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原海軍外交老兵,現中國500強社畜,堅持用獨特的眼光看世界。
① 分解巴基斯坦
1947年,英國駐印度總督蒙巴頓在撤退當天,拋出「蒙巴頓方案」,把印度一分為二,南亞次大陸出現兩個新國家——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國家、伊斯蘭教徒的巴基斯坦國家。
如果印巴能夠獨立建國輕鬆加浪漫,英國就不是千年攪屎棍了,「蒙巴頓方案」故意為兩國遺留了克什米爾地區,讓兩國爭搶這處沒有劃定歸屬的地區;巴基斯坦還被分為東巴和西巴,東西相距上千公裡,後來在印度的慫恿下,獨立成孟加拉國,都有過億人口。
克什米爾約17萬平方公裡,是蘇聯、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眾多國家的利益交匯點,尼赫魯喻稱「亞洲的心臟」。印巴分治時,克區人口約1000萬,78%穆斯林,20%印度教徒,剩下的是錫克教和佛教徒。
巴基斯坦認為,克什米爾居民大多數是穆斯林,應該加入巴基斯坦;印度說,克區的穆斯林並不反印,宗教信仰並不妨礙克什米爾加入印度,兩國互不相讓。
1947年10月27日,雙方建國才倆月,就因克區領土歸屬問題,爆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輸了。1949年7月27日,在聯合國的調節(和稀泥)下,在喀拉蚩,雙方籤訂了分界線協定,停火線南起馬納瓦爾,北到開倫,然後由開倫向東至冰凍地區。印度控制了克區2/3的面積和4/3的人口,在第一次實現對外領土擴張中,印度嘗到了甜頭,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印度找盡各種理由,想要吞掉克區,在1965年、1971-1972年、1999年,就爆發過三次大規模印巴軍事衝突,小衝突簡直就是家常便飯。
2019年10月31日,印度實行《查謨·克什米爾重組法》,把佛教的拉達克地區和穆斯林的查謨、克什米爾地區分開,查謨和克什米爾由印度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保留地方政府和議會,但沒有話語權了。
② 蠶食巴基斯坦
開頭說了,攪屎棍在主導印巴分治時,把巴基斯坦分為東巴和西巴,把印度夾在中間,前兩次印巴戰爭期間,印度嘗到了兩線作戰的苦頭。
1966年,英迪拉·甘地就任印度總理,提出施政目標「保護印度在南亞次大陸的支配地位,尤其是削弱巴基斯坦長期宣稱的最有可能與印度並駕齊驅的地位」。
1971年11月21日,印度利用巴基斯坦的動亂局勢,採取「東攻西守」的戰略,發起全面進攻,印度入侵東巴基斯坦,在12月6日宣布,承認在東巴基斯坦建立的「孟加拉國」。
1972年6月28日,英迪拉·甘地和巴基斯坦總統布託,在印度西姆拉舉行會談,籤署兩國雙邊關係協定,巴基斯坦又輸了第三次印巴戰爭,孟加拉國在東巴土地上誕生。
印度成功肢解了巴基斯坦,通過政權傀儡控制了孟加拉國,面積達14萬平方公裡,解除了兩線受敵的困境,第二次吞併巴基斯坦近2000平方公裡的土地,震懾南亞各國。
③ 強行「虎口拔牙」
1560年被葡萄牙殖民者佔據了印度西海岸一帶,這裡的果阿、達曼和第烏島都是良港,面積約3983平方公裡;17世紀中期開始,法國殖民印度,先後佔領了印度半島南部的5座城市,分別叫本地治裡、卡來卡、雅楠、馬埃、金德訥格爾,總面積約526平方公裡。
1948年印法達成協議,由當地人民公決其前途,印度收回法屬殖民地,相對平穩,基本沒有發生流血代價。4年後,金德納格爾直接回歸印度,併入西孟加拉邦;1954年11月1日,本地治裡、卡來卡、雅南及馬埃4個地區,以本地治裡的名義,一起加入印度,成為中央直轄區,直到1963年,法國才正式承認殖民地歸屬相關條約。
1955年8月15日,印度派遣軍隊,約5000人,進入果阿、達曼、第烏島,配合當地人民的解放鬥爭,但遭到葡萄牙軍隊的殘酷鎮壓,印度政府失敗後,試圖通過談判方案解決果阿問題,但沒有任何實質進展。
1961年12月18日,不甘心的印度政府再次出動,派出10000多名軍人,從地面和空中,對葡軍發動猛烈攻擊,激戰48小時後,收復果阿、達曼和第烏島,俘獲葡軍3000餘人,結束了葡萄牙長達400年的殖民統治。次年3月14日,印度下議院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果阿、達曼和第烏島是聯邦直轄領土,直到1974年,葡萄牙才承認果阿地區是印度領土。
④ 饕餮的吞噬
如果說印度拿回殖民地,敢於和舊帝國拼命是值得欽佩的,但是,印度覬覦周邊小國時,特別是尼泊爾、不丹、錫金的領土問題上,「豪橫」得非常無恥。
1816年英國殖民了尼泊爾、1865年控制了不丹、1890年控制了錫金。一戰前後,國勢已去的英國,再也沒能力管控殖民地了,三個小國相繼獨立建國,不丹國土面積3.84萬平方公裡,人口約75萬;尼泊爾國土面積14.7萬平方公裡,人口近3000萬;錫金國土面積約0.71萬平方公裡,人口約60萬。
印度獨立後,提出「內圓」思想,把尼泊爾、不丹、錫金3個喜馬拉雅山小國和印度北部邊境都包了進去,掩飾對這3國的控制野心。
1949年8月,印度通過《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實現對不丹的控制;1950年7月30日,印度通過《印度尼泊爾和平友好條約》,取得派軍官訓練尼泊爾軍隊的特權,進一步從軍事上加強對尼泊爾的控制;1947年印度通過《維持現狀協定》,當年6月派兵進駐錫金。
1950年12月,通過《印錫和平條約》,印度控制了錫金的國防、經濟、外交,成為印度的「保護國」;1975年,印軍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廢黜國王,操控全民投票「併入」印度,合法吞併了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成功擴張了0.71萬平方公裡的領土。
這些年來,尼泊爾民意漸醒,力圖擺脫對印度的經濟、軍事依賴,但印度在尼泊爾的影響太強大了!尼泊爾的抗爭之路才剛剛上路,我在《尼印百年糾葛中的「地圖戰爭」》中,講的就是這兩國百年來的恩怨情仇,從「尼泊爾在印度「鄰國優先」的外交戰略中處於『最重要的位置』」 莫迪的表態中,就明白印度打死都不會撒手,吞併周邊小國之心,猶如饕餮之口。
⑤ 覬覦高山深海
印度立志成為「有聲有色的大國」,試圖以一山、一洋為重點,不斷擴展領土面積,提升地區影響力。
從1950年起,印度向「麥克馬洪線」(這是攪屎棍英國留下的又一個坑)以南地區推進;4年後,佔領這條破線(中國永遠都不會承認!)以南約9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印度在新版地圖中,把東段「麥線」以南中國約9萬平方公裡、西段約3.3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劃入印度,厚顏無恥地標為「已定國界線」,正式公開對中國提出非法的領土要求。
1955年-1958年,印軍又佔領了中段的波林三多、什布奇山口以西、巨哇、曲惹等地區,並加緊對藏南地區的蠶食,得寸進尺到猖獗,忍無可忍的中國政府終於出手了,1962年只用了2個月時間就把印度打回了原形,2年後,尼赫魯下臺,鬱鬱而終。
印度踢到了鐵板,但繼任者小偷小摸動作不斷,1972年,把「東北邊境特區」更名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7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為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
在西段地區,印度做夢都想要中國的阿克賽欽,企圖把印控克區連成一片,進而鉗制中亞地區和中國西藏、新疆地區。1950年代末,尼赫魯藉口「詹森線」,對阿克賽欽提出領土要求,又對班公湖地區,碟木卓克等地提出領土要求。印度硬生生地無中生有,在中印邊境製造了約12.5萬平方公裡的領土爭議。
1987年10月,印度以維和部隊的名義,派兵到斯裡蘭卡,和「猛虎」組織展開激烈戰鬥,最多的時候派了10萬人參戰,雖然沒能消滅猛虎組織,但是,對控制印度洋島國斯裡蘭卡的目的達到了。
1988年11月3日,馬爾地夫的泰米爾族人發動政變,印度就像聞到肉腥味的蒼蠅一樣,迅速派出1600餘名傘兵,迅速平息政變。
出兵馬爾夫,讓印度洋小國們看到了印軍的快速機動、遠程奔襲作戰能力,對印度在印度洋凸顯的大國地位默不作聲,馬爾地夫也付出了被控制的代價。
自21世紀以來,印度以潛艇和航母建設為重點,著力建設一支力量均衡、結構合理、具備強大威懾力的「藍水海軍」,力圖實現海軍從「近海防禦」向「遠洋進攻」轉型,通過「海上控制」和「海上控制」保衛印度的海上關鍵利益區,控制「」海上交通線和進出印度洋的關鍵通道」。
⑥ 「大國」遺夢
除了二戰前的日本,也就數印度具有畸形的、令人瞠目結舌的領土擴張心結,充滿著對領土擴張的饑渴,千方百計吞噬別國領土。
按常理說,英國殖民的200年統治,應該是印度人的「歷史傷疤」,但現實情況卻是,一些印度民族精英認為,古代印度是黯然失色的,英國人的統治,讓印度成了一個不能忽視的「大國」,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等版圖,遠超歷代9大王朝,以「英王王冠上最亮的明珠」為榮,是英國勢力在東方的最重要延伸,主要生產基地。
獨立以後的印度,並沒有清除殖民荼毒,而是把英國殖民印度次大陸時的疆域,全盤作為它的歷史,也繼承了英殖民者只顧自身戰略需求,無視亞洲國家存在傳統習慣線的客觀事實,侵佔別國領土,強行構建印度新邊界,在客觀上,都助推了印度的領土擴張圖謀。
印度制定了「一個內湖、兩個同心圓和三個緩衝區」的地緣戰略,作為領土擴張的基本理論依據,把「立足南亞、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流強國」作為國家戰略目標,印度的繼任者們忠實地履行這種地緣戰略,它的擴張之路,對他國而言,都是一種揮之不去的噩夢。
這種大國夢野心,恐怕連美國都自嘆弗如,把印度洋視作印度的「一個內湖」,企圖拒止域外大國涉足;又提出以印度為中心,「內圓」包括尼泊爾、不丹、錫金和印度北部邊境的部落地區,「外圓」包括波斯灣的阿拉伯國家、伊朗、阿富汗、中國,西藏、泰國和緬甸;把阿富汗、中國西藏和印度洋,分別作為印度與俄羅斯、中國和域外大國的三個緩衝地帶。
從印度獨立以來,國內一直深受種族矛盾、宗教矛盾、貧富差距等問題困擾,印度教徒是最大的群體,和伊斯蘭教、錫克教的矛盾簡直不共戴天。每當印度國內出現重大經濟,發生重大社會問題時,國內矛盾就會被激化,當國內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時,印度就刻意製造邊界矛盾,強化民族主義,藉此轉移國內矛盾和民眾注意力,陰謀擴張領土,有棗沒棗捅一桿。
印度的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既在意料之中,我們知道印度這個世界最大的露天廁所,衛生條件好不到哪裡去,密集的人口主要集中在貧民窟,怎麼防?
政府的騷操作也在意料之外,先是突然全境封閉,造成大亂,熬了一個月放開不管了,這下倒好,氣球一下被捅破,疫情直追全球第一的美國,對印度國內政治、經濟、社會造成全方位的衝擊,導致宗教矛盾激化、經濟雪上加霜,可以判斷的是,2020年的印度GDP增長可能為負,或接近零。整個2020年下來,印度在製造邊境摩擦,轉移矛盾就沒有消停過,只是不如從前那麼靈光了。
二戰後,印度猶如饕餮般,大肆吞噬他國領土,是領土擴張最多的國家,都是建立在犧牲鄰國利益為代價,或許這就是我們對印度越來越強硬的原因。
本文由《秋雨戰歌》原創,為參考其他號文章,抄襲必究,圖片緣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