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爽
本文版權歸可研智庫所有,未經授權請勿隨意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配合!
文章1578個字,預計閱讀2分鐘。
碧桂園的機器人,又實力刷了一波存在感。
10月27日,碧桂園官微宣布,旗下科技公司博智林首批建築機器人,已於一個月前在順德碧桂園鳳桐花園項目交付。包括樓層清潔、室內噴塗、地磚鋪貼、牆磚鋪貼等功能在內的9款43臺建築機器人已投入使用,博智林創立的以建築機器人為核心的人機協同作業施工體系,也開啟實戰模式。
機器人技術的落地,使碧桂園在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力中,再次向前突破了一步。科技力是2020年初,碧桂園提出的「一率五力」的重要部分。在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看來,科技力方面,碧桂園除了發力新業態,還要藉助科技提升企業管治,真正做到精幹高效。「極簡組織」和「極高效率」是科技力的關鍵詞。
2019年以來,一系列組織變革的大動作之下,碧桂園倡導的「極簡組織」正初具雛形。在可研智庫看來,上述組織變革動作起點是碧桂園的數位化建設,而在碧桂園提倡「極簡組織」的背後,競爭將成為碧桂園區域管理中的主色。
碧桂園算是行業中較早進行信息化建設的企業。
自2007年起,碧桂園即開始探索信息化轉型。2018年,碧合計劃上線,該平臺囊括了SAP財務、人事管理、流程管理系統以及主數據系統,並實現了主數據的集成。碧合計劃為碧桂園形成了標準化的數據管理機制,並為碧桂園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上做了很大貢獻。
2019年,碧桂園啟動碧合計劃2.0,將整套解決方案推廣到地產業務核心平臺,並擴大業務領域至18個行業的分公司、子公司,優化了系統體驗並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當前,碧合計劃已覆蓋全國各區域,正在為區域業務的展開提供支持。
多年來的數位化建設,為碧桂園提倡的極簡組織打下了基礎。業務上,數位化建設幫助碧桂園向少人化方向探索;管理上,加速推進數位化轉型助力了碧桂園的區域裂變。
在此基礎上,碧桂園以「精總部、強區域」為主要邏輯,開展了一系列組織變革動作。整體來看,自2019年至今,碧桂園對區域的一系列合併、拆分,基本上遵循依據市場容量、管理半徑整合小區域,裂變細分大區域。
另外,此次組織變革過程之中,碧桂園劍指貪腐等頑疾,並進行了幾輪人才優化。此前,可研智庫對碧桂園組織變革的目的進行了一輪分析,在此不再贅述。
可研智庫認為,經過一系列組織變革,未來碧桂園內部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2020年初,一次月度高管會議上,碧桂園將2020年工作基調定為「調整」和「提效」。在這次會議上,莫斌表態,調整是為了有的放矢地打造企業內部的「叢林生態」。
確實,一系列組織變革行為,為碧桂園帶來了一個充分競爭的環境。
補充一個背景,2018年起,碧桂園為衝刺規模,加大了招聘力度,但隨著碧桂園科技化發展的進程和市場環境的變化,企業未來在用人規模上面臨著收縮。
在此背景下,碧桂園這一系列組織變革動作就變得尤為必要。首先,碧桂園通過區域的聚變、裂變,縮小了企業的縱向管理半徑,減弱了區域存在「山頭主義」問題的可能。同時,先聚變、再裂變形成一個個市場容量近似的區域公司,也為各區域設置了一個近似相同的起點。同時,區域調整帶來的大量機會,以及區域調整之中伴隨的人員優化和人事任免,為各區域明確了一個態度:有機會,但是有能力的人才能上位。
此前,可研智庫曾在分析碧桂園組織變革目的的文章中指出,碧桂園一系列大開大合的組織變革行為,在行業中較為少見,也存在爭議。我們認為,儘管組織變革能為碧桂園解決一系列問題,但短期之內頻繁的組織變革,對組織存在一定傷害。
同時,以當前碧桂園的組織架構來看,縱向管理半徑縱然得以縮減,但企業的橫向管理半徑拉長,在管理上也為企業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因此,未來碧桂園在組織上或將繼續面臨調整,隨著下一輪調整,組織內競爭或將進一步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