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最強音。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目前,「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陸續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全網發布,敬請關注!
答卷的精彩,用創新寫成
——山東財經大學致力高質量發展紀實
工程學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前1%、計算機學科首次躋身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榜單、經省科技廳批准設立山東省區塊鏈金融重點實驗室、成立龍山榮譽學院打造「強基計劃」財大版、本科招生分數繼續領跑省屬高校三甲、位列2020中國財經類大學學術排名自然科學第4位和社會科學第7位……今年,學校在全面建成全國一流財經特色名校的新徵程上邁出了嶄新的步伐。
回望自山東財經大學合併組建9年來特別是2016年以來的堅實步履,學校始終與時代同行,與社會俱進。全體財大人用智慧和汗水奉獻,一路鏗鏘,一路奮進,一路精彩。
在綜合改革上「揮毫」
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落實中央改革部署、推進人才強國建設的內在要求。學校堅持把創新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第一動力,確保綜合改革各項措施落實落地,確保「雙一流」建設加快推進,真正實現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
十三五期間,學校制定了《關於深化綜合改革推進內涵發展的若干意見》,目前各項任務均已完成。在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方面,成立了山東財經大學理事會。作為省試點高校之一,出臺了學校《取消二級學院行政級別改革方案(試行)》,遴選金融學院、會計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作為改革試點學院,以點帶面推進改革進程,形成了「上下協同」的新機制。組建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合作發展處、創新創業教育學院,先後成立「一帶一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藝術金融研究院、區塊鏈與數字經濟研究中心、鄉村振興研究院、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研究院、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研究院、齊魯企業發展研究院等多個教學科研機構,作用日益顯現。
學校積極探索專業教師分類管理。根據不同類型教師崗位職責特點和職業生涯不同階段,弱化單一量化指標,關注個體差異,構建設置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並重型、科研為主型三類教師崗位,分類制定崗位職責,分類進行考核評價,分類實施崗位聘用。
學校努力推進職員制改革落實落地。根據山東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要求,制定了《職員制實施辦法(試行)》,對管理人員實行教育職員制,設置梯次合理的職級,使管理人員的收入與工作業績、崗位和任職年限相關聯,暢通晉升通道,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積極性。
自2018年以來,全員聘用上崗全面推行。制定《新聘期崗位聘用工作實施意見》,突出向教師崗位傾斜,確定各系列各類各級崗位數量,兼顧公平和效率,確保基本薪酬福利持續增長。
在學科建設上「潑墨」
學科建設是大學的底色,對於學科建設,怎麼強調怎麼重視,都不為過;對於學科建設,怎麼抓,力度怎麼加大,皆屬應為。
學校出臺了《山東財經大學一流學科建設方案》,以4年為一周期,設高峰學科、高原學科、培育學科三類建設項目,分別創建國內一流、省內一流和新興交叉學科。2016年底,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被認定為山東省一流學科立項建設學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金融學2個專業(群)獲批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重點立項建設專業(群)。在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中,學校立項數位列全國高校第45位,在全國財經類高校排名第2位,位列山東省屬高校第一,取得歷史性突破。2018年,22項課題獲國家社科基金立項,位列省屬高校第二,全國財經類高校第四。2019年,首次獲得2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實現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立項「零突破」,國家社科立項數量位列省屬高校第3位、全國財經類高校第6位。應用經濟學科在2018「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位列137所大學第26位,進入該學科前10%。工商管理學科排名第43位,比去年上升7位,理論經濟學學科排名第22位,均進入前25%。2019年獲批「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實現了博士後流動站零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學校兩個一級學科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為B+,兩個一級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為B-,成為有兩個以上B+學科的三所省屬高校之一,成為山東省唯一擁有B以上經管學科的省屬高校,整體學科實力進入全國財經高校前10名。2019年8月,應用經濟學入選山東省一流學科「高峰計劃」建設行列; 2019年,學校在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名和中國校友會網排名中較上年分別提升64和47位,在全國財經高校排名中位列第9位。2019年獲得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3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7個,獲批25門省一流本科課程。
今年2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研究》專家工作組發布2015-2019年和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結果,學校以獲獎98項、總分65.57的成績在本科組Top300榜單上位列第134位;位列全國人文社科類本科院校第三位;位列全國財經類高校第二位。3月,工程學進入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學科排名前1%。
因此,近年來山財大被譽為「財經類高校最大的黑馬」。
在人才隊伍建設上「潤色」
學校始終秉承「理性人才觀」,堅持「用好現有人才,穩定關鍵人才,造就高端人才,引進緊缺人才」。學校實施《山東財經大學特聘崗位管理辦法》,面向校內外設立「領軍人才」「卓越人才」「特聘教授」三類特聘崗位,按照同類同標準同薪酬,做好人才遴選工作,破解「引來女婿,氣走兒子」的難題,增強高層次人才的穩定性和吸引力。出臺並實施《山東財經大學預聘制教師崗位管理辦法》,遴選校內外40歲以下優秀人才直接預聘為教授或副教授,設置專門崗位,實施專門管理,實行年薪待遇,加大安家費、科研啟動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預聘制人才數量有較大幅度增長,人才梯隊進一步完善,保證學校事業發展後繼有人。聚焦山東發展重大需求,打破校內、校外、學科、行政壁壘,建立山東省區塊鏈金融重點實驗室、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研究院、山東財經大學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研究院等三個跨學科科研機構,為人才發展提供更好的用武之地,推動學科交叉、協同創新,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團隊,增強服務山東重大戰略能力。
近年來,學校先後投入資金近億元,實施了6個人才培養計劃,即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青年骨幹教師境外研修重點支持計劃、優勢學科人才團隊培育計劃、優勢學科人才團隊孵化計劃、青年博士學術專項支持等,為教師職業發展構築了暢通的「立交橋」。以2019年為例,學校加大對高層次人才激勵力度,出臺《特聘崗位管理辦法》,實行年薪制32人。雙聘長江學者1人、國家傑青學者1人,全職引進「萬人計劃」1人,特聘教授、青年學術骨幹22人,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25人。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1人,雙聘長江學者1人、國家傑青1人,新增泰山學者青年專家2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人。入選省本科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30人,主任委員和秘書長人數居全省高校首位。
今年以來,學校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千方百計延攬高層次人才。截止到9月,有62名青年博士加盟入職。得益於學校獨特的人才管理創新,新入職的教師有12人獲聘「預聘制副教授」,聘期內享受25萬元的年薪,另有安家費20萬元,科研啟動費15萬元。
在學生創新創業上「重彩」
學校把深化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推進學校綜合改革的突破口,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開設了會計學等7個創新實驗班,重點強化創新人才培養。
今年6月,作為學校構建多類別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推進人才培養尤其是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舉措,山東財經大學龍山榮譽學院正式組建,根據《山東財經大學拔尖人才實驗班管理辦法》,今年秋季學期,龍山榮譽學院將面向大一新生進行二次選拔,設立經濟類、管理類兩個基礎人才實驗班,每班20人,實行動態管理和彈性學制,全程實行導師制和項目制,並設置學業專項獎學金等。設立研究生學術創新實驗班,把研究生教育納入到榮譽體系中,形成本、碩、博三個層次完整的榮譽教育體系,逐步構建起本碩博學術發展全培養鏈。
自2015年以來,深入實施「三千計劃」(進千村、千企業、千社區),鼓勵學生深入基層,「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 近年來,全校共組建6040個支實踐團隊,36800多名學生參與實踐,3870餘名教師給予指導,深入到4976個村、3571家企業和3632個社區開展調研。該做法入選團中央全國高校社會實踐案例,獲得近700項省級以上獎勵。2016年,在「創青春」全國創業大賽上勇奪3項金獎,位居全國前列、山東高校首位;榮獲全國財經院校創新創業大賽特等獎和一等獎,位居首位。2018年10月,在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中,榮獲主賽道全國金獎和「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全國銀獎,走在省屬高校前列。2019年,學校獲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1項,是大賽中唯一入圍全國總決賽並獲銀獎的財經類高校。獲第六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省內唯一一項全國金獎。學校首次成為「挑戰杯」發起高校,取得歷史性突破。
學校入選2018《中國公辦大學創業競爭力排行榜500強》,位列全國第33位,全國財經高校第2位,山東省屬高校第1位 。連續三年入選由BOSS直聘發布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100強》排行榜,2016年列第74位,2017年列第71位,2018年升至第68位,居省屬高校之首。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名單,山財大共有138個項目獲批立項,其中國家級項目75項,省級項目63項,獲批立項數量創歷史新高。
在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上「點睛」
面對競爭日益加劇的高等教育發展新態勢,校黨委提高政治站位,注重頂層設計,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抓重點,有序推進內涵式發展。
在黨的建設方面,學校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一是發展黨員工作標準化在全省高校推廣。學校以重點項目方式,積極開展發展黨員標準化研製工作,系統整合發展黨員的「7大環節、44個步驟」,形成了標準化且簡便易行的工作流程、工作手冊,提高了發展黨員工作質量,這一做法在全省高校推廣。二是黨員量化積分管理領跑全省高校。2018年,學校黨委書記抓黨建突破項目「黨員積分管理考核研究」獲省委教育工委資助、並在全省高校率先實行黨員量化積分管理,受到教育部肯定。三是黨建信息化建設成為全省高校典型。2017年,學校利用「燈塔-黨建在線」平臺,在全省高校率先完成黨組織和黨員信息採集工作,黨員註冊率、支部開通率100%。2020年,學校被省委組織部列為全省黨員分類管理的重點試點單位。
在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學校把立德樹人、鑄魂育人在首要位置,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配齊配強思政課教師,激活思政課堂,提高吸引力,消除「低頭族」;建立了職務、職級「雙線」晉升辦法和保障激勵機制,為輔導員隊伍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和發展平臺。2019年初,金融學院入選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
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方面,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大力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建立學校榮譽體系,塑造「最美教師」等系列典型人物,每年教師節之際對從教30周年的教師職工進行隆重表彰。2016年以來,學校每年與校友企業合作舉辦「年度十件大事」評選活動。推進校史編修及史料文物徵集工作,2020年9月,校史館正式建成開館。
在改革攻堅上「運筆」
今年以來,為貫徹落實省委「重點工作攻堅年」的決策部署,學校審時度勢,立足校情實際和長遠發展,把2020年確定為「改革攻堅年」,提出了學校高質量內涵發展的九項攻堅行動。
這九項攻堅包括:學科衝A攻堅行動、引才制度改革攻堅行動、一流本科教育攻堅行動、科研攻關攻堅行動、績效考核分配改革攻堅行動、流程再造攻堅行動、開放辦學攻堅行動、主校區建設提升攻堅行動、資產及後勤管理績效提升攻堅行動。
對每一項攻堅行動,學校都明確了攻堅任務、攻堅目標、牽頭領導、責任人和責任單位。比如學科衝A攻堅行動提出的攻堅任務有兩項,一是迎接新一輪學科評估。提出要創新思路、緊貼指標、精準發力、深度挖掘,抓好聯絡對接,抓好組織調度,抓好資源整合,抓好數據支撐,集中優勢力量,做好最後衝刺。二是強化一流學科建設。重點支持理論經濟學、公共管理等學科申報新增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支持部分學科申報新增碩士學位授權點,做好省一流立項建設學科終期驗收、績效評價工作。學校提出的攻堅目標是:應用經濟學第五輪學科評估獲A等級,各參評學科評估結果不低於上一輪學科評估等級;新增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新增山東省高水平學科2-3個;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並穩定保持6個月以上。
對每一項攻堅行動都提出了量化指標。比如「一流本科教育攻堅行動」,要求「新增10個國家級一流專業、15個省級一流專業,撤銷或停招1-2個專業。新增10門左右國家級一流課程和20門左右的省級一流課程。」在「引才制度改革攻堅行動」中,要求「年度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和青年博士人才增量明顯,同比增加30%以上。」
今年4月28日,山東省區塊鏈金融重點實驗室、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研究院、山東財經大學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研究院三個跨學科科研機構同時舉行揭牌儀式,這是學校以改革推進高質量內涵發展、落實「改革攻堅年」任務目標的新舉措新進展。
校黨委書記王邵軍表示,推進學校的高質量內涵發展,歸根結底必須在深化改革、激發發展動能上做好結合文章。具體而言,就是進一步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創新,以「頭拱地、向前衝,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奮進姿態,著力推動流程再造、績效考核分配、科研評價等方面的改革,持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綜合改革,堅決搬掉妨礙改革的「絆腳石」,徹底扔掉延誤發展的「頂門槓」,為高質量內涵發展提供新的強大動能。(於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