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葉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大多數人衣食無憂。社會上雖然有窮人也有富人,但和過去一樣,吃不飽穿不飽的情況非常少見。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一種新型的「窮人」在中國出現了。他們有很多資產,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資產,但他們仍然是很窮,甚至「身無分文」。特別是在大城市,這樣的新型貧困人口很多。
編輯中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也伴隨著物價的上漲,過去幾毛錢的東西,現在可能翻了好幾番,但多年來,價格翻倍最多的當屬房子,它成為現代人壓力的最大來源,因為想買房,年輕人不得不過著節儉的生活。近年來,我國住房價格大幅上漲。現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一套千萬元的房子根本不是豪宅,而是非常普通的房子。此外,中國一線城市的房價也已成為全球最高的。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去一線城市買房,雖然房價高,但是一線城市的機會大,薪水高,很多人還是覺得一線城市發展潛力比較大,因此成為北漂,還有很多人經過多年的奮鬥,收入水平也不錯,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卻發現自己還是「窮光蛋」。
很多人嚮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地方,很多人希望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地方買房。比如在北京工作的王先生,月收入8000到9000。為了結婚,他按照妻子的要求,在北京五環路買了一套學區房,總價1200萬元,共140平方米。可以說,他花光了父母的積蓄,以600萬元的首付買下了這套房子。其餘則月供和利息支付2萬多元。,當然,王先生自然是不敢偷懶,但他怎麼能指望那點可憐的月薪還款呢?所以他不得不向父母求助。幸運的是,他的父母還活著,他們每個月都擠出一筆退休金,幫助王先生還貸。掏空幾個口袋來還款,總體來說還能過得下去,還算可以,但城市生活讓王先生一家變得非常緊張,王先生看著像是一個有房的人,但是實則是一個窮人。
大家是如何定義窮人和富人的呢?區分貧富的一個重要條件是看資產。就像是王先生看著有一套價值一千多萬的房子,應該算是中產階級,甚至是富人。然而,從生活質量的角度來看,正如網友所言,生活不如小商販,他們是新時代的窮人,處於貧富困窘的境地,而這一切的起因都是房價。在大城市裡有很多機會。無數精英留在大城市創造財富價值,這些財富一個接一個地流入房地產市場。真正的受益者是在大城市已經有房的原住民,或是低價囤積公寓的「投機者」。至於那些掏空6個錢包在大城市買房的人,無疑已經把資金變成了「負債」,被房貸套牢了。而且,因為他們用全部資金購買的房子只能滿足他們的生活需要,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所以他們更是捉襟見肘。事實上,專家們也提出了建議。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目前我國家庭平均資產為320萬,其中70%集中在房地產領域,存量可能不足8%。
因此,應改善資產結構。或許在未來,隨著房價監管力度的加大和房價上漲的遏制,中國的資產結構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使中國居民的核心資產從房地產轉移到股市,促進經濟發展。至於王先生的情況,相信很多人會問,為什麼不把房子賣了呢?想想看。如果你唯一的房子升值了,你會把它賣掉然後搬到另一個地方嗎?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非要在金屋裡吃窩窩頭?原因很簡單,賣房子要面對二手房的限制。還有很多人房子在北京,但其實他們不是北京戶口。如果想在北京買房,他需要在北京的工作和居住證。另外,有的人在學區買了房子。但是沒有北京戶口的學生不能參加北京的高考。
此外,中等住房教育稅和轉讓費也讓不少購房者望而卻步。房子的價值越高,成本就越高。所以王先生的房子很難賣。即使賣掉了,也很可能拿不回錢,更別說利潤了。不斷上漲的房價讓王先生更加不敢賣房子,因為他可能再也買不起了。一旦被擠出北京,這些年建立起來的所有聯繫都是徒勞的。所以他不得不掙扎著還清貸款。
「有房的窮人」,主要是因為資產被凍結,無法轉移。因此,家庭在進行資產配置時,不能把所有的積蓄都用來買房,這會導致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雖然他們有房,卻無法保證最基本的生活。適當的流動資產可以在需要時轉換成現金,這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由商媒體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記得關注和轉發,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