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領土擴張

2021-02-23 珈瑜的小書桌

美國獨立之後,通過贖買、武裝顛覆,以及發動戰爭等手段,大力推進了其領土的擴張,奪去了路易斯安那、佛羅裡達、德克薩斯等廣大地區。到了公元19世紀中期,美國領土已由大西洋沿岸擴展到了太平洋沿岸。在公元1776年以後的100年內,美國的領土幾乎擴大了10倍。

公元1800年,法國剛剛上臺執政的拿破崙憑藉著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從西班牙手中奪下了北美路易斯安那地區。強大的法國的存在使得剛剛獨立不久的美國感到非常的不安。

公元1802年,美國總統傑斐遜與法國進行談判,希望能以高價買到這一大片土地。出人意料的是,談判非常的順利和迅速。拿破崙以8000萬法郎的價格,將這片土地賣給了美國。拿破崙之所以出手如此大方,是因為他認為,如果美國與英國結盟,一齊向法國宣戰,英國必將進攻路易斯安那地區,與其讓它們落入宿敵英國之手,不如直接賣給美國。

低價購得路易斯安那地區的成功勾起了美國政府擴張領土的欲望。因此,佛羅裡達地區成為了美國的下一個目標。一開始,佛羅裡達的擁有者西班牙嚴詞拒絕了美國的購買請求。

正當美國考慮是否要對西班牙動武時,西班牙的本土被拿破崙所佔領,以至其基本失去了對於佛羅裡達地區的控制。最後,美國僅花了500萬美元,就購得了佛羅裡達地區。

之後,美國又相繼通過策反與威脅的方式,從墨西哥和英國手中得到了德克薩斯和俄勒岡地區,美國的領土從大西洋沿岸擴展到了太平洋沿岸。

為了奪取加利福尼亞地區,美國國務卿韋伯斯特甚至在一封信件中說,美國願意付出高於德克薩斯州20倍的價錢,墨西哥斷然拒絕了這一無禮的要求。公元1846年,美國正式向墨西哥宣戰,派出5萬軍隊,海陸並進,入侵墨西哥。

公元1848年2月2日,美國與墨西哥籤訂條約。美國僅象徵性地支付1500萬美元,便得到了包括加利福尼亞和新墨西哥地區在內的近14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公元1853年,美國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從墨西哥手中「購買」了亞利桑那州南部的希拉河流域。公元19世紀後半期,美國還通過戰爭、購買等多種方式,獲得了阿拉斯加,以及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比如說夏威夷群島。

就這樣,美國在100多年中,只用了5000多萬美元,就奪取了相當於獨立初期的3倍多的領土。領土擴張對美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及今天的「超級大國」的地位的形成,均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美國領土,是如何擴張10倍的?
    937萬平方公裡,領土足足擴張了10倍還多。 但現在,美國的國土面積是937萬平方公裡,領土足足擴張了10倍還多。 這些領土怎麼來的? 不靠雙11,不靠剁手——靠偷,靠搶,靠借債,靠花錢買買買,買來的! 我們就來看看,美國是怎樣一步步擴張了800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
  • 鄭安光:《鳥糞島法》與美國海洋領土的擴張
    ,在「天定命運」意識下推動的領土擴張成為其主流政治文化的一個明顯特徵。如同美國總統威爾遜所言,「人民尋找新邊疆、處女地的壓力如同宿命,支配我們的行動,塑造我們的政策」。到19世紀中期,美國完成了在北美大陸的領土擴張,變成了「以半個大陸的寬廣資源為實力基礎」、橫跨北美大陸的「洲級大國」。但之後美國並未停止擴張的步伐,而是將目光投向海外。長期以來,學術界把1898年美西戰爭視為美國海外領土擴張和美國帝國主義的肇始。
  • 向海狂飆——俄國領土擴張簡史
    我們現在打開世界地圖,看到俄羅斯的版圖,依然可以感受到當年俄國急速擴張的豪邁氣魄。  俄羅斯領土示意圖  俄國的領土的變化經歷了兩輪自西向東的擴張期和最後的政權震蕩期,我們可以通下面的曲線圖來理解。第一次擴張期開始於13世紀莫斯科公國的誕生,結束於17世紀中葉徵服西伯利亞。
  • 美國領土擴張史:移民,戰爭,金錢,輿論戰,多管齊下
    相對於美國建國僅僅240多年來說,美國的國土面積擴張簡直是太驚人了。那麼,美國如何做到了這一點的。美洲大陸的原住民本來是印第安人。但自從西方國家開啟「大航海」時代後,這一切發生了改變。1606年12月20日,詹森史密斯和其他104名殖民者搭乘著三艘船,穿越大西洋,踏上了前往美洲大陸的徵程。
  • 阿拉斯加是如何成為美國領土的
    如果我們翻開世界地圖就會發現美國的領土明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位於北美洲中部的一大塊,與這一大塊領土隔著加拿大在北美洲最北端還有一塊飛地。事實上美國的領土不只這兩部分:美國還有夏威夷、關島、波多黎各、北馬裡亞納群島、美屬薩摩亞、美屬維京群島等遠離本土的飛地。不過這些飛地的面積大多較小,所以往往容易被忽略。美國最大的飛地就是位於北美洲西北端的阿拉斯加。
  • 印度是二戰後擴張領土最多的國家,幾乎滅了3個國家!
    印度是二戰後唯一不斷擴張領土的國家,是二戰後一國強佔另一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是二戰後世界上擴張領土最成功的國家!一、印度二戰後吞併的領土如下:(1)中國藏南:阿魯納恰爾邦,其中爭議區約6.7萬,加上中印中段爭議0.2萬、西段巴裡加斯地區,總共約7萬多平方公裡。(2)克什米爾:根據聯合國決議,克什米爾的歸屬必須由當地居民公投決定。
  • 領土與人口倍增:十八世紀清帝國在亞洲腹地的擴張
    其一是中華帝國的領土擴大了一倍。其二是中國漢人人口增加了一倍。這三個因素的相互作用,便決定了近代中國歷史的方向。  到了十九世紀初年,中國主權的有效控制範圍比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大,中國正處於政治、經濟和文化都開始發生質變的階段。這種質變通常被看做是「現代化」,這不僅是受到歐洲文明的直接或間接影響的結果,而且是中國內部社會演化的結果。
  • 美墨戰爭——美國歷史上地域的擴張
    裝模作樣地宣戰  美國1776年獨立後,乘歐洲列強在非洲、亞洲爭奪殖民地之機,在北美大陸大肆擴張。1823年,總統詹姆斯·門羅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號,確立了擴張領土、稱霸美洲的基本國策。很快,美國政府的侵略目光便落到了近鄰大國墨西哥身上。
  • 中國地緣擴張的極限在哪裡?
    但是,任何國家的地緣擴張,在一定的時代條件與地緣條件下,都是有其力量所不能及的極限的——一個國家擴張的極限,就是另一個國家能維持的底線。如果因為國家處於力量上升期,巔峰期就無限擴張,只能提前透支國運,最終害人害己。歷史上,死於過度擴張的強大國家,不計其數。現在,經過建國70餘年來的飛躍式發展,中國也面臨地緣擴張的問題。
  • 西距中國三千公裡的關島是如何成為「美國領土」的?
    美國1783年宣布獨立之後,開始走向領土擴張的道路,不斷用戰爭、金錢、以及「昭昭天命」論等方式獲得領土。
  • 西歐大國為什麼是暫時的:大陸擴張的版圖「無縫粘合」現象|三策智庫
    歐洲近代海外擴張以來的大國,筆者以梯隊的形式表述,分別是:第一梯隊: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第二梯隊: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第三梯隊:俄羅斯、美國。如果我們仔細甄別就會發現,第一和第二梯隊的大國幾乎都是殖民大國,靠海外殖民地支撐了他們的「門面」,而且,這些殖民大國一經衰落,幾乎不再有再次雄起的機會。而第三梯隊的俄羅斯和美國,基本上是在本國所在的大陸擴張成長為大國的。
  • 全面解析,以色列領土擴張史!
    近日,網上瘋狂一張巴勒斯坦的領土地圖。在這張地圖上,原本屬於巴勒斯坦的領土越來越少,而旁邊以色列的領土則越來越多。巴勒斯坦丟失的每寸土地,都被以色列所吞併。有人估算,按照這樣的速度,到2050年,巴勒斯坦可能就從地球上消失了,讓全世界為之頭疼的巴以矛盾也將徹底消失。因為以後,以色列會蠶食吞併巴勒斯坦所有的領土,巴勒斯坦也就亡國了。
  • 一項超級工程,如何加速美國擴張?
    和中國12%的平原地形相比,美國的平原地佔其領土的50%,條件實在是優越。相同尺度下的美國中部(上)和河南(下)一個地廣人稀,一個地狹人稠(圖片:google map)▼地域傾向難免會有,但是此時原住民反抗者已經被屠戮殆盡,把剩餘的印第安人驅趕到保留地之後,白人移民內部壓力則由西部擴張解決。
  • 獨島,朝鮮固有領土
    獨島位於距朝鮮東海的鬱陵島南端甘嶺末東南方向約92.6公裡處,是歷史上、國際法上世人公認的朝鮮的固有領土。
  • 佔據西奈半島讓以色列領土擴張3倍,為何以色列卻不得不放棄?
    而西奈半島地理位置重要,面積是以色列的3倍,可以說對於需要領土的以色列來說至關重要,但是,為何以色列最終不得不歸還西奈半島給埃及呢?西奈半島可以說是中東地區戰略位置最為重要的半島,其是非洲和中東的結合地帶,面積達到61000平方公裡,幾乎是以色列的3倍。
  • 一千多年的歷史每年都在擴張
    到18世紀末,進而侵佔阿拉斯加及阿留申群島(1867年沙俄將這兩塊地方賣給美國)。沙俄向東部地區擴張的主要手法是以皮貨商及哥薩克殖民者為先導,以正規軍為後盾,每侵佔一個地方,就在河口等險要地方修築要塞,作為進一步侵略擴張的據點。到17世紀30年代末,沙俄侵略軍擴展到清政府管轄的領土邊緣。
  • 距離中國僅有3000公裡的關島,怎麼就成美國領土了?
    距離中國僅有3000公裡的關島,怎麼就成美國領土了?距離中國最近的美國在哪裡?答案其實很簡單,就在關島。
  • 目前佔領我國領土的國家是誰?還有哪些領土沒有回歸?
    在古代,完成國家統一的第一個時代,是秦始皇滅六國以後,從那以後,中國完成了統一,建立了封建制度,創造了一個盛世。中國作為一個完整的國家,也經歷了幾次的領土擴張,那時候的中國地圖遠比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要大了很多,尤其是到了元朝,我國的領土面積達到了史上最大,但是隨著朝代的更替,我們也經歷了一系列的變故,受到外國侵略,逼迫割讓領土的屈辱。
  • 土耳其領土上的美國核武器,是世界上最大的定時炸彈?
    作者:松鴉 / 編輯:冷小軍投稿,轉載與商務合作,請聯繫potereio核武器作為任何一個有核國家的鎮國重器,本不應該出現在任何一個非有核國家的領土上,但美國是一個例外。正是因為土耳其在地理位置上的先天優越性,力求擴張全球霸權的美國才會將土耳其視為一個重要的平臺,堅持要在土耳其長期部署威懾力極強的核武器。當然,還有另一個重要作用,那就是通過這一手段來確保對北約國家提供的安全承諾,證明有能力「切實保護盟友國家安全」。
  • 印度大國遺夢:饕餮吞噬,畸形的領土渴望
    印度控制了克區2/3的面積和4/3的人口,在第一次實現對外領土擴張中,印度嘗到了甜頭,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印度找盡各種理由,想要吞掉克區,在1965年、1971-1972年、1999年,就爆發過三次大規模印巴軍事衝突,小衝突簡直就是家常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