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談什麼是世界戰略格局。我們通常講的格局多極化之類的就是指世界戰略格局。
我們的媒體、職能部門,甚至包括職能部門給領導人寫的稿子,喜歡講國際戰略格局。實際上國際戰略格局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概念,它包括世界戰略格局、地區戰略格局、多邊戰略格局、三角格局、雙邊格局。
按內容,國際戰略格局可以包括經濟格局、政治格局、安全格局、軍事格局,甚至貿易格局等等。
我們今天講的是世界戰略格局,今天的世界戰略格局到底是什麼格局?
我概括一下,就是一超主導、多強制衡。
多極戰略格局是我們一貫主張的,但國際戰略格局真能建立起來嗎?我們看看國際關係史,無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多極格局的產物。所以多極格局不是一個穩定的格局。
因為格局多,矛盾就多了,矛盾運動必然會產生摩擦,摩擦產生爭端,甚至衝突,最後導致戰爭,這是必然的。所以多極格局不見得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具有很大的穩定性。
我們一貫主張要推進多極戰略格局的建立,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麼中國到底怎麼辦?
中國能做的就是通過不斷地發展自己,使自己與美國之間的力量差距逐漸縮小,使自己成為真正的一極。那個時候就形成兩極格局,這個是比較現實的奮鬥目標,而且我們現在正在朝著這個目標前進。
如果發展順利的話,可能10年或者20年之後,未來的世界就是一個兩極世界,而不可能是一個多極世界。
二、中國崛起必須過六個坎中國的崛起與其他國家的崛起有什麼不同?
大家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有一系列國家實現了崛起,比如蘇聯。當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美國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取俄國而代之的。
特別是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布雷頓森林鎮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確定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最後導致了美國的霸主地位。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國家的崛起是通過戰爭實現的。
在這個過程中間,德國和日本也曾經一度試圖崛起,它們主要是通過工業、製造業的發展來實現崛起。
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崛起有著不同的途徑,它不僅有製造業的崛起,也有軍事力量的崛起,更有世界話語權的崛起,同時還有中國文化的復興等等。中國的崛起是一個綜合性的全面崛起。
那麼其他大國為什麼失敗?根本原因在於它們不是綜合全面的崛起。一個國家要成為真正的一極,它的力量跟美國的對比必須是勢均力敵的,那才算真正的崛起。
中國要崛起,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的復興,對中國來說有六個坎必須過。
1、安全困境
我們中國能不能和平發展,是我們崛起過程中最大的安全困境,主動權不在中國人的手裡,在美國人手裡。中國要通過一系列的途徑,或者說是博弈,才能夠實現崛起。
2、必須得到美國的認可
中國會不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我們一直在講,中國一定會和平發展,終究一定不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但我認為中國會不會走入修昔底德陷阱,能否和平的順利發展下去,主動權不在中國人的手裡,而在美國人的手裡,如果被美國定位為是主要的挑戰者,我相信美國不會坦然接受中國的發展和崛起。
所以,最近這幾年在中國周邊,包括最近一系列的行動,金融、經濟、貿易方面的爭端,可以看出來,可能美國人遏制中國崛起的決心已定,對於這一點我們要有足夠的認識。但是,我理解中美之間走向直接的全面戰爭可能性不大,因為任何一家都沒有打贏這場戰爭的能力,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不過,中國面臨代理人戰爭的風險存在。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老二,作為崛起大國的中國和既有霸權美國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這個矛盾是結構性的,美國不會放棄獨霸全球的戰略目標,當然中國也不會放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
只有通過一系列的戰略攤牌,讓美國認可中國,讓它不得不接受中國的崛起。
這次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實際上是中美之間戰略攤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貿易戰不是中美之間攤牌的終極,它還有後續動作。我們都知道高科技戰已經打響,雙方正在醞釀著金融戰,這個金融戰對我們來說,可能我們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會更大,但是這個坎必須過。
3、祖國的統一
我覺得大陸要丟掉幾個幻想。
首先,要丟掉對民進黨的幻想,民進黨是不可能和大陸談統一的。第二,要丟掉對國民黨的幻想,今天的國民黨絕非過去,統一的概念也已經蕩然無存。第三,就是要丟掉對美國的幻想。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一定會把臺灣當成遏制中國的一張牌,一定要想方設法來阻止兩岸的統一。因為統一的中國只會成為更為強勁的對手,而美國絕對不允許自己在兩岸關係和兩岸事務中被邊緣化。這一點,大陸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馬英九當了臺灣的領導人之後,曾經提出來要派四位軍人來大陸談兩岸的軍事互信問題,我們也準備了幾個軍人,準備到臺灣去。但是美國就劃了五條紅線,阻止了這次交流,這就使得兩岸關係一直到今天都是半死不活。
此外,從軍人的角度來講,還要丟掉對單純和平統一的幻想。翻看中國歷史不難發現,幾次大規模的統一沒有一次是和平的,更何況臺灣還有著天然屏障。
此外,中國有著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文化傳統,所以從軍隊角度講,要做好武力統一臺灣的準備。但是武力統一,並不等於一定要把臺灣打回到原始社會,一定要打到稀巴爛,而是有個底線和紅線。
如果臺灣宣布獨立,那一定要打,而且要利用強大的軍事力量形成兵臨城下之勢,迫使臺灣籤訂城下之盟。一旦形勢發展到了那一天,這種可能性更大一點。
解決祖國的統一問題是我們這一代人無可推卸的責任。
4、人民幣的國際化
美國霸權主要是靠兩點,一個是強大的軍事實力,一個就是美元的霸主地位。
美元霸主地位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44年一直到1971年,美元和黃金掛鈎。第二個階段,1971年以後,世界上所有的石油買賣都要用美元計價結算和支付。
今天整個世界,美國人要制裁誰,它就能讓這個國家抬不起頭來,讓這個企業沒有辦法進行國際貿易,這就是美元霸主地位帶來的對美國的有利影響。
對中國來說,人民幣的國際化是非常重要的。人民幣國際化能提升我們的國際地位,讓我們中國能為世界提供更多的產品。
5、高端製造業的發展
在人類歷史上,特別是在近代史上,英國取代荷蘭成為世界的霸主,德國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崛起,蘇聯和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展,靠的就是它們的工業製造能力。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就是在短短的三年多時間裡製造了兩三萬艘軍艦,可見美國當時的製造業有多麼強大。所以離開製造業,一個國家要談崛起,那是荒唐的。美國今天也要重振製造業。
製造業是我們的本,我們現在的製造業大概是美國的1.8倍甚至2倍,當然我們製造業質量和美國還有很大的差別。
6、強大的軍事實力
經濟發展得再好也不等於這個國家是安全的,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實例了。
當年宋朝的經濟非常發達,一年的GDP相當於康乾盛世時候的2倍。宋朝的皇親國戚哪一個不會作幾首詩,哪一個不會畫一幅好畫?但就是沒有人關心國防,所以在外敵入侵下節節敗退。
鴉片戰爭時,我們的GDP佔了整個世界的 1/3,但是一個鴉片戰爭把中國打入了十八層地獄,多少年翻不過身來。
甲午海戰的時候,我們的GDP是日本的9倍還要多。但是甲午海戰的勝利者不是中國,而是日本。日本靠著這個戰爭的賠款,發展了現代工業,發展了教育體系,發展了現代化軍隊,這也使日本有本錢、有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四處出擊。
上面就是中國在崛起的過程中必須過的六個坎。每個人都應該關心國防,國防是國家的頭等大事之一!
三、中國必須要做好戰爭的思想準備,敲鑼打鼓不是戰鬥力。
目前我們軍隊開支不到GDP2%,國家總預算8%左右,跟其他大國相比還是低的,但是這對我國軍隊現代化的建設已經帶來很大的成就。不會主動求戰,但需積極備戰。
一是作為正在崛起的大國,中國的發展、崛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最大的安全困境是能不能和平發展。但中國人想要和平發展並不是自己說了算,而必須要依靠強大的軍事能力做後盾。中國要想不打仗,尤其是不打大規模的戰爭,就必須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能威震一方。
二是中國是所有大國面臨的安全環境中最複雜的。其他國家面臨著安全挑戰和威脅我們一個都不少,除此之外我們還面臨著許多其他大國所不面臨的安全挑戰和威脅。因此,雖然中國不想戰,但必須做好充分的戰爭準備,畢竟有的時候主動權並不在中國一方而在對方。
三是這幾年中國軍隊建設進步很大,廣大官兵是在真心實意地為國防現代化服務,軍隊建設也在解決形式主義盛行的問題。敲鑼打鼓不是戰鬥力,軍隊真正的戰鬥力是表現在武器裝備水平上,表現在人員訓練水平上,表現在軍隊能夠適應現代化戰爭的能力上。
軍隊現在要聚焦戰鬥力就是要打仗而不是喊響亮口號,國家需要亮劍時軍隊能不能有效的亮劍是非常關鍵的。
作者:朱成虎少將,國防大學原戰略教研部主任、國防大學教授
華山穹劍——時政分析、軍情解讀、國際縱橫、歷史回眸,國人關注的微信大號。我們每日將提供您喜愛的精品薈萃。
【敬請關注公眾號:華山穹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