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市場投資客而言,其資金沉澱期要更長。在「房住不炒」仍是樓市主旋律情況下,投資客艱難求財荊棘遍野,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來源 | 智訊財經
作者 | 晨豫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智訊財經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白露已過,秋風漸起。
魔幻的2020年已過大半,疫情下各行各業中無人能獨善其身,於樓市風雲裡,亦波濤洶湧,掀起一波波巨浪。
進入下半年,全國多地樓市調控不斷加碼升級。深圳不鳴則已,祭出715新政「大招」,清退了一大批房產投資客;隨後多城跟隨,東莞、杭州、瀋陽相繼出臺樓市新政。
「嚴控」已成為樓市發展的主旋律。
調控背後,總有人歡喜有人憂。又有多少人深信樓市調控就是撿漏買入的最好時機,渴望高槓桿炒房一夜暴富、最後卻在本輪樓市調控中爆倉出局?
如今,政策變了,市場也變了,炒房者的命運也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今年的「金九銀十」,姚生依舊計劃把時間安排在跑盤看房上。
不過,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主戰場有所轉移。
受政策影響,沒有購房資格的姚生不得不被迫離開熟悉的深圳市場,轉戰臨深城市。
而在此之前,他已經在深圳擁有十幾套住宅,分布在福田南山及龍華區域,此外,在東莞惠州亦握有房產。
姚生並不是職業的房產投資人,但從2003年在深圳投資的第一套小產權房以來,城市發展的紅利已經為他帶來不少可觀的收益。
此前40萬一套拿下的房子,如今漲幅已超50%。
2006年,姚生開始大幅投資深圳商品房,主要考慮的因素也從房子地段,周邊配套(有無公園/地鐵),以及辦公人群特點等,變更到優質學位房的選擇。
經歷過2008年深圳樓市低迷期的姚生注意到,相對於其他房產,帶有優質學位的房子才是市場流通中的「硬通貨」;於是,在後來的房產配置中,學位房成為姚生投資配置的重心所在。
對於深圳715新政的落地,姚生和很多人一樣猝不及防。
誰也未曾預想到本輪調控如此之嚴、持續如此之久、決心如此之大,無數幻想買房暴擊的人夢碎於本輪調控。
新政的落地意味著他將無法繼續在深圳區域內投資房產,亦不能通過此前的政策漏洞,來換得購房名額。
另一方面,新政讓一大批人失去購房資格,市場的接盤俠有所減少,手中的房子在此時出手並不容易。
不過,姚生雖然手中有多套房,但目前並沒有特別大的負債壓力,近年來房產的升值已基本抵消所貸貸款。
目前,姚生習慣性每周抽出兩天時間到臨深的東莞、惠州去看房,也時刻留意最新的政策熱點,撤場還是觀望已經成了他要面臨的選擇。
至於談及深圳房價,他坦言,現階段有利空的因素,一方面調控在持續,所以不用擔心房價會有明顯上漲,但不是特別精通市場的投資客基本上無利可圖。
與姚生相比,阿海的境況要艱難的多。
此前,坊間流傳深圳由於斷供潮導致市面出現大量司法拍賣房。儘管難以判斷斷供潮是否來臨,但是投資客的資金壓力卻顯而易見。
阿海就是其中之一的例子,他是槓桿買房加到極致的典型,其訴苦,
「投資深圳是正確的,大漲行情下,房產又可以繼續再做抵押,從中套利。」
「如今悔不當初,之前加槓桿太猛,政策看不到放鬆的情況下,繼續持有成本太高,投資沒錢賺。在深圳擁有的十幾套房,小則三兩百萬,大則八九百萬,每個月至少要還貸四十多萬,月供不夠,就用銀行消費貸套現來補充資金。」
對這個房產投資,阿海幾乎沒有自己的認知和判定,他所有的決定與想像,都來自於市場消息面及中介的傳達。
阿海終究為自己盲目的投資付出了代價,被迫選擇棄房斷供。
有人說,「深圳不是年輕人的情場,而是年輕人的賭場。」人來人往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擔保公司、股市成了「韭菜收割機」。
投資不止要看財力,還要看運氣。
長沙,這個距離深圳3.5小時高鐵車程的城市,成了深圳地產界新的眼球吸引點。
雖然長沙和深圳兩地近在咫尺,但房價卻有著天壤之別。長沙是深圳的「取經」對象,也因其巨大的發展潛力一度成為投資客們的「炒房」聖地。
來自溫州、深圳及全國各地的炒房團一波接一波,經歷過「被套與解套」的救贖過程,而「好了傷疤忘了疼」的深圳等地投資客,在深圳限購的大背景下,所到之處勁掀投資狂飆,最終欲橫掃當時還是房價「窪地」的長沙。
投資客李洋就是其中一位。
2016年初,李洋跟隨看房團,從深圳到長沙,當天就買下了兩套房子。當時長沙的房價正值上漲期,購房幾乎沒有什麼門檻,不限購讓大量資金湧進長沙樓市。
2016年8月開始,長沙房價開始迎來一輪暴漲,李洋入手樓盤所在區域短短幾個月就漲了接近2000元/平。
開始嘗到房價上漲紅利甜頭的李洋,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又再一次到長沙毫不猶豫買下兩套房,投資近百萬。
不過,轉折點正在到來。
從2016年底,長沙樓市就開始調控加碼,從「長沙房7條」到限購限貸,再到2018年的「6·25新政」,長沙嚴控樓市,炒房投資客一時間難以解套。
根據最新政策,購房者拿到產權證滿4年後方可出售,加上新房從出售到拿到產權證一般需要兩年,長達6年的持有,對李洋這樣的投資客來說時間長已過於漫長。
直至現在,李洋雖然人在深圳,但依舊持有房產在長沙,嚴格的樓市調控讓長沙房價在這幾年跑輸大市,李洋的資產也因此在近年來縮水不少,四年不漲反虧七十多萬。
對於房產投資,李洋認為過去十年是一個黃金期,選對城市是第一步,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靠運氣。
「在當年在深圳投資炒房的朋友,現在每一個至少都有五六套房,資產上千萬。」
不過現在的李洋除在深圳有一套自住外,他幾乎不做房產投資了,他認為「房住不炒」再不是雷聲大雨點小,國家對於炒房行為態度很堅決,自己已經過了可以冒險的年紀。
多地樓市調控升級 投資客何去何從?
據中國房價信息網數據,眼下深圳是全國房價最高的城市,平均單價高達75249元/平方米。
然而,長沙是全國樓市調控的急先鋒,房價常年維持穩定,炒房客「有去無回」。
坊間多數認為,「前段時間深圳樓市715調控新政就是取經長沙,來打壓投資客。」
事實上,深圳715新政過後,市場端確實發生極大的變化。
深房中協認為,由於「7.15」新政發布已過去1個多月,市場此前全面看漲的局面,已發生根本扭轉,分化與角力已在買賣雙方間上演。買賣雙方正處觀望、試探的拉鋸階段,將持續角力,市場也逐漸進入深度博弈時期。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深圳針對「假離婚」再下發通知,宣布將授予商業銀行查詢借款人婚姻登記信息的權限,再堵假離婚買房漏洞。
來自住建局的數據顯示,限購調控政策出臺以前,結婚與離婚比例大致保持在5:1;近年,結婚與離婚比例大致保持在3:1,這其中的變化不排除房地產調控的影響。
「政策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繼續趨向收緊的氣息。」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不出所料,全國各地樓市調控頻繁升級加碼。
9月14日,成都出臺「房產新政15條」,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大力打擊炒房投機行為。
其中對投資客打擊最大的一條是:
個人住房轉讓增值稅徵免年限由2年調整到5年。
從「滿2」到「滿5」,加長的是炒房客的投資時間線,可以很大程度上杜絕炒房客們「快進快出」的套現方式。
調整增值稅已成為一個城市樓市調控的重要手段。目前來看,深圳、無錫、瀋陽,包括此次的出臺新政的成都,都採取了該種方式。
有資深業內人士對智訊財經指出,未來熱點城市的樓市政策將會繼續收緊,對於投資客來說具有一定風險,因為新政一旦發布一般是當天執行,不會留給投資客資產處理的時間;且政策收緊之下的大趨勢背景之下,未來房產的投資時間線也會越來越長,也意味著難以解套。
自1998年進入商品房時代以來,各大城市都經歷過了數輪調控,但房價似乎從沒有「剎住車」,一路上揚的路徑明顯。
利潤可觀的投資回報催生了一大批房產投資客,並被市場冠以「炒房客」的頭銜,他們一定程度上帶動了一個片區的房產開發,但同時亦留下了「隱患」,對健康的房地產市場帶來動蕩和不安。
時下,轟轟烈烈的全國樓市「組合拳」加碼調控,在房地產領域炒短線套利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對於市場投資客而言,其資金沉澱期要更長。在「房住不炒」仍是樓市主旋律情況下,投資客艱難求財荊棘遍野,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部分受訪人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