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山藥:氣陰雙補,補脾肺腎,收斂

2020-12-23 每天帶你看中藥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可以「藥食兩用」的山藥!對於它,相必大家都不陌生。

山藥,入藥的是薯蕷科草質藤本薯蕷的根莖。原本它也是叫薯蕷的:根據文獻的記載,唐代有一個皇帝叫李豫,為避諱去掉了蕷字。宋代有一個皇帝,叫作趙曙,所以不能用這個薯字,就把薯字也去掉了。

這一味中藥就從薯蕷變成薯藥,最後成為了我們今天熟知的山藥。

山藥

山藥主要的產區在河南,四大懷藥之一是懷山藥。

其功能可以簡單歸結為三點:氣陰雙補,補脾肺腎,收斂。

補脾氣,補脾陰,收斂止瀉;

補肺氣,補肺陰,斂肺止咳;

補腎氣,補腎陰,收斂固精。

山藥

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

——《中國藥典》

草質藤

山藥藥性非常平和,作用相當緩和,即「性平力緩」,可以藥食兩用。在八寶粥、肥兒粉之類的保健食品當中,山藥使用非常廣。另外比如說燉肉,新鮮的或者幹的都可以加進去。

山藥作為一個補氣藥,營養是非常豐富的。它既有人參、黃芪那一類增強機體的功能,又補充身體必須的一些營養物質。所以對於一些營養不良的體虛患者是非常適合的。

對應菜譜有拔絲山藥,清炒山藥,山藥紅豆糕,山藥燉肉片等等!!清蒸山藥也很棒!

好了,今天帶大家了解了山藥坎坷的更名之路與其在上中下三焦的對應功能主治。山藥藥性平和,足以作為食品,還含有豐富的營養!

大家有什麼問題或者建議都可以在評論裡告訴我,今天就到這裡啦~關注我,每天帶你看中藥!

相關焦點

  • 脾腎互相滋養,脾功能下降男女都會出現問題,固精補腎脾腎同補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同時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當脾虛的時候,容易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情況,同時伴有氣血不足、全身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如果脾虛運化水液的功能下降,還會出現脾虛溼盛的表現,表現為肢體困重、乏力、四肢倦怠,女性則容易出現一些婦科的炎症,男性容易出現陰囊潮溼等等。
  • 三種補氣血、健脾胃的中藥,補中益氣、祛痰溼、滋肺潤腎各有不同
    養生已經是現在普遍的話題,而中醫的養生理念普遍被大眾所接受,中醫養生理念之中,氣血與脾胃尤其重要,所以本文介紹三種中藥均能補益氣血,還能健脾胃,此外這三種中藥還有補中益氣、去痰溼、滋肺潤腎等各自的不同特點。
  • 了解山藥和鐵棍山藥
    作為藥食同源的一個中藥,已經非常出名、家喻戶曉了。那天我和華工理科學霸阿荻聊天說,準備寫懷山藥,學霸馬上彈出一句:準備寫三髒同補呀?厲害呀我的哥!「三髒同補」,四個字已經精準地概括了山藥的功效,既能補脾、肺、腎之氣,又能滋養脾、肺、腎之陰,為氣陰雙補之珍品。
  • 補氣究竟是補的什麼?用這種中藥,可以補肺氣、補脾氣、補腎氣
    想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從中醫角度而言,補氣必不可少,那麼哪味中藥在補肺氣、補脾氣、補腎氣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呢?其實就是我們常見的山藥。為什麼山藥可以同時起到補肺、補脾、補腎的效果呢?其實這就是由於山藥本身的藥性偏於溫和,歸屬肺、脾、腎三髒,同時具有平補肺、脾、腎的效果。
  • 試試這些日常脾腎雙補法
    脾腎關係:先天與後天相互滋生中醫理論裡肝、心、肺、脾、腎統稱五臟,脾和腎兩個臟器的關係密切。脾胃為「後天之本」《素問玉機真藏論》曰:「脾為孤髒,中央土以灌四傍。」腎陽為人體陽氣的根本,如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脾陽,導致脾陽不振或脾陽久虛,進而累及腎陽虧虛,兩者最終都會導致脾腎陽虛。臨床上主要表現在消化機能失調和水液代謝紊亂方面。正因脾腎關係密切,所以當脾腎兩虛的時候,單純的補腎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越補越虛。
  • 心對舌,肝對目,脾對口,肺對鼻,腎對耳,養五臟,做好這4補!
    在中醫的理論中,人的五官是人體五臟的反射區,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言: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意思就是說,五官的變化可以反映人體內五臟的健康情況。心對舌,肝對目,脾對口,肺對鼻,腎對耳,養五臟,方為健康!
  • 固精補腎丸幫你補腎亦補脾
    通過肺的呼吸調節,脾胃的吸收運化,可以將食物的營養精微物質分離出來,從而供應生命和生殖活動的需要。補腎時,為什麼還要健脾?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腎固藏精氣,主命門之火,是為先天之本,而脾主運化,能轉化水谷精微,是為後天之本。脾不能養精:長期脾胃虛弱,水谷精微不能滋養腎精,則導致腎虛。
  • 有一味中藥可做菜,能補脾養胃,潤肺,固腎精,尤其適用於養生
    答案是肯定的,就有這麼一味中藥,它既是中藥也是食材,既可以做成美味的菜餚又能滋補身體,它能補脾養胃、潤肺、固腎精,尤其適用於養生,更為重要的是它不寒不熱,能平補陰陽,不會因補益過度而傷身體,而且男女老少均適用,它就是山藥。
  • 腎補不好,有可能是脾虛,補腎補脾同時進行,缺一不可
    脾腎虛寒是什麼?怎麼形成的?脾腎虛寒是中醫術語,是指脾腎陽虛,陰寒內生,中醫認為脾為先天之本,腎為後天之本,二者之間相互影響,脾陽不足日久可導致腎陽虧虛,腎陽不足亦可致使脾陽受損。脾腎虛寒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脾腎久病,耗氣傷陽,損傷脾胃,或久瀉久痢,損傷腎陽,導致脾腎兩傷,或水邪日久,腎陽虛衰,不能溫養脾陽。脾陽虛、脾陰虛有什麼區別?脾陽虛證,由於溫運失司,就會出現納呆腹脹,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陽虛寒凝,就會出現腹痛綿綿,喜溫喜按。陽氣不能外達四肢末端,就會導致出現形寒肢冷。
  • 久咳傷肺也傷腎,這個粥,把肺腎兩大水源都補齊了。
    秋冬,是脾、肺、腎陰都容易缺少的季節, 經常煮一鍋來吃,清一清肺的虛熱, 沒那麼容易犯咳嗽~ 尤其暖氣一開,燥氣就來了, 脾肺腎之陰足,霧霾的濁氣就沒那麼容易侵犯到身體。
  • 初級中藥師基礎知識-補虛藥練習題帶答案
    B、蛤蚧補益力強於冬蟲夏草C、蛤蚧為諸癆虛損調補之要藥D、冬蟲夏草可以用於久咳虛喘E、蛤蚧善於納氣定喘4、氣陰雙補之品指的是A、黃精和玉竹B、黃精和ft藥C、玉竹和ft藥D、天冬和ft藥E、玉竹和天冬5、蜜炙可增強百合哪種作用A、養陰B、潤肺C、清心D、安神E、生津6、常配伍甘遂、大戟
  • 山藥補腎益氣,治療腎病應用很廣,來看看老中醫怎麼用它來治腎病
    山藥是臨床和民間食療應用非常多的一味中藥,因其具有很好的補脾生津,滋補腎氣的作用,是臨床上治療脾胃病和腎病的常用中藥之一。山藥味甘, 性平, 歸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效。山藥有多種炮製品,臨床常用的主要有幹山藥、土炒山藥、麩炒山藥。山藥可用於治療脾虛久瀉、慢性腸炎、肺虛咳喘、虛熱消渴。
  • 比山藥還厲害的「健脾高手」,補脾益氣、和胃化溼,幫你養出好脾
    常言道:「脾胃生百病」、「脾虛易短壽」,倘若脾不好,一定要儘早採取措施來健脾。提到健脾,不得不提山藥。山藥是有名的健脾食物,性溫,能補虛益氣,健脾胃。山藥的吃法有很多,無論是蒸著吃,還是炒著吃,或者煲湯喝,都有良好的健脾功效。
  • 它是「補脾王」,五塊錢煮一鍋,補脾養血袪溼氣,隔三差五喝一回
    其實,食療並不是吃哪兒補哪兒這麼簡單。像氣血不足、溼氣重這類不適,很有可能跟您的脾臟有關係! 脾為人體氣血之源,先補好脾胃,脾胃順暢,氣血調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食補,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通過食療保養這後天之本的脾臟,就是我們今天要為您解決的問題。首先說說溼氣重,聽起來很簡單,就是體內水分多。但解決溼氣重,就要先知道生成溼氣的原因。
  • 本品潤肺滋陰,補脾益氣 | 中藥
    小藥童帶你認中藥 | 第130期:黃精 黃精 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精或囊絲黃精歸脾、肺、腎經。 【功效】潤肺滋陰,補脾益氣。 【應用】 1、用於肺虛燥咳。 本品有滋陰潤肺作用。
  • 健脾=補脾嗎?
    談到健脾,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補脾。 補脾雖然是健脾的常用方式,但補脾與健脾的意思並不對等,健脾的內涵遠大於補脾。 我們知道脾主運化,「運」是運轉輸送;「化」是消化吸收。
  • 吃什麼最能強腎、補脾胃呢?
    1、黑胡椒黑胡椒性味辛熱,有明顯的溫補脾腎作用,可以治療由脾腎虛寒引起的腹瀉,平素脾胃虛寒或有因寒證引起的胃痛、腹痛、洩瀉等人群可多食。3、山藥山藥屬於一種常見的蔬菜,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各個地方看見山藥的身影,而山藥也是強腎必備的食物,因為山藥味甘,性平,它能夠適於脾虛食少,腎虛遺精的人群食用,長期食用山藥,不僅對胃好,還能夠起到補脾養胃、補腎澀精的功效。
  • 廉價卻能替人參,補脾肺,益津氣血,扶正祛邪,潤膚、減胖、減糖
    而這種情況的下既需要滋養以扶正,又需要趕出外邪,選擇養生之物就很有講究,在中醫文化也有很多應對之策,比如有一種養生之物廉價卻能替代人參,大補脾肺,益氣血津液,扶正祛邪,潤膚、減胖、減糖,而且特點是「健脾而不燥,潤肺而不寒,養氣血而不膩,生津而不溼」。
  • 三味小中藥,補精又固精,治小聲耳鳴,一會兒一響!請認真學習
    本文理論依據:《中華藥海》、《實用臨床中藥辭典》、《中醫病因病機學》、《中醫基礎理論》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昨天,我寫了一個小文章,介紹了用紅棗、蔥白搭配,調治稍睡即醒、似睡非睡的症狀。
  • 冬天,吃蘿蔔不如吃它,簡單炒一炒,補脾益肺,家裡人都愛吃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蘿蔔白菜保平安」,是說冬季要常吃時令的,比如蘿蔔、白菜,對身體好;但是冬季不止有蘿蔔,還有一樣食材也是很有益於身體健康,那就是山藥,尤其在物流和生產技術提高了現在,山藥也不是很難買到或者保存了,那我們今天就先給大家教一道最簡單的做法,直接家常清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