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斯克會戰,蘇軍大獲全勝,為何蘇聯士兵卻笑不出來

2022-01-02 絕世贅婿葉昊

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場戰役,蘇聯憑藉縱深的防禦工事,抵擋住德軍的進攻並取得勝利,自此後,蘇軍完全控制戰爭局面,向德軍發起了反攻。

在這場戰役中,蘇軍共殲滅德軍36萬人,擊毀德軍坦克1500多輛,火炮3000多門,擊落德戰機1100餘架。面對如此驕人的戰績,戰後的蘇軍卻籠罩在一片悲傷之中,這是為什麼呢?

史達林格勒會戰中,被希特勒自詡「打開天常之門」的鮑羅斯第6集團軍,遭到蘇軍的全殲,蘇德會戰開始進入相持階段。

當時,蘇德雙方均精疲力盡,感到前途渺茫,都有罷兵言和的想法,兩國外長還一度在基洛夫格勒進行秘談,但由於分歧太大談判破裂,只能重回戰場一決高下。

史達林格勒會戰之後,蘇軍在德軍陣地,形成一個突出的\"舌頭\"狀縱深防禦區,德軍認為有機可乘,調集重兵,意圖從舌頭根部掐斷蘇軍退路,將深入整個\"舌頭\"的蘇軍合圍殲滅。

蘇方也料到德軍有此打算,因也對該地區大舉增兵,構築工事積極備戰。

按德軍部署,將從南北兩個方向對蘇軍的突出「舌頭」根部進行對切,北面由德軍克魯格集團軍群對蘇軍的羅克索夫斯基中央軍;南面則是曼斯坦因集團軍群對蘇軍瓦杜丁的沃羅涅日方面軍。蘇德兩方的戰略預備隊也全部被調往前線,都在這場戰役中押上了身家性命。

德軍原本要趁蘇軍防禦尚未建成時發起進攻,但希特勒卻要等待虎式和豹式坦克運抵陣地再動手,錯過了最佳戰機,當蘇軍戰線架構完畢,曼施坦因主張後發制人時,希特勒又急不耐下令進攻。

1943年7月5日,庫爾斯克會戰,以蘇軍出其不意的炮擊拉開序幕,德軍坦克的進攻一度被蘇軍的炮擊,炸得無所適從。不過曼施坦因立刻命令戰機出動,近千架次的戰機對蘇炮兵陣地輪番轟炸,蘇軍的炮火得以壓制,一天下來,雙方都損失慘重。

在其後幾天的對戰中,蘇德雙方勢均力敵,呈膠著狀態。9日,雙方短兵相接,進入白熱化肉搏戰,死傷不計其數。

7月12日,雙方在普羅霍羅夫卡的坦克大戰上演,蘇德雙方投入1500輛坦克進入戰鬥,德國的虎式和豹式坦克明顯傾軋蘇軍的T-34坦克,雙方不斷有坦克被擊毀,德蘇坦克的損毀率達到1:3,坦克的遺骸和士兵的屍體遍布整個戰場。

雙方的士兵也廝殺在一起,就連坦克兵也跳出損毀的坦克,參與肉搏戰,戰場上屍橫遍野。

7月10日,美英聯軍登陸西西里島,德國的盟友義大利節節敗退,就在庫爾斯克戰役已佔據主動的節骨眼上,希特勒決定終止庫爾斯克會戰,將裝甲軍團主力部隊調往義大利戰區,德軍只得撤出佔領地區。

相關焦點

  • 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天王山之戰,蘇軍大勝,為何他們卻高興不起來
    庫爾斯克戰役是蘇德戰場上的一場天王山之戰。蘇德雙方總計投入了280萬名士兵,並出動了8000多輛坦克和5000多架飛機,這也創造了人類史上坦克會戰規模與單日空戰規模之最。庫爾斯克會戰也是德軍在東線戰場上最後一次向蘇聯發起大規模進攻。此戰之後,蘇聯完全奪回了戰場的主動權,開始一路朝柏林推進,而德軍則再無還手之力。因此不少學者認為,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的重要轉折點。
  • 歐洲戰場—庫爾斯克會戰
    雙方共投入了超過268萬名士兵和6045輛坦克,空軍部隊參戰飛機超過了2000架,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單日空戰。庫爾斯克會戰中的坦克 庫爾斯克會戰也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規模進攻,企圖重奪戰略主動權,但由於蘇軍事先已得知德軍要進攻的情報並已做好建立三道防禦線的充分準備和駐守數量極為龐大的兵力兵器,德軍進攻步調緩慢且付出傷亡慘重
  • 庫爾斯克會戰:開出虎式坦克依舊慘敗,德軍一打二為何不再復刻?
    德軍士兵在納粹思想的洗禮下,作戰勇猛程度冠絕歐洲,再加上德國發達的軍工產業的支撐,德軍可謂是勢如破竹。一連串的勝利,讓希特勒衝昏了頭腦,他居然不顧反對要去攻打蘇聯。在蘇聯境內,不可一世的德軍遭遇到了巨大失敗,從莫斯科戰役的止步不前,到史達林格勒會戰的丟盔棄甲,德軍徹底失去了不可戰勝的光環,展露出頹勢。
  • 淺談庫爾斯克會戰
    曼施坦因提出兩個方案,一是趁蘇軍立足未穩搶先發動進攻,二是讓蘇聯先進攻,等到其疲憊之時再行反擊,並截斷蘇軍後路,曼施坦因更建議後者,但希特勒又不同意,認為讓蘇聯先進攻太過冒險。其實這裡就很明顯了,相同兵力下防守方往往是更佔優勢,而現在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蘇聯都是更佔優勢的一方,對德軍來說這註定是一場艱難的戰役。​坦克大戰      1943年7月5日凌晨,為了打亂德軍進攻的步驟,蘇聯搶先向德軍陣地開炮,庫爾斯克會戰正式爆發!
  • 【歷史】史上最大的坦克戰:庫爾斯克會戰
    超過268萬名士兵和6045輛坦克,空軍部隊參戰飛機超過了2000架,這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單日空戰。這是德軍最後的垂死掙扎,企圖重奪戰略主動權卻不幸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一次失敗的兵行險著。曼施坦因的這次反擊造成的一個後果就是以庫爾斯克為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在其北部,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控制了奧廖爾一帶。在其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控制了別爾哥羅德地區。在突出部內的是蘇聯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
  • 二戰中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庫爾斯克會戰究竟有多慘烈?
    庫爾斯克會戰,又名庫爾斯克攻防戰,是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同時也是二戰時期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
  • 莫斯科會戰之後蘇軍為何接連慘敗?
    電影《莫斯科保衛戰》史達林的話顯然是一派胡言,因為蘇軍後來發動史達林格勒戰役及庫爾斯克戰役時,美英照樣沒有登陸歐洲,蘇軍不還是取得勝利了嗎英美遲遲不開闢歐洲第二戰場對蘇軍的確影響很大,但無論如何也不是造成蘇軍1942年夏季失利的主要原因。
  • 庫爾斯克會戰後,德軍開始連敗,一直被打回柏林,原因為何?
    庫爾斯克會戰,德軍集中了一萬門火炮,超過兩千架飛機,兩千多輛坦克,包括最先進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共計五十個師,九十萬人。
  • 希特勒給多少虎式坦克 德軍才能打贏庫爾斯克會戰?
    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與蘇聯紅軍共出動了8000多輛坦克、自行火炮和裝甲車輛,參戰雙方共投入了約280萬兵力,空軍部隊參戰飛機超過了2000架。虎式坦克作為德軍的進攻先鋒進攻庫爾斯克防禦外圍,在戰役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從威龍成品模型看庫爾斯克會戰(上)
    希特勒準備在夏季攻勢採用南北鉗形夾擊的方式消滅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聯重兵集團,再次把握戰爭主動。南北兩路都以交通樞紐庫爾斯克為目標向心突擊。戰役代號:堡壘德國北線的裝甲矛頭由第九集團軍負責,防禦大師莫德爾上將指揮。
  • 庫爾斯克會戰,由曼施坦因指揮,德軍為什麼還會失敗?有三點原因
    庫爾斯克會戰,一場大規模對攻戰,一場坦克大戰。德國天才指揮官埃裡希·馮·曼施坦因與蘇聯著名元帥格奧爾吉·朱可夫的一場對決。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7日,雙方共投入約280萬兵力,8000輛坦克。
  • 庫爾斯克戰役始末:成敗對雙方都很重要,蘇軍後發制人
    與此同時,蘇軍統帥部也注意到庫爾斯克突出部問題。3月20日左右,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蘇軍將領研判了整個東線形勢後,起草了一份報告給斯 大林,預測今年夏季德軍會從南北兩翼夾擊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軍,認為"我軍為了先敵行動而於最近轉入進攻是不妥當的",最好等到蘇軍在防禦中消耗了疲憊的 敵人後,再投入新銳預備隊轉入全面反攻。
  • 假如穿越了:45輛99式坦克加入庫爾斯克會戰,德軍能反敗為勝嗎?
    那樣的話,可以想像45輛99式就足夠對蘇軍重兵集團造成毀滅性打擊,45輛坦克可以從2000米外開火準確摧毀蘇聯坦克,而蘇聯坦克零距離不可能擊穿正面。然而,庫爾斯克會戰的規模實在太大,由於德軍的虎式坦克數量太少,早在1943年4月,在庫爾斯克凸出部上的兵力和裝備對比已經變成了對蘇聯一方有利。蘇軍擁有海量的T-34坦克,可以直接全面壓上,讓潮水一般的T-34坦克淹死德軍。
  • 庫爾斯克戰役回眸
    1943年7月至8月的庫爾斯克會戰,是蘇聯與德國裝甲集群的集中對決。在庫爾斯克突角,蘇德坦克群、炮兵集群、防空兵、空軍等諸軍兵種展開殊死對決。此次坦克大會戰也決定了整個蘇德戰爭的進程與走向。庫爾斯克州面積近30萬平方公裡,其西部與西南部與烏克蘭接壤,距離首都莫斯科500公裡。
  • 參加庫爾斯克會戰的德國人將意外地發現蘇聯人完全不一樣了
    然而,儘管已經喪失了突然性,可是很少有德國的指揮官或士兵會懷疑自己有能力贏得戰術勝利和戰役勝利。準備參加庫爾斯克會戰的德國指揮官們認為,自己的對手是一些頑強而笨拙的鬥士,在整合現代戰爭所需的許多要素時總是遇到困難。然而,1943 年的紅軍卻在一如既往地繼續完善自己的軍隊結構和作戰方式。
  • 「庫爾斯克」死亡平原: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大會戰
    【北線:未能形成的夾攻】在北線,德第9集團按計劃開始進攻。他們突破了蘇第13集團軍的第一道防線。雙方戰至5日終了,德軍只向前突破不足10公裡,卻至少損失了70輛坦克。第二天,蘇軍的兩個坦克旅遭到重創,損失了約70輛坦克,德軍一路乘勝前進,殺到蘇軍第二條防線前,但被趕來增援的蘇第17坦克軍阻止住了。
  • 庫爾斯克戰役
    庫爾斯克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坦克會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規模的一場對攻戰役,在庫爾斯克爆發的一場會戰,德軍與蘇聯紅軍共出動了近8000輛坦克。參戰雙方共投入了約280萬名士兵,空軍部隊參戰飛機超過了5000架,也創下兩個紀錄就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最大規模單日空戰。
  • 如果有45輛99式坦克加入庫爾斯克會戰的德軍,德軍會翻盤嗎?
    二戰留給人們的形象過於深刻,所以眾多軍迷都會對二戰中的各大戰役進行分析、假設,其中就包括對蘇德戰爭的結局起關鍵作用的庫爾斯克會戰。在蘇軍經過艱苦卓絕的抗爭之後,終於以巨大的人員傷亡為代價贏得了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德軍在此前佔據的戰爭優勢蕩然無存,軍隊的狀態急轉直下。不願坐以待斃的德軍向蘇軍進行了瘋狂的反攻行動,蘇軍在抵抗住德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後,戰爭陷入僵局。
  • 庫爾斯克會戰——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戰
    庫爾斯克會戰是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戰役之一。參戰人員達到了數百萬人,並且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軍事裝備。
  • 不可思議地縮水,庫爾斯克戰役或許根本不是德軍孤注一擲的努力
    幾十年來,我們一直用它來描述庫爾斯克會戰,蘇德兩軍在1943 年夏天進行的超大規模裝甲戰。一方是羅特米斯特羅夫將軍(General P.A.Rotmistrov)指揮的蘇聯近衛第5 坦克集團軍,另一方是獨眼的黨衛軍將領保羅·豪塞爾指揮的黨衛軍第2 裝甲軍。德軍又在四處遊走,想要尋找普肖爾河(Psel River)上的渡口,越過庫爾斯克前方這最後一道天然屏障。蘇軍又一次攻防並舉,在堅守陣地之餘發動了兇猛的反擊。 多麼慘烈的一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