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看點財訊,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長沙是如何成為住房不炒的「優等生」。
據有關報告數據顯示,新一線城市中,長沙是典型的居住友好型城市,其收入漲幅明顯跑贏房價。不僅如此,新一線中僅有長沙的房價收入比處於合理範圍5.46~7.29,那麼為何長沙房價可以保持「美麗價格」?一起往下看吧~
房價調控政策不斷加碼
早在4年前,長沙樓市也曾瘋狂上漲,當時還不限購,只要資金充足,投資客們可以買幾套甚至幾十套房。當年6月至9月,正是大量投資客進入長沙的高峰期。
但好景不長,就在同年11月25日,長沙出臺了「房七條」, 明確指出要嚴查投機炒房,嚴控「雙外」在長沙購房,引導提高「雙外」購房者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
隨後的2017年、2018年,長沙不斷加碼調控政策。目前,長沙限購和限售的政策是:本地單身戶籍或非本地戶籍家庭,限購一套商品住宅;已婚以家庭為單位限購兩套,且取得不動產權屬證書滿4年後方可購買第2套;外地戶口需連續繳納24個月社保或個人所得稅方可限購一套。另外,居民限售4年,企業則限售5年。
逼哭炒房客,利好剛需人群
長沙嚴厲的調控政策不僅套牢了外地炒房客,同時也重創了本地投資者,張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於2017年購買了20餘套房,出資達1200餘萬元。
但在同年9月23日,長沙又出臺了一項新政策,規定首套房取得產權證滿3年後才能購買第二套房,而且禁止以企業名義進行購買。
此時張先生只付了定金,還未進行網籤備案,這些房子在法律層面上實際還是屬於開發商,購房者所籤合同是與開發商籤訂。如果以市場價銷售給購房者,就高出了房管局規定的新盤限價標準;如果以當初開發商開盤價格賣掉,這肯定是虧的。張先生倍感無奈。
但是對於剛需人群來說,嚴格的調控政策當然是好事,市民們普遍對長沙市的房價沒有感到特別大的壓力。根據國策機構統計,今年上半年,長沙市住宅成交均價為9868元/平方米。
從城市發展層面來講,相信以上的調控政策,正是長沙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的一個方法。它能幫助長沙留住、吸引大批人才,為長沙的發展積累人才力量。數據方面顯示,從2016年至2019年,長沙新增常住人口達96.27萬人,其中來源最多的城市是北京,其次是深圳、廣州、東莞以及湖南本省其他市州。
最後,大家對於長沙嚴厲的調控政策有什麼看法呢?它是否值得其他省市「借鑑」呢?歡迎大家來評論區討論。本期內容到此告一段落,喜歡的朋友可點讚收藏轉發,關注小編後續內容更精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