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金棕櫚獎首頒同性戀影片 兩女主角拿獎飆淚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坎城金棕櫚獎首頒同性戀影片 兩女主角拿獎飆淚

  中新網5月27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法國導演阿布德拉提夫柯奇許執導的《阿黛兒的人生:第一章跟第二章》(La vie d'Adele:Chapitre 1 & 2)電影,今天摘下第66屆坎城影展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

  《阿黛兒的人生》是改編自茱莉.馬侯(JulieMaroh)描述女同性戀的漫畫《藍是最溫暖的顏色》(Le Bleu est une couleur chaude),兩位女主角蕾雅瑟度(Lea Seydoux)與愛黛兒艾薩丘普洛絲(AdeleExarchopoulos)情慾戲的表現,被影評人評為「開創新境界」。

  因此,評審團主席史匹柏特別強調,金棕櫚獎是頒給三位藝術家,「愛黛兒、蕾雅和阿布」,兩位女主角流淚和導演一齊接受現場來賓的鼓掌。

  這是第一次,金棕櫚獎頒給公開談論同性戀的電影,在獲得金棕櫚獎之前,《阿黛兒的人生》已經拿下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Prix la Fipresci)。

  阿布德拉提夫柯奇許(Abdellatif Kechiche)將這個獎和這部電影獻給法國的年輕人,「他們教了我很多關於自由的精神。」

  其它大獎的得獎名單如下:

  最佳女主角獎:《咎愛》(Le Passe)影片女主角貝芮妮絲貝喬(Berenice Bejo)

  最佳男主角獎:《內布拉斯加》(Nebraska)影片男主角布魯斯鄧恩(Bruce Dern)

  最佳劇本獎:賈樟柯《天註定》

  最佳評審獎:是枝裕和 《我的意外爸爸》

  最佳導演獎:墨西哥導演阿瑪特艾斯卡蘭特(AmatEscalante)

  評審團大獎:柯恩兄弟(Joel et Ethan Coen)導演的《醉鄉民謠》(Inside Llewyn Davis,暫譯)

  短片金棕櫚:韓國導演Moon Byoung-gon的《安全》(Safe)

  金攝影獎:新加坡導演陳哲藝 (Anthony Chen) 的《爸媽不在家》(Ilo Ilo)。

相關焦點

  • 韓國影片《寄生蟲》奪得金棕櫚獎 昆汀遺憾而歸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第72屆坎城電影節閉幕 韓國影片《寄生蟲》奪得金棕櫚獎&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巴黎5月25日電 (記者 李洋)第72屆坎城電影節當地時間25日晚閉幕,韓國影片《寄生蟲》奪得電影節最高獎項
  • "佐羅"阿蘭德龍獲坎城榮譽金棕櫚獎
    時光網訊 本屆坎城電影節宣布,授予阿蘭·德龍「榮譽金棕櫚」獎。   榮譽金棕櫚獎是非常設獎項,主要是授予其電影作品有極大影響力,但從未獲得金棕櫚獎的影人。前不久去世的阿涅斯·瓦爾達曾於2015年獲得榮譽金棕櫚獎。
  • 《野梨樹》獲坎城金棕櫚獎提名,又入圍「天壇獎」
    他的作品入圍了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口袋貓大膽預測,憑藉此片他將會斬獲「天壇獎最佳導演獎」。《野梨樹》這部電影已於2018年5月坎城電影節上首映,並獲得了坎城金棕櫚獎提名。坎城金棕櫚獎可以說是全球最頂尖的電影獎項,某種程度上勝過奧斯卡金像獎的含金量(奧斯卡金像獎偏向於商業性質,坎城電影節屬於電影藝術領域)。
  • 當坎城電影節在中國變成紅毯節 韓國拿下了他的第一座金棕櫚大獎
    當地時間25日晚,第72屆坎城電影節閉幕,所有電影獎項也皆已揭曉,最終韓國影片《寄生蟲》奪得了主競賽單元的最佳影片獎,這也是坎城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最佳著裝」,一會兒關曉彤又拿了一個「最佳造型」第二名,自坎城電影節開幕以來,國內有關紅毯的微博熱搜至少30個以上。
  • 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當年為啥得不了坎城金棕櫚獎?
    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榮獲坎城最高獎金棕櫚獎,從藝術形式和思想境界上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儘管惜敗於昆汀·塔倫提諾的《低俗小說》,卻仍然獲得了僅次於金棕櫚獎的坎城評委會特別大獎,象徵著中國電影內涵的再次提升,不再單純聚焦與程蝶衣、段小樓的藝術人生,而是更為深切地關注在新中國成立過程中普通百姓家庭乃至豪門家族的變遷史
  • 第67屆坎城電影節部分入圍影片詳解
    導演達昂在《摩納哥王妃》中描述了美國女演員格蕾絲·凱利(妮可·基德曼 飾) 生命中的一段波折時光, 影片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961年12月至1962年11月間,此時,主演過《後窗》、拿過奧斯卡獎的格蕾絲已做了六年的摩納哥王妃,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 獨家策劃:坎城電影節獎項演變史
    1946年  ■18個評委組成的評審團,一口氣頒出了11個最佳影片獎。其中包括大衛-裡恩的《相見恨晚》、比利-懷爾德的《失去的周末》和羅伯託-羅西裡尼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等傳世名片。不過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13部競賽電影中只有兩部沒有得獎,一部是列夫-斯塔姆的《卓婭》,還有一部竟是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的傑作《美人計》。
  • 《寄生蟲》在坎城最佳導演獎敗給這部電影
    韓國電影《寄生蟲》在奧斯卡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等4項大獎後,聲勢到達顛峰。一年前,坎城影展頒給它最佳影片,開啟了連連得獎的康莊大道。可是,奉俊昊卻未拿下坎城的最佳導演獎,敗給了達內兄弟。2度榮獲坎城金棕櫚獎的比利時導演達內兄弟,生涯第11部長片《年輕的阿邁德》,故事聚焦在被極端宗教主義挾持的穆斯林少年,完成密謀殺害導師的聖戰計劃,獲得第72屆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等多項國際提名。
  • 登頂坎城,韓國電影到底能算老幾?
    【計牌規則】最佳影片獎,也就是金棕櫚獎,是坎城電影節唯一的最高榮譽,因此以金牌計。而評審團大獎的含金量也僅次於金棕櫚,因此以銀牌計算。最佳導演、最佳演員雖因明星效應加成受到較高關注,但屬於個人獎,因此和編劇獎一起以銅牌計,評審團獎雖然與評審團大獎僅差一個字,但它旨在鼓勵那些極具先鋒色彩、個人特色鮮明的影片,含金量不如評審團大獎,因此也以銅牌計。  其他獎項如技術大獎、周年紀念獎、費比西獎等獎項非常設獎項且對特定影片開設,關注度和含金量在主競賽中相對較低,因此不計入榜單。
  • 登陸坎城|韓國電影首摘金棕櫚,錢報記者專訪導演奉俊昊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特派記者 陸芳 文/攝 發自坎城坎城當地時間5月25日晚(北京時間5月26日凌晨),第72屆坎城電影節正式落下帷幕。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實至名歸,拿下金棕櫚大獎,這也是韓國電影首次拿金棕櫚。
  • 豆瓣9.2,今年的坎城電影節韓國贏了
    去年2018,是日本《小偷家族》獲得金棕櫚最佳影片,而今年2019坎城電影節,韓國導演奉俊昊攜電影《寄生蟲》摘得大獎!這是韓國電影第一次獲得坎城大獎。1 金棕櫚大獎(最佳影片) 《寄生蟲》導演奉俊昊之前的作品《漢江怪物》、《雪國列車》、《殺人回憶》,在中國影迷心中有著不小的地位。
  • 影片《切-格瓦拉》坎城國際電影節首映
    新華網北京5月23日電由美國著名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的西班牙語影片《切·格瓦拉》22日在第6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首映,這部關於拉美革命家格瓦拉的長達4個多小時的傳記影片獲得的評價褒貶不一。  《切·格瓦拉》分為兩集,片長4小時28分鐘。
  • 獨家解讀:侯孝賢坎城六次入圍均失獎_娛樂頻道_鳳凰網
    時隔十載,《聶隱娘》已經是侯孝賢第七次入圍坎城主競賽,但是,相比較於侯孝賢的電影地位,評委會獎、技術獎,這般成績,遠遠談不上風光。   再看今年戰局,如果把「金棕櫚來的侯孝賢」這個懸念補充完整,它應該是侯孝賢、賈樟柯、是枝裕和,他們三個人誰會拿大獎?因為三位導演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路人。
  • 文娛快訊|奉俊昊導演《寄生蟲》助韓國首次摘得金棕櫚,《寂靜之地2...
    坎城電影節落幕,奉俊昊《寄生蟲》助韓國奪得首個金棕櫚獎第72屆坎城電影節落下帷幕,奉俊昊《寄生蟲》助韓國奪得首個金棕櫚大獎,達內兄弟擒獲最佳導演獎,昆汀《好萊塢往事》則顆粒無收。韓國導演奉俊昊憑藉新作《寄生蟲》奪得第72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這也是韓國電影首次摘得金棕櫚。
  • 重慶籍導演文藝新片《德皮》 斬獲坎城金蝶蘭獎
    劇照 片方供圖    華龍網5月16日10時訊(記者 董進)第71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期間,除了主競賽單元的21部電影將角逐主競賽的坎城金棕櫚外,還有與導演雙周、一種關注、影評人周同為平行單元的金蝶蘭獎。
  • 所有坎城電影節海報都在這裡了
    本屆主競賽單元,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遭遇與維爾納·法斯賓德、維姆·文德斯、沃納·赫爾措格並稱為「新德國電影」的四大導演之一的沃爾克·施隆多夫的《鐵皮鼓》,一時讓評委們難以抉擇,最終兩部影片共享了金棕櫚大獎。
  • 為了拍新戲,《阿黛爾的生活》導演要把金棕櫚獎盃賣出去
    2013 年,坎城電影節將金棕櫚大獎破天荒地頒給了三個人。按慣例,只有導演一人能拿金棕櫚,但《阿黛爾的生活》成為了唯一一部由導演以及兩位女演員共同獲得金棕櫚獎的影片。他們三位被認為缺一不可,而坎城此舉正是成就佳話的表現。
  • 坎城電影節百科:歷史、單元介紹和獎項設置
    「金棕櫚獎」前身為「電影節大獎」(Grand Prix du 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乃是針對參加「主競賽單元」的20餘部影片評選出的坎城電影節最高獎。歷史上,獲得金棕櫚次數最多的國家是美國,總共17次,最近一次是2004年的《華氏911》。其次是12次的義大利和各8次的英國、法國。   縱觀坎城之前63年歷史,僅有5位導演曾兩度摘得金棕櫚,分別是弗朗西斯·福德·科波拉(美國)、比利·奧古斯特(丹麥)、今村昌平(日本)、艾米爾·庫斯圖裡卡(塞爾維亞,前南斯拉夫)、達內兄弟(比利時)。
  • 影片《審判日》坎城首映
    5月9日,在法國坎城,演員朱利安·摩爾出席影片《審判日》紅毯首映禮。參與角逐第71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的主競賽單元影片《審判日》9日在法國坎城首映,眾多明星出席該片紅毯首映禮。
  • 新聞背景:坎城電影節
    不過由於二戰爆發,直到1946年第一屆坎城電影節才得以舉行,並成為二戰後第一個重要的國際文化盛事。此後,除1948年和1950年因經費原因停辦外,電影節每年舉辦一次。  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中,威尼斯電影節尊崇獨立自主的原則和冒險精神,被譽為藝術電影的大本營;柏林電影節政治色彩更濃;而坎城電影節則兼顧影片的商業性和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