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篇好文。《波瀾壯闊的世界:未來十年的五重風景》還請讀者朋友們記住我的備份號:大國競爭(ID:daguojz),萬一失聯還可以在公眾號:觀察的眼(ID:guancdy)上找到疾風君的新號。
在知識實驗室舉辦的第三期共生課堂中,國防大學朱成虎少將給我們帶來了慷慨激昂的演講《格局——大國崛起之思》,正如少將所言,國防是國家的頭等大事之一,每個人都應該關心國防。國防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國強則民安,國破則家亡。胸懷天下之人,方有大格局。
朱成虎,國防大學少將,國防大學國際戰略研究所前所長,資深研究員。研究領域:大國關係、中國國家安安全、亞太安全、臺灣問題等。
朱成虎將軍被美國稱為最強硬的解放軍鷹派人物,為世人熟知請看下圖
圖片背景:
早年,日本曾經提出過一個雁行發展模式,日本當頭,亞洲四小龍跟上,中國大陸和東協其他國家在最後。如果按照這樣模式發展,日本可以通過整合東亞經濟來主導東亞局勢,中國只能處在東亞產業鏈的最低端,幹著給人端茶遞水的活。到了85年,日本被歐美聯手進行了一次金融打擊(廣場協議),經濟上元氣大傷;到了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暴發,當時日本軟弱不扛事的表現讓東南亞小國們失望之極,倒是中國幫他們度過了一劫。之後,中國經濟越來越強大,整合東南亞的主導權慢慢落入了中國的手中。
2005年眼看著北京一步步的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美國決心制定美日新安保指針、組建日美軍事同盟來協防臺灣。新指針制定之前,華盛頓通過美國媒體放風,說指針裡會寫明中國軍事威脅論,日本一聽,就在自己的防衛政策裡寫進了中國軍事威脅論,結果到了2月底美日新安保指針通過時,日本人驚訝的發現中國軍事威脅論不見了!小日本被華盛頓實實在在的玩了一回,事後,小泉一個勁在媒體上抱怨,協防臺灣是華盛頓的主意;但是,為了讓華盛頓允許自己有核,小泉還是接受了現實,忍了!忍了!忍了!,廢話,不忍還能咋地。
面對敢於染指臺灣的日本(美日新安保指針涵蓋了臺灣海峽),北京開始了強有力的回擊,首先借著小泉拜鬼的由頭,調動各國對日本歷史問題展開大批判;然後公開對日本入常說不,原因就是戰後日本政府的出身太差且死不悔改。為什麼北京把攻擊點首先選在歷史問題上呢?因為只有軍國主義的日本才是危險的,也只有軍國主義的日本首腦才會參拜靖國神社。這也是每一任不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首相的對華政策都相對友好的原因。
4月份,小泉決定踩北京的紅線,進入東海採油;結果被北京嚴重警告的同時,經濟層面也受到了打擊。中國國內開始出現反日大遊行,許多日企在華業務受到了嚴重影響,這就引得日本企業界對小泉強烈不滿,小泉不得不低頭,在隨後舉行的亞非首腦峰會上就日本的侵略歷史做了公開道歉、以改善中日關係。
6月份,小泉又編了一個「六月期限」來刺激朝鮮,說美日兩國把六月份作為解決朝核問題的最後期限。結果金正日一點面子不給,還六月期限?我偏偏要到七月才有空跟你們談,你能奈我何?無法控制局面的小布希只好出來闢謠,說根本沒六月期限這回事,自己是個非常有耐心的人,六月份談不出結來就七月,七月不行就八月,這事不著急,當年為了追蘿拉我還拿著99朵玫瑰在蘿拉的門外跪了搓衣板三天三夜呢,我有耐心的很。
當然,布希的耐心也是被逼的,他是實在也惹不起金正日,只好打小泉的臉了。打臉歸打臉,該鼓的勁還是要鼓的,拉姆斯菲爾德高呼中國軍事威脅論,還弄了一份封鎖中國海上通道的美日聯合作戰計劃出來,一起給小泉鼓勁。得到了鼓勵的小泉毅然拍板,悍然進入中國專屬經濟區開發採油,再踩北京的紅線——我爹地幫我,你能咋的?北京馬上進行了強硬反擊,把中國的專屬經濟區納入了海事監管範圍,只要日本的船隻敢進場,中國就要扣船;接著由少將朱成虎出面警告(大家可以網上搜索下,估計你們也不相信在那個年代會說這麼嚴重的警告:中國的領土包括戰艦和飛機),如果美國在臺海衝突時敢對華動武,中國將進行核打擊。在北京主子奴才一起打的強悍氣勢逼迫下,小泉才收手。)
格局
——大國崛起之思
這個題目實際上包含兩個內容,一個是格局,另一個是大國崛起。
一、今天的世界戰略格局是一超主導、多強制衡
首先我想談什麼是世界戰略格局。我們通常講的格局多極化之類的就是指世界戰略格局。
我們的媒體、職能部門,甚至包括職能部門給領導人寫的稿子,喜歡講國際戰略格局。實際上國際戰略格局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概念,它包括世界戰略格局、地區戰略格局、多邊戰略格局、三角格局、雙邊格局。
按內容,國際戰略格局可以包括經濟格局、政治格局、安全格局、軍事格局,甚至貿易格局等等。
我們今天講的是世界戰略格局,今天的世界戰略格局到底是什麼格局?
我概括一下,就是一超主導、多強制衡。
多極戰略格局是我們一貫主張的,但國際戰略格局真能建立起來嗎?我們看看國際關係史,無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多極格局的產物。所以多極格局不是一個穩定的格局。
因為格局多,矛盾就多了,矛盾運動必然會產生摩擦,摩擦產生爭端,甚至衝突,最後導致戰爭,這是必然的。所以多極格局不見得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具有很大的穩定性。
我們一貫主張要推進多極戰略格局的建立,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麼中國到底怎麼辦?
中國能做的就是通過不斷地發展自己,使自己與美國之間的力量差距逐漸縮小,使自己成為真正的一極。那個時候就形成兩極格局,這個是比較現實的奮鬥目標,而且我們現在正在朝著這個目標前進。
如果發展順利的話,可能10年或者20年之後,未來的世界就是一個兩極世界,而不可能是一個多極世界。
中國的崛起與其他國家的崛起有什麼不同?
大家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有一系列國家實現了崛起,比如蘇聯。當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美國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取俄國而代之的。
特別是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布雷頓森林鎮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確定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最後導致了美國的霸主地位。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國家的崛起是通過戰爭實現的。
在這個過程中間,德國和日本也曾經一度試圖崛起,它們主要是通過工業、製造業的發展來實現崛起。
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崛起有著不同的途徑,它不僅有製造業的崛起,也有軍事力量的崛起,更有世界話語權的崛起,同時還有中國文化的復興等等。中國的崛起是一個綜合性的全面崛起。
那麼其他大國為什麼失敗?根本原因在於它們不是綜合全面的崛起。一個國家要成為真正的一極,它的力量跟美國的對比必須是勢均力敵的,那才算真正的崛起。
中國要崛起,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的復興,對中國來說有六個坎必須過。
1、安全困境
我們中國能不能和平發展,是我們崛起過程中最大的安全困境,主動權不在中國人的手裡,在美國人手裡。中國要通過一系列的途徑,或者說是博弈,才能夠實現崛起。
2、必須得到美國的認可
中國會不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我們一直在講,中國一定會和平發展,終究一定不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但我認為中國會不會走入修昔底德陷阱,能否和平的順利發展下去,主動權不在中國人的手裡,而在美國人的手裡,如果被美國定位為是主要的挑戰者,我相信美國不會坦然接受中國的發展和崛起。
所以,最近這幾年在中國周邊,包括最近一系列的行動,金融、經濟、貿易方面的爭端,可以看出來,可能美國人遏制中國崛起的決心已定,對於這一點我們要有足夠的認識。但是,我理解中美之間走向直接的全面戰爭可能性不大,因為任何一家都沒有打贏這場戰爭的能力,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不過,中國面臨代理人戰爭的風險存在。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老二,作為崛起大國的中國和既有霸權美國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這個矛盾是結構性的,美國不會放棄獨霸全球的戰略目標,當然中國也不會放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
只有通過一系列的戰略攤牌,讓美國認可中國,讓它不得不接受中國的崛起。
這次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實際上是中美之間戰略攤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貿易戰不是中美之間攤牌的終極,它還有後續動作。我們都知道高科技戰已經打響,雙方正在醞釀著金融戰,這個金融戰對我們來說,可能我們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會更大,但是這個坎必須過。
3、祖國的統一
我覺得大陸要丟掉幾個幻想。
首先,要丟掉對民進黨的幻想,民進黨是不可能和大陸談統一的。第二,要丟掉對國民黨的幻想,今天的國民黨絕非過去,統一的概念也已經蕩然無存。第三,就是要丟掉對美國的幻想。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一定會把臺灣當成遏制中國的一張牌,一定要想方設法來阻止兩岸的統一。因為統一的中國只會成為更為強勁的對手,而美國絕對不允許自己在兩岸關係和兩岸事務中被邊緣化。這一點,大陸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馬英九當了臺灣的領導人之後,曾經提出來要派四位軍人來大陸談兩岸的軍事互信問題,我們也準備了幾個軍人,準備到臺灣去。但是美國就劃了五條紅線,阻止了這次交流,這就使得兩岸關係一直到今天都是半死不活。
此外,從軍人的角度來講,還要丟掉對單純和平統一的幻想。翻看中國歷史不難發現,幾次大規模的統一沒有一次是和平的,更何況臺灣還有著天然屏障。
此外,中國有著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文化傳統,所以從軍隊角度講,要做好武力統一臺灣的準備。但是武力統一,並不等於一定要把臺灣打回到原始社會,一定要打到稀巴爛,而是有個底線和紅線。
如果臺灣宣布獨立,那一定要打,而且要利用強大的軍事力量形成兵臨城下之勢,迫使臺灣籤訂城下之盟。一旦形勢發展到了那一天,這種可能性更大一點。
解決祖國的統一問題是我們這一代人無可推卸的責任。
4、人民幣的國際化
美國霸權主要是靠兩點,一個是強大的軍事實力,一個就是美元的霸主地位。
美元霸主地位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44年一直到1971年,美元和黃金掛鈎。第二個階段,1971年以後,世界上所有的石油買賣都要用美元計價結算和支付。
今天整個世界,美國人要制裁誰,它就能讓這個國家抬不起頭來,讓這個企業沒有辦法進行國際貿易,這就是美元霸主地位帶來的對美國的有利影響。
對中國來說,人民幣的國際化是非常重要的。人民幣國際化能提升我們的國際地位,讓我們中國能為世界提供更多的產品。
5、高端製造業的發展
在人類歷史上,特別是在近代史上,英國取代荷蘭成為世界的霸主,德國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崛起,蘇聯和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展,靠的就是它們的工業製造能力。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就是在短短的三年多時間裡製造了兩三萬艘軍艦,可見美國當時的製造業有多麼強大。所以離開製造業,一個國家要談崛起,那是荒唐的。美國今天也要重振製造業。
製造業是我們的本,我們現在的製造業大概是美國的1.8倍甚至2倍,當然我們製造業質量和美國還有很大的差別。
6、強大的軍事實力
經濟發展得再好也不等於這個國家是安全的,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實例了。
當年宋朝的經濟非常發達,一年的GDP相當於康乾盛世時候的2倍。宋朝的皇親國戚哪一個不會作幾首詩,哪一個不會畫一幅好畫?但就是沒有人關心國防,所以在外敵入侵下節節敗退。
鴉片戰爭時,我們的GDP佔了整個世界的 1/3,但是一個鴉片戰爭把中國打入了十八層地獄,多少年翻不過身來。
甲午海戰的時候,我們的GDP是日本的9倍還要多。但是甲午海戰的勝利者不是中國,而是日本。日本靠著這個戰爭的賠款,發展了現代工業,發展了教育體系,發展了現代化軍隊,這也使日本有本錢、有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四處出擊。
上面就是中國在崛起的過程中必須過的六個坎。每個人都應該關心國防,國防是國家的頭等大事之一!
三、中國必須要做好戰爭的思想準備,敲鑼打鼓不是戰鬥力。
目前我們軍隊開支不到GDP2%,國家總預算8%左右,跟其他大國相比還是低的,但是這對我國軍隊現代化的建設已經帶來很大的成就。不會主動求戰,但需積極備戰。
一是作為正在崛起的大國,中國的發展、崛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最大的安全困境是能不能和平發展。但中國人想要和平發展並不是自己說了算,而必須要依靠強大的軍事能力做後盾。中國要想不打仗,尤其是不打大規模的戰爭,就必須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能威震一方。
二是中國是所有大國面臨的安全環境中最複雜的。其他國家面臨著安全挑戰和威脅我們一個都不少,除此之外我們還面臨著許多其他大國所不面臨的安全挑戰和威脅。因此,雖然中國不想戰,但必須做好充分的戰爭準備,畢竟有的時候主動權並不在中國一方而在對方。喜歡這篇文章的讀者,小編推薦大家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 疾風倁勁草 可閱讀更多精彩好文。
三是這幾年中國軍隊建設進步很大,廣大官兵是在真心實意地為國防現代化服務,軍隊建設也在解決形式主義盛行的問題。敲鑼打鼓不是戰鬥力,軍隊真正的戰鬥力是表現在武器裝備水平上,表現在人員訓練水平上,表現在軍隊能夠適應現代化戰爭的能力上。
軍隊現在要聚焦戰鬥力就是要打仗而不是喊響亮口號,國家需要亮劍時軍隊能不能有效的亮劍是非常關鍵的。
「推薦一個不錯的公眾號」請關注 觀察的眼(ID:guanc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