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深圳市住房建設局等八部門聯合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不僅重磅加碼調控,且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一覺醒來,失去購房資格什麼的,簡直是痛徹心扉。
至此,7月以來已有4城先後收緊樓市調控。
儘管各城調控力度輕重不一,但都釋放著相同的信號——樓市調控已轉向。
熱度越高的城市,越有可能被按在地上「摩擦」。
縱觀上半年的樓市,要說風光,誰也比不過深圳。
除了百萬喝茶費、豪宅秒光等新房市場的「震驚體」消息,2020年上半年深圳二手房合計成交了44000套,其中6月成交量達到10594套,創近4年以來的月度新高,房價也是一路高歌猛漲。
再不調控,市場自己都不信。
頂著整個房產圈的關注,趕赴長沙取經後的深圳,上來就放「大招」:
調控力度之強,就連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相關研究人士都大呼超出預期。
進入7月,樓市收緊調控的風聲,就從沒停過。但比起深圳的「釜底抽薪」,早前發布調控措施的東莞等地只能算是「隔靴搔癢」。
2日,「萬人搖」的杭州,漲幅冠絕全國的東莞,同日發布了調控措施。
杭州
……
東莞
……
堪稱「溫柔」的手段,基本不被市場看在眼裡,就這種程度想要控住房價,夠嗆。
相比之下,調控晚來幾天的寧波還算用了點「力氣」。
四部門聯合對樓市揮劍,核心內容包括擴大限購範圍、限地價、加強住房貸款審核等方面。
為什麼四城會突然調控收緊?原因並不複雜。
據機構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發布穩定樓市政策304次,同比上漲21%,刷新了半年調控次數的歷史紀錄。
但對比過往,更多的是鬆綁、鼓勵入市。
疫情影響下的經濟,需要房地產穩定來提振士氣,是毋庸置疑的。
多地樓市也不負眾望地走出了復甦、回暖,乃至火熱的行情。
多城土拍競爭激烈、地價持續走高,房價上漲預期增強,不少樓盤重現排隊買房的盛況。
隨著疫情影響漸消,各行各業穩步復工復產,樓市已經過熱的城市必然要被按下轉向鍵。畢竟,「房住不炒」的定調,從來沒有變過。
深圳等地的做法已經很明顯的體現了今年下半年的政策風向。
預計後續其他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也可能會有政策出臺,熱度越高的城市,越有可能被按在地上「摩擦」。
在此,我們必須得說一說成都。
在大家都把目光放在粵港澳大灣區、杭州樓市的時候,成都樓市上半年的表現一點也不遜色,是中西部地區的領頭羊。
一方面,土拍市場狂飆突進,上半年樓面價剛創出19800元/㎡的新高,進入下半年,就迅即打破紀錄,樓面價突破了2萬元/㎡。
另一方面,新房限價與二手房價倒掛現象明顯,搖中便可坐享100萬-200萬元的增值收益,催生了6個「萬人搖」項目,最高認籌人數超過4萬,最低中籤率僅有0.85%。
表現完全可以與杭州、東莞、寧波媲美。
照此發展,雖然尚未傳出明確的調控信號,但想來也不會太遠了,只是看力度輕重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間的樓市分化仍在持續加深,甚至走向割裂。
與多個熱點城市「跟風」式發布樓市約束性調控政策相對應的是,部分二三線城市樓市成交同比跌幅依舊大於50%。
當前這些階段性調控政策出臺的關鍵還是在於防「炒」,因此大面積收緊出現的機率還是比較低的。
在「因城施策」調控機制不變的情況下,一些城市仍會以各種名目放鬆調控,紓困樓市,託底經濟。
而熱度已經較高的城市,如成都、南京、廣州等地,則很有可能遭遇新一輪的調控收緊。
但房價大幅下跌的可能性渺茫,更可能是進入橫盤期。
首付充裕的剛需與其觀望,不如多對比優質項目,擇機上車,避免被可能到來的未知調控誤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