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去世的時候,只要世間還有人記得你的名字,那你就還「活」在這些人的心中;當世間再也沒有人記得你的名字,亦或者是記得你所做的事時,你就真正的是消逝在世間了。祖先牌位,或許就是一張通行證,存在於活人和逝者之間。
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是有著供奉祖先牌位的習俗的。只不過,北方相對於南方來說,這種現象比較少而已。
北方供奉祖先牌位的習俗之所以少,或許和人口的遷徙、自然災害,以及戰亂有關。舊時的皇權建立,大多數是分布在北方。也因此,北方在多數情況下都是戰亂的頻發之地。面對如此浩大的戰爭,多數人都選擇拖家帶口的往南遷徙。
而在遷徙的途中,原先的祖先牌位能夠留存下來的自然是較為困難。而當遷徙定居下來後,又有可能面臨著重組的情況。這麼一來,家族的情況也變得較為複雜了。
同時,因為地勢的原因,北方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有定期的洪水等自然災害的爆發。而南方則不同,南方在宋代之後,人口處在大暴漲和暴漲的狀態。雖然南方也遭受過戰亂和自然災害,但是頻繁程度遠比不上北方。而且,因為宗祠文化的興盛,供奉祖先牌位的現象自然是不少。
說點題外話,一個家族中,人丁興旺都是必不可少的話題。在清明節掃墓的時候,如果一個家中就只有一個男丁,其他人見了,難免會悄然說一句,「你看,他們家就只有他一個男丁,看著就可憐,還是兄弟多好啊。」
除此之外,有些大家族就很瞧不起小家族的人,在發生矛盾時,就會說一句,「你們家就只有你一個男丁,我們家就有幾十個。就算打起來,一命償一命,那也是我們值了。」
就如同阿Q正傳所說的一樣,「就憑你?你也配姓趙?」
當然了,這種現象,現在已經不多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