收稅。


其中一個是房產稅,這是一個綜合性概念,是指一切與房地產經濟運動過程中有直接關係的稅,這個很容易理解。


那什麼是資本利得稅呢,它指的是對非專門從事不動產和有價證券買賣的納稅人,就其已實現的資本利得徵收的一種稅。


換一個通俗的說法,就是你的房子和股票債券因為市場價格上漲而增值,你因此受益賺到錢了。


這筆錢你是需要交稅的,這就是資本利得稅。


這位經濟學家說,就是因為沒有收這兩個稅,所有貧富差距才會這麼大,只要收了這兩個稅,收入差就會非常小,大家都共同富裕了。


多收稅,竟然還能減少貧富差距,這簡直堪稱史上最搞笑的觀點了。


在中國,房地產稅可以成為最難收的一種稅了。


從2010年,國家就開始重提房地產稅,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年,我查詢了一下關於房地產稅的相關描述,結果非常感人。



2011年,上海和重慶作為第一批試點城市開始徵房地產稅。


但是到了2016年,上海房產稅收入為171億元,土地出讓金收入1568億元。重慶房地產稅收57億元,土地出讓金705億元。


房產稅的收入和拍地的收入,簡直是是天壤之別。


直到現在,依然是「穩步推進」,「穩妥推進」這樣的用詞,可以明顯的看出房產稅推進之艱難。


假如房產稅開始全面徵收,那麼一旦房價出現崩塌導致土地拍賣出讓金收入銳減甚至流拍,房產稅根本堵不上這個窟窿。


地方的財政收入大量減少之後,引發一系列的問題,要知道中國的地方債早就已經理不清了,這個雷必然會引爆。


出問題了,誰來背這個鍋?


而且房產稅的本質是稅收,既然是稅收,那總得有人納稅吧,誰來交稅呢?


而且問題的關鍵在於,房地產稅根本不會減少任何的貧富差距,只會憑空增添納稅人的負擔。


現在最流行的提議,就是把房產稅按照人頭進行面積減免,比如人均減免40-60平。


這樣一來,就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問題和漏洞。


我舉個例子,我家買的房子,是北京的郊區,1萬1平,100平,價值100萬,但是我家裡就我一個人,國家給減免了40平,按照60平來收稅。


但我的同事小李,他是地地道道的北京本地人,家裡在北京二環內有2套房子,每套100平,單價10萬,價值2000萬,家裡有5口人,結果免稅。


我的房子100萬資產,年年都交稅,他家2000萬資產卻能年年免稅?


窮人納稅養富人,這樣收稅貧富差距只可能越來越大。


還有說按照每年房產的1%無差別收稅,這也只是理論上,實際也是不可能的事兒。


很多北上廣買房的人,當年也是幾萬元買的,甚至還有免費的福利分房,現在價值上千萬,即便按照1%徵收,每年也是數十萬。


你辛辛苦苦掙了一年,工資還不到10萬,結果一年的工資都用來交房產稅了還不夠用,但房子你也不敢賣,這能減少貧富差距麼?


至於所謂的資本利得稅,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你辛辛苦苦全家六個錢包湊齊了首付,然後買了一套房,買完過了幾年,好不容易房價漲了點,月供還在還著呢。


這個時候突然每年都讓你交一筆稅,因為你房價漲了,你是交還是不交呢,今年房價漲了,那明年跌了是不是也可以給個補貼呢?


同樣,股市更是變幻莫測了,股票帳戶裡的數字,真的就只是一堆數字,只不過是紙上富貴罷了。


只要你的房子不賣,股票不賣,那就沒有實際的資本利得,徵稅更是無從談起,賺錢了徵稅,虧欠了怎麼辦,維權麼?


這當然不公平了,所有人都稅負一樣的稅種,我們稱之為累退稅,這和個人所得稅的累進稅特性是反過來的。


個人所得稅的特徵就是,你收入越高,承擔的稅負越高。


但房產稅和資本利得稅的特性恰恰相反,收入低的收入群裡,這兩種稅佔他們的收入的比例越高。


幾千萬工薪階層,繳納了上萬億的個人所得稅,同時再全面放開徵收房產稅,還有資本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的稅收徵收。


那麼只會導致,工薪階層平均稅負較重,造成徵稅不公平。


房產和股票,對富人來說是財富、投資品,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只是具有投資屬性的剛需「消費品」。


對你我來說,房產其實是一個債務的「紙牌屋」,屋子裡面沒有黃金,只有真實的負債。


同樣,富人可以根據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的行情靈活選擇實際,但你不能。


中國現在的確比原來富裕了,但是也沒有你想的那麼富裕,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僅僅改革開放了40年。


但同時還有太多的歷史包袱沒有甩掉,貧富差距也是極大。


但治大國如烹小鮮,火候最重要,想要通過徵收兩種稅,就改變中國貧富差距更是天方夜譚了。


所以,徵收房產稅和資本利得稅,表面上是保護窮人,抑制富人的。


但實際上很容易就變成保護富人,剝削窮人的結果,想法和結果往往就背道而馳了。

相關焦點

  • 樊綱:有個稅但沒房產稅和資本利得稅,或是收入差距拉大重要原因
    針對這種現象,這個人說到:"有個稅但沒房產稅和資本利得稅,或是收入差距拉大重要原因"。為解決這一日趨緊張的社會問題,經濟學博士樊綱在接受採訪時,深刻指出,"有個稅但沒房產稅和資本利得稅,或是收入差距拉大重要原因"。目前在我國普遍實行的稅收之中中,確實只有按照工資比例累計增加的個人所得稅,而沒有施行在發達國家十分流行的房產稅、資本利得稅等制度。
  • 樊綱:收入差拉大皆因沒房產稅資本利得稅,孟曉蘇建議:見房就徵
    雖然房產稅和房地產稅是不一樣的概念,但姑且把它叫成房產稅。不要以為上海和重慶試點效果不明顯就否認房產稅的作用,主要是因為上海符合徵稅範圍的人群就少之又少,這樣房價不會受到實質性影響。2020年10月12日,經濟學家樊綱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文章中表示,沒房產稅和資本利得稅,或是收入差距拉大重要原因。他分析道,中國對勞動工資徵稅,但對個人資本收入是不徵稅的,沒有房產稅和資本利得稅,而這可能是導致收入差距拉大的一個重要因素。
  • 5年內,房產稅能出來嗎?財政部:繼續穩步推進,傳遞了啥信號?
    後來,統計局回應稱,以房「查人」是世界普遍採用的方式,因為人都居住在房子裡。「查房」目的是為了查準人口,了解人口的居住狀況、生活設施、房租水平等,可以更好地反映當前民生問題。可以理解,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人們敏感的神經緊繃起來,對於房產稅,好像大家既期待又怕。因為心裡明白,遲早要來,只是怕自己沒有準備好。
  • 沈建光:疫情之後貧富差距拉大引擔憂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疫後貧富差距擴大影響消費格局我從三個方面闡述一些觀點。第一,確實是低收入人群的消費情況不如高收入人群,這個很明顯。但是如果不看大數據,從宏觀數據來看其實是相反的,四五線城市的消費增長,包括客源的增速還是高於一二線城市的。這說明什麼?至少在我們平臺上,四五線城市的這些新的客人在增加,並且增速還是比較快的,但是人均的消費下來了。
  • 房地產業內人士呼籲推遲柬埔寨資本利得稅徵收
    柬單網9月1日電,近日,房地產業內人士對政府的資本利得稅徵收舉措表示支持,但請求將其推遲到新冠疫情結束後。美國房地產公司Keller William Cambodia的地區運營負責人Kim Heang表示,這是納稅人的義務,在發展中國家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一些人可能認為這將對行業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那些尋求避稅的人。
  • 柬埔寨住房發展協會呼籲延遲徵收資本利得稅
    協會呼籲柬埔寨政府考慮延遲實施資本利得稅,以促進柬埔寨房地產行業恢復發展。在新稅務法規下,稅務居民從事的資產活動,包括房地產、資產租賃、資產投資、企業商標、智慧財產權和外國貨幣,都將被徵收資本利得稅。柬埔寨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曾表示,並非所有房地產都需要交稅,資本利得稅僅針對交易獲利的房地產。
  • 國家未提房產稅,有專家稱不適合徵收,馬光遠:5年內大概率出臺
    我記得2009年的時候我做房產稅專題就是空轉十年的房產稅,可見,不知道這個討論持續了有多久了。前段時間因為人口普查把房產稅的開徵再次推向了討論的熱潮,網傳「第七次人口普查中,首次把查房信息納入普查範圍,是不是意味著要為收房產稅做鋪墊?」結果,人家統計局站出來回應說,以房「查人」是世界普遍採用的方式,因為人都居住在房子裡。
  • 這一次,房產稅真快了
    身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定要有大局觀、大歷史觀,一定學會審時度勢,高一個維度看問題。這一次,房產稅真要出手了!——這是我的判斷。因為,無論是房產稅的上海模式(二套房及以上),還是重慶模式(高檔和獨幢住宅),對一般中產和低收入群體,都是幾乎沒有影響的。但是,現在這兩本帳,應該都可以平衡了。財政帳,這兩年地方賣地本來就政策限價,中央早已明令地方不得依賴土地財政了。民意帳,過去是過於牽就富人,現在,也開始轉向了,更加強調機會平等和保護弱勢群體。
  • 美國房地產的租金收益及資本利得稅
    美國房地產的租金收益及資本利得稅 來源:
  • 貧富差距如何體現在房產上?
    房地產快速發展的二三十年來,貧富差距越越來越多地體現在了房地產上了,不同於過去了!有些窮人沒有房產,甚至成為街頭流浪漢,這在美國很多城市多有出現,所以貧富差距體現在房產上會有直觀體驗。財富差距擴大的來源在於資產存量的增值,富人財富中配置有大量房產和股票,隨著房產股票的升值,財富差距會進一步擴大,財產收入和經營收入的增速快於工資收入增速。美股漲幅驚人,讓別國羨慕,過去十年有的股票大漲80倍,也就是1萬美元十年後變為80萬美元,差距一下就拉開了。
  • 熱點:26個人擁有世界一半財富 貧富差距正在進一步拉大
    熱點:26個人擁有世界一半財富 貧富差距正在進一步拉大 就和真相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一樣,世界上的絕大多數財富也同樣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 未來幾年,房產稅能否出臺?監管對房產稅,立法先行,穩步實施?
    最近呢,腦洞認知新思維,也就是我們腦洞三人組,寫了不少關於房產方面的文章,以及其分析預測,因此,就有人問我們這樣的問題,在各地,監管措施的密度,如此之大情況下 在這樣一個大原則的指導下,穩妥推進這個稅種,那麼未來,我們房產稅的改革,是否真的要來了?因此,三人組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也就是在下一個五年計劃中,房產稅,仍將會繼續穩步推進,而目前呢,我們房地產稅的試點,還只是在上海以及重慶試點與實施著。 那麼,為什麼未來還要穩步推進,房產稅呢?
  • 資本話語權的擴張:思維(邏輯)決定貧富
    這和貧富有關嗎?現實是,無論窮人還是富人,都不乏擁有生活智慧之人,都有仁慈的,也都有好勇鬥狠的。善惡無關貧富。說富人都惡不對,說窮人都壞,更不對。無論貧富,都不能標籤化。標籤化很容易撕裂社會,埋下彼此的錯判和誤會,不利於微觀經濟機制運行。貧窮真的是思維(邏輯)不同導致的嗎?肯定不是。任何時代的貧富差距從根本上說都是經濟運行制度所致。
  • 一組銀行數據,帶來貧富差距背後的真相!
    其實,這則消息含金量並不高,以此作為貧富差距加大的證據並不充分。因為,時至今日,商業銀行的傳統個人業務遭遇的競爭很多,小額戶頭的總量和規模減少勢不可擋。不少商業銀行也主動採取了「抓大放小」的策略,集中精力爭取中高端客戶,招行是其中比較成功的一家。
  • 「D博士聊房產」如何計算資本利得稅 (CGT)?
    生活在澳洲的人們都知道有一個GST- 消費稅,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CGT,但是如果你的名下有房產,而且不止一套房產的時候,就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CGT – 資本利得稅。很多人因為不了解這個稅在房子出售時沒有提前做好相應的稅務準備而不得不繳納高額的稅金。
  • 市政廳|論文大燜鍋:空氣汙染中的貧富差距
    市政廳|論文大燜鍋:空氣汙染中的貧富差距 滕璇 2015-07-07 18:51 來源:澎湃新聞
  • 房子,也許是減小貧富差距的
    到底希望怎樣的生活,難道詩和遠方只是說說?都市的房貸族一邊苦笑,一邊又開始了一天的都市裡忙碌的生活。 我們很富,我們有房子,在一個不錯的城市,在一個不錯的位置。我們很窮,除去房子,我們一無所有,我們窮的只剩下房子。都說是圍城。可是都市這座城,外邊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未必想出去。 有了房子,就有了城市的立足之本,就不用懼怕丈母娘,孩子就能上個好學校。
  • 為什麼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已成為全球性的趨勢?
    大家都知道,基尼係數是國際上通用的衡量貧富差距的指標,基尼係數的取值範圍是0-1之間,基尼係數越大表示貧富差距越大。中國政府已經不再公布基尼係數了,根據一些國際組織、中國的一些社會組織的調查統計數據,中國的基尼係數可能在0.7-0.8之間,雖然數據不一定準確,但超過國際上通用的貧富差距警戒線0.4是肯定的了。
  • 無資產者可笑的幻覺——房產稅
    你把每個人的免稅平米數相對應的數額一算,就知道這裡面的差別和核查難度了。真要大面積全面徵房產稅,肯定是以房屋為單位進行徵收。指望靠房產稅調節貧富差距的,大都也都是被輿論誤導了的人。他怎麼可能大建廉租房去開放給非本地戶口的人呢?沒辦法細評估,大家都要收,但是費用不會太高。底層低保減免,房租普漲,外來人口最終在大城市得到控制,因為交不起租金是自然擠出。其實你可以把這次的房產稅很簡單的理解成國家允許地方政府收物業費來補充地方財政收入。錢不會太多,除去低保免收外大家都付的起,也都要出。物業費高了房租自然漲,北上等一線城市的非本地低收入者就會被自然擠出。
  • 房產稅計算器:你每年要交多少房產稅?
    網上有傳言稱,未來10年,房子將是最不值錢的東西,因為隨之而來的房產稅內容會是——對擁有兩套住宅的家庭,人均建築面積8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視為奢侈型住宅消費,每年按市場評估價徵收1%到3%的房產稅,且沒有減除額;家庭第三套住房,每年徵收4%到5%的房產稅,且沒有減除額;家庭第四套住房及以上住宅,每年徵收10%的房產稅,且沒有減除額;取消原《房產稅暫行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