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2010年籤署的《新消減戰略武器條約》即將於明年2月到期。由於川普政府堅持要拉第三方入局,兩國間的續籤談判陷入了僵局。與此同時,當事的這兩個世界核巨頭趁機發展核武,鑄造更為鋒利的核長劍,以尋求足以懾止對方的核優勢。
近日,俄飛彈與炮兵學院副院長、知名軍事專家康斯坦丁·西夫科夫在俄《軍工信使》上發布重磅文章,聲稱在續約談判破裂的情況下,俄可以借研發列裝大當量核武器,確保對美國實施毀滅性的打擊。
西夫科夫的思路是這樣的:使用俄最新型「波塞冬」核魚雷和「薩爾馬特」洲際飛彈系統,將千噸TNT當量的核彈投送到美國本土的「關鍵危機區域」,引發巨大的地理災難,從而讓美國遭受滅頂之災。
西夫科夫指出,這種威力超強的大當量核彈數目無需太多,數十枚足矣。而「關鍵危機區域」並非是大家所想像的政治經濟中心或軍事戰略目標,而是指類似於黃石火山、太平洋沿岸斷層這樣的地理脆弱地帶。
「生產出40-50枚重型洲際彈道飛彈彈頭或者超遠程核魚雷,就能夠在美國本土製造出巨大的地理災難,這種打擊足以毀滅美國這個國家。」
西夫科夫的思路,極有可能是受到了美國電影《末日崩塌》的影響。在這部影片中,位於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洲板塊交界處的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發生崩塌,在加州引發了芮氏9.6級的大地震。「天崩地陷」的景象猶如世界「末日」降臨。
當然,西夫科夫上述核打擊方案只是一種理論上的選擇,在實際上幾乎不可能如此操作。如果真的付諸實施,那就不僅是美國的末日,而是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世界的末日。
但聯想到普京說過的那句「如果俄羅斯不復存在,要這世界又有何用?」,還是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西夫科夫在文章中指出,作為軍事專家,他拋出上述思路,主要目的在於傳達以下兩個意思:
1、美國試圖再次發起核軍備競賽,想以此拖垮俄羅斯。但俄羅斯無須「蕭規曹隨」,在核武領域亦步亦趨緊追美國,而是要另闢蹊徑,通過「非對稱手段」達到與美國之間的核恐怖平衡。而憑藉俄羅斯的現有實力,完全有能力實現上述目標。
2、根據當年蘇聯的歷史經驗,俄擁有上述「核撒手鐧」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將心生忌憚,被迫放棄對俄制裁和對俄施壓,從而坐到談判桌前與俄達成和解。
與此同時,西夫科夫指出,「核彈沙皇」(特指俄研發的千噸級大當量核武)也並非是萬能的,西方對俄發動「混合戰爭」的風險依然會存在,但是「世界面臨的大規模核戰爭威脅」則基本上可以免除了。
在對美國實施核反擊的問題上,西夫科夫經常有腦洞大開的驚人言論。2019年11月,他曾公開聲稱,如果對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實施定點打擊,將會讓美國整個航母作戰群蒙受無可彌補的損失,因為,該廠是美國唯一能建造和修理核動力航母的工廠。(作者:劉聖任)
本文作者已籤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