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絲·伊莉莎白·維瑞·勒布倫(1755-1842)是路易十六時代法國最傑出的女畫家。
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勒布倫讓人十分羨慕,但了解過其生平後,才發現其實她的一生也不是那麼的快樂。
她生於美術世家,長相出眾,擁有極高的繪畫天賦,筆下多為女性肖像畫,曾為當時的女王畫過二三十幅肖像,後來還向歐洲傳播新古典主義繪畫風格,為女性藝術家爭取了一席之地
這位受矚目的女性,就是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法國女畫家——維瑞.勒布倫。
維瑞.勒布倫是當時法國最傑出的女性畫家,而在我們印象中,大部分傳世留名的歐洲藝術家都是男性。
除了名門貴族,那時候的歐洲女性普遍沒有所謂的「人權」。女性只是丈夫的附屬品,只能在家裡織東西、打掃衛生。只有寡婦才能工作,但能做的基本是盜竊、詐騙、出賣身體這樣不正當的事兒。
一些貴族夫人請畫家給自己畫的肖像畫,就另當別論了。據不完全統計,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王后,讓維瑞.勒布朗給她畫的肖像畫就有二三十幅。
法國皇家美術學院自1648年建院以來,很少接納女性成員,說明當時要認可一個女性畫家是相當難的。
維瑞.勒布倫擅長畫肖像畫,因為肖像畫可以帶來最好的收入。
但是肖像畫在畫家美術學院眼裡是沒有價值的,只有歷史畫才是正統。
他們認為肖像畫只是作為滿足個人慾望出售的商品,而藝術是不能考慮物質利益的,更何況維瑞.勒布倫的丈夫還是個畫商。
她能在1783年進入學院,更多的是因為受到瑪麗皇后的喜愛才擁有的特權。
20世紀以前幾乎每一個女畫家都有一位從事繪畫專業的父親,勒布倫亦是如此。
女性要學習藝術,主要是通過她們身邊的男性老師或親戚習得的。例如:康斯坦斯.梅耶(Constance Maye1775/1778-1821)、瑪格麗特.傑拉德(Marguerite Gerard 1761-1837)。
有些女性主義藝術史家認為:女性畫家為自己作肖像畫,是為自己「正名」畫家身份的一種體現。
她最著名的作品,1789年創作的《畫家和她的女兒》,作品名更以「畫家」自稱。畫中的勒布倫是一個女畫家,一個母親,而不是當時評論所說誘惑男性的女性。
18世紀末受法國大革命和婦女解放運動的影響,女性畫家的地位才逐漸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承認。
1935年維瑞.勒布倫的自傳在巴黎出版,更使得藝術領域的女性畫家越來越多。
勒布倫一生都在為「肯定自己作為一名女藝術家」而努力。
維瑞.勒布倫是一個美貌與才華並重,性格溫婉而自立的女性畫家。
她的畫傾向新古典主義,作品細膩,善於抓住最足以反映人物個性最能使人感動的一瞬間。
雖然不少畫作是為了生計所畫的商業肖像畫,但是透過畫面我們能看到人物神情的靈動,仿佛有血有肉,不奢華做作,這是她作品最打動人的地方。
因為她不被世俗眼光左右,堅持繪畫和創作,才能開創影響法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女性藝術之路。
即使忽略外在好看的皮囊,這樣的女性藝術代表人物,也依然值得我們了解與尊重。
伊莉莎白·路易絲·維熱·勒布倫ElisabethLouiseVigee-LeBrun(1755-1842)是路易十六時代法國最傑出的女畫家。歷史上少有的女性畫家中最為成功的一位,她也是當時巴黎上層社會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1783和1789之間,是維熱-勒布倫最有創造性和多產年代,這期間她展出的肖像和歷史作品的數量,超過當時巴黎高等藝術學院兩年一次的藝術沙龍的數量。
即使在流亡期間也沒有停止繪畫,1801年返回巴黎後,維熱-勒布倫仍致力於肖像畫。一生共創作了八百多幅作品,其中大多是肖像畫。是一位非常勤奮而多產的畫家。
維瑞.勒布倫夫人的肖像畫的藝術特色,在於她善於抓住最足以反映人物個性最能使人感動的一瞬間,給以完美而充分的刻劃。
她生活在洛可可藝術統治的年代,但她厭惡那種浮誇的矯揉的庸俗畫風,傾向新古典主義風格。她的作品現在共存有八百多幅。
她曾先後到過義大利、奧地利、普魯士、俄國、英國、瑞典,以畫肖像為生。
當時歐洲各國都以能得到她所畫的肖像而感到榮幸。
她在法國時,曾經被選為法蘭西皇家繪畫雕塑學院院士,在國外,她又獲得俄國彼得堡美術學院「榮譽教師」 的稱號。
她的寫實功夫非常堅實,對人物的外形特徵、服飾刻劃得十分細緻,又善於利用色彩和明暗對比使人物性格十分突出。
她在肖像畫上最大的貢獻,是將法國古典主義的肖像傳統引向當代,她的作品具有超脫的、古典的韻味,帶有純樸、清新的氣息。
她的畫沒有十八世紀那種盛裝肖像畫的誇飾,與《路易十四像》的豪華相反,而是細膩、委婉、精緻、優雅,富於感情。
她一生所作的肖像畫大多數是女性肖像,她曾經為當時的女皇畫過20多幅肖像,她在藝術上顯示的聰慧,加上她的美麗,使她取得了成功。
晚年的維熱-勒布倫放下了畫筆,全心撰寫回憶錄。1842年,維熱-勒布倫在巴黎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