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陶成為香格裡拉藏族群眾致富的看家手藝

2020-12-20 搜狐網

  新華網昆明5月7日電(記者劉娟、李懷巖)利用當地特有的黏土,採用藏族純手工的技藝,一個個捏制而成的淡黃色「瓶瓶罐罐」經過一天的燒制後,變成了一個個透著油光的黑土陶工藝品……

  從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縣前往德欽縣的國道214線維西岔路口,短短幾年間因暢銷香格裡拉黑土陶而發跡的尼西鄉湯堆村人,已在路邊建起了一排排專銷黑土陶的藏式建築風格房子。

在這裡不僅可以食宿,停車,還可購買到藏家的手工藝土陶和木製品。

  已有千年歷史的藏族手工藝製作的黑土陶製品,越來越被過往的遊客所青睞。

  「只有這裡的泥巴才可以燒製成黑土陶,別的地方都不可以。」尼西鄉西木谷自然村的肖扎西說,很早以前,「尼西土陶」就在茶馬古道上聲名遠播。如今,隨著香格裡拉旅遊業的日益興盛,古老的土陶工藝成為當地藏族群眾脫貧致富的「看家手藝」。

  肖扎西說,尼西土陶選料精、做工細、實用美觀,目前品種不斷得到開發,有茶罐、茶壺、火鍋、火盆等上百個品種,涵蓋了生活用品、民族工藝品和宗教用具等三大類。

  香格裡拉縣尼西鄉是舊時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南來北往的馬幫在運送茶葉的同時,也把這裡的土陶帶向四面八方。如今,香格裡拉尼西鄉的土陶已經成為香格裡拉的名牌產品,純手工製成的黑土陶,造型古樸,器形雖生活化但不失藝術美感。

  在這裡,遊客不僅可以選購琳琅滿目的土陶製品,還可以現場參觀土陶的全手工製作過程,有興致的遊客甚至可以在藝人的指點下,自己動手做點「小玩意」。

  近年來,隨著省、州、縣對民族民間藝術越來越重視,尼西藝人的觀念從根本上得到了轉變,產品朝著系列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市場也不斷擴大。「隨著我們這裡旅遊業的發展,黑土陶受到海內外遊客的青睞,有的客商還專門來成批訂做」。

  尼西鄉尼西湯堆村村民、制陶藝人鄧珠卓瑪說,現在,尼西湯堆村參與黑土陶製作的人家已達近百戶。由於產品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現已遠銷美、英、法等地,而且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都能看到黑土陶的民族工藝產品。

  目前,在公路邊專門批發銷售黑土陶的商戶已達12家,每年銷售收入達到100多萬元。

  肖扎西說,這些年村子裡許多人靠銷售民族手工藝製品,不僅買了車,家裡還新建了房子。目前他們村有的人家已將黑土陶的銷售點開到了香格裡拉古城和麗江古城,很多人都非常喜歡這種黑土陶製品,認為無論是做飯、做菜、做湯,味道都比較不錯。

(責任編輯:黃芳)

相關焦點

  • 黃果成為迪慶香格裡拉群眾致富增收「幸福果」
    近期,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尼西鄉幸福村形朵社37畝黃果迎來了採摘季。每年的12月份,金沙江畔這樣的豐收場景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幸福村黃果也成為當地老百姓致富增收的「幸福果」。
  • 香格裡拉非遺傳承人:指尖上的藏族技藝,千年爐火燒出黑陶新生!
    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遊客總要會問他們,「你們這裡誰製造黑陶的手藝最強?」,那麼大多數人聽到的一定是郭軍華的名字。郭軍華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藏族人,他的祖輩一直都在傳承著黑陶這項技藝,到了他這一代已經是第七代傳人了。
  • 雲南香格裡拉市:念好犛牛「產業經」
    當她趕到香格裡拉龍峰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雪山犛牛養殖基地,那裡已經聚集了幾十位像她一樣領取種子的村民。香格裡拉市念好犛牛「產業經」。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三壩鄉安南村,平均海拔3000米。兩年前,安阿子種植洋芋和老品種燕麥,「辛辛苦苦種出來了,但賣不出去。」靠種地賺錢,安阿子沒有了信心。
  • 雲南香格裡拉:中藥材種植助農增收
    5月19日,在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和平村,農戶在中藥材基地採挖藥材。新華社 胡超 攝  近年來,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和平村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因地制宜,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中草藥種植,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 我國規模最大的藏族民居古城:已有1300年歷史,就在香格裡拉
    上個世紀英國人希爾頓筆下的香格裡拉,就是這麼一片隱秘的世外桃源。如今我國以「香格裡拉」命名的地方已經超過了8個,無論是真還是假,都是世人寄託著美好的家園。在我國香格裡拉市,只有一座,它坐落在雲南、西藏和四川三省交界的地方。最早的時候,香格裡拉叫做「中甸」,在藏語中稱做「建塘」,所以目前香格裡拉市政府的所在地就在建塘鎮。
  • 拼多多旅遊直播走進香格裡拉:「藏族愚公」助陣,150萬人徒步梅裡...
    歡迎拼多多的網友來尋找心中的香格裡拉。」7月30日,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州長齊建新做客拼多多「百億補貼」直播間,為迪慶州美景代言,並為網友推介中國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族民居群——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7月30日,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聯合拼多多開啟旅遊大聯播,迪慶藏族自治州州長齊建新(右二)、副州長李清培(左二)、州政府秘書長徐光德(右一)、州文旅局長魯志軍(左一)做客直播間,為當地美景代言,助力旅遊業加速復甦。
  • 迪慶州人社局開展尼西黑土陶手工藝培訓
    記者/陳杰 馮傑(實習)為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緊盯深度貧困地區「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職能作用,迪慶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12月16日開展了2019年勞務協作項目-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項目迪慶少數民族非遺文化保護傳承及創新載體尼西黑土陶手工藝技能培訓班
  • 香格裡拉,藏族朝拜的聖地,被稱為「藍色星球上最後一塊淨土」
    香格裡拉藏區歷史悠久,自然風光優美,包括普達措國家公園、杜克宗古城、嘎丹松贊林寺、虎跳峽等景點,可以說去香格裡拉相當於去了中國大部分地區。香格裡拉包括漢族、納西族、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佤族、瑤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和蒙古族。
  • 拼多多旅遊直播走進雲南迪慶:「藏族愚公」助陣 150萬人云遊香格裡拉
    歡迎拼多多的網友來尋找心中的香格裡拉。」7月30日,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州長齊建新做客拼多多「百億補貼」直播間,為迪慶州美景代言,並為網友推介中國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  據悉,此次直播是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聯合拼多多「雲遊中國」推出的旅遊直播專場活動,平臺「百億補貼」為部分迪慶旅遊線路提供專項資金支持,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州長齊建新、副州長李清培、州政府秘書長徐光德、州文旅局長魯志軍、香格裡拉市常務副市長和雨、德欽縣副縣長劉常、維西縣副縣長張素嬌、「藏族愚公」斯那定珠、「滇金絲猴之父」龍勇誠先後走進直播間,與當地金牌導遊——梅裡雪山風景區的阿里、普達措國家公園的楊麗琴
  • 香格裡拉不是只能看風景!
    例如普達措的杜鵑花不同在它種類繁多,種種杜鵑花齊齊開放,給人像是仙女爭豔之感;洗臉盆埡口的杜鵑花大都盛開在蜿蜒的公路旁,當杜鵑花開放時,這裡便成為了真正的花路;小中甸的杜鵑花以矮杜鵑為主,每每一到花開時節,這裡就變成了一片花海……
  • 讓貧困群眾「牛」起來!上江鄉貧困群眾喜領致富「小金牛」
    讓貧困群眾「牛」起來!上江鄉貧困群眾喜領致富「小金牛」 2020-05-15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工種植川貝母 拓寬高原藏區致富路
    本報記者 王勝男儘管已是夏至,但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白天最高氣溫只有20℃上下,到夜晚如果不穿外套還會覺得有點冷,但3000多米的海拔以及冷涼的氣候條件卻正適宜川貝母生長。在位於小中甸鎮和平村的香格裡拉川貝母基地,一座座育苗大棚覆蓋著黑色的遮陽網,一年生的川貝母幼苗已經長出了綠豆粒大小的地下鱗莖。受僱在大棚裡除草的一名女村民告訴記者,這片土地原來種洋芋等農作物,但一畝地一年收成只有500多元,一家人種地只夠「吃飽肚子」。
  • 藏族60歲大媽的手藝被愛馬仕看上,靠一根針淨賺800萬
    這就是藏羌刺繡,顧名思義,藏羌刺繡融合了藏族與羌族兩個不同民族的文化,同時也融合了不同的刺繡技法。隨著我國對少數民族文化的挖掘,藏羌刺繡逐漸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這就是60多歲的藏族大媽楊華珍,因為她,藏羌刺繡得以以一種絕美的姿態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因為藏羌刺繡,楊華珍的大名也因此為全國人民所熟知。 楊華珍出生於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這裡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藏羌刺繡就是這裡的一項傳統技能。
  • 雲南香格裡拉喀日山隧道貫通
    12月7日,經過500多個日夜建設,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喀日山隧道順利貫通。喀日山隧道全長1845米,是香格裡拉東外環公路的重點建設隧道。未來與S209線、G214線、西環線、東外環遠期,共同構建香格裡拉市外環系統,連接城市各片區,分流城區過境車輛。沿線穿過兩個地貌單元,主要以山間盆地和高山峽谷、山間河谷地貌為主,在峽谷深入地帶相對高差可達300米以上,山勢陡峭,地形變化大,工程地質條件複雜。
  • 如果沒有松贊,我不會去香格裡拉!
    體驗一兩門凝聚古老智慧的藏式手藝坐擁絕世美景,接壤藏地文化如果初識香格裡拉不是這樣純粹的那我就不去了……香格裡拉藏族人的精神家園初識香格裡拉,你一定會從香格裡拉主城區跨越一座山丘,來到松贊林寺所在的巨大山谷裡
  • 河南宜陽馬窯村:小小花椒樹成為群眾致富「搖錢樹」
    窮則思變,馬窯村終於迎來了從貧困到致富的第一個轉折點。1999年底,馬窯村村幹部們帶著全村人想要致富的願望,全國奔波、四處考察,多次參加陝西楊陵農商會,在陝西韓城、山西芮城考察過程中,通過詳細了解比對氣候、土壤等種植條件後,最終拍板決定種植花椒樹。
  • 甘肅西和:「蘆花雞」成為群眾致富的 「金鳳凰」
    張林是清水村萬農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家裡是貧困戶,90後的他初中畢業就開始為生活奔波,他的哥哥張建波也常年在外為飼養場運送飼料,兄弟倆慢慢發現養殖行業很有前景,也看到相關回鄉創業的政策,發現政府對產業扶持力度大,這讓他們很心動,當時他們就想著不光要自己致富,還要帶動村裡的村民一起致富,讓自己的家鄉走出貧困,他們說幹就幹,聯繫了幾個當地貧困戶,經過調查了解後從山東濟寧市汶上星公司引進來了蘆花雞苗進行餵養
  • 4天最佳香格裡拉之旅,香格裡拉「靈魂」
    您將被白雪皚皚的山峰,森林山坡,令人印象深刻的藏族修道院,鏡子般的湖泊,質樸的農場和綠色的牧場所包圍,那裡sha草的ya牛和蓬鬆的綿羊在這裡放牧……所有的一切都充滿魅力和異國情調!到達思路:目前,有往返昆明,成都,拉薩,重慶的直飛迪慶香格裡拉機場的航班。距香格裡拉老城區約5.4公裡(15分鐘的車程)。
  • 香格裡拉_滇省縱覽_中國臺灣網
    香格裡拉,自古就是藏民族最理想的「如意寶地」,藏族民歌唱道:「太陽最早照耀的地方,是東方的結塘,人間最殊勝的淨土是奶子河畔的香格裡拉」。好萊塢製片公司買下版權將《失去的地平線》搬上銀幕,立刻風靡全球,「香格裡拉」一詞更廣為人知。電影主題歌《這美麗的香格裡拉》很快唱遍了全球。香格裡拉這一「世外桃源」的象徵成了人們追求尋覓的理想境地。後來,香格裡拉一詞被新加坡企業家郭氏家族買斷,成為酒店的商號,進而風靡世界,成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徵之一,這從側面印證了《消失的地平線》在人文學上的偉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