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經濟屢受外部力量滲透與影響的中亞地區,能否與中國、俄羅斯以及即將加入上合組織的印度等國一道,在推進一體化安全體系的進程中同步提升經濟活力,進而在找尋區域發展共性的基礎上,打造上合組織在國際政經秩序變遷中的新角色,是塑造上合組織新坐標的重要一課。
文︱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經濟學教授章玉貴
本文為瞭望智庫特約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在上海合作組織成立15周年之際,屬於中國、俄羅斯以及中亞四國的「上合時間」也如期開啟。
從本次峰會的主要議題來看,峰會的重要性一覽無餘:與會國家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探討進一步深化上合組織各領域互利合作,探討新形勢下上合組織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研究協同應對的舉措,成員國元首共同籤署《塔什幹宣言》、發表會議公報,以及更具戰略層面的批准包括上合組織至2025年發展戰略落實行動計劃等文件,均凸顯上合組織在新的歷史時期所承擔的多維使命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1
這是一個愈發不確定的時代
作為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但總部又不在該城市的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最初源於1989年,是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關於加強邊境地區信任和裁軍的談判進程的組織,上述五國形成了定期會晤機制。
2001年6月14日,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第六次會晤,烏茲別克斯坦以完全平等身份加入。15日,六國元首舉行首次會議,籤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告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成員國元首還籤署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
2001年9月,上海合作組織政府首腦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舉行首次會談。上海合作組織政府首腦在會談中聯合決定啟動上海合作組織多邊經濟合作進程,宣布正式建立上海合作組織政府首腦定期會談機制。
此後,上合組織在不斷加強區域和多邊合作的同時,還致力於排除域外大國的幹擾,以審慎與穩健的步伐發展,迄今已形成了6個成員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中國、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6個觀察員國(阿富汗、白俄羅斯、印度、伊朗、蒙古國、巴基斯坦)和6個對話夥伴國(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柬埔寨、尼泊爾、土耳其、斯裡蘭卡)的格局。
上述國家人口佔全球總人口的近一半,在區域乃至全球政治、安全與經濟格局中均握有相當的發言權。此外,還有來自東歐、東南亞以及中東的共五個國家在排隊加入上合組織。
1989年、2001年,這兩個年份,對上合組織成員國和世界而言,均是極為敏感和具有指標意義的年份。因為從歷史的時間光譜來看,這是將不確定性表達得非常精準的兩個年份。儘管歷史不能假設,但若沒有1989年的東歐劇變以及隨之而來的蘇聯解體,也就不會有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泛濫;如果沒有「9·11」事件,美國也就不會如此迅速的介入中亞事務。
曾幾何時,美國在蘇聯解體之後強大到寂寞。曾經孤獨的美國,需要感謝的人很多,戈巴契夫便是其中的一位。某種程度上說,戈巴契夫在其任上的某些作為,令老布希「暗爽」不已。正是蘇聯的解體,成就了美國的唯一超強地位。
世人應該記得,1990年前後,隨著計劃經濟國家全面轉向市場經濟,刺激全球對美元儲備的飛速增長;而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令美籍日裔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認為「歷史終結了」。
但歷史並沒有終結,福山在20餘年後也為自己當年的輕率結論道歉,這位被視為繼亨廷頓之後最有預見的政治學家,顯然過高估計了美式資本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低估了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在重大歷史選擇面前的國家定力與改革勇氣,更天真地認為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之後,全球政經安全格局演變就由美國完全主導。
事實上,即便有著極高戰爭偏好與戰爭能力的美國,即便美國將戰爭之於維護美元地位的重要性放大到極致,也不能阻止美國的相對衰落。
2
中亞註定是單邊擴張的墳墓
蘇聯解體之後,美國認為控制這個全球戰略中樞的時間窗口已經來臨,於是從政治、經濟和安全等三大領域全力對中亞地區進行滲透,一度在中俄兩大國之間打下了不少楔子,令中俄兩國如芒在背。
在政治領域,美國加緊向該地區推銷西方民主制度,並通過加強雙邊和多邊政治交往以及提供非政府組織資助,引導中亞國家在政治和意識形態領域加緊向美國靠攏。
在經濟領域,美國深知中亞國家缺錢,於是通過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向中亞國家提供優惠貸款,但前提是必須接受相關附加條件,施行美式民主改革。美國還幫助中亞國家推動能源出口多元化,以擺脫對俄羅斯的戰略依賴。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的不少經濟命脈掌握在美歐財團手中,國家經濟的脆弱性表露無疑。
此外,在安全領域,自1996年開始,美國先後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籤署大量軍事合作協定,合作內容包括美國幫助中亞國家培訓軍官、進行軍隊改革以及直接提供軍事援助、開展聯合演習、進行情報合作等。1997年,美國軍隊開始在中亞國家境內參加北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框架下的軍事演習。
「9.11」事件後,美國借反恐之機拉攏中亞各國,將投射力量嵌入到中亞有關國家,多國同意美軍建立軍事基地或開放領空,美軍先後進駐吉爾吉斯斯坦的瑪納斯和烏茲別克斯坦的漢納巴德等基地。特別是馬納斯國際機場,一度成為美軍在中亞最大的軍事基地。直接對中俄構成安全威脅。
可以說,如果沒有「9.11」事件,美國就沒有發動阿富汗戰爭的理由。而阿富汗戰爭,既是美國在力量巔峰時期提升國家安全邊際的一次持久的大規模出擊,也是謀求在中亞建立戰略據點乃至試圖主導中亞事務的實際測試,更是美國力量過度使用的歷史重演。
阿富汗歷來是超級大國擴張的墳墓,即便有著最精銳打擊體系的美國也不例外。長達13年的阿富汗戰爭,不僅花費了美國海量軍費和慘重的傷亡代價,而且當初設定的戰爭目標和政治目的並沒有實現多少。可以說,這是一場沒有最終贏家的戰爭。
美國在戰略上通過阿富汗戰爭確實加強了與中亞國家的軍事合作、特別是反恐合作,並實現了在中亞建立軍事基地的目標。但美國顯然低估了中亞國家對域外大國本能的戒心。其在中亞推廣民主甚至策動「顏色革命」的做法屢屢引起中亞國家的恐懼和戒備,不僅直接導致美國在中亞國家的形象嚴重受損,還使得俄羅斯藉機扭轉了在該地區的被動局面。
例如,2005年的「安集延事件」,不僅直接導致烏茲別克斯坦對駐烏美軍下了逐客令,還促使烏隨後加強了與俄羅斯的合作,包括加入歐亞經濟共同體、退出「古阿姆」聯盟、重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等。
事實上,在俄羅斯的支持下,吉爾吉斯斯坦也於2014年關閉了美國駐吉軍事基地。儘管美國在該地區曾經拋出「新絲綢之路」計劃,但在更具實質內容和財力支撐的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面前,該計劃顯得蒼白無力。
3
多邊安全與繁榮共生之道
在全球政經與安全秩序處於斷裂與重構摩擦性對接的微妙時間窗口,作為承載區域安全體系擔保人使命的上合組織,要獲得與自身角色定位相匹配的話語權與執行力,既有賴於中俄等大國絕對經濟實力的增強與經濟一體化機制的搭建,也取決於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能否在凝聚共識的前提下擴大多維合作區間,更離不開中國基於區域發展範式與大國責任的亞洲新角色的重塑與國際擔當的確立。
眾所周知,在當今世界的三大經濟圈中,包括中亞在內的亞洲地區是唯一沒有真正搭建經濟一體化機制的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極為複雜的國家關係尤其是外部勢力的嚴重幹擾,使得亞洲要構建類似北美自由貿易區那樣的經濟一體化融合機制異常艱難。
過去一向優越感十足但戒心嚴重的日本,面對經濟規模中國超越的事實,寄希望與美國聯手打造「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來鉗制中國,反映出日本不願看到中國快速崛起的島國心態。其近年來加大對中亞和蒙古的滲透,更是試圖削弱中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
而這些年來經濟屢受外部力量滲透與影響的中亞地區,能否與中國、俄羅斯以及即將加入上合組織的印度等國一道,在推進一體化安全體系的進程中同步提升經濟活力,進而在找尋區域發展共性的基礎上,打造上合組織在國際政經秩序變遷中的新角色,也是塑造上合組織新坐標的重要一環。
作為當今全球秩序的主導者,美國當然不願意看到中國推動上合組織國際行為空間的穩步擴大,美國擁有獨步世界的高端製造業、密布全球的貿易體系、以紐約和芝加哥為代表的金融中心以及相應的金融制度文化、讓中俄等國難望項背的全球性軍事力量和多年來精心構築的機制化霸權體系,這些都是美國鉗制上合組織提升國際行為空間的戰略依靠。
但是,中國力推的「一帶一路」倡議,緊貼包括中亞國家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對基礎設施的巨大投資需求。可以說,自全球工業化以來,在工業化國家難以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情勢下,在「以鄰為壑」經濟政策仍不時泛濫的背景下,這不僅契合包括中亞國家在內的廣大亞非欠發達國家對基礎設施的巨大投資需求,進而帶動新一輪的產業與技術的大規模匹配性轉移,更掐準了西方的軟肋,中國也有望通過互利合作,打造亞洲繁榮共生新模式。
上合組織正是中國展現區域與國際責任的最佳平臺之一。經過15年發展業已探索出獨具特色發展路徑的上合組織,如今正迎來有效擴容的歷史時機。
筆者相信,本次峰會將在落實去年烏法峰會成果方面邁出突破性步伐,假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如願加入上合組織,並不令人意外。印度會明白,積極尋求與中國、俄羅斯、巴基斯坦在更大層面的安全合作本身就符合印度的國家利益。中國並沒有打算遏制印度的發展以及有效國際行為空間的擴大。同樣,上合組織會關注阿富汗和伊朗的訴求。阿富汗必須融入上合組織的安全體系懷抱,方能找到穩定國內局勢尋求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有效路徑。
筆者同樣相信,中國會和俄羅斯以及峰會東道國烏茲別克斯坦等一道,就如何進一步鞏固成員國之間的政治互信、保持憂患意識、擴大務實合作、完善組織建設和鞏固人文紐帶,拿出更具實質性和操作性的措施。
如果峰會最終通過推進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在同意推動建立上合組織自貿區並成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等有利於區域經濟合作領域取得根本性突破,也是有責任感的上合組織成員國領袖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裡強化「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的共同一致行動。
學術合作聯繫人:周邦民(微信號:i87062760),添加時請註明:姓名+職稱+單位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中信出版社為庫叔提供下圖所示書籍10本,以及15本知名經濟類書籍贈予熱心讀者。每天都送,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每條文章都可以評),點讚最高者(數量超過三十),庫叔會在評論區回復並通知得獎。當然,評論的質量庫叔會進行把控的。想和庫叔聊天請添加庫叔微信號(lwzkkushu),合作請聯繫微信(1851420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