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華裔社工身殘志堅 創建服務中心幫助殘障人士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16日電 據馬來西亞《光明日報》報導,43歲的馬來西亞華裔社工周志強出世時因窒息缺氧數分鐘而患腦癱,儘管行動不便、口齒不清,但他仍靠勤奮不懈的精神克服學習障礙,順利完成高中學業,並當上社工,以自身經歷激勵殘障人士。

  16年前,他更以扶殘救弱為終身志業,成立「太平小區服務中心」(ESDA),靠善長仁翁的捐款,為殘障、智障及痙攣者提供免費物理治療及義診,以及提供在職培訓,教導障友種植瓜果蔬菜及製作手工首飾等,再借著販賣障友手作成果為中心賺取收入,讓他們得以靠著手藝自力更生。

  目前,共有68名年齡介於二十多至四十多歲的弱勢群體受聘於「太平小區服務中心」工作。「我四肢不缺,正常人可以做到的事,我也能」。這是周志強多年來秉持的信念,讓他不平坦的人生過得比任何人還精彩及富有意義,因此,他也把這個信念散播到社會弱勢的角落。

  舔湯匙上果醬練發音

  他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說,由於出世時因窒息數分鐘而影響腦部,導致他到了兩歲還不能站立或坐直,而且一直體弱多病,又患有哮喘,多虧父母不曾放棄他,並在他4歲時將他送進檳城大腦麻痺中心學習和做復健。

  周志強從未視身體上的缺陷為學習障礙,他自知唯有靠後天的努力才可扭轉自己的命運,因此10 年來在中心的學習生涯,他除了學習生活技能,也接受物理治療,包括學爬樓梯、遊泳健身及常常轉動舌尖舔湯匙上的果醬讓發音更清楚。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最終克服了疾病的困擾,可以在不需拐杖的情況下緩步行走。

  身患殘疾,讓周志強在吃盡苦頭的人生嶇崎路中看透了社會的殘酷,也使他更加體會到殘障者唯有自強不息,才能衝破逆境的考驗,堅強活下去。

  十幾年前,他在檳城伊甸殘障服務中心的贊助下,到日本完成為期一年的社會工作課程,並在回國後到檳城伊甸殘障服務中心服務數個月。1998年底,周志強決定走入小區,從事人文關懷工作,用自己脆弱但頑強的生命向弱勢群體伸出援助。他接受一名牧師的獻議,用上天賜給他不靈光的手、腳及頭腦開設「太平小區服務中心」,除了開解殘障人士,也協助其他弱勢群體找出生命的藍天。

  「ESDA」是希臘文,意思是憐憫,中心幫助的對象非常廣泛,包括痙孿患者、殘障及智障者、貧困人士、或有健康問題的老人及婦女等,可謂來者不拒。周志強說,中心除了提供免費醫療與物理治療,他有時也會輔導邊緣青少年,或勸導吸毒者回頭是岸。

  正規中學讀書受凌辱 跟不上老師教課進度

  周志強在檳城大腦麻痺中心學習生活技能的10年期間,有一次在學校看見學生在草場中活潑奔跑,神情快樂自在,還有一群穿著制服在練步操的學生,心裡非常羨慕,於是立志一定要到一般中學受教育,並且每天告訴自己,「我一定能!」他表示,後來向母親爭取更大的自由活動,但母親擔心他會跌倒受傷,不允許這麼做。

  不死心的周志強為了實現到正規中學讀書的夢想,每天強迫自己看書、寫字到天明,他知道唯有勤勞才是助他邁進目標的不二法門。15歲那年,他如願以償正式入讀某中學的預備班,但這卻是他人生最吃苦的時候,不是受盡同學的欺凌、嘲笑與歧視,就是跟不上老師的進度,令他備感吃力。

  「我每天搭巴士到校門口,下車步入學校時,總會遭到一班學長欺凌,他們看我走路不穩,就從後推我一把,在我跌倒受傷後就嘲笑我。」對於同學的欺侮,周志強只能強忍淚水,他不諱言曾一度痛恨自己為何與眾不同。「所幸上天派來了一名見義勇為的學長,幫我制伏了這班愛惡作劇的學生,讓我從此不再受到欺負。」

  不過他說,就算沒被同學欺負,他的求學生涯也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充滿許多挫折和不快樂。由於腦袋不靈光,使他無法跟上老師的教課進度,也來不及抄下黑板上的筆記,只能向同學借筆記,回家逐個字慢慢抄寫。

  日本進修險被「踢」回國

  好不容易熬完中學課程,周志強在幾年後為了獲取專業的文憑以投入社工行列,實現他扶殘救貧的理想,他再度捧起書本勤讀。不同的是,他要在日本這個先進國的大環境中「突圍」,實屬不易。回想那段苦學的日子,周志強不諱言,在異國的大逆境中,他害怕失敗而一度難過得痛哭,感覺渡日如年。

  他披露,由於只懂英語,不會華語和日語,加上說話又口齒不清成了他學習的一大障礙,致使授課老師差點把他「踢」回國。所幸他勤而不懈的學習態度,每晚挑燈夜讀,最終讓老師對他改觀,並打消棄教的念頭,而他也因此順利完成課程。

  他指出,參與這項課程者都是來自臺灣、韓國、泰國及新加坡等頭腦精明的專業人士,而他不過是一名只有中學程度的殘障人士,能力備受考驗。「日本是先進國,他們的生活步調相當快,我每天一拐拐地步行到車站,然後再搭巴士去上課。下課回來後,我就很努力地完成老師的作業,往往一做就是深夜,天天只有數小時的睡眠時間。」

  騎四輪摩託車為中心募捐

  周志強指出,「太平小區服務中心」在開辦初期因缺乏捐款而一度陷入經濟困境,與他同路的牧師也抵不住現實考驗而離開。為保住ESDA,他只好騎著殘障者專用的四輪摩多到處募捐,日子苦不堪言。

  「當時我真的很痛恨自己找不到足夠的捐款應付中心的開銷,我每天禱告,甚至萌起放棄的念頭。可是,基於憐憫,ESDA絕不能關閉。」就在周志強感到絕望時,源源不絕的捐款突然匯入中心戶頭,助中心渡過難關。「自ESDA開設後,需要援助的對象日益俱增,我這才體會到從事社會福利的工作,真誠是最基本的根,錢還是行頭的萬靈丹,特別是對貧困者的援助。還有,要幫助殘障者重建信心,物理治療器材不可缺,但這些都需要錢。」

  辦洗衣坊闢農耕地增經濟來源

  開辦了16年的「太平小區服務中心」目前已上軌道,由於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周志強除了依靠外界的捐助應付中心日常開銷,也以開辦洗衣坊和開闢農耕地作為中心的經費來源,並聘請殘智障人士從事洗衣、種植瓜果蔬菜、飼養火雞、製作手工如串珠首飾及環保書籤工作,以達到自助助人、助人自助的理念。

  「殘障和貧窮人士不應該受到輕視,所以,培訓這些人自立更生,強化他們的經濟能力,助他們重建信心挽回尊嚴,是我們刻不容緩要做的工作。」他說,中心在2011年獲得熱心人士捐贈洗衣機後,決定開設洗衣坊,他向酒店業者承包洗滌衣物的服務,這樣就可長期聘請殘障人士工作賺錢。「經過多年的努力與付出,ESDA終於獲得社會群體的接受及援助,操作日見穩健。」

  感恩能撐過每一天

  也因為服務範圍一直在擴大,經費也日益龐大,中心除了靠洗衣和手工的訂單維持,也還是免不了要向外界募捐。不過,周志強樂觀的說,天天沒錢天天過,他感恩每撐過一次的驚險考驗,就能讓中心更加茁壯成長。

  此外,周志強也在一批志工的協助下,為有需要的人提供輔導、家訪及救濟。中心也幫助一些原住民及住在園坵內的印裔更換身份證、不定時找義診醫生免費看診和供藥,甚至為一些殘障人士提供上下班及上下學的接載服務。

  用真誠的心感動妻子雙親

  「我可能什麼都沒有,沒屋沒車也沒錢,但我有一顆很愛很愛你們的女兒的真心,如果你們把她交給我,我絕對可以保證盡我最大的努力給她一生的幸福。」儘管身體殘缺,但無阻周志強勇於追求愛情的決心,並以最真誠的心感動了女方的雙親,同意把女兒林銀珠嫁給他。目前,周志強與妻子育有3名年齡分別13、11及5歲的兒女。

  林銀珠小周志強一歲,自理科大學畢業後,她便棄高薪職不做,轉投入義工行列,並於1996年在檳城伊甸殘障服務中心邂逅志強。談起這段婚姻,銀珠說,起初志強經常藉故接近她,確實令她感到害怕,因為志強是殘障人士,自己又是理科大學社會科學系畢業的大學生,很難想像自己的另一半是障友。

  「我常躲開他,下班後在巴士站看到他就拔足而逃,因為那時候我真的很怕他。」她說,有一次志強病倒了,沒來上班,那時候她突然很想念他,沒想到這是他倆愛情萌芽的開始。兩人之後墜入情網,並在相戀幾年後結婚,慶幸的是,他們的婚姻獲得了雙方父母的認同。

  林銀珠披露,因著丈夫的行動不便,3個孩子從一出世到3歲,丈夫都不敢抱他們,避免弄傷孩子,所以為孩子餵奶及洗澡等工作由她一手包辦。「孩子長大後,志強才比較敢替孩子洗澡和餵飯」。

  「多年來,志強都很努力扮演丈夫和爸爸的角色,雖然他行動不便,但除了不方便開車,其餘的他真的做得很好,讓我和孩子都非常感動」。

相關焦點

  • 輪椅上的「陽光女孩」張瑩瑩:4年幫助近3000多名殘障人士就業
    31歲的張瑩瑩是深圳雨燕殘疾人關愛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小時候的小兒麻痺症讓張瑩瑩的下肢幾乎喪失了行動能力,從小到大,她都只能坐在輪椅上。但樂觀的她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大學畢業後,她通過自己創業,成立了專門的殘障者就業創業孵化基地,幾年下來,她一共幫助了近3000名殘障人士成功就業。
  • 殘障人士來這裡如廁無障礙
    近日,有呼和浩特市民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一張照片:一名移動公廁的管理員幫助一位來如廁的坐輪椅老人,網友紛紛為這位管理員點讚。記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位老人坐在輪椅上,一名身著工作服的中年人推著老人前行。一張簡單的照片卻讓看到的人感到十分溫暖。
  • 福建省啟能研究指導中心:殘障人士的「福樂家園」
    中新網福州12月20日電 題:福建省啟能研究指導中心:殘障人士的「福樂家園」  中新社記者 張羽 吳晟煒  在福建福州的金山新區,有一個公益性的殘疾人託養庇護服務研究機構。作為福建省第一家為殘疾人提供託養服務和庇護就業的綜合型「福樂家園」的培訓示範基地,福建省啟能研究指導中心以中輕度智力及精神殘疾人為主要對象,開展託養服務、技能培訓、職業康復等,幫助智障人學會自理生活、融入社會,成為智障人士的溫馨家園。  生活自理源自千百遍的訓練  「讓關愛的陽光照亮每一個殘疾人的心靈。」
  • 關注殘障人士 大唐芙蓉園景區促進無障礙服務
    傳播愛心,促進無障礙服務,關注殘障人士,大唐芙蓉園在行動!一路走來,親切的導遊面帶微笑,耐心的為殘障朋友們講解唐代的歷史、人文及大唐芙蓉園裡的各處景觀,有些朋友們雖然眼睛看不到,但是聽到講解員悉心講解,依然對盛唐文化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 大馬柔佛州華人官員:華裔強項是擁有全球聯繫網
    大馬柔佛州華人官員:華裔強項是擁有全球聯繫網
  • 穗首家高品質社區服務中心落戶蘿崗
    該中心由蘿崗區政府投入150萬元新建而成,並全權委託中大社工服務中心承辦,是國內首家由專業社工服務機構參與研發、設計、監理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雙方期待通過政府出資購買專業服務的方式為社區工作探索有益的經驗。
  • 西安公益瑜伽館推「輪椅瑜伽」 免費教授殘障人士
    圖為正在上瑜伽課的殘障人士。 高鋮 攝中新網西安1月7日電 (梅鐿瀧 高鋮)練習瑜伽對肢體的要求很高,需要身體的平衡與協調性。對於殘障人士而言,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在西安有一家特殊的瑜伽館,只對殘障人士免費開放,並幫助一些殘障人士考取了瑜伽資質。
  • 大馬華裔種迎年吉祥菜 生菜長3英尺高如聖誕樹
    大馬華裔種迎年吉祥菜 生菜長3英尺高如聖誕樹(圖:馬來西亞《光明日報》)  中新網3月6日電 據馬來西亞《光明日報》報導,馬來西亞華裔退休人士在農曆新年前栽種生菜應節,沒想到其中一棵生菜長到3英尺高,猶如聖誕樹,令人嘖嘖稱奇。  每逢農曆新年前兩三個月,華裔都喜歡栽種生菜,它除了是應節的必備蔬菜,也象徵「升官發財」的好彩頭。
  • 助力第30次助殘日吉利全新TX服務殘障人士出行
    助力第30次助殘日吉利全新TX服務殘障人士出行 2020-05-18 10:43:38 在「暢行•暢享」的主題指導下,吉利商用車作為承辦單位之一,與中國殘聯無障礙環境建設推進辦公室、交通部運輸科學研究院、中國肢殘人協會、北京市殘聯無障礙促進中心、全國無障礙通用設計研修營等組織交流研討共同謀劃,並通過現場展示等方式,形成多維度合作。  本次研討會中,吉利商用車與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多方面取得多項共識。
  • 幫扶社區殘障兒童 廣州探索福利機構向社區延伸康復服務
    > 廣州加強殘障兒童社會支持體系建設,兒童福利機構探索為社區殘障兒童提供康復服務。日前,由廣州市民政局、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主辦的首屆殘障兒童社會支持體系建設交流會在廣州舉行。交流會上,舉行了「燈塔育童三期項目——兒童綜合康復實踐科研培訓示範基地」揭牌儀式。
  • 廣州南沙推「志願在康園」行動 殘障人士組洗車隊共奔小康
    共青團南沙區委 供圖  中新網廣州7月16日電 題:廣州南沙推「志願在康園」行動 殘障人士組洗車隊共奔小康  作者 王堅 黃淑婷  笑鏵在水桶裡裝滿水,發仔拿起高壓水槍打泡,楠仔拿著抹布從車尾箱開始擦拭。7月14日,「喜白白」三人洗車小分隊用默契十足的配合,幹起2020年首單洗車業務。
  • 社區服務中心整合服務窗口,呼喚全科社工
    2018-05-11 14:44圖文來源:南京日報社區服務中心開設多個服務窗口,常遇事少人多、社工閒置現象——整合服務窗口,呼喚全科社工社區服務中心,是最貼近基層的「一站式記者近日採訪發現,在不少社區服務中心,幾個部門分別設立的服務窗口,有時忙得很,每個窗口前來辦事的居民排長隊;有時又閒得慌,一天沒幾個人來辦事。而沒人辦事時,窗口社工又不能離崗,只能「幹坐著」。這對原本就人手緊缺的社區來說,無形中浪費不少人力。
  • 張家界市桐花樹殘疾人託養中心組織26名殘障人士快樂出遊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16日訊(通訊員 趙樹穎)12月14日至16日,張家界市桐花樹殘疾人託養中心組織26名殘疾人服務對象,舉辦「快樂遊湖北恩施,溫暖前行共創『美好生活』主題志願服務休閒活動」,幫助他們感知、認知和參與社會。
  • 滬滇社工牽手,服務脫貧攻堅
    2018年初,第八天青少年事務社會服務中心在大嘎吉村建立了鄉村社工站,在上海市社工協會和浦東新區社會工作協會的專業督導下開展服務。他們一邊從關愛危機困境兒童入手,建立兒童保護的閉環;一邊組織村民參與村內活動和事務,培育兒童領袖、促進村莊治理,激發村民內生動力。第八天青少年事務社會服務中心是民政部「牽手計劃」在雲南省選定由上海負責的20個受援機構之一。
  • 定製手柄HORI Flex進軍Switch,能幫助殘障人士
    簡單來說,HORI Flex就是高度定製化的多功能手柄,除滿足特定需求的玩家,還能幫助特殊人群,特別是殘障人士。 HORI Flex海量的插孔會讓密恐人士緊張不已,但這些擴展功能給殘障人士提供支持,打造出專屬的按鈕搖杆。
  • 望城為殘障人士打造無障礙「夢想家」
    改造廚房和廁所、增設防滑扶手……一處處暖心的無障礙改造有效解決瞭望城殘障人士生活上的實際困難實用而貼心的改造設計也讓殘障人士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溫暖近日,靖港鎮殘聯專職委員侯勇與往常一樣,和其他同事來到了福塘村,上門摸排家庭情況,並對無障礙改造相關內容進行評估。
  • 體驗無障礙出行 殘障人士是真的很不容易!
    記者在玄武湖公園走了一圈發現,大部分步道設計很平坦,而且都設有輪椅坡道,對殘障人士出行很方便,但是個別景點就不太方便了,只設置了臺階,沒有輪椅坡道,這樣坐輪椅的殘障人士就沒法上去觀看了。   有殘障人士告訴記者,很多無障礙坡道,還存在被自行車佔用的現象,有的坡度太高,輪椅都上不去。遇到這種情況只能等人來幫忙推上去,要不然就很麻煩。
  • 梅花有愛 | 困境殘障人士阿東在這個寒冷的冬日終於有了熱水器,還...
    今天,小e從梅花村街社工站獲悉,通過義賣香菇及熱心居民捐贈的現金,已為阿東(化名)購買了熱水器,並已連結到廣州南方電力集團東區建設有限公司,為阿東家裡鋪設了熱水器和排氣扇的專用電線。為了幫助梅花村街轄內的困境殘障人士阿東改善浴室環境,平安度過暖冬,連日來,梅花村街社工服務站的社工們多方籌措,一方面發起愛心義賣
  • 工作中如何與殘障人士相處 伊頓對招募殘障員工有話說
    不過說起如何與殘障人士共事,social達人竟然也犯了愁,半個小時的聊天中,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她的不知所措。 事情大概就是她們公司招聘了一個聽力和語言有些障礙的殘障人士,在日常工作中,許多同事都反映雖然大家很想和這位殘障同事溝通交流,但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特意的關注目光和舉動似乎給他帶來了更大的心理負擔。
  • 這100臺助聽器將幫助100名聽障人士聽見世界
    7月15日,廣州市天韻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舉辦了一場「2020年『集善工程—(奧智 悠濟)助聽行動』廣州地區捐贈儀式」,將把受捐的100臺助聽器提供給廣州地區的100名基層聽障人士,令他們聽見世界。 「很多人並不知道,聽力可以通過助聽器改善,聽障有可能重建,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許多殘障可以通過手術、治療來緩解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