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西和:「蘆花雞」成為群眾致富的 「金鳳凰」

2020-12-16 探秘隴之南

清水村,如同它的名字一樣,青山綠水,水秀山明。但由於地處西和縣洛峪鎮大山深處,當地居民收入主要以務農為主,收入不穩定,並且產業結構單一,又缺乏資金技術支撐。近年來清水村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探索新的產業發展模式,發展特色種養殖,拓寬當地貧困人口收入來源,取得顯著成效。

張林是清水村萬農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家裡是貧困戶,90後的他初中畢業就開始為生活奔波,他的哥哥張建波也常年在外為飼養場運送飼料,兄弟倆慢慢發現養殖行業很有前景,也看到相關回鄉創業的政策,發現政府對產業扶持力度大,這讓他們很心動,當時他們就想著不光要自己致富,還要帶動村裡的村民一起致富,讓自己的家鄉走出貧困,他們說幹就幹,聯繫了幾個當地貧困戶,經過調查了解後從山東濟寧市汶上星公司引進來了蘆花雞苗進行餵養。2017年開始蘆花雞的鳴叫驚開了清水村群眾的致富之夢。

萬農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張林:我們這個合作社是從2017年由我們5個人組織成立的,剛開始我們是引進的山東的雞苗,慢慢的一步一步發展壯大的,由當初的5000多隻發展成現在的幾萬隻,開始帶貧10戶貧困戶,後來再帶動12戶貧困戶和我們一起發展,並給貧困戶提供雞苗,讓他們自己飼養,我們幫他們銷售,我們還想著自己育苗,建立冷庫運輸車,往外面城市銷售成品雞和雞蛋。

合作社成立後,他們自己學習飼養技術,摸索研究飼料配方,在突破養殖難點後,飼養的小雞們開始健壯成長,據了解,張林所養的蘆花雞有「黑色保健食品」之說,其肉質緊湊細膩、低脂精肉,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高;而且蘆花雞習性喜攀爬,抗病能力強,食物鏈廣泛,產蛋量高,是食用的佳餚美味,一般養殖6個月能達到3-4斤左右,是銷售的最佳時機,每隻能賣到100元。

他們在飼養成功後,銷路卻成了讓張林及養殖戶頭疼的問題,蘆花雞肉質一流但體型小,價格卻比本地雞貴的多,根本打不開當地的市場,眼看著雞苗一天天的長大,馬上就要錯過最佳銷售期,可沒有銷路,張林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萬農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張林:在發展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定的挫折,面對種種困難,我們堅持到這一步也不容易,我們的雞是肉質好,營養價值高,但是我們的雞體型小,比起肉雞,我們這個雞太小了,周邊的朋友經常幫助我們盡力宣傳,後來在省政協和蘭州市城關區環衛局的幫助下,我們把雞下的蛋也慢慢的銷售了出去,周邊的市場也慢慢打開了。

在他不懈的堅持和努力下,蘆花雞慢慢開始被市場接受,有了市場銷路,憑藉著蘆花雞的優質特點,上門來訂購蘆花雞的人開始多了起來,以至發展到訂戶絡繹不絕。在幫扶單位的支持下,現在他們的蘆花雞已經可供應到蘭州等周邊城市,合作社每年能出欄蘆花雞近3萬隻,切實為當地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

上門客戶 何彥 :這個蘆花雞是我們的朋友在這裡買過,感覺到這個雞肉質好,好吃。尤其蘆花雞的雞蛋更好吃,因為我們吃過就和山雞蛋一樣,雞蛋是綠皮的特別好吃。

張育紅是清水村的貧困戶,2017年村裡的這一聲雞鳴,解決了他的憂愁,他的兒子和兒媳都外出務工,只有孫子留在自己身邊,為了照顧年幼的孫子,他只能在附近的村莊打點臨工貼補家用,忙碌不說,掙錢也不多,還得家裡工地兩頭跑,讓他每天很犯愁,2017年萬農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建修,村委會聯繫他,他就從這時拿著獎補的資金入股了合作社,在合作社務工每天就能收入100元,年底還能拿合作社的分紅,這樣打消了張育紅的煩惱,在家門口就能掙錢不說,孫子也能在自己的照看下健康成長。

張育紅:我是清水的貧困戶,從合作社成立開始,我就來這兒打工,一天100塊,我就一直在這山上幹活,我們10個貧困戶,給我們每戶分紅一年是800塊,沒活幹的時候我們就回家了,閒的時間我們就山上轉一轉,打掃一下衛生,除一下雞糞,走遠點又不行,家裡有孫子,兒媳婦在外面打工,每天給100塊錢,我把家裡也能照顧上,一便在這裡也可以掙到錢。

現在合作社一共帶動了十戶像張育紅這樣的貧困戶,幫助他們每個月的增收近2500元,貧困戶終於可以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

目前,在各級幫扶單位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新的孵化基地正在建設中,以後就可以自己孵化培育蘆花雞苗,清水村計劃下一步還將要打造成蘆花雞特色示範村。這個山村小雞將發展成為清水村群眾致富的金鳳凰。

來源:隴南西和發布

相關焦點

  • 西和:產業成為群眾增收的「穩定器」和「加速器」
    西和:產業成為群眾增收的「穩定器」和「加速器」 20-12-21 16:43
  • 汶上蘆花雞:蘆葦蕩飛出的「金鳳凰」
    近年來,汶上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託,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始終把蘆花雞作為汶上的特色產業,不斷加大發展力度,實行標準化飼養、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管理,使蘆花雞產業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和振興汶上經濟的支柱產業。
  • 紀錄片《中國的乞巧女兒節》《麻紙情緣》在西和首映
    紀錄片《中國的乞巧女兒節》、《麻紙情緣》在西和首映。(每日甘肅網記者 韋德佔/攝)每日甘肅網西和8月12日訊(記者韋德佔)今天上午,歷時4年時間拍攝製作的紀錄片《中國的乞巧女兒節》、《麻紙情緣》在西和首映。
  • 甘肅西和:百畝萬壽菊綻放脫貧「致富花」正豔
    初秋時節,走在甘肅西和縣洛峪鎮古塘村層次分明的梯田上,放眼望去,百畝大田裡一朵朵金燦燦的萬壽菊競相綻放,農戶們穿梭在花海中,忙碌地採摘著一朵朵脫貧「致富花」,臉上綻放著幸福的笑容。近年來,洛峪鎮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探索新模式產業,而農戶手裡的萬壽菊,不光可以帶動當地的旅遊效益,還能入藥,是農戶眼裡的「致富花」,更是洛峪鎮古塘村創立生態田園式鄉村旅遊的第一步。
  • 萬州區領導在蘆花雞產業聯合體成立會上要求把規模做大 把效益做大...
    三峽傳媒網訊 (記者 夏榮偉)9月27日,萬州區舉行蘆花雞產業聯合體成立暨蘆花雞全產業鏈研討會。區政府副區長張國建,市科技局扶貧集團駐龍駒鎮工作隊隊長、重慶三峽學院副院長祁俊生出席會議。蘆花雞產業是魯渝東西扶貧協作重要示範項目,也是萬州區扶貧產業新興項目。
  • 徽縣:苗木助力 山溝溝飛出一窩「金鳳凰」
    冬日,走進徽縣高橋鎮木瓜村楊家溝,眼前是一片繁榮景象,百畝苗木基地,落葉松、白皮松、雪松等苗木種類繁多,楊家溝13戶人家皆以種植苗木為生,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小村莊卻走出了4名碩士研究生、6名大學生,這事情曾被大家傳為佳話
  • 甘肅慶陽黃土塬「危房危窯」改造多 致力挪窮窩快致富
    甘肅慶陽黃土塬「危房危窯」改造多 致力挪窮窩快致富 2016-01-25 21:33:41建成農村供水工程3.3萬處,解決了87萬群眾和學校師生安全飲水問題。完成農網改造5000公裡,改造低電壓村(組)896個。慶陽市貧困人口減少了近65萬人,貧困面由四成下降到一成左右。  長期以來,位於甘肅慶陽黃土塬上的農村居民以窯洞為主,經過自然災害等侵襲,許多窯洞成為危窯。由於當地農村經濟基礎弱,把基礎條件差的貧困群眾「搬出來」成為當地政府的工作重點。
  • 甘肅「女蘑王」種植食用菌踏上致富路程
    近日,記者來到甘肅涇川縣荔堡鎮原董村蘇倩倩的食用菌日光溫室時,她正領著幾個人摘平菇,食用菌大棚裡整摞排列的菌棒上結滿了蘑菇。蘇倩倩笑著說,忙不過來的時候,就僱幾個人給自己打下手。            蘇倩倩是原董村一位80後農民,在山東考察後,認準種食用菌蘑菇能致富,便來到王村鎮章村村建起日光溫室,種起了蘑菇。
  • 河南宜陽馬窯村:小小花椒樹成為群眾致富「搖錢樹」
    窮則思變,馬窯村終於迎來了從貧困到致富的第一個轉折點。1999年底,馬窯村村幹部們帶著全村人想要致富的願望,全國奔波、四處考察,多次參加陝西楊陵農商會,在陝西韓城、山西芮城考察過程中,通過詳細了解比對氣候、土壤等種植條件後,最終拍板決定種植花椒樹。
  • 養蘆花雞必須考慮快速長腳蹬 選擇養雞需要注意什麼長腳蹬 蘆花雞
    養蘆花雞必須考慮快速長腳蹬 選擇養雞需要注意什麼長腳蹬 蘆花雞 蘆花雞是我國土生土養的雞種,它的體型澆大,黑羽和白羽相間,就好像是身上開滿了花一樣。現在蘆花雞不僅是在我國各地養殖,在其他的地區也是一樣,養殖雞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快速長腳蹬蹬爪。
  • 黃果成為迪慶香格裡拉群眾致富增收「幸福果」
    每年的12月份,金沙江畔這樣的豐收場景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幸福村黃果也成為當地老百姓致富增收的「幸福果」。 (12月15日攝) 形朵社社長安吾說,自從將果園集體化後,不僅管理規範了,產量也提高了,合理的分配方式讓大家都願意在果園裡勞作,群眾積極性得到提高。
  • 琿春富新村:芍藥花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陽光產業」
    如今,這美麗的芍藥花早已成為富新村農民心中的「致富花」。2017年,琿春市投資105萬元,在英安鎮富新村建設了油用牡丹試驗示範基地,栽植了10公頃油用牡丹和芍藥。經過三年多的精心呵護,細緻管理,栽種的芍藥和牡丹長勢良好,不僅為市民提供了賞花的好去處,也給村民帶來了好收益。
  • 西和書畫家張志凌作品賞析
    張志凌,男,甘肅西和人,供職於西和縣人民醫院。現為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隴南市第四屆政協委員,西和縣第八屆、第九屆政協委員。
  • 西和盧河鎮董東:「水泥製品」灌注致富夢
    來源:隴南西和發布 原標題:董東:「水泥製品」灌注致富夢 在西和縣盧河鎮董河村,提起創業青年董東的名字,周圍的群眾總會稱讚道,這個小夥子很不錯,做事有恆心,個性堅強,回鄉創業搞水泥製品廠搞得紅紅火火。
  • 慶城 中藥材種植成為貧困群眾增收好產業
    慶城 中藥材種植成為貧困群眾增收好產業每日甘肅網5月20日訊據隴東報報導(記者李雲)日前,記者走進慶城縣南莊鄉肖塬村,村民劉志芳正在地裡插苗、剪形,個個做得仔細,中藥材種植成了他增收的新渠道現如今,在李慶忠的幫助和劉志芳的帶動下,肖塬村的群眾種植中藥材積極性很高。「李慶忠給我們提供藥苗,還給我們進行技術指導,等到了藥材豐收的時候,他們合作社就來回收藥材,我們也不用到處找賣家。」
  • 建大棚種蔬菜 群眾致富有盼頭
    建大棚種蔬菜 群眾致富有盼頭 2020-12-11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11屆隴南乞巧女兒節】西和:把半夏種成了百姓增收的「金豆子...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金奉乾  8月3日上午,記者走進西和縣恆力半夏專業合作社,在繁忙的分揀車間裡,在隆隆的機器聲中,親身感受到了半夏產業助推貧困村民脫貧增收的強大力量。 合作社負責人吳均平介紹情況。
  • 西和的暖水泉,冬暖夏涼,還冒熱氣,最主要是免費遊玩!
    中國人有春困秋乏的說法,也有踏青郊遊的習俗,還有遊學訪師的慣例,更有切磋琢磨的情懷,不管是古代的遊子,還是今天的學子都在為學業,明天而奔波,但是古人說得好,讀萬卷書,行千裡路,萬卷書倒不至於,可是萬裡路倒是可以好好考慮考慮,不如去西和的暖水泉看看可好?
  • 種桑養蠶叩開群眾致富門
    雖然歲入寒冬,但是岑鞏縣天星鄉田間地頭,到處呈現一片繁忙景象:拖拉機穿梭著翻犁土地,群眾忙著栽種桑苗……沉寂的土地上,處處飄蕩著歡歌。他不僅成為當地首批種桑養蠶農戶,還帶動本村20多戶農戶種植蠶桑120畝。蠶桑產業是綠色產業,也是致富產業。這一產業是我市幫扶岑鞏縣的主打產業之一,由我市提供資金支持,免費供應桑苗,給予技術指導。目前,天星鄉1名鄉鎮中層幹部和5位農戶已分別在大同蠶桑專業合作社接受了為期2個月和1個月的跟班培訓,了解蠶桑產業市場行情,學習種桑養蠶技術。
  • 汶上蘆花雞、黑豬肉……這些特色農產品你值得擁有!
    汶上縣政府副縣長裴豔昌都在為它們點讚汶上蘆花雞中都汶水,毓秀之地孕育著傳世千載華勇珍禽——蘆花雞近日,汶上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裴豔昌就為網友們推薦起了蘆花雞近年來,汶上蘆花雞產業發展迅速建成了汶上蘆花雞國家級原種繁育中心年孵化雛雞3300萬隻,出欄成雞600萬隻汶上蘆花雞系列產品16個雞苗、產品遠銷全國30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汶上蘆花雞被評為「山東省十大地方畜禽品種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