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徵途,大國浮沉,中國正主導歷史

2021-02-15 戎評

以下文章來源於戎評,作者戎評說策

2020年已經落幕。

回望過去的三百多天時間,本應到百十年後才會發覺的歷史變革感,此時此刻變得越發明顯。在疫情疊加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衝擊下,即便是最普通的路人也能真切的感受到時代洪流的浩浩湯湯:

不過,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2020年世界分水嶺的「果」,早在十年前突然被激化的國際權力遊戲裡種下了必然的「因」!

2010年~2020年,十年風雨、十年纏鬥、十年徵程。

有人高樓起,有人宴賓客,有人高樓塌,有人夢黃粱。多年以後,當千秋史筆停留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走向第三個十年時,一定會留下一段濃墨重彩的時代傳奇。

接下來,戎評將以中國、美國、俄羅斯三大頂層力量的視角,回顧十年來雲譎波詭的國際鬥爭與大國浮沉!

美利堅:十年一覺揚州夢

2010年,國際上最大的熱點事件,莫過於從北非平原上颳起的那場風暴。

這也是星條旗隕落的起點!

還記得漣漪效應嗎?朝水中投擲石塊,漣漪影響範圍會隨著遠離中心而不斷擴大,在社會學上,「漣漪效應」常被用在群體恐慌傳播的研究上,而「金融危機」,其本質就是資本恐慌而引發的災難。

按照美國的思路,先肅清北非的頑固力量,然後再利用這場所謂的民主風暴掀起的漣漪效應直指中東西部地區

敘利亞和伊朗是重點,只要能拿下他們,美國就能一統中東。而只要能拿下中東,在地緣上能控制亞歐非大陸的十字路口;在經濟上能掌控全球70%的石油出貨量,如此便可兵不血刃的讓其他勢力所屈服。

但白宮算漏了三個點:

第一、相較於伊拉克,伊朗是其他大國勢力的最後底線;

第二、經歷過兩次大規模地區戰爭和金融危機,美國國力大不如前;

第三、大中東地區形勢複雜,宗教因素和大國勢力的犬牙交錯,讓任何試圖用粗暴手段整合該地區的力量勢必付出巨大的代價。

敘利亞戰爭

當美國挾北非風暴勝利之威登陸敘利亞時,一腳踢到了鐵板上:深知唇亡齒寒的伊朗拼命支援,退無可退的俄羅斯親自下場,遙遠的東方大國使勁加血,你儂我儂的歐洲開始心猿意馬。

這是一場配合默契的「倒鷹」行動:

雖然敘利亞被打得千瘡百孔,但在俄伊武力援助和東方大國基建紐帶的加持下,什葉派之弧聯盟的成型,讓美國實現目標的難度呈倍增加。

儘管後來無恥到讓情報部門媾和恐怖分子,在聯盟中部的伊拉克境內瘋狂搞事,但仍然改變不了攻城無望的大局。試圖扭轉頹勢的白宮,甚至還在慌亂中用極其愚蠢的兵變把土耳其推向了俄羅斯。

有人曾問我,對於這場發生在中東的微型世界大戰有何評價?

很簡單,但也很重要:這是美國自冷戰之後遭遇的最大地緣戰略失敗,白宮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發起的錯誤攻勢,使原本鬆散的反美力量,形成了一股凝聚域內域外勢力的強大的反美集團

其意義,絲毫不亞於當年在亞洲失去中國。

更為嚴重的是,亦如蘇聯在陷入阿富汗戰爭後的頹勢,中東戰略的潰敗,在極大消耗美國精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同時,也相繼傳導至其他地區。

在東亞,韓國蠢蠢欲動、日本若有所思、菲律賓棄暗投明、緬甸暗渡陳倉;

在西歐,法德聯盟借美國潰敗拉攏伊朗,並在內部開始推行去美化政策;

在東歐,俄羅斯強行收回克裡米亞儘管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在歐洲地緣政治博弈上開始逐步掌握主動權....

在南海,那場千裡大逃亡,更是把紙老虎的外強中乾暴露得一覽無餘!

而後來對中國發起的經貿戰,又在長達兩年相持不下的僵局中,讓世界見識到美國的垂垂老矣。

關於如何衡量國運興衰,我向來堅信一個理論:紙面上的靜態實力只是底層基礎,真正具備參考價值的結果,取決於該國在動態釋放過程中的效率以及目標實現的程度。

怎樣理解這段話?

單純以各項數據衡量,美國依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而且「最強大」的表述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改變,至少在2030前如此。但問題是,美國這些年在實現國家戰略目標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效率,以及實現程度越來越不如從前。

以2010年源起於北非平原的大中東戰略失敗為標誌,十年來,美國在各大棋局上縱然仍保持著進攻的態勢,但其鋒線屢屢受挫,早就沒有當年拳打蘇聯,腳踢日本的威風。

有的只是各國的世紀疑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不能吃飯,咱就砸鍋!

或許,當星條旗在各大洲隕落殆盡的那天,國會山上的老爺們,會希望這十年是一場能夠回頭的揚州夢吧。

可是,浪子易回頭,歷史難重來;霸權凋零的命運,早已在誕生的那天註定

俄羅斯:十年蹤跡十年心

網上有個段子,2000年普京在履新俄羅斯總統時,曾說這樣一句話:


如今,二十年時間如白駒過隙飄然已至,赤裸裸的現實不論從哪個角度講,被歐美制裁且仍為改變經濟結構長期單一缺陷的俄羅斯,都稱不上強大,至少不符合有過蘇聯一代人經歷的希望。

於是便有不少人對普京冷嘲熱諷,除了吹牛和販賣強硬,沒有什麼作為。對此,戎評難以認可。

現代文明,一個國家的復興和崛起,高度依賴於強大的經濟底蘊做循環。

而普京接手俄羅斯時沒有絲毫底蘊可言:

大國經濟想要發展壯大,必須要有一套面向民間市場的大規模製造業體系,而健全的製造業體系需要相關重工業基礎部門做支撐,比如冶金業、裝備製造業、重型化工業。

2000年的俄羅斯是什麼狀況?

蘇聯解體後,葉爾欽錯誤的親西方路線,致使俄羅斯工業在休克療法的陷阱中被洗劫一空,除了少量事關國家安全和能夠出口賺外匯的軍事工業,其他的產業線基本都被敗光了,就連熟練的產業工人都找不到幾個。

更為關鍵的一點是,俄羅斯高緯度的國家位置,並不具備發展大規模民用製造業的地理條件。

我們都知道,發展製造業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物流做保障,俄羅斯工業礦產資源最豐富的西伯利亞地區有大量凍土,普遍存在鐵公路地基下沉的情況。而全球物流成本最低的海運到俄羅斯只有走北冰洋,不論是距離還是破冰的成本,都會導致俄羅斯出口的工業產品在國際上遠沒有東亞的有競爭力。

這麼嚴苛的國家地理環境,顯然不是人為能改變的因素,如果大家留意的話就能發現,人類90%的製造業都集中在溫帶地區。

你總不可能讓普京把俄羅斯這麼大的國土搬到溫潤的南方去吧?

即使手握如此爛牌,可在過去十年跌宕起伏的國際權力鬥爭中,普京的表現仍然十分搶眼,他領導下的俄羅斯剛柔並濟,左右逢源,在四面楚歌的包圍下殺出一條血路。

第二次烏克蘭危機,悍然出兵克裡米亞半島,很多人批評他為此付出了被歐美制裁,經濟下降的代價。

但沒有人注意到,經濟結構長期單一的俄羅斯已經沒有什麼可犧牲了。

相對於克裡米亞對黑海的控制,進而確保對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等開放水域的衍生影響,本就微不足道的經濟增長率有什麼呢?失去GDP增速,俄羅斯可能只是失去一兩年,若失去黑海,俄羅斯則會失去一生。

敘利亞戰爭,俄羅斯躬身入局,多位將領戰死沙場,又有人批評他不顧本國孱弱國力,執意與美國爭一時之長短。

但又有多少人清楚,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和地中海僅存的國家級據點,至於伊朗,兩者之間的關係很大程度上是合作關係,而非依附關係。如果敘利亞有失,俄羅斯不僅會丟掉在地中海的勢力,地緣防線也會一潰千裡,龜縮在家門口的高加索一線。

屆時,所有壓力全部集中在毗鄰首都的東線,俄羅斯必將無一日之安生!

俄歐關係,表面上水火不容,私底下卻在普京利用中東及能源合作空間下你儂我儂,北溪項目氣得川普大罵無恥。

土耳其越界擊落軍機,一項霸氣側漏的普京粗中有細,先是按兵不動,待外強中乾的諷刺聲甚囂塵上時,瞅準時機,以土耳其勾結恐怖分子為突破口接連重拳出擊,把埃爾多安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安卡拉兵變,普京又敏銳意識土耳其現政府的野心與美國強權政治的分歧,旋即鋒芒一轉,火速通知情報部門與伊朗展開聯合救援行動,成功救下埃爾多安,再以三寸不爛之舌勸說美土分道揚鑣,使中東戰略天秤向俄方傾斜,直接導致美國大中東戰略的最終流產。

可以說,如此高超的豹變和合縱連橫之術,即使蘇秦張儀再世,恐怕也要驚為天人,只可惜基本盤太差,做什麼都給人感覺在博命。

至於俄羅斯的未來,普京也十分明白出路在哪裡:

看看這幾年的中俄關係有多密切?

普京深知,按照俄羅斯現有的生產結構和惡劣的地理環境,想建立起單獨的經濟體系基本無望,唯一的方向,就是在區域集團化的浪潮中,根據自身產業優勢,以上遊供應鏈的身份融入一個強大的製造業終端國,通過後者對國際市場的佔據分享高附加值紅利

十年蹤跡十年心!

在這十年風雲激蕩的國際形勢中,普京送走了歐巴馬,迎來了川普。

他見證了數代政治明星沉浮,也飽嘗過世界舞臺上的人情冷暖,但從未忘記過蘇聯國旗凋零在紅場那一刻時的初心。不過,他還需要時間。

中國:十年一劍已破壁


對於中國而言,2010年,算得上是真正的變革元年。

那一年,在繼國民生產總值超越日本,提前四十年完成戰略規劃後,中國又在工業產值上超越美國,登鼎世界第一。

這是美國自189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以來,首次被其他國家超越。

過去一百二十年來,雖然美國曾遇到過很多挑戰對手,軍事強如蘇聯、經濟強如日本、科技強如歐洲,都未曾在工業產值和經濟總量這兩項關鍵指標上超越美國。

在工業實力決定國家實力的工業時代,即使中國在生產工藝上離美國還有差距,即使中國生產的仍是中低端製成品,但釋放出的信號已經非常強烈。

要知道,中國正在走的路和美國當年走的路幾乎一模一樣:先在總量上達到第一,搶佔市場,再利用總量積累的雄厚資本發展科技,突破產業鏈梯度,最後再通過手中的市場完成質的超越

因此,高度警惕的美國開始大範圍調整對華戰略,從有限對抗廣泛合作,走向廣泛對抗有限合作。

在歐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指揮下,超過百分之六十的美軍艦隊向西太平洋地區集結,美國國務院的外交官和情報部門的諜影,來回穿梭在亞洲各國的敏感區域。這一年,從東北亞到東南亞再到南亞,我國周邊的地緣政治環境,經歷一波又一波的動蕩。

2010年,天安艦事件,半導局勢劍拔弩張;

2011年,南海風波驟起,希拉蕊在東協論壇上公開表示,南海島礁爭端事關美國國家利益,美國需要介入南海調停。隨後,美國糾集菲律賓、印尼等六個東協國家在南海周邊的馬六甲、西裡伯斯、蘇祿等海域,展開示威性極其濃烈的聯合軍事演習。

2012年,當中國以三大艦隊數十艘戰艦,橫跨18000平方海裡的演習遏制越南冒險念頭後,美國又挑動阿基諾三世政府在黃巖島挑事。

同年,中日貨幣交換協議籤署前夕,日本爆發購島鬧劇,中日關係再度惡化。

2013年,由西方一手扶持的翁山蘇姬正式涉足緬甸政壇,繼南海和東亞之後,美國又在中南半島內陸開闢新戰線。同年,菲律賓政府就南海問題向聯合國海洋法庭提出仲裁。

2014年,中南半島泰國戰線生變,陸軍司令巴育發動政變,英拉被扣。與此同時,美日加緊對緬甸滲透,挑起地方和中央矛盾,遏制中國影響力。

2015年,歐巴馬政府啟動TPP項目,正式從經濟和地緣層面著手構建針對中國的環太平洋包圍圈,此舉也被視為美國試圖對華全面對抗的早期標誌。

顯而易見,美國的目標只有一個:

通過不斷製造區域危機事件,迫使資本在趨利避險的天性下從我國撤出!

當時,我國經濟結構雖然經歷過08年危機的調整,但外貿比重仍然最大,貿易順差是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如果發生上面這種情況,後果不堪設想,中國怎麼做的呢?

首先是「穩」,穩住周邊惡化的地區形勢,防止局面滑向戰爭,堅決不能跟著美國節奏走,更不能被美國牽著走。

接下來是擒賊先擒王!

如果挨個去應對,那就正中讓咱們多線作戰,疲於奔命的下懷,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找到一個能串聯起所有國家的核心點去破局,使之牽一髮而動全身,即擒賊先擒王。

誰是那個能串聯起所有國家的「王」呢?

而答案,毫無疑問是東西方貿易核心樞紐、涉及東南亞多國、對美國世界海權至關重要的南海。

於是在種島和仲裁案的刀光劍影間,一場冷戰後最大規模的海上對峙爆發了!

按照美國的計劃,只要仲裁案一公布,兩艘航母戰鬥群就會率衝陣,接下來日本、越南、菲律賓的漁船飛機也會魚貫而入,最終達到破壞中國對南海實際控制權的陰謀。

中國這邊也沒有半點退路,在央視一套熊出門的歡聲笑語中,三大艦隊上百艘戰艦雲集,千裡之外,DF21D彈道飛彈彎弓以待,態度十分明確:

你敢上門砸場子,我就敢扯袋子收屍!

這一刻,整個世界都在屏息以待,哪怕是一絲的風吹草動,全人類的命運就會被改寫,面對後果如此嚴重的抉擇,面對中國寧死一戰的決心,只會煽情演講的歐巴馬還是慫了。

兩支航母戰鬥群千裡大撤退,直至逃出DF的射程範圍方才停歇,而這場未戰即敗的潰退,被視為美國全球影響力崩盤的另一大標誌:

菲律賓開始全面調整外交策略,從親美反華到親華疏美;

日本不再瞎出頭,夾著尾巴做人;

一向唯美國馬首是瞻的新加坡也頻繁高喊擁抱中國時代;

馬來西亞更是明確執行悶聲發大財的方針絕不動搖!

此役後,西太平洋地區力量格局發生逆轉,中國正式掌握戰略主動權。

2018年,代表產業資本的川普政府,一改金融資本地緣制華方針,將對抗大方位調整到對工業發展至關重要的經濟科技領域。

不過,由於中國實力的增長和川普的短視,這場站在外界視角看,本該由美國輕鬆贏下的博弈,竟然被中國打的有來有回,尤其是多次被美國傾國之力打擊的華為,更是一度在逆境中創下出貨量全球第一的奇蹟。

當美國在實現國家戰略目標過程中所展現出的效率和實力,連中國一家企業都擊不垮時,所有人都已經明白了,廉頗已老,霸權遲暮。

接下來,是美國的萬曆十五年:

在全球疫情危機疊加百年大變局之下,人類進程史迎來了最具分水嶺意義的2020年!

福山鼓吹數十年的歷史終結論,在頃刻間被美式資本主義處理社會危機時所展現出的「醜」與「壞」而徹底終結,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擺在70億人口面前:人類命運共同體。

面壁十年圖破壁,十年一劍已破壁。

從1840年鴉片戰爭跌回谷底到生產力重回世界第一,中國用了170年時間;而從生產力第一到觸及歷史的方向舵,中國只用了十年。

2010年~2020年,波瀾壯闊的大變革一個接一個到來。中國人不僅站起來了,更強起來了!

2020年之後,站在時代洪流的浪潮上,大變革還會一個接一個到來!

各位,準備好了嗎?

戎 評 | 獨家原創 侵權必究 轉載需註明 
來自公眾號:戎評(rongping898)

親愛的朋友們,有很多朋友建議戎評另開一個號以防失聯,以防萬一,戎評開了一個小號,請朋友們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一下這個號。戎評會一直以優質文章回饋大家對戎評的喜愛!

【戎評推薦】自打入秋以來,溫度就像坐過山車一樣的直線下滑,身上套了一層又一層都不暖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就是一款讓你冬天也能和明星們一樣有型的保暖衣——量橙火山衣。

推薦理由:

1、火山紗+石墨烯黑科技面料。速熱、保暖、吸溼;

2、版型立體,時尚百搭。根據亞洲人的體型設計的版型,修飾腰型和手臂;

3、和羊絨一樣柔軟舒適。保暖親膚,即使貼身穿也超級舒服。

(點擊下方圖片可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高科技領域的競爭正改變大國戰略競爭的主要模式
    據此一些人甚至認為,至少在未來的十年裡,應當把競爭的重點放在武裝衝突以外的問題上,從當前的演進來看,特別是放在高科技領域裡的競爭上。進而言之,在用科技競爭/裝備競賽可以達到目的的情況下,大國之間的戰爭不是當務之急,不必急於為戰爭支付高昂代價。這也正應了美國決策者對「大國競爭時代」的構想。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大國競爭在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的託馬斯·F. 林奇(Thomas F.
  • 時代雜誌丨中國十年
    作者在2015年8月發表的本文中認為,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已不是假如而是何時的問題,世界將見證一個「中國十年」。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對抗以及一定層級的衝突是不可不免的。「中國十年將構成一個挑戰,但一個不穩定的中國很可能被證明是一個災難。」本文原題「The China Decade」,原刊於《時代》雜誌,2015年8月31日出版。文中小標題為譯者所加。
  • 為什麼中國和平崛起卻被川普指責為「修正主義大國」?
    俄羅斯與中國被列入第一類,因為兩國被認為是「改變現狀的國家」。川普為何這樣詆毀中國?中國是否存在所謂的「修正主義」?今天我們分享清華大學訪問學者齊思源(Vasilis Trigkas)的文章《中國修正主義大國預言的自我實現》進行探討,以下為全文內容:一些影響力巨大的期刊雜誌已經花費大量筆墨評估中國領導人所秉持的意圖,那就是要修正或者顛覆「全球秩序」。
  • 史玉柱網遊之路13年 《徵途》助力巨人打造IP生態鏈
    這款在傳奇、魔獸中殺出重圍的免費國戰網遊,在過去十三年裡不論背負了多少話題,但它取得的成績也足以成為中國遊戲歷史上不可撼動的一筆。最近,徵途在7月7日舉辦線下嘉年華的消息在各個平臺輪番刷屏,而巨人就此活動公布的大福利和大手筆,也一如既往繼承了13年前的風格,這股熟悉又迅猛的聲勢足以讓不少親歷者回想起不少往事,又不免令人感嘆起巨人令人敬佩的狼性。
  • 【全球觀察】林利民:後疫情時代的大國變局、全球治理與中國對外戰略
    自2010年中國上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後,國際格局出現了新態勢。近年來,中國經濟繼續保持較高增速,中國經濟總量已相當於排名世界第三的日本的3倍,遠高於當年蘇聯與世界第三經濟大國的經濟總量比值。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對中國也有一定負面影響,但中國率先阻遏疫情肆虐並將成為2020年度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大國,這意味著中國綜合實力增速優勢還將繼續擴大。
  • 解放軍報評論員:徵途漫漫 惟有奮鬥
    習主席在新年賀詞中,重申了「奮鬥」這一時代主題詞,強調「徵途漫漫,惟有奮鬥」,以飽滿的激情、昂揚的話語,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同心共築中國夢。「青松寒不落,碧海闊逾澄。」回顧2020年,徵途充滿艱辛,奮鬥成果顯著。
  • 金燦榮:十年以後,美國會接受中國崛起
    基本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中國人口紅利還將持續十年,另外還有一個紅利就是工程師紅利。中國培養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工程師,中國有一幫孩子,能夠認真的學數理化,而且中國人有點數學天賦的,學的還不錯。所以我們每年還會產生出大量的工程師,這是中國的福利,這是中國的福氣。
  • 敘利亞:十年內戰,何以為家?
    過去的一年,全世界都在抵抗新冠病毒襲擊,敘利亞依然每周都有人在武裝衝突中死去。十年內戰,給這個中東國家帶來的災害是毀滅性的。大國博弈覬覦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西方各大國都想在敘利亞插上一手。對於敘利亞內部兩大勢力而言,也都需要外國勢力幫助自己爭奪政權。在兩派當中,什葉派一直是伊斯蘭世界與西方文明對抗的力量中堅。主流什葉派學者紛紛批判西方,強烈反對西方對穆斯林世界的指手畫腳。這已成為現代什葉派意識形態和宗教理論的重要部分。
  • 矽谷始祖-仙童半導體浮沉錄
    一批又一批精英人才從這裡走出和創業,書寫了矽谷一段輝煌的歷史;然而,正因為人才的大量流失,也造成了這家公司歷經坎坷的商海沉浮。Intel 、 AMD 、National Semiconductor……這些在半導體產業聲名顯赫的公司無不與Fairchild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美媒:中國崛起成為超級大國是歷史重演
    西方實際上「搞錯」中國了。西方把中國成為大國限定在其自身——而非中國——的歷史經驗之內來理解。正因為如此,我們美國和西方以錯誤的方式談論和思考中國,並制定與影響當今中國及其在世界上作用的深層歷史趨勢不相匹配的政策。美國人遭遇中國恰恰是在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候。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中國,政治上腐朽,軍事上無能,經濟上陳舊,社會在西方人看來也很落後。
  • 中國未來十年的政治經濟分析
    中國是一個核大國。核大國之間,在恐怖平衡新法則下,輕易不會發生戰爭。而非核國家,想要以武力挑戰中國,無異於痴人說夢以卵擊石。所以,中美之間,不會爆發全面戰爭,俄美之間也不會爆發全面戰爭,中俄之間也更不會爆發全面戰爭。如果世界上前三名的軍事大國,相互之間都不會發起全面戰爭,那麼第三次世界大戰,根本就打不起來。
  • 【微財經】中國經濟未來十年的大趨勢
    中國是一個核大國。核大國之間,在恐怖平衡新法則下,輕易不會發生戰爭。而非核國家,想要以武力挑戰中國,無異於痴人說夢以卵擊石。所以,中美之間,不會爆發全面戰爭,俄美之間也不會爆發全面戰爭,中俄之間也更不會爆發全面戰爭。如果世界上前三名的軍事大國,相互之間都不會發起全面戰爭,那麼第三次世界大戰,根本就打不起來。
  • 對越作戰十年只為了教訓越南嗎?一戰為中國贏得40年!
    這個問題,只要是軍迷,都能立即回答出來——對越自衛反擊戰!▲只剩三家,怎麼玩?七十年代末的形勢,正是這樣一個時機——大三角原來的形勢,是每一方見到另兩家都要懟,有點像吃雞遊戲裡只剩三個玩家互殺的情況。當然還是中國更弱,所以蘇聯也打了一張牌——越南牌,用來先搞中國。
  • [深度] 基辛格意外「被炒」: 無力回天的中美「關鍵十年」 | 文化縱橫
    然而,中國究竟走什麼道路?各種政治力量和意識形態交織在一起,一度甚至處於白熱化狀態。可以說,這十年不僅是中國歷史發展上的關鍵十年,也是中美關係歷史上的關鍵十年,甚至是人類歷史上的關鍵十年。由此,我們才能理解美國為了在中國建立一個親美政府,就會不遺餘力地推動中國全盤西化或美國化;同樣,中國自由派為了推進中國走出「歷史三峽」的政治民主化事業,就會毫不猶豫地親美媚美。他們的政治目的不盡相同,但都遵循同樣的意識形態邏輯。
  • 天下 | 中國未來十年大趨勢!(深度好文)
    中國是一個核大國。核大國之間,在恐怖平衡新法則下,輕易不會發生戰爭。而非核國家,想要以武力挑戰中國,無異於痴人說夢以卵擊石。所以,中美之間,不會爆發全面戰爭,俄美之間也不會爆發全面戰爭,中俄之間也更不會爆發全面戰爭。如果世界上前三名的軍事大國,相互之間都不會發起全面戰爭,那麼第三次世界大戰,根本就打不起來。
  • 韓國專家:中國正超越美國成為值得全世界都尊重並能夠依靠的大國
    邁入新世紀,國際力量迎來了新一輪的大洗牌,俄羅斯、歐盟、日本、中國等都在迅速崛起,美國實行國際霸權的夢想也遲遲難以實現。在這之中,中國正在以世界獨有的速度和力量趕上國際最前沿,因而,韓國翻譯專家金泰成在參觀完中國的城市以後,就感慨:中國正在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都尊重並能夠依賴的大國。
  • 【大國崛起】 阿查亞:「文明國家」的神話:大國崛起和對世界秩序的文化挑戰|國政學人 第523期
    「文明的衝突」能否解釋美國主導的自由國際秩序的衰落?阿米塔·阿查亞在本文分析了印度、中國、土耳其和俄羅斯四個 「文明國家」崛起的歷史淵源和現狀,並提出「文明國家」強調文明身份的兩個解釋,指出世界政治的衝突不能簡單歸因於非西方「文明國家」的崛起。「文明」這個概念重回全球政策辯論的前沿。
  • 職業化之後的「軍銜主導」,有幾層含義?
    「軍銜主導」,想必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早在2007年提出「軍官職業化」的概念時,就已經有大量學者和專家提出了「去除行政等級,實現銜本位「的構想。去年,軍以上軍官已經先行建立了「軍銜主導」的格局。那麼,軍銜主導之後,軍官的等級制度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軍銜與地方職級還會存在原來一定範圍內的對應關係嗎。
  • 中國未來十年的政治經濟分析(深度雄文)
    而非核國家,想要以武力挑戰中國,無異於痴人說夢以卵擊石。所以,中美之間,不會爆發全面戰爭,俄美之間也不會爆發全面戰爭,中俄之間也更不會爆發全面戰爭。如果世界上前三名的軍事大國,相互之間都不會發起全面戰爭,那麼第三次世界大戰,根本就打不起來。第三次世界大戰不會到來,但是不意味著一切都風平浪靜。
  • 戴旭: 中國正被有計劃地推進大規模戰爭的核心!
    英國《衛報》評論稱,皮爾格提醒我們,正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歐巴馬主導了核開支的大規模增長和一個新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它意味著在中國的鼻子下建立軍事基地,打擊中國任何試圖把商業繁榮轉換為力量的舉動,用壓倒性武力來回應中國的南海訴求。「這一情況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新的總統正在讓美國人相信中國是他們新的敵人。紀錄片強烈糾正了人們對太平洋戰爭場景的漠不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