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F-104戰鬥機,航空技術專家想到的是世界第一款馬赫戰鬥機,但是軍迷則最容易想到:活棺材,德國空軍寡婦製造者,960架墜毀292架,死亡飛行員120人,設計如此糟糕的飛機,應該是一個垃圾選手?但是我們看設計師就會驚奇發現,這是洛克希德的公司天才設計師凱利詹森的傑作,該設計師一生創意豐富,包括F-80戰鬥機,U-2高空偵察機,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以及F-104戰鬥機,該設計師的作品涵蓋了亞音速,2倍音速和3倍音速,而且都是世界首創設計,這在全世界飛機設計師中,極為罕見。
該設計師的多個作品和中國有很深的緣分,簡單來說就是,F-80戰鬥機在朝鮮半島被中國志願軍空軍米格-15戰鬥機統計,U-2偵察機則被中國防空飛彈部隊連續擊落4次,而SR-71憑藉3馬赫的超強巡航能力,多次對中國進行擦邊球式的偵察,也差點被中國紅旗3飛彈擊落!而F-104戰鬥機則長期在我國周邊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役,包括日本,韓國,巴基斯坦,還有中國臺灣省。
F-104戰鬥機總產量達到2578架,並不算少
作為世界第一款二代戰鬥機,F-104戰鬥機在航空技術上的成就還是非常非常多的,高空高速性能在二代機中一直處於先進水平,最簡單就是世界第一款達到2.2馬赫飛行速度的噴氣戰鬥機,而且也在上世紀60年代創造了多項爬升率與最大升限的世界紀錄,後來才被F-4戰鬥機和英國閃電戰鬥機打破,海平面爬升率達到了240米每秒,升限達到了史無前例的27公裡,這個數據,中國殲-8戰鬥機家族雖然也強調高空高速性能,但是一直都趕不上,海平面爬升率僅僅達到200米每秒水平,最高升限只有21公裡,差距明顯。
該戰鬥機在氣動上最大的成就就是,世界第一款採用了可調尖錐進氣道設計,這是當時飛機能達到2馬赫的關鍵技術之一,隨即風靡全世界,俄羅斯米格-21戰鬥機,法國幻影3戰鬥機,英國閃電戰鬥機都採用了這種進氣道技術,最讓人吃驚的是,法國人將這種技術,從幻影3開始不斷添磚加瓦,在幻影4轟炸機,幻影F-1戰鬥機上面一直使用,甚至用到上世紀80年代三代機幻影2000戰鬥機上!
法國幻影2000戰鬥機繼續使用F-104開創的進氣道技術
除了進氣道技術之外,F-104飛機由於為了達到高空高速性能,採用了極小面積的機翼,低速起降飛機機翼升力嚴重不足,導致飛機起降速度居高不下,為了降低起降速度,設計師別出心裁採用了附面層控制技術(即「吹氣襟翼」),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架採用這種技術的戰鬥機,這種技術也隨之在全世界流傳開來,中國殲-7III戰鬥機也在30年後用過這種技術降低飛機起降速度。
這種襟翼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常規襟翼能力,常規襟翼放下後,在大迎角下上表面會產生紊流,從而導致襟翼效率下降。F-104則從發動機引氣至襟翼、機翼結合部,當襟翼放下至15度時,引氣系統開始工作,當襟翼達到45度最大偏度時,引氣系統也處於全開狀態。高壓氣流從襟翼上表面噴出,給附面層補充能量,減小了由於附面層分離而導致的紊流,從而提高了襟翼效率,F-104的失速速度因此減小了15節(28公裡每小時)。
高空高速模式下,F-104作戰能力非常強悍
作為一款典型的二代機,這款飛機也貫徹了美國人的作戰特點,遠程排隊槍斃,飛機也史無前例的裝備了機頭火控雷達,機翼機身下有多個掛點,可以掛載響尾蛇和麻雀中距攔射飛彈,這也是全世界最早具備這種能力戰鬥機,類似能力中國空軍在40年後才獲得,美國率先採用兩側進氣,為機頭安裝大型火控雷達提供方便,就這一點很快成為世界戰鬥機設計的主流,而中國設計師整整花了30年時間才從俄式戰機的機頭進氣改成美制的兩側進氣!
F-104戰鬥機採用AN/ASG-14T(MA-10)火控系統,這款火控系統雖然出現很早,但是架構卻非常先進,由光學瞄準具分系統、紅外瞄準具分系統(紅外觀察儀)、搜索/測距雷達分系統組成,這種三件套設計,中國僅僅在上世紀90年代通過購買俄制蘇-27戰鬥機獲得類似能力。這種火控系統可以支持對空作戰,發射航炮和響尾蛇飛彈,可以計算響尾蛇飛彈的發射包線,這也是世界罕見的創舉。
F-104戰鬥機和同時代的幻影3和米格-21戰鬥機相比,在高空高速性能上遙遙領先對手,而且也在航電系統以及飛彈武器上同樣擁有巨大優勢,攔截敵人轟炸機更具備優勢,而在偏離原始設計要求後,戰鬥機開始強調近距格鬥,由於機翼設計失誤,機翼升力較小,顯得比較貧弱,某些設計師認為,米格-21戰鬥機的機翼和F-104機身結合,或許將是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