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歲月悠悠,時過境遷,當我們重新審視數千年來人類發展進步的腳步時,不禁感慨人類在這浩瀚宇宙的一顆小小的星球上所譜寫的華美的篇章。回望歷史漫長的發展途中在古代那個信息沒那麼發達的時代,各種信息的傳遞更新十分的緩慢,文明的發展手段也沒有那麼開闊,各國之間對於自己的文明很是保守,對於外來的文明抱有很大的敵意。於是文明的交融反而通過了戰爭這樣極端的手段,在戰爭中才令一些國家意識到了自身的落後,於是便開始了新的文明的進步。而有一個國家作為歐亞大陸三洲五海的交匯之地,對東西方的文明交融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對於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這個十分重要的橋梁般的國家就是人們所稱的波斯帝國,當然這其實只是希臘人對於他的稱呼其實他們自己的叫法是伊朗人意思是「雅利安人的家園」。因為波斯帝國的建立就在今天的伊朗高原,從地理位置來看波斯北面面臨裏海以及中亞盆地,南面面臨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冬東面和西面分別是興都庫什山脈和高加索山脈,總體來說它的地理位置都比較的閉塞不是臨海就是被山脈隔絕。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不利的地理條件的波斯人,卻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了亞歐非三個大洲的古代超級大國之一的波斯帝國,在世界古代帝國中都是佼佼者。
而人類的傳承靠的正是文明,我們今天的所有取得的進步不就是那些已經消亡的帝國與民族共同努力的結果嗎?而曾經縱橫一時的波斯帝國也以自己鮮明的文明特徵流傳於史冊,就像是在希波戰爭中波斯不就是東方文化向西方輸送的主力軍嗎?雖然最後波斯帝國最後失敗了,但是勝負這只是戰爭的表面在這場戰爭中不也促進了雙方的內部外交嗎?這也是一種雙方之間的文化交往,深深的影響著雙方的歷史發展進程。波斯的入侵促進了城邦的兩大聯盟,也成就了後來雅典一時短暫的偉大。
而事物的本質就仿佛是盛極必衰,物極必反一般,文明的自身也仿佛逃不掉這樣的宿命,從最開始的文明實踐性到開放性、包容性以及多樣性慢慢的發展成失去了其最初的初心,漸漸的失去活力失去了面對外界社會變化的應變性,最終在自己的封閉與僵化中走向了衰敗直至滅亡。波斯帝國的興衰也是如此,從一開始的發展逐漸走向輝煌時代到最後的衰落在歷史的天空絢爛了百年劃出一道美麗的彩虹最後消失與歷史中,其故事驚心動魄,其社會錯綜複雜,其人物人才輩出各自風騷。就讓我們今天來看看這個特點鮮明飽經滄桑又極其輝煌的波斯帝國吧。看一看它的興衰歷史從中我們又能學習到些什麼?
02歷史上第一個準帝國,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並不是一開始就建立的,而是在公元前的伊朗高原上其前身埃蘭古國合併而來,受兩河流域的影響這裡的古國可分為兩個群體,遊牧民族和長期定居的埃蘭人,他們之間為了領土和資源的爭奪常年互相的徵伐。後來隨著亞述人的出現,亞述人向來以徵伐他人作為他們資源的來源,而且他們實力強大很快就洗劫了埃蘭古國。面對這亞述人的侵略埃蘭人和圖蘭人感到了莫大的危機於是他們不計前嫌聯合起來形成了最初的伊朗民族集體,他們把自己合稱為伊朗人,當然這個也是當時歷史上所稱的雅利安人。
那些同埃蘭人融合了地圖蘭人就此成了伊朗人,還有一部分並沒有接受融合了圖蘭人在歷史上稱之為西俆亞人。這一次的大融合後這些伊朗人便開始聚居的生活並且各自慢慢地建立了在自己的範圍內的小國家,其中有兩個國家最為強大,一個叫米底另一個就是波斯王國。波斯王國的勢力範圍都是在法爾斯地區,他們信仰神明阿契美尼德,自詡是其後裔所以波斯王國的王族就自稱為阿契美尼德王朝。在亞述人侵略了埃蘭古國後波斯開始瓜分原來的古國地盤建立自己的國家,剛開始的時候波斯王國的勢力並不強,米底王國的勢力讓波斯王國不得不屈服於米底王國之下,類似於諸侯國一般。
波斯帝國的興起還得從一代雄主居魯士開始,居魯士不甘心一直屈居於米底王國之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強軍,使得波斯王國開始強大起來最終吞併了米底王國,吞併了米底王國的居魯士顯然不是這麼容易滿足的人,於是他接著繼續率兵西徵打敗了強國呂底亞接著有揮師南下佔領了巴比倫,但是也許是天妒英才在他東徵馬薩勒泰人的時候不幸戰死一代雄主戰死沙場。後來在大流士皇帝時代波斯也是輝煌,大流士皇帝繼續徵伐,徵服了東方的遊牧民族,擊敗了斯基泰人的聯盟領土擴大到了中亞腹地甚至一度到了我國今天的新疆的邊境,同時又向西面擴張進入了歐洲打敗了色雷斯威脅著當時的歐洲希臘各大城邦諸國,同時遠徵印度等等。
可以說這個時期的波斯四處擴張除了特別離他們偏遠的地方其他的各個地方幾乎都被波斯所統一了。當時的波斯疆域之大橫跨了亞歐非三大洲,這也是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三洲的國家,波斯人佔領地區後並沒有燒殺搶掠而是派遣一位總督管理當地的事務,還建立了一直隸屬於中央的軍隊,這就是;歷史上十分有名的長生軍。自此歷史上第一個準帝國王朝算是建立了,而同一時期的希臘還是城邦的形式,後來也是超級大國之一的羅馬人則還在處於原始人時期,可以看出波斯文明的興起之早是遠遠的領先於世界的。
03由盛轉衰的那些戰役
波斯帝國本就是一個通過徵服而發展起來的大帝國,其疆域之大都是靠著其常年的徵伐而擴張,可是所謂「好戰必亡」波斯帝國後來的衰落和其過度的用兵是致命的原因之一。像波斯在對外擴張時欲望無限的擴大早就覬覦這西方的國家,於是他們藉口雅典與埃雷特曾經援助過米利都出兵希臘。掀起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波希戰爭的序幕,公元前四百九十二年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派遣大將進攻希臘,他們制定了海上和陸地同時進攻的戰鬥方針,一邊陸地上於馬拉松平原登陸,一邊派遣艦隊攻打雅典的海岸。
在馬拉松的戰役中希臘軍隊雖然在人數上不佔優勢,但是他們利用有利的地勢進行了拼命的抵抗。而且他們知道如果正面和波斯的精銳之師硬碰硬這無疑是以卵擊石,所以他們正面假裝佯攻將自己的精銳安排在兩翼,所以在正面的中路戰場上雅典軍隊看似節節敗退,而波斯軍隊也以為自己佔盡優勢所以一直前逼導致他們被雅典的兩翼精銳包圍,被圍而攻之最終敗退,而且海路的軍隊也沒有取得成功,所以宣告戰敗。
這一次戰役也是歷史上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據記載當時雅典的軍隊只損失了一百九十多人而波斯的軍隊卻損失了六千多人。雖然這次的戰敗並沒有太大的動搖波斯帝國的實力,而後波斯帝國又進行了兩次的侵略希臘的戰爭但是都以失敗告終,特別是最後的一次徵伐希臘的戰爭失敗後不僅軍隊實力大減而且內部的矛盾也日益突顯使得波斯徹底動搖了根基只能退居守勢無力對外徵伐。
而後隨著馬其頓帝國的崛起,亞歷山大開始東徵,這自然無法避免的和波斯帝國進行摩擦,兩個帝國最終在伊蘇斯進行了一次交戰就是著名的伊蘇斯戰役。馬其頓的軍隊因為其著名的馬其頓方陣在各個戰役中留下不少威名,在其佔據了幾乎全部的奇裡乞亞後繼續沿著海岸進軍,這個時候波斯的軍隊趁機佔領了伊蘇斯,這個伊蘇斯戰略地位可謂十分的重要,波斯的軍隊佔領了伊蘇斯可謂是切斷了馬其頓帝國的交通要道,所以這一場戰爭在所難免馬其頓只好折向伊蘇斯進行戰鬥。
馬其頓的軍隊分成三個軍隊,以方位分為左中右,分別是輕騎兵與盟軍、重步兵方陣、重騎兵,三路並進,在這一次戰役中著名的馬其頓的方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將波斯軍的左翼主力全部擊垮,又和騎兵相配合使波斯軍中的希臘僱傭兵全軍覆滅,最終打敗了波斯帝國,這一次馬其頓軍隊以三萬的兵力打敗了十六萬的波斯軍隊也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也正是這場戰爭決定了兩個帝國的命運,亞歷山大不僅全殲了波斯帝國的主力軍而且趁著這樣的良機一舉攻下了波斯的大馬士革,為之後的徵服波斯建立輝煌的馬其頓帝國奠定了基礎;而亞歷山大大帝更是憑藉此戰,一戰封神被奉為戰神。
04敗於好戰,波斯帝國的衰落
波斯帝國的衰落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波斯帝國在內部環境不是很穩定的情況下一昧的對外擴張,所謂攘外必先安內波斯帝國之前就徵服了許多的小國家所以得其內部矛盾其實是很尖銳的。而在希波戰爭中波斯軍隊受到了極大的削弱,這個時候內部的一些曾經徵服的國家像埃及、巴比倫趁機立馬起義暴亂這又進一步削弱了波斯軍隊的力量。這段時間波斯帝國境內不斷的爆發反抗鬥爭,像埃及就曾一度擺脫了波斯的控制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再加上波斯統治階級之間的內部矛盾又進一步激化,中央的控制權越來愈小一些地方總督是權力不再受到約束開始自己的野心發展不受中央的控制。
後來又隨著馬其頓帝國統一希臘後受到馬其頓帝國的入侵一系列的戰役後波斯的軍事力量徹底被摧毀,在公元前的330年,亞裡山大一世率軍攻入波斯王國,使其正式滅亡。雖然在之後的亞歷山大去世後色流斯一世短暫的奪回了屬于波斯的一些地盤但是好景不長,沒多久在伊斯蘭教的出現和六世紀阿拉伯人徵服了伊朗之後,最後的波斯文明最終也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淺析波斯帝國的衰落,波斯帝國的建立本就是靠著強有力的武力徵服,雖然說戰爭是在那個各個文明相對閉塞的的情況下打破各自文明交流屏障的最有力的方法,但是我們不可否認戰爭的破壞性,這樣的破壞性一旦開始就無法停止否則依靠武力徵服的那些此起彼伏的起義叛亂就足以使這樣的局面很快的土崩瓦解,也只有通過不斷的武力擴張才可創造出輝煌的波斯帝國,但是他的這些文明往往指導我們得出科學的結論,一昧的使用武力只會勞民傷財,一直放任自己欲望最後只會毀了自己。
像波斯帝國的建立,有句古話說道「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在其不斷的擴張戰爭中看似所到之處勢不可擋,但是他忽略在這樣的手段下的徵服只是暫時的,人們的內心屈服的只是你的武力而不是打心裡的認同感,所以當你的軍事力量受到了極大的削弱時這樣的起義暴亂在所難免,一昧的使用戰爭作為徵服的手段這樣的政權的時間不會長久,終將在某一場戰爭中覆滅,而唯一正確科學的文明讓人們感受到幸福的歸屬感這樣的政權才會長久。
所謂讀史可以明智,歷史就是一個螺旋進步的發展過程,那些曾經輝煌過消失的政權裡我們可以將它們視為一面有借鑑意義的鏡子從中吸取教訓,總結一些經驗,從過去把握我們自己的未來不要重蹈覆轍。
參考文獻
《波斯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