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重要原因-制海權

2021-02-25 漫虎數科

漫虎數科:縱覽軍事   築強軍夢

在一個海洋面積佔全球總面積的71%的星球,在一個世界聯繫如此緊密的星球,沒有強大的海軍是不可想像的。

海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海上的高速公路。

海上主導權對於國家乃至世界命運都會起到決定性作用。

世界海洋貿易航線

從世界歷史來看,對海洋主導權的爭奪決定著大國興衰。

19世紀末期,美國人馬漢研究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失敗於英國領導的反法聯盟等歷史事件,提出了著名的「海權論」

馬漢引證英國在拿破崙時代的戰爭中獲得海上霸權的事實,來證明欲發展海權必須以強大的海軍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權。

海洋航線能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因此必須有強大的艦隊確保制海權,以及足夠的商船與港口來利用此一利益。

制海權對戰爭的影響比制陸權更大,制海權可以保護國家免於在本土交戰。

戰略機動性是贏得戰爭重要保證。

馬漢以當時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英國為例,討論一國的地理、人口、政府政策等六項基本因素對海權的影響,其因素分別如下:

大英帝國全盛時期,控制的區域

第一位置

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島嶼,靠近主要的貿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軍基地。例如英國以英吉利海峽和歐陸相隔,不僅有水為屏障,且距歐陸近,因此英國不須維持大陸軍,而可集中國力發展海權,以優勢的海軍來封鎖歐陸港口,並控制出入歐洲北部的航線。與英國成強烈對比的是法國,他不僅要維持大陸軍,而其海軍也必須分駛大西洋與地中海,因此在海權競爭中,法國對英國自然居於劣勢。

法國的殖民地大部分被英國搶奪

第二地形

一國的海岸線是其邊界的一部分,凡是一個國家其疆界易於與外界接觸者,其人民便較容易向外發展,與外面世界相交往。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遷,不願投身海洋,如法國;反之,則逼使人民不得不討海維生,如荷蘭、葡萄牙。島國、半島國家受限於地形上的因素,若欲發憤圖強,則必須重視海權的發展。

第三國土之大小

馬氏認為國土的大小必須與人口、資源及其他權力因素相配合。一個國家人口的總數與海岸線總長度的比例,具極大重要性。否則廣大的領土可能反而成為弱點。如面積太大,而人口與資源不成比例的國家,防守密度低,國家的危險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則更是一大弱點。以美國內戰時的南方為例,以人口和資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積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長的海岸線和太多的內陸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導致失敗。

第四人口數量

人口數量和素質對海權均為重要基礎,海權國家不僅應有相當數量的從事航海業人口,而其中直接參加海洋生活的人數更應佔相當高度的比例。國家的平時航海事業(包括航運 和貿易)足以決定其海軍在戰爭中的持久力。英國即為典型例證,他不僅是航海國家,而且也是造船和貿易國家,擁有發展海權的必要人力與技術資源。

第五國民性

國民對海上貿易的意願及航海生產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極重要。人人以向海洋尋求財富為榮,航海事業自然蓬勃。海商與海軍的結合,再加上殖民地的開拓,終使英國成為海權霸主。

第六政府的政策

政府必須明智而堅毅,始能對海權作長期發展。英國的成功主因即在此。自詹姆士一世開始,英國的國家政策即一直以追求海外殖民地、海上貿易和海軍優勢為目的。

迄今為止,真正全球意義上的大帝國都是有制海權的國家,荷蘭,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跟現在的美國。

大英國登上巔峰也是在,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和擊敗法蘭西帝國艦隊的基礎上的。

而當今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其強大的11艘航空母艦跟以航母為主體組成的航母戰鬥群。

當今美國擁有制海權。

漫虎數科:鄭州漫虎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秉記軍事文化產業政策、致力於國防教育科技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公司。本公司自成立以來以「策略先行,經營致勝,管理為本」的商業理念,一步一個腳印逐漸發展成為以鄭州為中心進而輻射全國的在軍事文化產業尤其是國防教育行業領域內頗具影響力的企業。公司善於整合行業內部與上下遊資源,開創多元發展格局,結合項目當地具體情況與國家戰略指引,精耕細作,逐步發展成為全國同類企業中極具爭力和發展活力的企業。

公司主要任務:

一、宣傳先進軍事文化,傳播紅色正能量。

                      

二、學校國防教育:組織大中小學生軍訓、課外實踐以及軍事拓展訓練;

三、全民國防教育:組織開展黨政、企事業單位人員國防教育及綜合培訓;

   真誠歡迎各大企事業單位、教育機構等攜手合作,同心共築國防建設。

漫虎數科:先進軍事文化宣傳、紅色國防教育推廣

相關焦點

  • 2050年,誰將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美國認為3個國家最有可能
    超級大國這個頭銜最早誕生自冷戰時代,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對於美國和蘇聯這兩個龐然大物一般國家的尊稱。二戰結束後冷戰開始,作為主要戰勝國的美國和蘇聯掌握著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以及政治影響力,國際地位空前高漲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分別成立了以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和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兩大軍事結盟團體進行著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的激烈對抗。而在冷戰結束以後,曾經的紅色超級大國蘇聯分崩離析、華約組織不復存在,只留下了國力依舊強大的美國這個唯一的超級大國。
  • 國際銳評 | 美國智庫:美國有可能成為「超級流氓大國」
    被譽為美國「新保守主義外交政策理論家」的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羅伯特·卡根(Robert Kagan)最近撰文警告說,美國有可能成為「超級流氓大國」(rogue superpower)。他指出,近期美國在貿易、伊朗核協議、北約防務開支、甚至在朝鮮問題上,川普總統的所作所為表明,為了讓一個難以對付的世界屈從、或至少是暫時屈從於他的意志,他將不惜突破以往美國總統們自願接受的道義、意識形態和戰略上的制約。
  • 2050年誰能成為新的超級大國?法媒分析很中肯,美國只能排第二
    美國是目前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大國,同時也是全球唯一一個超級大國,不過30年河東30年河西,到2050年美國還能保持著自己超級大國的地位嗎?對此法國媒體的評價十分中肯。如今的美國毫無疑問是全球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不論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穩穩地超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正是因為擁有如此強大的實力美國才能藉此保住自己的國際地位。從上世紀二戰結束之後近幾十年的時間內美國只幹了一件事,那就是打壓世界二號強國,因為要想保住自己的利益與地位,美國必須長期保持在軍事以及經濟上的絕對實力。那麼誰能替代美國成為超級大國呢?
  • 差點就是世界第三個超級大國?埃及為什麼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1980年,在列寧格勒海灘附近的蘇聯女性就算您不怎麼熟悉歷史,也肯定知道近現代的世界有兩個超級大國——美國(America)和蘇聯(Soviet union)。所謂超級大國(Super power),並非是一個科學概念,畢竟國際上沒有什麼固定的數據能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是不是超級大國,這只不過是一個約定俗成的人文概念。
  • 未來三十年,誰將是下一個超級大國?中國位居三國榜首
    人類文明完全擺脫封建奴隸社會之後,世界便快速發展起來,而「超級大國」這個說法也隨之產生。
  • 未來世界將有四個超級大國,有一個非常強大,美國也無法相提並論
    經過西方專家多年的研究,未來世界上將會誕生4個超級大國,其中一個將會無比強大,就算是美國相提並論。我們都知道想要成為超級大國,是需要強大的實力、廣袤的領土、龐大的人口作為基礎的,除此之外還需要擁有強大的軍事,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擁有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哪四個國家能夠成為超級大國吧!
  • 外交部:美國不僅是超級大國 還是超級謊言製造者和散播者
    就在今天,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發聲明也提到了中國新疆少數民族,呼籲中國改善人權狀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今天(1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美方有關人士的言論,再次提醒我們這樣一個事實,美國不僅是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還是超級謊言製造者和散播者。
  • 超級大國必有所懼?極端強大的美國和俄羅斯到底會害怕哪個國家?
    不過,所謂「金無足赤,國無完國」,即便俄羅斯是昔日的超級大國,美國是當前的世界霸主,也不代表兩國在國際社會無所顧忌。事實上,美國和俄羅斯除了相互膈應,它們還是存在著諸多共同點的,比如都有爭霸世界的野心,都有忌憚甚至害怕的國家。而這個國家,當然是印度!
  • 印度國防部長在公開演講中,暗指中國是超級大國
    超級大國是指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綜合國力都在世界上佔據極為重要地位的國家,比如美國就是如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是近日印度的國防部長竟然光明正大地在印度慶祝退伍軍人節日的演講中暗指中國是超級大國
  • 曾經無敵到寂寞的美國,遇到了超級大國擴張的墳墓
    曾幾何時,美國在蘇聯解體之後強大到寂寞。曾經孤獨的美國,需要感謝的人很多,戈巴契夫便是其中的一位。某種程度上說,戈巴契夫在其任上的某些作為,令老布希「暗爽」不已。正是蘇聯的解體,成就了美國的唯一超強地位。
  • 英國駐印尼大使:印尼有潛力成為氣候超級大國
    聯合國格拉斯哥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主席阿洛克·夏爾馬(Alok Sharma)稱印尼為氣候超級大國。
  • 唯一擁有三大洋出海口的3個國家,兩個超級強悍,一個富得流油
    下面這三個國家是唯一擁有三大洋出海口的國家,兩個混成超級大國,非常強悍,一個是發達國家,富得流油。世界主要有七大洲,而海洋比較有用的就是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而我國唯一只在太平洋有出海口,屬於單一出海口的國家,雖然這已經很不錯了,但是還是對國家發展有很大局限。
  • 觀點 主宰世界就夠了?美報稱本國是否受尊敬並不重要
    參考消息網6月10日報導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近日發表題為《美國不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國家,但它是一個超級大國
  • 印度奇葩操作,防長:第一個發現地球是圓的,美俄承認超級大國
    最近印度就又出奇葩言論,說美俄都承認自己是超級大國。還誇誇其談,認為印度在歷史上有很多成就,比哥白尼提前一千年發現了地球是圓的。印度想成為超級大國的夢想估計全世界都知道。但是這個國家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別的國家想成為超級大國,都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讓自己變得強大。但是印度屬於劍走偏鋒,希望通過從美俄等列強國家得到援助,最終被吃成一個胖子。
  • 頭條 | 中國擁有超級大國的實力嗎?美媒的答案是——
    的文章稱,超級大國需要在經濟、軍事和軟實力上形成全球力量投射,中國顯然擁有塑造21世紀的超強影響力,但若想取代美國還需要很多時間。文章稱,正如美國清楚了解的,成為超級大國是一件代價高昂的事情。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領導外交使命和向外國提供援助的費用都會讓成本增加。越是在全球展開擴張,其負擔就會越沉重。
  • 【楊原】大國政治的喜劇 -- 兩極體系下超級大國彼此結盟之謎
    如果此時大國因小國而再次陷入雙輸性對抗的風險依然顯著,那麼以結盟這種方式向小國釋放信號,表達無意因小國而繼續對抗的決心從而規避進一步的損失,將成為兩個大國的均衡選擇。「兩極結盟」研究有助於拓展學界對聯盟起源、兩極體系性質、大國權力競爭等重要理論議題的理解,也為中美衝突管控前景提供了新的思考視角。本文研究的問題是:為什麼兩極體系下兩個存在激烈權力競爭的超級大國會與對方結盟?
  • 世界七大國立國之戰
    在《戰爭與大國崛起》這本書中,作者提到「大國崛起總是與戰爭相伴」的觀點,事實上在世界近現代數百年歷史中,大國的崛起往往伴隨著關鍵戰爭的勝利,而促成大國崛起的關鍵戰爭就是「立國之戰」,是一個國家國運的轉折點。世界近現代數百年間,工業化大國俱樂部的擴充相當緩慢,目前也只有美英法德俄日中七國而已。而這七國,無一例外,均獲得了自身「立國之戰」的關鍵勝利,從而為大國崛起鋪平了道路。
  • 4000個彈頭徹底打垮超級大國!
    一個陸地國土世界仍然最大的國家,居然只能重新用飛潛快對付壓力。因此今後只能更加指望某個系統,不斷放話只要被逼急了就立即首先扔彈頭。而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實也是很有壓力的。首先在戰略上就越來越不自信,經濟上有在10年內被趕超的可能;國內產業空心化,必然導致財力的逐步下降。過去鶴立雞群的常規軍力,面對其他全球性競爭者的空前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 以色列,世界上最小的超級大國
    這裡是世界上最小的超級大國,它也是擁有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
  • 韓國專家:中國正超越美國成為值得全世界都尊重並能夠依靠的大國
    自從上世紀末蘇聯解體後,冷戰的勝利方美國就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因此形成的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一直延續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