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春困秋乏的說法,也有踏青郊遊的習俗,還有遊學訪師的慣例,更有切磋琢磨的情懷,不管是古代的遊子,還是今天的學子都在為學業,明天而奔波,但是古人說得好,讀萬卷書,行千裡路,萬卷書倒不至於,可是萬裡路倒是可以好好考慮考慮,不如去西和的暖水泉看看可好?
說起泉呢,想必各位都不陌生,有濟南的趵突泉,杭州的虎跑泉,蘇州的觀音泉,大理的蝴蝶泉,敦煌的月牙泉,長白山的溫泉,還有阿爾山的天池等等等等,數之不盡,觀之不盡啊,但是今天要去的這個暖水泉,既沒有很大的名氣,也沒有超凡脫俗的氣概,但是卻有與眾不同的風流!
很多人對甘肅的印象就是落後,缺水,經濟欠發達,其實這種印象無可厚非,但是欠缺理性思考,就像你們家的孩子一樣,總有不同的地方,難道其中一個看起來不是特別好看就說他沒能力嗎?經濟發達的地方也有落後的地方,相對而言只是這樣。關於暖水泉的來歷還有一個俗不可耐的故事,眾位且聽我道來:
在甘肅隴南西和地界,一直流傳著很多民俗故事,傳說西和的盧河鄉處在火山熔巖噴發的巖石薄弱處,時常有熱水的滲出,所以地熱資源豐富,後來這地方出現了一個大面積的地熱冒出區域,當地老百姓就都將此處圍了起來,修建堤壩,後來形成了一個類似露天大井的樣式,裡面的水溫度很高,大白天的就能看見上面有大量蒸汽的出現,熱氣騰騰,有一天,有一個放羊的孩子趕羊到了這地方,結果幾隻羊,你追我趕,其中有一隻羊不小心掉了下去,沒幾下,這隻羊就不動彈了,沒多大一會兒就聞見了羊肉的香味,後來以訛傳訛就廣泛流傳開了,旁邊還修了一個寺廟叫做燙羊寺,再後來這座寺廟就搬遷了,搬到了今天的觀山上,這就是觀山。
這個泉慢慢的不再燙了,但是溫度仍然存留,只是變得很神奇了,冬暖夏涼,冬天下著大雪手伸進水裡感覺很溫暖,一天時間裡熱氣仍然飄蕩,夏天裡,再熱的天,那裡邊保準冷的你發抖,打哆嗦,而且裡邊還有很多魚類,鯉魚和鯽魚是最常見的,每到夏季,這裡也是很多孩子遊泳的好地方,據說進到裡邊能睜開眼睛,可以看見水裡的東西,現在這兒也是婦女們經常洗衣服的好地方。
現在,這裡的名字仍然叫做暖水泉,只是魚沒有過去的肥了,但是烏龜,蝦,螃蟹,蚌等豐富的物種還是有的,這裡是很多男孩子學會遊泳的好地方,也是釣魚,婦女洗衣服的最佳去處,一年四季,這裡的人流絡繹不久,有歡樂,有笑語,還有數不盡的回憶在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