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超級大國之一,波斯帝國的興盛與衰落

2021-02-07 雲興說史

01前言

歲月悠悠,時過境遷,當我們重新審視數千年來人類發展進步的腳步時,不禁感慨人類在這浩瀚宇宙的一顆小小的星球上所譜寫的華美的篇章。回望歷史漫長的發展途中在古代那個信息沒那麼發達的時代,各種信息的傳遞更新十分的緩慢,文明的發展手段也沒有那麼開闊,各國之間對於自己的文明很是保守,對於外來的文明抱有很大的敵意。於是文明的交融反而通過了戰爭這樣極端的手段,在戰爭中才令一些國家意識到了自身的落後,於是便開始了新的文明的進步。而有一個國家作為歐亞大陸三洲五海的交匯之地,對東西方的文明交融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對於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這個十分重要的橋梁般的國家就是人們所稱的波斯帝國,當然這其實只是希臘人對於他的稱呼其實他們自己的叫法是伊朗人意思是「雅利安人的家園」。因為波斯帝國的建立就在今天的伊朗高原,從地理位置來看波斯北面面臨裏海以及中亞盆地,南面面臨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冬東面和西面分別是興都庫什山脈和高加索山脈,總體來說它的地理位置都比較的閉塞不是臨海就是被山脈隔絕。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不利的地理條件的波斯人,卻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了亞歐非三個大洲的古代超級大國之一的波斯帝國,在世界古代帝國中都是佼佼者。

而人類的傳承靠的正是文明,我們今天的所有取得的進步不就是那些已經消亡的帝國與民族共同努力的結果嗎?而曾經縱橫一時的波斯帝國也以自己鮮明的文明特徵流傳於史冊,就像是在希波戰爭中波斯不就是東方文化向西方輸送的主力軍嗎?雖然最後波斯帝國最後失敗了,但是勝負這只是戰爭的表面在這場戰爭中不也促進了雙方的內部外交嗎?這也是一種雙方之間的文化交往,深深的影響著雙方的歷史發展進程。波斯的入侵促進了城邦的兩大聯盟,也成就了後來雅典一時短暫的偉大。

而事物的本質就仿佛是盛極必衰,物極必反一般,文明的自身也仿佛逃不掉這樣的宿命,從最開始的文明實踐性到開放性、包容性以及多樣性慢慢的發展成失去了其最初的初心,漸漸的失去活力失去了面對外界社會變化的應變性,最終在自己的封閉與僵化中走向了衰敗直至滅亡。波斯帝國的興衰也是如此,從一開始的發展逐漸走向輝煌時代到最後的衰落在歷史的天空絢爛了百年劃出一道美麗的彩虹最後消失與歷史中,其故事驚心動魄,其社會錯綜複雜,其人物人才輩出各自風騷。就讓我們今天來看看這個特點鮮明飽經滄桑又極其輝煌的波斯帝國吧。看一看它的興衰歷史從中我們又能學習到些什麼?

02歷史上第一個準帝國,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並不是一開始就建立的,而是在公元前的伊朗高原上其前身埃蘭古國合併而來,受兩河流域的影響這裡的古國可分為兩個群體,遊牧民族和長期定居的埃蘭人,他們之間為了領土和資源的爭奪常年互相的徵伐。後來隨著亞述人的出現,亞述人向來以徵伐他人作為他們資源的來源,而且他們實力強大很快就洗劫了埃蘭古國。面對這亞述人的侵略埃蘭人和圖蘭人感到了莫大的危機於是他們不計前嫌聯合起來形成了最初的伊朗民族集體,他們把自己合稱為伊朗人,當然這個也是當時歷史上所稱的雅利安人。

那些同埃蘭人融合了地圖蘭人就此成了伊朗人,還有一部分並沒有接受融合了圖蘭人在歷史上稱之為西俆亞人。這一次的大融合後這些伊朗人便開始聚居的生活並且各自慢慢地建立了在自己的範圍內的小國家,其中有兩個國家最為強大,一個叫米底另一個就是波斯王國。波斯王國的勢力範圍都是在法爾斯地區,他們信仰神明阿契美尼德,自詡是其後裔所以波斯王國的王族就自稱為阿契美尼德王朝。在亞述人侵略了埃蘭古國後波斯開始瓜分原來的古國地盤建立自己的國家,剛開始的時候波斯王國的勢力並不強,米底王國的勢力讓波斯王國不得不屈服於米底王國之下,類似於諸侯國一般。

波斯帝國的興起還得從一代雄主居魯士開始,居魯士不甘心一直屈居於米底王國之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強軍,使得波斯王國開始強大起來最終吞併了米底王國,吞併了米底王國的居魯士顯然不是這麼容易滿足的人,於是他接著繼續率兵西徵打敗了強國呂底亞接著有揮師南下佔領了巴比倫,但是也許是天妒英才在他東徵馬薩勒泰人的時候不幸戰死一代雄主戰死沙場。後來在大流士皇帝時代波斯也是輝煌,大流士皇帝繼續徵伐,徵服了東方的遊牧民族,擊敗了斯基泰人的聯盟領土擴大到了中亞腹地甚至一度到了我國今天的新疆的邊境,同時又向西面擴張進入了歐洲打敗了色雷斯威脅著當時的歐洲希臘各大城邦諸國,同時遠徵印度等等。

可以說這個時期的波斯四處擴張除了特別離他們偏遠的地方其他的各個地方幾乎都被波斯所統一了。當時的波斯疆域之大橫跨了亞歐非三大洲,這也是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三洲的國家,波斯人佔領地區後並沒有燒殺搶掠而是派遣一位總督管理當地的事務,還建立了一直隸屬於中央的軍隊,這就是;歷史上十分有名的長生軍。自此歷史上第一個準帝國王朝算是建立了,而同一時期的希臘還是城邦的形式,後來也是超級大國之一的羅馬人則還在處於原始人時期,可以看出波斯文明的興起之早是遠遠的領先於世界的。

03由盛轉衰的那些戰役

波斯帝國本就是一個通過徵服而發展起來的大帝國,其疆域之大都是靠著其常年的徵伐而擴張,可是所謂「好戰必亡」波斯帝國後來的衰落和其過度的用兵是致命的原因之一。像波斯在對外擴張時欲望無限的擴大早就覬覦這西方的國家,於是他們藉口雅典與埃雷特曾經援助過米利都出兵希臘。掀起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波希戰爭的序幕,公元前四百九十二年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派遣大將進攻希臘,他們制定了海上和陸地同時進攻的戰鬥方針,一邊陸地上於馬拉松平原登陸,一邊派遣艦隊攻打雅典的海岸。

在馬拉松的戰役中希臘軍隊雖然在人數上不佔優勢,但是他們利用有利的地勢進行了拼命的抵抗。而且他們知道如果正面和波斯的精銳之師硬碰硬這無疑是以卵擊石,所以他們正面假裝佯攻將自己的精銳安排在兩翼,所以在正面的中路戰場上雅典軍隊看似節節敗退,而波斯軍隊也以為自己佔盡優勢所以一直前逼導致他們被雅典的兩翼精銳包圍,被圍而攻之最終敗退,而且海路的軍隊也沒有取得成功,所以宣告戰敗。

這一次戰役也是歷史上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據記載當時雅典的軍隊只損失了一百九十多人而波斯的軍隊卻損失了六千多人。雖然這次的戰敗並沒有太大的動搖波斯帝國的實力,而後波斯帝國又進行了兩次的侵略希臘的戰爭但是都以失敗告終,特別是最後的一次徵伐希臘的戰爭失敗後不僅軍隊實力大減而且內部的矛盾也日益突顯使得波斯徹底動搖了根基只能退居守勢無力對外徵伐。

而後隨著馬其頓帝國的崛起,亞歷山大開始東徵,這自然無法避免的和波斯帝國進行摩擦,兩個帝國最終在伊蘇斯進行了一次交戰就是著名的伊蘇斯戰役。馬其頓的軍隊因為其著名的馬其頓方陣在各個戰役中留下不少威名,在其佔據了幾乎全部的奇裡乞亞後繼續沿著海岸進軍,這個時候波斯的軍隊趁機佔領了伊蘇斯,這個伊蘇斯戰略地位可謂十分的重要,波斯的軍隊佔領了伊蘇斯可謂是切斷了馬其頓帝國的交通要道,所以這一場戰爭在所難免馬其頓只好折向伊蘇斯進行戰鬥。

馬其頓的軍隊分成三個軍隊,以方位分為左中右,分別是輕騎兵與盟軍、重步兵方陣、重騎兵,三路並進,在這一次戰役中著名的馬其頓的方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將波斯軍的左翼主力全部擊垮,又和騎兵相配合使波斯軍中的希臘僱傭兵全軍覆滅,最終打敗了波斯帝國,這一次馬其頓軍隊以三萬的兵力打敗了十六萬的波斯軍隊也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也正是這場戰爭決定了兩個帝國的命運,亞歷山大不僅全殲了波斯帝國的主力軍而且趁著這樣的良機一舉攻下了波斯的大馬士革,為之後的徵服波斯建立輝煌的馬其頓帝國奠定了基礎;而亞歷山大大帝更是憑藉此戰,一戰封神被奉為戰神。

04敗於好戰,波斯帝國的衰落

波斯帝國的衰落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波斯帝國在內部環境不是很穩定的情況下一昧的對外擴張,所謂攘外必先安內波斯帝國之前就徵服了許多的小國家所以得其內部矛盾其實是很尖銳的。而在希波戰爭中波斯軍隊受到了極大的削弱,這個時候內部的一些曾經徵服的國家像埃及、巴比倫趁機立馬起義暴亂這又進一步削弱了波斯軍隊的力量。這段時間波斯帝國境內不斷的爆發反抗鬥爭,像埃及就曾一度擺脫了波斯的控制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再加上波斯統治階級之間的內部矛盾又進一步激化,中央的控制權越來愈小一些地方總督是權力不再受到約束開始自己的野心發展不受中央的控制。

後來又隨著馬其頓帝國統一希臘後受到馬其頓帝國的入侵一系列的戰役後波斯的軍事力量徹底被摧毀,在公元前的330年,亞裡山大一世率軍攻入波斯王國,使其正式滅亡。雖然在之後的亞歷山大去世後色流斯一世短暫的奪回了屬于波斯的一些地盤但是好景不長,沒多久在伊斯蘭教的出現和六世紀阿拉伯人徵服了伊朗之後,最後的波斯文明最終也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淺析波斯帝國的衰落,波斯帝國的建立本就是靠著強有力的武力徵服,雖然說戰爭是在那個各個文明相對閉塞的的情況下打破各自文明交流屏障的最有力的方法,但是我們不可否認戰爭的破壞性,這樣的破壞性一旦開始就無法停止否則依靠武力徵服的那些此起彼伏的起義叛亂就足以使這樣的局面很快的土崩瓦解,也只有通過不斷的武力擴張才可創造出輝煌的波斯帝國,但是他的這些文明往往指導我們得出科學的結論,一昧的使用武力只會勞民傷財,一直放任自己欲望最後只會毀了自己。

像波斯帝國的建立,有句古話說道「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在其不斷的擴張戰爭中看似所到之處勢不可擋,但是他忽略在這樣的手段下的徵服只是暫時的,人們的內心屈服的只是你的武力而不是打心裡的認同感,所以當你的軍事力量受到了極大的削弱時這樣的起義暴亂在所難免,一昧的使用戰爭作為徵服的手段這樣的政權的時間不會長久,終將在某一場戰爭中覆滅,而唯一正確科學的文明讓人們感受到幸福的歸屬感這樣的政權才會長久。

所謂讀史可以明智,歷史就是一個螺旋進步的發展過程,那些曾經輝煌過消失的政權裡我們可以將它們視為一面有借鑑意義的鏡子從中吸取教訓,總結一些經驗,從過去把握我們自己的未來不要重蹈覆轍。

參考文獻

《波斯帝國》

相關焦點

  • 晏紹祥:波斯帝國的「專制」與「集權」
    這種現象的產生,很大程度上與古代國家的統治能力以及波斯作為一個徵服性帝國有關,因此,波斯帝國的中央集權基本停留在意識形態層面,而實際的政治運作,需要更有效率的地方自治。       在不少中國世界古代史學者的觀念中,至少從大流土改革後,波斯帝國是一個典型的專制主義王權統治的國家。
  • 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上)
    (波斯帝國全盛時期)波斯,是今天伊朗的前身。波斯發源於今天伊朗一個叫做法爾斯的地方,大概位置是在伊朗的西南部。在伊朗人看來,波斯民族,比起阿拉伯民族而言,文明程度更高,歷史更為悠久。波斯人開創歐亞非大帝國的時候,你阿拉伯人還在沙漠裡吃沙,我們可比你先進太多了;伊朗人是雅利安人,講的是雅利安語,是印歐語系的一個分支,今天伊朗的英語Iran和雅利安的英語Aryan無論從發音還是構詞規則上都非常接近,就是因為兩者近親的緣故。
  • 巴比倫王國、亞述帝國和波斯帝國簡介
    同時,周邊強國有的已衰落或滅亡,有的無力制止其侵略,因此亞述統治者利用這一形勢,實行對外擴張。公元前743年,發動對烏拉爾圖戰爭,之後又攻陷大馬士革,推羅、畢布勒等城被迫向亞述納貢。公元前729年,吞併巴比倫;公元前722年~前705年亞述擊潰烏拉爾圖,佔有小亞細亞東部地區;公元前671年取得對埃及的統治。至此,古代西亞和北非文明發達的地區,都已囊括在四境之內。
  • 波斯帝國之父 | 居魯士大帝
    居魯士是古代波斯帝國的締造者,經過一系列戰爭,將波斯由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小城邦,發展成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創下了豐功偉業。居魯士二世又稱即居魯士大帝,古代波斯帝國的締造者。他以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小首領起家,經過一系列的勝利,打敗了3個帝國,即米底、呂底亞和巴比倫,統一了大部分的古中東,建立了從印度到地中海的大帝國。今天,伊朗人將居魯士尊稱為「國父」。負責殺死嬰兒任務的是國王的一個親信哈爾帕哥斯,他不敢自己動手,便把孩子交給一個牧羊人,讓他將這孩子扔到荒郊野外。
  • 間諜衛星揭示阿富汗古代失落的帝國
    新的研究顯示,間諜衛星圖像揭示了失去的絲綢之路前哨和在阿富汗荒蕪地區失蹤的帝國的痕跡。「 科學」雜誌報導說,新的考古學見解來源於商業和間諜衛星和無人機收集的數十年的圖像。在這些發現中,有大型的商隊,或者絲路旅行者使用的前哨站,以及被沙漠掩埋的地下運河。
  • 十大---帝國
    六、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民族從巴爾幹北方呼嘯而來,打敗了稱雄地中海的希臘聯軍,亞歷山大揮軍南下,以數萬軍隊打敗了埃及波斯,成為第一個地跨三洲的大帝國。雖然亞歷山大早逝後帝國解體,但卻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第一次融合。
  • 寬容:波斯帝國稱霸天下最強有力的「大殺器」
    居魯士二世的形象,在古代東西方的文學和歷史著作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而他得以稱霸的「大殺器」,又被後世多少統治者所借鑑了呢?現在的伊朗,一直被美國實力碾壓,可是在兩千多年前,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人可是創建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洲、非洲和歐洲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而那個時候的北美,還只是圍著篝火跳舞的原始部落。
  • 曾經橫跨亞歐非的波斯帝國,為啥現在淪為了二流國家?
    #波斯#波希戰爭共分為三輪第一輪波希戰爭 波斯帝國的海軍因天氣遠徵失敗公元前492年,波斯帝國皇帝大流士一世夢想在愛琴海看日出,藉口雅典偷偷援助米利都反抗波斯人,由他女婿率領兩萬五千名海陸大軍,浩浩蕩蕩遠徵雅典。
  • 曾統治全球44%人口的波斯今安在?
    在國王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波斯帝國達到鼎盛時期,其疆土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爾幹半島,北起亞美尼亞,南至衣索比亞;包括70個民族,5000萬人口,近700萬平方公裡土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在公元前492年希波戰爭後,逐漸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東侵,徵服波斯全境。
  • 【第一講】黃民興:中東的地理與古代歷史的演變
    二、上古中東:多元文明的起源和發展(遠古至7世紀初)上古中東的歷史是多元文明的起源和從城邦到帝國、再到大帝國演變發展並為中東文明圈奠定基礎的歷史。首先,我們簡析一下影響中東古代文明發展的幾個因素。分布在中東邊緣的波斯、希臘羅馬和阿拉伯文明取代了埃及和兩河文明,建立了囊括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即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及其他希臘化帝國、薩珊帝國、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這些大帝國的建立,極大地便利了各地區間的交往,促進了不同文化間的碰撞與融合(包括與印度文明和中國文明)。
  • 中東往事:從波斯到伊朗
    網上關於「第三次世界大戰」聳人聽聞的標題也屢見不鮮,在大國沒有站隊結盟之時,世界大戰這種焦慮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美國,伊朗,伊拉克的事現在不大好說,因為信息實在太亂,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寫多了浪費大家時間,也容易被假消息打臉。
  • 原創|史上最強十大帝國,世界霸權交接簡史!
    1、波斯帝國波斯帝國始於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阿契美尼德王朝,結束於1935年巴列維王朝,其間斷斷續續綿延了二千多年,建立過多個王朝。最終,波斯帝國於1935年,由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31年的格拉尼庫斯河、伊蘇斯和高加米拉戰役的三大戰役中,亞歷山大三戰均大敗波斯帝國!公元前329年,亞歷山大滅波斯帝國,從此,世界霸權由波斯帝國移交到馬其頓帝國!
  • 世紀大對決15 前4世紀:亞歷山大帝國顯赫一時,華夏戰國七雄大爭霸
    前4世紀的歐洲和中東大地是大國崛起交替的時代,世界上第一個稱霸歐亞非三大洲的波斯大帝國被另外一個崛起稱霸歐亞非三大洲的亞歷山大帝國所代替。本世紀,中東大地上的波斯帝國依舊處於衰弱之中,雖然波斯帝國曾利用古希臘各城邦互相混戰之際重新獲得了一些領土,但這依舊止不住波斯帝國最終走向衰亡的命運。同時,在古希臘地區,雅典和斯巴達互相爭霸之時,古希臘的第三大城邦底比斯趁機崛起了。因此,在前395年至前371年之間,底比斯開始向上世紀末取得古希臘霸權的斯巴達發起了強有力挑戰。
  • 阿拉伯帝國繼承史!
    古代阿拉伯帝國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穆聖)及其追隨者建立的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穆聖的出生地-麥加,穆聖所創立伊斯蘭教政權所在地-麥地那,阿拉伯半島是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的發源地。▲阿拉伯半島西部是阿拉伯帝國的發源地,如今屬於沙烏地阿拉伯
  • 波斯與希波戰爭
    西伊朗人分為兩個主要的部落,即米底和波斯,波斯是希臘人對於這一片地區的稱呼,而當地人則從依蘭沙赫爾時期起開始稱呼自己的古代君主制國家為埃蘭沙赫爾,意為「中古雅利安人帝國」。米底人大多居住在現今伊朗的西北部,波斯人則生活在靠南部一帶的地區。最初米底人較為開明,他們擁有馬匹、牲畜、戰車、輪車和警犬,還有一定的文化知識。
  • 觀察 一篇文章看明白大國角逐的敘利亞地緣格局
    中東作為三洲五海之地,有著眾多的地緣板塊,而其核心地帶乃是新月沃地,伊拉克和敘利亞分別位於新月沃地的東西兩段,古達統治新月沃地的國家往往選擇兩者之一作為自己的首都,即巴格達與大馬士革。亞述、新巴比倫、波斯、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蒙古帝國、馬穆魯克埃及、奧斯曼帝國、英法殖民帝國等都曾控制這裡。
  • 答案是這種武器,還能用來搭建古代坦克|原創視頻
    沒在wifi環境下的朋友可以先看以下文字版▼從羅馬帝國走向興盛起
  • 消失的波斯美女---伊朗
    伊朗經濟以石油開採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伊朗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不結盟運動,OIC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
  • 中東國家土耳其和古代中國的突厥人有什麼關係?
    中東國家土耳其和古代中國的突厥人有什麼關係?應該說是有點關係,但關係確實不大,因為中間幾經轉變,而且有很多詳細的過程現代都有疑問。具體經過就來看桃花石雜談的介紹吧。突厥汗國的滅亡應該說現代土耳其人和中國古代的突厥汗國還是有點關係的。首先土耳其這個詞其實就是突厥的另一種音譯,在世界其它多數語言裡,這兩個詞都是同一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