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畫畫,法國新古典主義的開創者雅克-路易·大衛油畫作品欣賞

2020-12-11 白天畫畫

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是法國著名畫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雅克·路易·大衛,又譯:雅克-路易·達維德,畫風嚴謹,技法精工。

大衛和之前的畫家們並不一樣,他不是天才。他沉默寡言,不擅交際,但是他就是以驚人的毅力,認真臨摹前輩的作品,才有了後來的好成績。

他對於普桑、布歇、格勒茲和卡拉瓦喬這些人的作品有大量的臨摹與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風格也在不斷的轉變。

大衛在繪畫初期,對色彩還有濃厚的興趣,在畫面中,還能看到個別作品帶有明顯的洛可可風格。

再後來,他迷上了普桑藝術,開始抑制色彩在畫面中的表達,轉化的過程中,畫面的顏色變得更加微妙。

在學習的過程中,他被古典主義所影響,他認為古希臘羅馬藝術更有魅力,那種理性的克制讓他感覺到這才是繪畫的意義。

他說:「繪畫不是技巧,技巧不能構成畫家。」十七世紀歐洲大型的掃盲運動,啟蒙運動,向大眾普及了科學、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識,讓大家理性的去思考問題。於是在復古的道路上,人們開始重新理性的認識和學習古典文化,特別是古希臘的藝術。

他還說:「拿調色板的不一定是畫家,拿調色板的手必須服從頭腦」。這些話都成為當代藝術的真理箴言。

大衛非常擅長思考,他希望在古代藝術中,尋找自己堅持的真理。

再後來社會動蕩的環境裡,他不僅僅是一位畫家,他受古典主義文學的影響,將國家的命運看作是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堅持與舊勢力做鬥爭。

雅克·路易斯·大衛,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代表。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包括「馬拉之死」和「拿破崙穿越阿爾卑斯山」。

輕浮的洛可可藝術後期,一些歷史題材的繪畫作品使藝術又向古典風格靠攏,被後人稱為新古典主義時期。

《荷拉斯兄弟之誓》創作於1784年,此時正是法國大革命前期,整個法國正處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於是,出於提振民心的需要當時的法王路易十六便委託畫家創作了這幅宣揚國家利益至上、高於個人利益的作品。

他還是讓法國取代義大利成為歐洲美術中心的那個人,我們熟悉的安格爾、格羅、席拉爾等大畫家全是他的學生。

畫面正中間手指指天的人正是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周圍圍繞的是他的學生和朋友。此幅畫作描繪的是古典作品中經常描繪的主題,即柏拉圖在《斐多篇》中記錄的蘇格拉底之死。

畫中,馬為白和黑色,嘴邊金色的韁繩齊全,腹帶為紅色。披風為橘黃色與紅色,領子為黑色。長手套上的刺繡非常簡單幾乎看不出來。拿破崙腰間纏繞的絲巾是明亮的藍色。這一版中,馬尾的陰影中也繪製了拿著軍刀的將校。拿破崙的臉龐顯得稍微有些年齡,短髮,與美景宮中的版本同意,帶著些許的微笑。從刺繡和兩角帽的樣式來看,畫上有著「L.DAVID」的署名。

奧地利維也納美景宮裡保管的版本 該版本與凡爾賽宮裡的版本基本相同,但是多了署名「J.L.DAVID L.ANNO X」。

法國巴黎凡爾賽宮裡收藏的版本 畫中,馬身有著灰斑,馬嘴的韁繩與夏洛騰堡宮中的版本一樣少了一根,腹帶為淺藍色,長手套上的刺繡變得簡單,手套裡面袖子部位比原版多了裝飾品。風景顏色稍微暗淡,拿破崙表情變得險峻。沒有署名。

德國柏林夏洛騰堡宮裡保存的版本 畫中的拿破崙,披著紅色披風騎著慄子色的馬。比原版少了一個拴在馬嘴上的金色韁繩,腹帶是灰色的。地上有著雪的痕跡。拿破崙的臉龐消瘦,看起來像是在微笑。署名是「L.DAVID YEAR IX」。

法國馬爾梅松城堡裡保存的原版作品 畫中的拿破崙,是橘黃色的披風,袖口帶刺繡的長手套,白黑斑花紋的馬,纏繞在馬腹部的腹帶是紅色。背景中拿著軍刀的將校們,被遮擋在馬尾中。拿破崙的容顏很年輕,馬胸前的馬鞍繩上有著「L.DAVID YEAR IX」的署名。

所謂新古典主義,並不是什麼新潮的藝術流派,它不過是歐洲社會的又一次復古,復古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化和藝術,講白了就是「文藝復復興」。

他的畫作充滿了激情,是他革命的武器,他愛穿越回古代,去尋找有助於革命的成分,並展現在他的畫作中。古為今用,這就是新古典主義的核心。

馬拉之死的畫面裡幾乎沒有多餘的語言,畫面呈現豎構圖,單純莊重。所有的細節都簡單明了的呈現在畫面上,省略了所有的細節,像是真實記錄了當時的場景。畫面的另一半是深色的背景,完整的襯託出畫面下半部的內容。

大衛一生創作了不少作品,他為拿破崙所作的作品也是拿破崙一世偉大存在的歷史見證之一,拿破崙加冕禮這幅作品更是成為歷史學家解說拿破崙一生的重要依據。

拿破侖一世加冕大典(1805~1807)高:610 釐米,寬: 931釐米,它是畫家真實記錄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聖母院隆重舉行的國王加冕儀式,拿破侖加冕稱帝的曠世之作。

為了這幅油畫的創作,大衛殫精竭慮、廢寢忘食,從1805年起草,足足用了兩年時間才得以完成。

《拿破侖一世加冕大典》一共畫了兩幅,一幅現存羅浮宮,一幅現存凡爾賽宮。

兩幅一模一樣,惟一的差別是在畫面中某一女眷的著裝色彩上。羅浮宮這幅著紅紗,而凡爾賽宮那幅著白紗。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稱帝,隨後大衛又獻上了他的鴻篇巨製,《拿破崙加冕》。這次典禮人數眾多而場面奢華,但大衛並沒有歌功頌德神化這一場景,而是繼續保持了他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理性。

他把這個典禮變成一個舞臺劇,在舞臺的中央,剛剛加冕的拿破崙霸氣的從教皇手中搶過王冠,直接賜給皇后約瑟芬。而舞臺兩邊分別站著一臉不滿的教會人員,心懷恨意的老貴族,以及得意洋洋的拿破崙的追隨者。

相關焦點

  • 新古典主義大師——路易·大衛作品欣賞
    說起大衛,可能大家會聯想到米開朗基羅的英雄雕像《大衛》,但這裡我們即將講述的大衛,原名雅克·路易·大衛,是十八世紀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點領導者,在法國的美術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不僅自己成為了美術大師,他的學生安格爾也成為世界公認的美術大師。
  •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雅克·路易·大衛,油畫作品欣賞
    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是法國著名畫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雅克·路易·大衛,又譯:雅克-路易·達維德,畫風嚴謹,技法精工。雅克·路易·大衛大衛出生於巴黎的一個中產階級五金商家庭,9歲時父親被殺,母親離家出走,由身為皇家磚瓦匠的叔父撫養撫大的。
  • 藝術家雅克·路易·大衛:三版本的拿破崙穿越阿爾卑斯山作品
    藝術家雅克·路易·大衛,1801年。Napoleon Crossing the Alps,Artist Jacques-Louis David,Year 1801。中度布面油畫,尺寸261釐米×221釐米。
  • 畫風嚴謹,技法精細,大衛11幅人物肖像油畫作品欣賞
    《戴頭巾的年輕女子》,大衛油畫作品欣賞。雅克路易大衛(1748-1825年),法國著名畫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畫風嚴謹,技法精細。大衛油畫作品欣賞,《伯爵夫人》。他在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雅各賓專政時期,曾任公共教育委員會和美術委員會的委員。
  • 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大衛9幅著名油畫作品欣賞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大衛油畫作品《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的聖伯納德》,1800年,260x221公分。這幅畫再現了1794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拿破崙率領4萬大軍,登上險峻的阿爾卑斯山,為爭取時間抄近道越過聖伯納隘道,進入義大利的情景。
  • 白天畫畫,中國油畫新古典主義學派的大家,靳尚誼油畫作品欣賞
    靳尚誼 看手機的女孩 布面油彩 90cm×60cm 2017中國美術館藏 他開創了中國油畫新古典主義學派,中國油畫中堅力量,把東西方女人的美畫到極致!《高原情》 1986年,中國油畫百年的成長史中,他令中國油畫發展,得到質的飛躍。一位中國文人情懷畫家前中央美院院長靳尚誼。
  • 白天畫畫,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庫爾·約瑟夫·德西耶油畫作品欣賞
    Court Joseph Desire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從畫面可以看到,塑造手法細膩。作品完整且生動。他的作品屬於新古典主義時期,特點是在一定程度上和古典主義有相似之處,但又與其有所不同,可謂是古典主義的一次飛躍。新古典主義被19世紀的學院派視為典範,長期成為正統。
  • 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介紹以及繪畫作品欣賞
    約瑟夫-瑪麗·維安作品新古典主義以復興古希臘羅馬藝術為旗號的古典主義藝術,早在17世紀的法國就已出現。在法國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會改革之前,有一場純粹的藝術革命,這就是新古典主義美術運動。這一時期的法國美術既不是古希臘和羅馬美術的再現,也非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的重複。
  • 新古典主義藝術:播種榮譽的種子,革命時期的榮耀殿堂
    抖音短視頻「30秒讀懂新古典主義」:一楊的藝術移情拿破崙的加冕 Coronation of Napolen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David)是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時期的新古典主義畫家和思想家。
  • 他畫出了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驚人的一幕,大衛繪《馬拉之死》欣賞
    《馬拉之死》是法國著名畫家雅克·路易·大衛的代表作。大衛生於18世紀中期,是新古典主義畫派的重要畫家。新古典主義雖然遵循著古典主義的創作原則,但它更注重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精神,強調塑造英雄人物。18世紀整個歐洲都處於劇烈變革時期,法國也正在經歷著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
  • 德國新古典主義的畫家油畫作品欣賞
    Anselm Feuerbach自畫像(1829-1880)安塞姆·弗雷德裡克·費爾巴哈(anselm friedrich feuerbach, 1829—1880),德國新古典主義的畫家。屬於德國-羅馬派。
  • 痴迷東方風格的法國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
    這次展覽的70件作品都來自於畫家故鄉的蒙託邦博物館,涵蓋素描、油畫和版畫等等。中國觀眾對安格爾很熟悉,前往觀看展覽的人絡繹不絕,遠超組委會預期。蒙託邦市市長興奮地說:「我們的收藏得以在中國展出,我自豪至極。」
  • 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馬克西姆·莫福拉,油畫作品欣賞
    馬克西姆·莫福拉(1861-1918),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馬克西姆·莫福拉起初是跟隨著油畫大師查爾斯·勒杜克學習畫畫。接著父親把他送去英國從商,在英國接觸到了油畫大師特納的作品。當他於1884年回到法國後,便開始了職業生涯。
  • 白天畫畫,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法國美女畫家勒布侖油畫作品欣賞
    她生於美術世家,長相出眾,擁有極高的繪畫天賦,筆下多為女性肖像畫,曾為當時的女王畫過二三十幅肖像,後來還向歐洲傳播新古典主義繪畫風格,為女性藝術家爭取了一席之地這位受矚目的女性,就是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法國女畫家——維瑞.勒布倫。維瑞.勒布倫是當時法國最傑出的女性畫家,而在我們印象中,大部分傳世留名的歐洲藝術家都是男性。
  • 光影世界中的名畫與畫家:淺談幾部和油畫有關的日本影視作品
    小林是一名油畫愛好者,在去年就得知有雅克-路易·大衛、丁託列託、布歇、馬奈、莫奈、雷諾瓦等西方油畫大師的真跡來滬展出,驚喜不已,終於得空前往觀賞,精神食糧又儲備上了。在國內能看到世界名畫的機會真的不多,基本都是要去國外美術館博物館朝聖。
  • 學賞畫:法國新古典主義肖像畫家Franois Gérard簡介及作品
    弗朗索瓦·熱拉爾 Franois Gérard 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繪畫的傑出代表,雅克·路易·大衛的得意弟子之一。熱拉爾主要以流行的肖像畫著稱,由於他所畫的肖像都是歐洲名人,尤其是一些法蘭西第一帝國和王政復闢時期的要人,因而名聲很大。
  • 【油畫欣賞】古典主義風格,寧靜的田園風景油畫欣賞
    古典主義作為一種藝術思潮,它的美學原則是用古代的藝術理想與規範來表現現實的道德觀念,以典型的歷史事件表現當代的思想主題,也就是借古喻今。古典主義繪畫以此精神為內涵,提倡典雅崇高的題材,莊重單純的形式,強調理性而輕視情感,強調素描與嚴謹的外表、貶低色彩與筆觸的表現,追求構圖的均衡與完整,努力使作品產生一種古代的靜穆而嚴峻的美。在技巧上,古典主義繪畫強調精確的素描技術和柔妙的明暗色調,並注重使形象造型呈現出雕塑般的簡練和概括,追求一種宏大的構圖方式和莊重的的風格、氣魄。欣賞藝術帶給人們的那種古韻之美。
  • 法國紀念幣上的拿破崙一世
    硬幣的背面圖案主要由4種圖形元素構成:巴黎造幣廠於共和11年鑄造的1法郎硬幣、象徵拿破崙皇朝的蜜蜂徽記、第一執政時期的拿破崙形象及法國近衛軍士兵形象。其中拿破崙騎馬的形象源於雅克-路易·大衛於1801年至1805年間陸續創作的《跨越大聖伯納德隘道的波拿巴》。
  • 簡述新古典主義繪畫的特點——兼論啟蒙運動對美術的影響
    具體而言,新古典主義繪畫有以下特點:第一,新古典主義崇尚理性和傳統,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宏偉藝術重新得到重視,反對之前盛行的浮華奢靡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藝術。這一時期的藝術家們從古典主義中汲取靈感,如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古希臘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的作品,還有古羅馬詩人維吉爾、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拉斐爾和古典主義畫家普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