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Hub又被出版商圍剿,「網絡封殺是唯一辦法」,學術圈不幹了

2021-01-20 量子位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全球最大的免費學術論文下載網站Sci-Hub,再一次被出版商們起訴了。

這次,起訴書甚至長達2000多頁,Sci-Hub律師不得不向法院尋求延期聽證,因為,他需要時間讀完起訴書。

出版商們也祭出新法寶:運營商封殺(即要求網絡運營商屏蔽網站)。

對「著名學術侵權機構」的又一次圍剿,來勢洶洶。

以後,科研黨們還能看到他們的「女神」揮手微笑了嗎?

這次是誰在起訴?

2020年12月21日,著名學術出版商Elsevier、 Wiley,和美國化學學會聯合向印度德裡法院提起訴訟。

他們希望,印度法院能夠強制當地網絡運營商屏蔽掉Sci-Hub網站,以及Sci-Hub的主要資源來源Libgen。

出版商們指責這些平臺侵犯他們的權利,但是,由於這些平臺的各種躲避監管的手段,所以,運營商封殺是目前唯一有效的解決辦法。

這份針對Sci-Hub的起訴書長達2169頁,Sci-Hub律師幾乎沒有時間審核內容,只得向法院要求延期。

同時,Sci-Hub還向法院保證,」不會在下次聽證會前將原告擁有版權的新文章或出版物 「上傳網站。

但是,雙方還沒對簿公堂,科研人員社區已經坐不住了。

學術圈激憤,聯名上書請願

Sci-Hub的官司定於明天開始第一次聽證,但是,學術圈已經開始採取行動向印度司法部門施壓,試圖組織對Sci-Hub的封鎖。

印度本土的突破科學協會(BSS)代表數千名科學家、學者、教師和學生發言,對出版商試圖阻止學術圈的 「信息自由流動 「表示失望。

他們認為,類似愛思唯爾這樣的國際出版商,將用納稅人的錢資助的學術研究結果,視為他們的私有財產。

而創造這些知識的人(即研究論文作者或審稿人)是沒有報酬的。

但出版商卻通過高昂訂閱費,賺取了數十億美元的暴利,而印度的大多數機構圖書館,甚至是發達國家的圖書館都無力承擔。

如果組織沒有訂閱,那麼研究人員要為每篇論文支付30到50美元的費用,大多數印度個人研究人員無法承擔。

這些公司非但沒有促進研究信息的流動,反而在扼殺它。封殺Sci-Hub,將對印度的教育和社會造成損害。

BSS認為Sci-Hub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能夠讓所有人都能獲得研究論文,以造福人類。

Sci-Hub並不違反任何道德規範或智慧財產權,因為研究論文實際上是作者和機構的成果。研究成果商品化有礙於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發展。為了知識的進步,應該允許Sci-Hub和Libgen在印度運營。

出版商恨之入骨,學術圈卻有人力挺,Sci-Hub的存在,到底有多大價值?

5大巨頭,壟斷學術出版業

在HackerNews上,Sci-Hub再次被訴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大部分網友認為,出版商壟斷市場是不道德的。

作為普通納稅人,實際上為出版商建立的商業循環付了3次錢。

一次是政府給大學和機構撥發的科研資金,第二次是同行評審的酬勞(網友rmoredkitten指出,這筆錢並不是由出版商支付),最後,還有大學或機構向出版商購買資料庫的開支。

而且,如果你是個人研究者,還要付第四次錢,即購買論文的費用。

而對於出版商來說,研究者投稿要版面費,讀者訂閱要版權費,「兩頭通吃」的模式,讓它們的利潤率甚至超過蘋果公司。

如果把所有學刊的訂閱費加在一起,一所大學每年要向出版集團支付50萬到200萬美元。

就連財大氣粗的哈佛大學,在2012年也曾表示他們已經難以承擔越來越貴的學刊。

2018年時,加州大學系統每年要向Elsevier支付1000多萬美元訂閱費,2019年選擇退訂。

而在德國,從2018年開始不再與Elsevier籤約的機構有接近200家。

這些學術出版集團之所以要價如此之高,是因為該行業已經實現了壟斷。

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研究成果都是由5大集團出版的:Reed-Elsevier(裡德-愛思唯爾),Wiley-Blackwell,Springer(施普林格),Taylor & Francis(泰勒弗 朗西斯),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國化學學會)或 Sage Publishing(塞奇出版公司)。

但在1973年,僅有20%的研究論文是由這幾家出版公司所出版的;社會科學領域甚至只有10%的論文出版於這「5大」。

與一切壟斷一樣,這種權利給這幾大出版集團們帶來了大量的利潤:2012年Elsevier的市值已漲到350億美元,其科學出版業務的淨利潤率更是高達39%。相比之下,Facebook與谷歌等科技巨頭的淨利潤率僅有20%左右,利潤極高的蘋果公司也只有30%出頭。

面對大家的抱怨,出版商最近也不得不做一些讓步,Springer旗下的Nature宣布,自2021年起,論文作者在向Nature及其32種旗下期刊投稿時,可以選擇以OA (開放獲取)形式發表。

通過這種形式發表的論文向全社會開放,無論用戶所在機構是否支付了訂閱費,一律可以免費下載。

不過,前提是論文作者需支付9500歐元(約合人民幣7.4萬元)的文章處理費。

如果作者不願意交錢,那麼其他人還是得付費下載。

這樣一算,出版商既在形式上提供了「免費下載」,還不損失一分錢。

但是,這種做法,能普惠廣大科研人員嗎?

所以,大量學界科研人員苦出版商久矣,支持Sci-Hub,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也有人表達了對Sci-Hub這種反抗方式的擔憂和反對,他們認為,儘管出版商壟斷不對,但Sci-Hub採取粗暴的違法手段打破壟斷,仍然不可取。

道德是一方面,但合法合規是另一回事……

利他主義還是犯罪?

儘管處在法律的對立面,但Sci-Hub是無數科研人員依賴的工具。

2011年6月,Alexandra Elbakyan在老家哈薩克斯坦獨自一人創建了Sci-Hub,口號是「移除科研道路上的所有藩籬」。

創立之初,Sci-Hub上就有6400多萬篇論文,差不多佔全球所有科研產出的2/3。

2013年開始,Sci-Hub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大量中國科研工作者開始使用Sci-Hub。

但很快,大學術出版商就盯上上了Sci-Hub和背後的「科研女神」Alexandra Elbakyan,不斷在各國對她進行起訴。

2015年美國法院第一次判Alexandra Elbakyan敗訴,需要向出版商賠償1500萬美元,。之後又有幾次類似判決。

但遠在哈薩克斯坦的Elbakyan自然不會理會這樣的判決。

2016年,Elbakyan入選Science十大年度科技人物,Science稱Sci-Hub為「可敬的利他主義抑或大型犯罪組織,取決於你的立場」。

Sci-Hub,這場所謂「學術信息自由流動」和資本巨頭的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

法律和道德,在這種情況下真的無法調和嗎?

相關焦點

  • 被出版商律師函警告,Sci-hub在中國的域名遭屏蔽,網址越來越少
    不知道有沒有細心的小夥伴發現,最近某 hub 的一個常用域名被封了,往日熟悉的小烏鴉不見蹤跡,只留下一個熟悉的域名和一些無關的相關連結。筆者一個激靈,趕緊看了看其他域名,發現依舊可用,不由得長出了一口氣,文獻還能下,不慌~顯然,這又是一次出版商對 sci-hub 採取的限制行動,一出手便屏蔽了 sci-hub 的三大官方域名之一,這麼看來,往後科研狗的日子,要變難了啊!
  • 遭兩千頁起訴之後,Twitter也給Sci-Hub插了一刀:你號沒了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學術出版商對 Sci-hub 的「圍剿」也已經到了新的層次。眼下尚不清楚 Twitter 關閉 Sci-Hub 帳號一事是否與上述訴訟事件有直接關係,但 Elbakyan 表示:「Sci-Hub 在 Twitter 上宣布了存在封鎖網站的風險,關閉 Sci-Hub 帳號發生在印度科學家表示反對愛思唯爾等學術出版商的行為之後。」
  • Sci-Hub重生了,這回用上了分布式網絡
    NextDNS:https://learn.namebase.io/starting-from-zero/how-to-access-handshake-sites#level-3-dnsHNS 網關 http://sci-hub.hns.hns.to/這些年來,一直是 Alexandra Elbakyan 在維護 Sci-Hub,目前所有用戶只能通過俄羅斯的
  • 繼Sci-Hub之後,科研狗的新福音,Sci-Hunter來了
    正是這一段經歷,為日後偉大的Sci-hub工具的誕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據Elbakyan說,Sci-Hub是作為其之前人工操作所進行的一個自動化處理而誕生的。2012年為了提高sci-hub工具的效率,Elbakyan和LibGen(一個付費書籍盜版網站)達成合作關係,將Sci-Hub所下載的所有論文都上傳到LiGen的伺服器中。
  • 圍剿Sci-Hub力度升級!全球最大學術出版商:網址你也不要提,不然就...
    這還沒完,在協商籤訂新協議的時候,這家出版商還要求繼續提價。而早在 2012 年,Elsevier公布的利潤率就已經超過了40%。這賺錢能力,甚至超過了蘋果、微軟等科技巨頭。學界為出版商無償審稿,看論文卻還要被提價?Elsevier的如此策略讓不差錢的名校都快受不了了。
  • 俄羅斯因版權訴訟屏蔽 Sci-Hub 域名
    PingWest品玩12月5日訊,引述solidot的消息,英國期刊出版商 Springer Nature 向俄羅斯法庭起訴了知名的論文分享網站 Sci-Hub,Sci-Hub 的創始人 Alexandra Elbakyan 據說就藏身於俄羅斯,但 Springer Nature 並沒有打算抓她,而只是想屏蔽網站。
  • SciHub效應:最新研究指出,能在SciHub上下載的論文,更易高被引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嗑鹽的你,用過Sci-hub嗎?作為一個能免費看論文的學術搜尋引擎,Sci-hub是科研人員的秘寶,同時,卻也是學術出版商眼中的大毒瘤。因為它能繞過大多數學術出版商的付費牆,實際上增強了論文的潛在影響力。他們希望通過數據證明,Sci-hub的下載量與論文未來的引用量是正相關的。
  • SCI-HUB初階教程(純乾貨)
    昨天有很多小夥伴私信小博,問Sci-hub具體怎麼操作,流程是怎樣的,希望出個教程。那今天小博就為大家來總結一下。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想要達到目的的方法有很多,今天小博就主要介紹以下兩種常用辦法。
  • 世界最大盜版論文網站Sci-Hub日益繁忙
    為了閱讀一篇發表於2011年的應用數學和計算機學論文,Rahimi必須支付給出版商愛思唯爾28美元。  在看了摘要目錄並計算過後,Rahimi發現這周僅論文就需要1000美元,幾乎與他一個月的生活費相當。而且,他將在未來數年裡均以這個速率閱讀論文。Rahimi十分惱怒。「出版商並沒有給作者任何東西,為何它們要收取運營雜誌之外的費用呢?」
  • 科研利器Sci-hub使用方法匯總
    之前發過一篇文章如何利用Sci-hub下載外國文獻簡單介紹過Sci-hub,當時沒時間寫,有點記流水帳的意思現在把所有的方法都匯總一下~Sci-hub下載全文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1.利用DOI號下載全文(推薦,最常用)在Sci-hub的網站,只要輸入科研文章對應的DOI號,就可以輕鬆下載對應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會對應一個DOI號,在對應文章的發表網站上都能找到)3. 利用Sci-hub的Chrome瀏覽器插件常見的以Chrome為內核的瀏覽器有Google的Chrome瀏覽器,還有360極速瀏覽器。
  • 如何在Pubmed和Sci-hub免費下載文獻
    昨天有很多小夥伴私信小博,問Sci-hub具體怎麼操作,流程是怎樣的,希望出個教程。那今天小博就為大家來總結一下。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想要達到目的的方法有很多,今天小博就主要介紹以下兩種常用辦法。
  • 你上的SCI-HUB可能是「假」的!認準這3個官方連結!
    因為,你上的是冒牌的Sci-hub網站!目前sci-hub官方,只有以下三個:http://sci-hub.twhttp://sci-hub.sehttp://sci-hub.si至於其他域名(如:sci-hub.shop,sci-hub.ren等),也許可用,但均為偽裝或釣魚網站
  • 2019最新SCI-HUB使用教程(純乾貨)
    昨天有很多小夥伴私信籃子,問Sci-hub具體怎麼操作,流程是怎樣的,希望出個教程。那今天小博就為大家來總結一下。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想要達到目的的方法有很多,今天小博就主要介紹以下兩種常用辦法。
  • 關於盜版了4800萬篇文獻的Sci-Hub,愛因斯坦畢竟不是 Kanye West
    起初域名為 sci-hub.org。在2015年的一場訴訟中,敗給著名學術期刊出版商 Elsevier,其 .org 域名被剝奪,網站也被暫時關閉。既不是美國公民也沒有把伺服器設在美國的 Alexandra Elbakyan 表示自己不會配合。一個月後網站復活,域名也改成了 sci-hub.io。
  • 一招教你如何快速免費閱讀SCI文獻
    當我們在日常的研究實驗和論文寫作中,要大量閱讀相關文獻,而其中最有價值的當屬SCI期刊,然而知網中很少收錄外文文獻,要想獲取SCI文獻,一般我們是使用學校的網絡或者帳號登錄web of science這個網站去查詢,但是當我們想免費獲取整個文章的PDF時,有部分文章可以直接點擊【出版商處的免費全文
  • 「水庫」被抽乾,「歐神」被封殺
    一時之間,往日呼風喚雨、揮斥方遒的「歐神」本人,也六神無主,在朋友圈中唉聲嘆氣。」,去貴陽市團購劣質商鋪,讓擁躉們血本無歸;組織重慶房子的團購,面向「自己人」的團購價格,卻比當地人的單獨購房價格,還高出了20%。
  • 獨家:SciHub蘋果桌面版
    這個桌面版在《2018最新可用的sci-hub鏡像+桌面版程序》一文中有介紹,同時也展示了在macOS上使用的可能性。鑑於蠻多人想要獨立的APP,我就製作了一個。首先這是利用wine技術實現的,在蘋果上你需要安裝XQuartz: https://www.xquartz.org/。
  • 研究生必備最強文獻下載神器——SCI-HUB客戶端!
    但是好多文獻發現下載不了,有好多下載還要錢,這個難倒我了。那怎麼辦呢,我我就想到一句話,只要你想偷懶,是肯定找得到偷懶的工具的。然後我就在百度搜索「文獻下載神器」,果然搜索到好多好多。但是肯定不是每一個都可以用,最後經過我的過濾。留下了一個神器。對那就是SCI-HUB客戶端,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一致好評。
  • 創世紀圖書館(Library Genesis)——免費下載SCI文獻和書籍
    偶然發現以前常用的LibraryGenesis竟然打不開了,找了好久,終於又找到了一個連結。期待以後也有像谷歌學術那樣的鏡像。詳細了解後,竟然發現創世紀圖書館(LibraryGenesis)與sci-hub可謂是一對難兄難弟,它們有許多共同特點:(1)皆出自戰鬥民族之手;(2)免費;(3)資源多,更新快;(4)被起訴(比如Elsevier)。不得不為戰鬥民族點讚。
  • 出軌的復旦女博士:「騙取」5篇SCI傍身,若畢業年薪高達50萬
    2019年深圳市海外高層次海外留學人才(孔雀計劃)認定辦法》中就有明文規定:近5年,以第一作者(含與第一作者具有同等貢獻作者)或唯一通訊作者。在國際高水平科技期刊(期刊所在各專業領域位於《期刊引用報告》JCR一區)發表論文3篇,可以申報C類人才(16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