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34雙發重型戰鬥轟炸機是俄羅斯空天軍目前裝備的一款主力機型,是由著名的蘇霍伊設計局於90年代初期基於-蘇-27戰鬥機所研發的,因此其早期型號的代號是蘇-27IB試驗機。
蘇-34戰鬥轟炸機主要是用於替代蘇-24和蘇-25這兩款作戰飛機執行摧毀敵地面部隊、防空系統和水面艦船以及空中偵查的戰術任務。由於擁有一個有扁平的機鼻,蘇-34獲得了「鴨嘴獸」這個稱號
蘇-34屬於第4+代戰機,戰鬥能力也是十分強悍的,大多數戰鬥轟炸機都無法在性能上與其匹敵,不是重量重就是機動性差。而蘇-34在保持戰鬥轟炸機的打擊能力前提下,還具備很好的速度和機動性。
當然除了強悍的性能以及它奇特的扁平機鼻外,最惹人注意的還有這個相比其他軍機來說加粗加長的尾椎。那麼這個尾椎裡面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此前,人們一直認為這個粗大的尾椎裡應該是安裝了蘇-34戰鬥轟炸機的後視雷達裝置,可以對後方來襲的敵機機進行瞄準和鎖定,但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尾椎上確實安裝有後式雷達,但不在尾椎內,而是安裝在尾椎尾部,圖中這個白色的殼體內正是後視雷達。
那麼尾椎內到底有什麼東西呢?其實,這個粗大的尾椎內部安裝有輔助動力裝置(APU),從這張照片裡可以看到尾椎內的APU裝置部分,那個向上彎的管子是APU裝置的排氣口。
APU裝置有很多的優點,可以讓蘇-34在地面自行啟動發動機,不需依靠地面電、氣源車來發動飛機。降低了對機場設備的依賴。此外,在地面時APU可以提供電力和壓縮空氣,保證駕駛艙內的電力裝置和空調正常運轉,讓飛行員感到更舒適的同時不會在去損耗發動機的功率。
因此,APU裝置在戰機起飛時可以使發動機功率全部用於地面加速和爬升,改善了起飛性能。而降落後,APU仍將繼續供應電力和壓縮空氣,讓主發動機提早關閉,從而節省了燃油,降低機場噪聲。
APU裝置的核心部分是一個小型的發動機,因此一般垂尾上也有一個小型的進氣口,而蘇-34戰機APU進氣口位於尾椎的兩側。圖中的柵格狀孔隙正是進氣口。排氣口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向上彎曲的管子。
當蘇-34戰鬥機長時間不執行任務或駐留露天機場時,就需要為進氣口做好封閉措施,防止雜物進入,破壞APU裝置和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