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一篇文章看明白大國角逐的敘利亞地緣格局

2021-12-30 國家人文歷史

經公眾號「地球知識局」(微信號:diqiuzhishiju)授權轉載。

近日,敘利亞政府軍從反對派武裝手中收復阿勒頗,這將成為敘利亞內戰的轉折點。作為敘利亞的第二大城市及北部核心,反對派武裝一直希望將其打造為自己穩固的基地,若果真如此,敘利亞境內將呈現政府軍、反對派、ISIS三分的局面(大馬士革、阿勒頗、拉卡)。收復阿勒頗後,政府軍的優勢將難以被扭轉,重建權威與重建和平也更近了一步。


收復阿勒頗——廢墟中的阿勒頗
敘利亞局勢

然而戰爭的勝利並不意味著長久的和平,敘利亞內亂的根本問題並沒有被解決,反而再難以被掩蓋了。

中東作為三洲五海之地,有著眾多的地緣板塊,而其核心地帶乃是新月沃地,伊拉克和敘利亞分別位於新月沃地的東西兩段,古達統治新月沃地的國家往往選擇兩者之一作為自己的首都,即巴格達與大馬士革。


新月沃地與周邊
敘利亞與伊拉克

由於新月沃地特殊的形狀以及中間脆弱的連接,兩者面向不同的世界——伊朗高原和東地中海。作為西端樞紐,敘利亞成為連接東地中海、小亞細亞、埃及、阿拉伯半島、兩河流域的樞紐。這裡自古就是重要的貿易中轉站。


敘利亞通向中東各處

從東方來的貨物在這裡進入地中海世界,分別有兩條路線,從幼發拉底河跨越沙漠經帕爾米拉、至大馬士革、從現今黎巴嫩和以色列的港口進入地中海;或從幼發拉底河至阿勒頗,從現今拉塔基(安條克、哈塔伊)運出。

如果將貿易路線比較當前的國界線,會發現敘利亞的海岸線是多麼短,在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等國的分割下,敘利亞不得不以拉塔基亞作為自己最大的港口,無論是大馬士革還是阿勒頗的地位都遭到削弱。(上一次重大削弱是蘇伊士運河的開通使這段陸路轉運趨於衰落)

這也是為什麼敘利亞一直把黎巴嫩當做自身的一部分,甚至憧憬一個包含了以色列、敘利亞、黎巴嫩、土耳其東南部的大敘利亞。當前的現狀確實是這一完整的地理區域被分割(且不論更複雜的教派關係),而在其背後,中東缺乏領導國家,土耳其、伊朗、沙特、以色列等國爭雄的格局,正是敘利亞戰亂的根源。


東地中海港口與敘利亞內陸——燈光圖

相對於東邊的兩河流域,敘利亞版塊自身更加破碎和脆弱。大馬士革是敘利亞的核心,而阿勒頗是從小亞細亞進入兩河流域的鑰匙(歷史上的多次侵略都是從這裡來的),而敘利亞大部分國土卻被荒漠所覆蓋,整個國家實際上由西側的溼潤地帶和幼發拉底河沿岸這兩個帶狀區域組成,以至於這個國家很容易被從中間切斷,大馬士革、阿勒頗、拉卡鼎立正是這一狀況的體現。

而在其外圍又有諸多其他地理板塊:安條克平原、西利西亞平原、以色列,這些板塊之間以一些短小的山地相阻隔:阿曼山脈、戈蘭高地。控制這些外圍區域至關重要,一方面是控制港口和維持貿易路線的完整,一方面由於中部山脈和荒漠的阻隔,整個區域有南北分裂的傾向。


敘利亞及周邊次級板塊與山地阻隔

由於地形的破碎,在歷史上,相比於東邊的兩河流域,新月沃地的西段經常為眾多城邦小國所割據,尤其當整個中東缺乏主導力量時更是如此,十字軍東徵時期即是代表,而當前則是又一個版本。

作為四戰之地,歷史上敘利亞及其周邊經常處在各大文明的交鋒前沿。亞述、新巴比倫、波斯、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蒙古帝國、馬穆魯克埃及、奧斯曼帝國、英法殖民帝國等都曾控制這裡。


中東與帝國們

而興起於敘利亞地區的本土強國則極其罕見(比如短暫的帕爾米拉帝國),此四戰之地,必須依附周邊強國以換得和平,或者能夠自己整合整個新月地帶,如新巴比倫王國,以及二戰後曾試圖聯合的埃及、敘利亞、伊拉克三國(中間被插入一個以色列,自然聯合失敗),否則難以自保,但這種內部整合極其困難,內部的破碎狀況和外部條件不允許。


帕爾米拉古代劇場遺址

這就導致敘利亞及周邊地區陷入一種歷史悲劇式的循環,要麼被中東的霸權國家所徵服,要麼在諸多大國的相互博弈之間分裂為眾多城邦國家,且戰亂頻仍。這一規律在歷史上多次循環:

前亞述時代——分裂

亞述、新巴比倫、波斯、亞歷山大、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被徵服,間或戰亂

十字軍東徵、蒙古西徵——分裂

奧斯曼帝國——被徵服

奧斯曼瓦解,直至當下——分裂


當代狀況固若金湯的阿勒頗城堡,雖然曾經被蒙古人攻克過...

當代敘利亞地區的分裂是多重的,英法殖民時代結束後,整個新月沃地被分為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六國,兩河流域尚且完整,西邊則是七零八落,大馬士革和阿勒頗都失去了最近的出海口(貝魯特、安塔基亞),以至於敘利亞政府長期認為黎巴嫩和土耳其控制的安塔基亞都應屬於敘利亞,對黎巴嫩的控制倒是實實在在的,土耳其則擁有了對敘利亞的巨大優勢(還控制著幼發拉底河上遊)。

當以色列控制戈蘭高地,而土耳其控制安塔基亞之時,我們發現敘利亞的南北雙核:大馬士革與阿勒頗都是暴露在外毫無庇護。敘利亞內戰之時,土耳其自然也要進來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

而敘利亞內部的派系問題也屬殖民時代遺產,在一個遜尼派佔多數的國家,什葉派中的阿拉維派卻掌握軍權,這種以少制多的統治方式顯然是很不穩定的(但卻是法國殖民當局以阿制阿的好辦法),雖然老阿薩德以一個相對平衡的利益劃分辦法平衡國內的派別矛盾,(遜尼派分配到大部分公務員,阿拉維派緊握軍權),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內戰之慘烈世所共見,即使政府軍成功平定國內叛亂,但派別妥協與權力調整也是不可避免的,而東北部已趨於獨立的庫德人(加上伊拉克和土耳其的庫德人)必然在伊、敘、土之間發展為一股新的政治力量。

中東地區教派地圖——敘利亞的什葉派只佔很小比例,卻掌控國家大權,以宗教搞統戰的什葉派宗主伊朗自然要扶持巴沙爾政權,對手則是遜尼派重鎮沙特、卡達

敘利亞內戰是上一個分裂時代(殖民時代)的延續,這一中東核心地帶依然是域外勢力和周邊強國的角鬥場。有些角色變換了身份(如美國取代英國),有些新角色加入進來(如伊朗)。直到中東地區出現真正的主導國家,可以將大敘利亞地區置於其保護之下,或許敘利亞人民可以獲得和平與穩定。而中東世界自奧斯曼帝國之後的集體性衰落,使得全球博弈時代的敘利亞漩渦變得更加難以預料。

用生命在喝酒的戰鬥民族:俄國百年禁酒血淚史

最近在俄羅斯又發生了一件奇聞,位於西伯利亞地區的伊爾庫茨克市爆發了大規模的酒精中毒事件。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次中毒事件的罪魁禍首並不是假酒,而是一種假冒偽劣的洗浴露。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樸槿惠被停止執行職務,為什麼韓國總統的下場都很慘?

父親被暗殺,女兒辭職,這是樸氏父女的宿命嗎?不是,這是韓國總統的宿命……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瓜達爾港:中巴兩國的地緣抉擇

中國援建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投入使用,這對於中國是地緣上的一個突破。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點擊圖片,查看所有往期雜誌

相關焦點

  • 敘利亞地緣格局 | 迷失在歷史中的新月沃土
    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4日說,敘利亞伊德利卜省南部一個小鎮當天早些時候遭到空襲,戰機在空襲中使用毒氣,造成至少58人死亡,另有大量人員受傷。敘利亞地緣格局 | 迷失在歷史中的新月沃土近日,敘利亞政府軍從反對派武裝手中收復阿勒頗,這將成為敘利亞內戰的轉折點。作為敘利亞的第二大城市及北部核心,反對派武裝一直希望將其打造為自己穩固的基地,若果真如此,敘利亞境內將呈現政府軍、反對派、ISIS三分的局面(大馬士革、阿勒頗、拉卡)。
  • 大國有高人!重磅戰略密集出臺,中國地緣格局和經濟布局發生巨變
    二、一篇重磅文章,信息量超大 近期,《瞭望》雜誌刊發了一篇重磅文章,《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將極大均衡我國戰略發展空間》,這篇文章信息量非常大,值得反覆研讀。在大國謀略: 碳達峰背後的中國大戰略,將終結美國主導的石油地緣政治!文章中,斐君說過,如果到了2060年,中國實現碳中和,光伏、風能聚集的中西部地區將會成為最主要的能源輸出地之一。中西部地區在中國經濟版圖上的角色,將被重新定義。 自古以來,王中國者,向西北取勢,向東南牟利。
  • 地圖看世界;中東地緣核心敘利亞
    一,敘利亞是位於中東地緣中心「新月地帶」的重要國家。
  • 地緣政治:敘利亞內戰的根本原因何在?
    敘利亞的內戰,也引發了廣泛的國際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沙特等中東地區大國紛紛介入,全球四大勢力中,除了中國牽涉稍淺,美、歐、俄三家也都或主動、或被動的捲入其中。 那麼,敘利亞內戰緣何而起? 在很多人的認識裡,敘利亞內戰是由「阿拉伯之春」運動牽連而起。
  • 敘利亞戰火重燃 大國角力走向何方?
    然而就在不久前,川普對於敘利亞軍事行動的態度仍十分模糊,甚至還表示過美國將從敘利亞撤軍。如今卻口風突變,繞過國會和聯合國安理會直接扣動了扳機,背後有何動因?面對敘利亞政府化武襲擊真相「疑雲密布」,馬蒂斯在記者會上對於「有何確鑿證據」的提問為何語焉不詳?俄羅斯在第一時間對打擊提出抗議,北約內部卻分歧重重。大國角力將引發中東風雲如何變幻?
  • 央視記者奔赴敘利亞代爾祖爾市前線發回獨家報導
    (視頻建議在Wifi環境下打開,土豪請隨意●▽●)當前的敘利亞,呈現出兩大力量對立的地緣政治格局,一方為美國-溫和反對派-庫德人,另一方為巴沙爾政權-俄羅斯-伊朗。兩大力量一面打擊極端組織武裝,一面相互角逐,為在敘利亞重建格局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而打基礎。而美國近來在對敘政策上的轉變尤為引人關注。
  • 朱成虎少將:格局—大國崛起之思!
    (ID:daguojz),萬一失聯還可以在公眾號:觀察的眼(ID:guancdy)上找到疾風君的新號。胸懷天下之人,方有大格局。在知識實驗室舉辦的第三期共生課堂中,國防大學朱成虎少將給我們帶來了慷慨激昂的演講《格局——大國崛起之思》,正如少將所言,國防是國家的頭等大事之一,每個人都應該關心國防。國防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國強則民安,國破則家亡。胸懷天下之人,方有大格局。朱成虎,國防大學少將,國防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前所長,資深研究員。
  • 【大國與中東】美國影響下的俄羅斯與伊朗關係
    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爭奪和博弈,涵蓋了從中東歐、外高加索、裏海、中亞到波斯灣的廣大地區。在俄羅斯看來,「美國及其盟國對俄羅斯的遏制政策就是向其施加政治、經濟、軍事及信息壓力;北約不斷增強實力並違反國際法準則發揮全球職能,成員國不斷加強軍事活動,北約東擴並向俄羅斯邊界持續推進軍事基礎設施——所有這些都對俄羅斯國家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脅。」伊朗與美國同樣處於激烈的對立狀態。
  • 地圖看世界:戰亂不斷的敘利亞
    (戰前的大馬士革)按資源稟賦,敘利亞該是一個極好的地方,公元前3000年時就有原始城邦國家存在,真正的五千年文明史。但悲催的是,敘利亞的地緣位置不好,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中心位置。(地中海及中東的地緣潛力)中東是世界的十字路口,敘利亞是中東的十字路口,為「兵家必爭之地」;各種力量在敘利亞博弈,撕扯著並不強壯的敘利亞,真正的「八面來風,四面到雨」。
  • 敘利亞戰爭背後:世界七大勢力的角力!(深度)
    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這些大國,是如何互相制衡的呢?讀懂這些大國關係,我們才能對各種局部戰爭有更深刻的認知!1、美國美國現階段最高戰略目標綜述:美國雖然已經衰弱,但它仍是這世界上的唯一超級大國。對於美國來說,現階段最高戰略目標仍是世界單極化。
  • 關於日本核廢水事件,這可能是分析最透徹的一篇文章!
    要聊就透徹地聊,關於日本核廢水事件,這可能是分析最透徹的一篇文章!
  • 鄒藍||從抗戰對峙格局看《中央帝國的軍事密碼》
    從抗戰對峙格局看《中央帝國的軍事密碼》         鄒藍/文,圖        就郭建龍所著《中央帝國的軍事密碼
  • 地緣政治:土耳其的奧斯曼帝國崛起夢!
    可以說,在敘利亞內戰中土耳其曾和敘利亞、俄羅斯和伊朗並肩作戰,是盟友。那麼土耳其這次為什麼不顧敘利亞的強烈反對也要對敘利亞境內的庫德人發動戰爭呢?事實上,這就涉及到土耳其的最高國家利益!今天我們繼續從地緣政治和歷史方面給大家分析:土耳其的國家最高利益!事實上,在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中,有很重要的一項——地緣。我們看一個簡單的例子就知道了!
  • 地緣政治:庫德為什麼「必須」要鬧獨立?
    直到今天,阿拉伯世界的內在同一認同依然強烈,許多阿拉伯人依然將自己視為一個整體,當年埃及甚至和敘利亞、葉門一度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從教派上看,庫德屬遜尼教派,從語言族系上看,庫德屬於伊朗語族;而聚居區又是傳統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轄區,現在大部分依然是土耳其領土。
  • 這是臺灣最大的地緣宿命!
    臺灣處於「邊緣地帶」角力的蹺蹺板中間,一邊是「心臟地帶」和「世界島」,一邊是廣闊的太平洋;一邊是中國大陸,一邊是美國日本,穩穩處在地緣政治博弈的棋局裡。從歷史上看,正是韓戰的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讓大陸錯過了第一個統一的窗口期。時至今日,細心觀察的人士不難發現,朝鮮問題有時還會與臺海問題存在「草蛇灰線」樣的迷之交織。
  • 【揭秘】敘利亞內戰,為何變成了俄、土、敘混戰?
    而近幾年,敘利亞突然成為中東這個「火藥桶中」的「爆點」。開始是敘利亞政府軍與反對派及「伊斯蘭國」之間的衝突,後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俄羅斯、以色列、土耳其、伊朗等勢力相繼參與其中,或明裡大打出手、或暗裡軍事援助,原本的敘利亞內戰也最終演變為大國博弈。
  • 十年徵途,大國浮沉,中國正主導歷史
    敘利亞和伊朗是重點,只要能拿下他們,美國就能一統中東。而只要能拿下中東,在地緣上能控制亞歐非大陸的十字路口;在經濟上能掌控全球70%的石油出貨量,如此便可兵不血刃的讓其他勢力所屈服。敘利亞戰爭當美國挾北非風暴勝利之威登陸敘利亞時,一腳踢到了鐵板上:深知唇亡齒寒的伊朗拼命支援,退無可退的俄羅斯親自下場,遙遠的東方大國使勁加血,你儂我儂的歐洲開始心猿意馬。
  • 【重磅】朱成虎:格局——大國崛起之思
    胸懷天下之人,方有大格局。本文作者系盤古智庫顧問委員會高級顧問、國防大學防務學院前院長朱成虎,文章來源於「春暖花開號」微信公眾號。這個題目實際上包含兩個內容,一個是格局,另一個是大國崛起。首先我想談什麼是世界戰略格局。我們通常講的格局多極化之類的就是指世界戰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