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虎少將:格局—大國崛起之思!

2021-02-07 大國深度參考


推薦一篇好文波瀾壯闊的世界:未來十年的五重風景還請讀者朋友們記住我的備份號:大國競爭(ID:daguojz),萬一失聯還可以在公眾號:觀察的眼(ID:guancdy)上找到疾風君的新號。


導讀:國防是國家的頭等大事之一,每個人都應該關心國防。國防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國強則民安,國破則家亡。胸懷天下之人,方有大格局。

在知識實驗室舉辦的第三期共生課堂中,國防大學朱成虎少將給我們帶來了慷慨激昂的演講《格局——大國崛起之思》,正如少將所言,國防是國家的頭等大事之一,每個人都應該關心國防。國防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國強則民安,國破則家亡。胸懷天下之人,方有大格局。


朱成虎,國防大學少將,國防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前所長,資深研究員。研究領域:大國關係、中國國家安安全、亞太安全、臺灣問題等。

朱成虎將軍被美國稱為最強硬的解放軍鷹派人物,為世人熟知請看下圖


圖片背景:

早年,日本曾經提出過一個雁行發展模式,日本當頭,亞洲四小龍跟上,中國大陸和東協其他國家在最後。如果按照這樣模式發展,日本可以通過整合東亞經濟來主導東亞局勢,中國只能處在東亞產業鏈的最低端,幹著給人端茶遞水的活。到了85年,日本被歐美聯手進行了一次金融打擊(廣場協議),經濟上元氣大傷;到了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暴發,當時日本軟弱不扛事的表現讓東南亞小國們失望之極,倒是中國幫他們度過了一劫。之後,中國經濟越來越強大,整合東南亞的主導權慢慢落入了中國的手中。  


    2005年眼看著北京一步步的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美國決心制定美日新安保指針、組建日美軍事同盟來協防臺灣。新指針制定之前,華盛頓通過美國媒體放風,說指針裡會寫明中國軍事威脅論,日本一聽,就在自己的防衛政策裡寫進了中國軍事威脅論,結果到了2月底美日新安保指針通過時,日本人驚訝的發現中國軍事威脅論不見了!小日本被華盛頓實實在在的玩了一回,事後,小泉一個勁在媒體上抱怨,協防臺灣是華盛頓的主意;但是,為了讓華盛頓允許自己有核,小泉還是接受了現實,忍了!忍了!忍了!,廢話,不忍還能咋地。


    面對敢於染指臺灣的日本(美日新安保指針涵蓋了臺灣海峽),北京開始了強有力的回擊,首先借著小泉拜鬼的由頭,調動各國對日本歷史問題展開大批判;然後公開對日本入常說不,原因就是戰後日本政府的出身太差且死不悔改。為什麼北京把攻擊點首先選在歷史問題上呢?因為只有軍國主義的日本才是危險的,也只有軍國主義的日本首腦才會參拜靖國神社。這也是每一任不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首相的對華政策都相對友好的原因。


    4月份,小泉決定踩北京的紅線,進入東海採油;結果被北京嚴重警告的同時,經濟層面也受到了打擊。中國國內開始出現反日大遊行,許多日企在華業務受到了嚴重影響,這就引得日本企業界對小泉強烈不滿,小泉不得不低頭,在隨後舉行的亞非首腦峰會上就日本的侵略歷史做了公開道歉、以改善中日關係。


    6月份,小泉又編了一個「六月期限」來刺激朝鮮,說美日兩國把六月份作為解決朝核問題的最後期限。結果金正日一點面子不給,還六月期限?我偏偏要到七月才有空跟你們談,你能奈我何?無法控制局面的小布希只好出來闢謠,說根本沒六月期限這回事,自己是個非常有耐心的人,六月份談不出結來就七月,七月不行就八月,這事不著急,當年為了追蘿拉我還拿著99朵玫瑰在蘿拉的門外跪了搓衣板三天三夜呢,我有耐心的很。 


    當然,布希的耐心也是被逼的,他是實在也惹不起金正日,只好打小泉的臉了。打臉歸打臉,該鼓的勁還是要鼓的,拉姆斯菲爾德高呼中國軍事威脅論,還弄了一份封鎖中國海上通道的美日聯合作戰計劃出來,一起給小泉鼓勁。得到了鼓勵的小泉毅然拍板,悍然進入中國專屬經濟區開發採油,再踩北京的紅線——我爹地幫我,你能咋的?北京馬上進行了強硬反擊,把中國的專屬經濟區納入了海事監管範圍,只要日本的船隻敢進場,中國就要扣船;接著由少將朱成虎出面警告(大家可以網上搜索下,估計你們也不相信在那個年代會說這麼嚴重的警告:中國的領土包括戰艦和飛機),如果美國在臺海衝突時敢對華動武,中國將進行核打擊。在北京主子奴才一起打的強悍氣勢逼迫下,小泉才收手。)




格局

——大國崛起之思



這個題目實際上包含兩個內容,一個是格局,另一個是大國崛起。


一、今天的世界戰略格局是一超主導、多強制衡


首先我想談什麼是世界戰略格局。我們通常講的格局多極化之類的就是指世界戰略格局。


我們的媒體、職能部門,甚至包括職能部門給領導人寫的稿子,喜歡講國際戰略格局。實際上國際戰略格局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概念,它包括世界戰略格局、地區戰略格局、多邊戰略格局、三角格局、雙邊格局。


按內容,國際戰略格局可以包括經濟格局、政治格局、安全格局、軍事格局,甚至貿易格局等等。


我們今天講的是世界戰略格局,今天的世界戰略格局到底是什麼格局?


我概括一下,就是一超主導、多強制衡。


多極戰略格局是我們一貫主張的,但國際戰略格局真能建立起來嗎?我們看看國際關係史,無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多極格局的產物。所以多極格局不是一個穩定的格局。


因為格局多,矛盾就多了,矛盾運動必然會產生摩擦,摩擦產生爭端,甚至衝突,最後導致戰爭,這是必然的。所以多極格局不見得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具有很大的穩定性。


我們一貫主張要推進多極戰略格局的建立,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麼中國到底怎麼辦?


中國能做的就是通過不斷地發展自己,使自己與美國之間的力量差距逐漸縮小,使自己成為真正的一極。那個時候就形成兩極格局,這個是比較現實的奮鬥目標,而且我們現在正在朝著這個目標前進。


如果發展順利的話,可能10年或者20年之後,未來的世界就是一個兩極世界,而不可能是一個多極世界。


二、中國崛起必須過六個坎


中國的崛起與其他國家的崛起有什麼不同?


大家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有一系列國家實現了崛起,比如蘇聯。當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美國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取俄國而代之的。


特別是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布雷頓森林鎮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確定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最後導致了美國的霸主地位。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國家的崛起是通過戰爭實現的。



在這個過程中間,德國和日本也曾經一度試圖崛起,它們主要是通過工業、製造業的發展來實現崛起。


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崛起有著不同的途徑,它不僅有製造業的崛起,也有軍事力量的崛起,更有世界話語權的崛起,同時還有中國文化的復興等等。中國的崛起是一個綜合性的全面崛起。


那麼其他大國為什麼失敗?根本原因在於它們不是綜合全面的崛起。一個國家要成為真正的一極,它的力量跟美國的對比必須是勢均力敵的,那才算真正的崛起。


中國要崛起,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的復興,對中國來說有六個坎必須過。


1、安全困境


我們中國能不能和平發展,是我們崛起過程中最大的安全困境,主動權不在中國人的手裡,在美國人手裡。中國要通過一系列的途徑,或者說是博弈,才能夠實現崛起。


2、必須得到美國的認可


中國會不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我們一直在講,中國一定會和平發展,終究一定不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但我認為中國會不會走入修昔底德陷阱,能否和平的順利發展下去,主動權不在中國人的手裡,而在美國人的手裡,如果被美國定位為是主要的挑戰者,我相信美國不會坦然接受中國的發展和崛起。


所以,最近這幾年在中國周邊,包括最近一系列的行動,金融、經濟、貿易方面的爭端,可以看出來,可能美國人遏制中國崛起的決心已定,對於這一點我們要有足夠的認識。但是,我理解中美之間走向直接的全面戰爭可能性不大,因為任何一家都沒有打贏這場戰爭的能力,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不過,中國面臨代理人戰爭的風險存在。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老二,作為崛起大國的中國和既有霸權美國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這個矛盾是結構性的,美國不會放棄獨霸全球的戰略目標,當然中國也不會放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


只有通過一系列的戰略攤牌,讓美國認可中國,讓它不得不接受中國的崛起。


這次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實際上是中美之間戰略攤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貿易戰不是中美之間攤牌的終極,它還有後續動作。我們都知道高科技戰已經打響,雙方正在醞釀著金融戰,這個金融戰對我們來說,可能我們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會更大,但是這個坎必須過。


3、祖國的統一


我覺得大陸要丟掉幾個幻想。


首先要丟掉對民進黨的幻想,民進黨是不可能和大陸談統一的。第二要丟掉對國民黨的幻想,今天的國民黨絕非過去,統一的概念也已經蕩然無存。第三就是要丟掉對美國的幻想。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一定會把臺灣當成遏制中國的一張牌,一定要想方設法來阻止兩岸的統一。因為統一的中國只會成為更為強勁的對手,而美國絕對不允許自己在兩岸關係和兩岸事務中被邊緣化。這一點,大陸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馬英九當了臺灣的領導人之後,曾經提出來要派四位軍人來大陸談兩岸的軍事互信問題,我們也準備了幾個軍人,準備到臺灣去。但是美國就劃了五條紅線,阻止了這次交流,這就使得兩岸關係一直到今天都是半死不活。



此外,從軍人的角度來講,還要丟掉對單純和平統一的幻想。翻看中國歷史不難發現,幾次大規模的統一沒有一次是和平的,更何況臺灣還有著天然屏障。


此外,中國有著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文化傳統,所以從軍隊角度講,要做好武力統一臺灣的準備。但是武力統一,並不等於一定要把臺灣打回到原始社會,一定要打到稀巴爛,而是有個底線和紅線。


如果臺灣宣布獨立,那一定要打,而且要利用強大的軍事力量形成兵臨城下之勢,迫使臺灣籤訂城下之盟。一旦形勢發展到了那一天,這種可能性更大一點。


解決祖國的統一問題是我們這一代人無可推卸的責任。


4、人民幣的國際化


美國霸權主要是靠兩點,一個是強大的軍事實力,一個就是美元的霸主地位。


美元霸主地位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44年一直到1971年,美元和黃金掛鈎。第二個階段,1971年以後,世界上所有的石油買賣都要用美元計價結算和支付。


今天整個世界,美國人要制裁誰,它就能讓這個國家抬不起頭來,讓這個企業沒有辦法進行國際貿易,這就是美元霸主地位帶來的對美國的有利影響。



對中國來說,人民幣的國際化是非常重要的。人民幣國際化能提升我們的國際地位,讓我們中國能為世界提供更多的產品。


5、高端製造業的發展


在人類歷史上,特別是在近代史上,英國取代荷蘭成為世界的霸主,德國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崛起,蘇聯和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展,靠的就是它們的工業製造能力。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就是在短短的三年多時間裡製造了兩三萬艘軍艦,可見美國當時的製造業有多麼強大。所以離開製造業,一個國家要談崛起,那是荒唐的。美國今天也要重振製造業。


製造業是我們的本,我們現在的製造業大概是美國的1.8倍甚至2倍,當然我們製造業質量和美國還有很大的差別。



6、強大的軍事實力


經濟發展得再好也不等於這個國家是安全的,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實例了。


當年宋朝的經濟非常發達,一年的GDP相當於康乾盛世時候的2倍。宋朝的皇親國戚哪一個不會作幾首詩,哪一個不會畫一幅好畫?但就是沒有人關心國防,所以在外敵入侵下節節敗退。


鴉片戰爭時,我們的GDP佔了整個世界的 1/3,但是一個鴉片戰爭把中國打入了十八層地獄,多少年翻不過身來。


甲午海戰的時候,我們的GDP是日本的9倍還要多。但是甲午海戰的勝利者不是中國,而是日本。日本靠著這個戰爭的賠款,發展了現代工業,發展了教育體系,發展了現代化軍隊,這也使日本有本錢、有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四處出擊。


上面就是中國在崛起的過程中必須過的六個坎。每個人都應該關心國防,國防是國家的頭等大事之一!



三、中國必須要做好戰爭的思想準備,敲鑼打鼓不是戰鬥力。


目前我們軍隊開支不到GDP2%,國家總預算8%左右,跟其他大國相比還是低的,但是這對我國軍隊現代化的建設已經帶來很大的成就。不會主動求戰,但需積極備戰。


一是作為正在崛起的大國,中國的發展、崛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最大的安全困境是能不能和平發展。但中國人想要和平發展並不是自己說了算,而必須要依靠強大的軍事能力做後盾。中國要想不打仗,尤其是不打大規模的戰爭,就必須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能威震一方。


二是中國是所有大國面臨的安全環境中最複雜的。其他國家面臨著安全挑戰和威脅我們一個都不少,除此之外我們還面臨著許多其他大國所不面臨的安全挑戰和威脅。因此,雖然中國不想戰,但必須做好充分的戰爭準備,畢竟有的時候主動權並不在中國一方而在對方。喜歡這篇文章的讀者,小編推薦大家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 疾風倁勁草 可閱讀更多精彩好文。


三是這幾年中國軍隊建設進步很大,廣大官兵是在真心實意地為國防現代化服務,軍隊建設也在解決形式主義盛行的問題。敲鑼打鼓不是戰鬥力,軍隊真正的戰鬥力是表現在武器裝備水平上,表現在人員訓練水平上,表現在軍隊能夠適應現代化戰爭的能力上。


軍隊現在要聚焦戰鬥力就是要打仗而不是喊響亮口號,國家需要亮劍時軍隊能不能有效的亮劍是非常關鍵的。



「推薦一個不錯的公眾號」請關注 觀察的眼(ID:guancdy)


相關焦點

  • 朱成虎少將:格局——大國崛起之思!
    胸懷天下之人,方有大格局。一、今天的世界戰略格局是一超主導、多強制衡首先我想談什麼是世界戰略格局。我們通常講的格局多極化之類的就是指世界戰略格局。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國家的崛起是通過戰爭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間,德國和日本也曾經一度試圖崛起,它們主要是通過工業、製造業的發展來實現崛起。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崛起有著不同的途徑,它不僅有製造業的崛起,也有軍事力量的崛起,更有世界話語權的崛起,同時還有中國文化的復興等等。中國的崛起是一個綜合性的全面崛起。那麼其他大國為什麼失敗?根本原因在於它們不是綜合全面的崛起。
  • 朱成虎:大國崛起之思
    >國防大學朱成虎少將這個題目實際上包含兩個內容,一個是格局,另一個是大國崛起。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國家的崛起是通過戰爭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間,德國和日本也曾經一度試圖崛起,它們主要是通過工業、製造業的發展來實現崛起。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崛起有著不同的途徑,它不僅有製造業的崛起,也有軍事力量的崛起,更有世界話語權的崛起,同時還有中國文化的復興等等。中國的崛起是一個綜合性的全面崛起。
  • 【重磅】朱成虎:格局——大國崛起之思
    國防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國強則民安,國破則家亡。胸懷天下之人,方有大格局。本文作者系盤古智庫顧問委員會高級顧問、國防大學防務學院前院長朱成虎,文章來源於「春暖花開號」微信公眾號。這個題目實際上包含兩個內容,一個是格局,另一個是大國崛起。首先我想談什麼是世界戰略格局。我們通常講的格局多極化之類的就是指世界戰略格局。
  • 朱成虎少將警告:美中或有中等規模戰爭
    解放軍朱成虎少將近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假如臺灣在這場博弈中充當美方棋子,恐會成為炮灰。朱成虎少將還擔心美國可能利用兩岸矛盾,甚至把臺灣作為代理人與中國打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據東網今天報導,中國軍方警告臺灣勿做美國棋子。有解放軍少將指:美國與中國或打中等規模戰爭。
  • 解放軍少將朱成虎:北京應丟掉對臺幻想
    不過截至目前來看,蔡英文此次過境留給美國的疑問,並不比其上臺前的美國之行留下的少。蔡英文明顯聯合美日的行為,會給本來就波詭雲翳的兩岸關係帶來怎樣的影響?蔡英文帶領的民進黨又會給中美南海之爭帶來哪些變數?多維新聞記者日前採訪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朱成虎。在他看來,蔡英文是個聰明人,不至於貿然行事。
  • 朱成虎:中華民族缺乏危機感和國防意識
    一講就是三十年來的偉大成就,是啊,沒有人說三十年來給下面留下了什麼爛攤子呢。這在我參加過的外企活動裡算是獨樹一幟的,一般都是和他們企業本身有關的或者和經濟有關的,但是這次和我們周邊外交有關,這個我倒覺得是符合習近平總書記最近的一些指示,他們希望把中國的周邊安全和中國的公共外交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朱將軍大家都很了解,國防大學防務學院的院長、中國非常知名的戰略學教授。下面請朱將軍,大家歡迎!
  • 國殤之思:比「自哀」更沉重的是什麼
    尋訪甲午戰爭遺址·國恥十思國殤之思:比「自哀」更沉重的是什麼歷史是一面鏡子,如果我們也整天陶醉在「太平盛世」的幻覺中,被「中國奇蹟」「中國崛起」等溢美之詞所迷惑,也許更大的危機就潛伏在那片波濤之下……尋訪甲午戰爭遺址,我們在尋找信仰的力量——同樣一條鴨綠江,見證了兩支不同軍隊的榮辱成敗:信仰迷失的清軍,在國難面前毫無擔當,面對侵略者聞風喪膽;信仰堅定的志願軍,在生死關頭毫不退縮,上甘嶺上浴血榮光……信仰,不是一種時髦的噱頭,而是一種克敵制勝的法寶
  • 鐵血主義與大國脆弱的崛起
    結語作為中國人,我們都期盼著祖國強盛,大國崛起,然而我們要深深地懂得: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大國,其崛起之路無一不是暗礁密布,步步驚心的。要想真正地實現大國崛起,就必須韜光養晦,隱蔽鋒芒。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在近現代視野中,有些大國究竟算不算大國,是值得研究的。近代化開端時期,在歐亞非這三大洲,當時就崛起過一個很大的大國,奧斯曼帝國。
  • 大國崛起失敗的經驗與啟示(下)!
    大國崛起的支撐要素包括經濟、社會、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這些要素的重要性和優先性並非同一,在不同時期應有所側重。首先,我國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將經濟性崛起放置首要和基礎性地位;其次,在經濟發展提供有利空間的基礎上,完善政·治(治理體系)和社會建設,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實現制度性崛起;第三,在內部硬實力充實提升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國際秩序的調整,加快文化軟實力的構建,實現道德性崛起;最後,加強軍事建設,為自身發展和新國際格局提供保障,實現軍事性崛起
  • 【大國關係】王震 高程:崛起國對外策略中的大國與周邊
    當霸權國與崛起國處於不同的地理分布格局,崛起國採取合法化策略的空間會有很大差別。他們的研究也延續了"霸權國—崛起國"二元分析架構,沒有對崛起國外部環境的差異進行進一步區分。克勞福德和楊原的研究部分突破了二元分析架構,關注除霸權國、崛起國以外的第三方行為體,並探討了如何瓦解聯合制衡的問題。克勞福德對"楔子戰略"的界定和使用,突出分析了如何拆解一個對抗聯盟緩解外部壓力的問題。
  • 馬克斯·韋伯:「大國崛起」的思想家
    在民族國家的時代,「大國」競逐軍事與經濟的優勢,幾乎是歷史的必然,因此一個大國追求崛起,挑戰既有的國際秩序,並不意外。這種發展,幾乎像是物種之間的競爭,用達爾文主義的語言來描述、解釋與評價並不為過。畢竟「國際」一向被視為霍布斯的自然狀態,到今天依然如此,韋伯所處的19世紀末葉自然更適用叢林法則。
  • 全球大國崛起的規律和宿命(深度好文)
    近現代國際社會中的國家安全,更多存在於共同利益和平衡格局中。在軍事建設中,應避免單純從軍事角度追求「絕對安全」。第二,新時期中國軍事建設應秉持正確義利觀,以保障和平發展和世界正義作為目標。在和平崛起的發展框架下,中國軍事建設的主要目標不應是尋求軍事霸權,而應當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公民在全球範圍內的利益與自由為目標,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 徐焰將軍做客「浙商大講堂」分享「大國崛起-中國的新軍事變革」
    著名軍事史專家、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上海市國防教育基金會客座教授徐焰少將,在本次「浙商大講堂」 中圍繞當前變化的國內外戰略形勢,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深度分享了「大國崛起-中國的新軍事變革」。徐焰將軍還攜其新作《脫胎換骨》舉行了籤名贈書活動。
  • 解放軍少將怒言:中國要崛起,必先打一仗?No!這是美國挖的坑...
    正在崛起的中國軍力,隨著整體國力的上升而日漸強大。在此背景下,每當遇到領土爭端或邊境摩擦事件,就有人提出應「適時」打一仗來顯示我們的強大。好像不打一仗,「大國」就當得名不正言不順。  鍾情「大國崛起必有一戰」是刻舟求劍  不得不說,這種「大國崛起必有一戰」的思維相當陳舊,源頭還是「修昔底德陷阱」那套邏輯。雖然它映射出20世紀中葉之前人類歷史的運行軌跡,但當時代在20世紀下半葉因信息技術特別是網際網路的普及而快速進化後,很多人的思維卻沒能與時俱進。
  • 同樣都是大國崛起,美國為何不去圍堵遏制印度日本德國的崛起?
    美國人之於日本,就是太上皇。這樣的國家,幾乎就是「一切盡在掌握當中」,遏制它幹嘛?何況當年經過廣場協議之後,日本也認慫了,也認命了。這個孫子,會一直當下去。作為盟友、用來鉗制東方大國的工具,更加沒有理由去遏制它。反正,也翻不起什麼風浪。最多,也就一幫老頭老太太偶爾跑到普天間基地門口喊喊口號而已。時不時地搞幾場軍事演習,還能從日本那裡拿點出場費。何樂而不為?
  • 《北京摺疊》作者:大國崛起為何失敗
    今天我想講一講歷史上大國崛起的故事,尤其是大國崛起失敗的故事。結合今天「邊界」的主題,我想探討的問題就是:國力的邊界何在。那什麼是崛起失敗呢?我們知道,近代歷史上崛起的大國很多,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美國、日本都可以說是崛起的大國。這裡面,有誰算是成功呢?
  • 1907—2018: 海上大閱兵就是大國崛起的衝鋒號
    老羅斯福發起的1907海上大閱兵,是美利堅吹響強勢崛起的衝鋒號。隨著美國海軍的不斷崛起,美國逐漸忘記了初心,淪為了依靠霸權破壞規則,恣意用霸權欺壓他國的霸權主義毒瘤。這個曾經的屠龍少年,在趕走了欺壓自己的外來勢力,成為了全球第一之後,漸漸長出了鱗片和爪牙成為了一頭新的惡龍。就像日不落帝國的霸權終將被美國終結一樣,美國的霸權也終將被後來者終結。
  • 大國有高人!重磅戰略密集出臺,中國地緣格局和經濟布局發生巨變
    ; 東北振興戰略有新表述、新突破…… 這一系列重大區域戰略,級別之高、出臺之密集、謀劃之深遠,極為罕見! 一、落子中部、布局「天元」 既「謀全局」也「謀一域」,向來是大國治理的重要課題。 中國的區域經濟格局,北有京津冀,東有長三角,南有粵港澳,西有成渝。如今,中部地區發展又擺在了決策者的案頭。
  • 1907-2018,海上大閱兵原來是大國崛起的衝鋒號!
    老羅斯福發起的1907海上大閱兵,是美利堅吹響強勢崛起的衝鋒號。隨著美國海軍的不斷崛起,美國逐漸忘記了初心,淪為了依靠霸權破壞規則,恣意用霸權欺壓他國的霸權主義毒瘤。這個曾經的屠龍少年,在趕走了欺壓自己的外來勢力,成為了全球第一之後,漸漸長出了鱗片和爪牙成為了一頭新的惡龍。就像日不落帝國的霸權終將被美國終結一樣,美國的霸權也終將被後來者終結。
  • 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的得與失,對中國破解大國崛起的困境有何啟示
    通過以上對海陸複合型地緣政治崛起大國的概念界定,可以認為,本研究關注的對象是地處歐亞大陸邊緣——太平洋沿岸或大西洋沿岸——的海陸複合型崛起大國。一方面,這類國家擁有兩棲地緣空間稟賦;另一方面,它們也可能因雙重誘惑而被兩大戰略空間所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