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上)

2021-02-23 吹牛用的歷史

現在,我們開始講述希波戰爭。

歷史上的希波戰爭一共兩次,中間相隔了十年,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的戰爭較量。記述這兩場戰爭最為權威的著作,當屬西方史學之父希羅多德的不朽巨著《歷史》。這部書從波斯崛起寫到兩次希波戰爭,全書共分為九個章節,按照古希臘九位繆斯女神的名字分別命名,形成了一部以戰爭過程為主軸、詳細記載參與戰爭各個國家內政外交和地區風土人情的曠世巨著。我的寫作,主要也是參照這部作品。

但是我選擇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它的名氣,而是在於它的核心價值:客觀與公正。

(希羅多德)

一般現在市面上比較靠譜的講述希波戰爭的作品,比如英國作家湯姆.霍蘭的《波斯戰火》,或者唐納德.卡根的《伯羅本尼撒戰爭》,或者經典文獻,如埃斯庫羅斯的《波斯人》、西塞羅《論神性》、保薩尼亞斯的《希臘志》都是站在希臘人一方說話的,免不了會「尊希臘、貶波斯」。但是希羅多德不一樣,他作為一個希臘人,並沒有在書裡偏袒希臘人,有的地方的措辭,明顯是站在波斯立場上看問題,作為讀者的體驗也就迥然不同了。因此這部書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認知與視角。

立場不一樣,結論也就會不同。希羅多德深知這一點,所以《歷史》一書中,他力求做到客觀公正,儘量從中立的角度看問題,這便是這部書最值得稱道的地方,也是我選擇《歷史》作為我的寫作的第一參考書籍的最主要原因。

接下來我們就沿著希羅多德的足跡,一起去看看這兩場戰爭都發生些啥,還有我們能琢磨出什麼道理來。

首先讓我們暫時離開愛琴海,把眼光往東挪一點兒,去看看希波戰爭中的另一方——波斯的來龍去脈。

 

(波斯帝國全盛時期)

波斯,是今天伊朗的前身。

波斯發源於今天伊朗一個叫做法爾斯的地方,大概位置是在伊朗的西南部。這個地方堪稱伊朗最牛的地區,因為伊朗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兩個時期,阿契美尼德王朝和薩珊王朝,最初全部崛起於法爾斯地區。我一直把這個地方和我們中國東北作類比,因為東北是女真人的發源地,中國歷史上女真人建立的兩個朝代,完顏氏金朝和愛新覺羅氏清朝,都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法爾斯的古文發音「Parse」,隨著與希臘文化的交流就演變成希臘語「Persis」,最後演變為今天波斯的英語單詞「Persia」。

今天大家與伊朗人交流,會有一個感覺,那就似乎每一個伊朗人發自內心都散發著一種驕傲,特別是當他們面對中東一幫阿拉伯哥們兒的時候,這種與眾不同的感覺會非常明顯。如果你認為他們都信仰伊斯蘭教就把他們看成差不多的一類人,那麼伊朗人會非常嚴肅地告訴你:我們不一樣!

伊朗和中東阿拉伯民族不一樣的地方很多,但最主要的區別是三個:民族、語言和宗教。在伊朗人看來,波斯民族,比起阿拉伯民族而言,文明程度更高,歷史更為悠久。波斯人開創歐亞非大帝國的時候,你阿拉伯人還在沙漠裡吃沙,我們可比你先進太多了;伊朗人是雅利安人,講的是雅利安語,是印歐語系的一個分支,今天伊朗的英語Iran和雅利安的英語Aryan無論從發音還是構詞規則上都非常接近,就是因為兩者近親的緣故。阿拉伯民族是閃米特人,講的是閃米特語,語言的差異導致文化基因也不一樣,阿拉伯人普遍是遊牧出生,而不管是現在的伊朗還是古代的波斯,文明的基因是定居和農耕,兩者文明的底層邏輯是不一樣的。至於宗教,伊斯蘭世界的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內部矛盾已經互相仇視了上千年,遜尼派(Sunni)的老大是沙特,而什葉派(Shia)的扛把子就是伊朗。作為什葉派領袖,伊朗在伊斯蘭宗教事務中,影響力是舉足輕重的(伊朗成為什葉派領袖的故事,我們後面談到阿拉伯帝國的時候會涉及),伊朗也自然瞧不上周圍那幫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人(當然反過來他們看伊朗人也不眼)。總之,伊朗在中東,處處顯得與眾不同,卓爾不群。

如果你要問這種驕傲從何而來,追根溯源的話,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居魯士大帝,以及他一手開創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

(居魯士大帝)

波斯坐落在今天的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兩條大河形成的衝積平原,便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核心區域,是「新月沃地」的組成部分。這個地方土地異常肥沃,《聖經.舊約》上說「流著奶和蜜」的迦南地區,就是「新月沃地」的一部分,可見這個地方產生文明的條件得天獨厚,因此也就孕育了人類最早的文明——蘇美爾文明,與埃及文明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早的文明發源地,領先於後來的希臘、印度和中國。

但是這個地方與其他文明區域相比有一個很不同的特點:一點遮擋都沒有。

其他的文明,多少都有一點自然形成的屏障,可以對自身的安全有一點依託。比如埃及有撒哈拉沙漠、希臘有地中海、印度有興都庫什山、中國有青藏高原,而美索不達米亞啥都沒有,是真正的一馬平川。而這個地方又是如此富饒,那無論是大羅神仙還是牛鬼蛇神,都能來這裡試試身手,碰碰運氣。因此就必然就造成了一個問題:打仗的時間多,太平的時間少。所以兩河文明的書籍看起來特別頭大:部落太多,人名太多,地方太多,戰爭太多,事件太多,彼此之間的關係又太複雜,讀起來就一個字:亂。

如果撇開那些支線劇情,兩河文明的發展脈絡最精簡的概括應該是下面這樣的:

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西臺--亞述--新巴比倫—波斯

講述波斯,我們從亞述開始。

亞述是兩河流域的一個大玩家,存在時間前後長達數百年,疆域最遼闊的時候曾經統治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輝煌一時。亞述歷史上曾經接連出現了6位大有作為的君主,將亞述的版圖擴充到了極致。但是不管是誰,他們都遵循了亞述人的一個普遍特點:極其彪悍。

注意措辭,不是彪悍,是極其彪悍!

大家今天如果去到倫敦大英博物館參觀,在其中的中東館區,有一組是展示亞述人打獵的浮雕,展品是幾十組石雕一一拼接而成,這組浮雕佔據了兩個牆面,你從頭到尾走一邊,能夠完整看清楚亞述人當時集體狩獵的宏大過程,十分震撼。

之所以要講這組展品,倒不在於它的藝術造詣,而在於內容。大家仔細去看浮雕,會發現這幫亞述人打獵的對象很特別,他們只對一種獵物感興趣:獅子。

 (倫敦大英博物館中東區亞述浮雕群)              

    

   (亞述人獵殺獅群)          

 亞述人這種狩獵獅子的習俗,最初是部落自然的行為。後來等到帝國越來越大,統治者刻意將這種捕獵形式固定下來,作為亞述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抓手。類似於清朝滿人每年的熱河秋狩。通過這種集體活動,提高凝聚力,重申尚武的精神。從這個例子裡大家可以自己腦補,這幫人崇尚武力到了什麼程度。同樣,大家也不難想像,如此彪悍的這幫人,對待被他們徵服的人,會是個什麼嘴臉。

獅子我們都不放在眼裡,你們這幫屁民算什麼東西?

在這種思維意識下,亞述從上到下就是一部暴力機器,國家治理根本談不上技術含量。閱讀亞述的歷史,看到的最多的字眼就是酷刑與徵服,他們酷刑的暴虐程度,徵服的嗜血程度,在人類歷史上都不多見。

可想而知,這種統治方式出問題那是早晚的事。

在亞述最後一位雄主巴尼拔去世後,亞述帝國迅速衰落。而在同時,鄰居迦勒底人崛起了。公元前626年,迦勒底攻佔了亞述統治下的巴比倫城,建立了新巴比倫王朝。公元前612年,新巴比倫王國攻佔了亞述首都尼尼微,7年後的公元前605年,如日中天的新巴比倫軍隊在著名的尼布甲尼撒二世統領下,在卡赫美士戰役中擊敗了埃及軍隊,亞述僅剩下的一點兵力也在這場戰役中被消滅乾淨,至此,這個曾經不可一世亞述帝國徹底滅亡,前後才21年。相比他的存續期,他的滅亡快得就像自由落體,與他血腥的統治脫不開干係。

滅了亞述,整個地區就進入了新巴比倫王國當老大的時代。在巴比倫大哥的身邊,有個小弟叫米底王國,從一開始就堅定跟隨巴比倫東徵西討。現在大哥牛掰了,他也跟著風光無限,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國,一下子幹成為了大國。這樣一來,米底國和大哥新巴比倫,還有他的北方鄰居呂底亞一起,成為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三大帝國。

波斯,正是這個米底王國的小弟。

(波斯崛起前的位置)

說到這兒,大家發現,原來一開始的波斯只是一個菜鳥小國,撐死了就是一個跟班。一個連上牌桌資格都沒有的屌絲國家,那怎麼就變成了那麼牛的超級大玩家呢?

逆襲,從一個夢開始。

一天夜裡,米底國王阿斯提格斯做了個有點尷尬的夢。他夢見他的女兒在小便,結果尿液一落地居然變成了大洪水,淹沒了整個王國。醒來後他趕緊找祭祀解夢,得出的結論說這是大兇兆,代表著你女兒以後生下的孩子會毀滅米底王國。阿斯提格斯一聽就急了:好不容易有了今天不能就這麼沒了。於是他大手一揮,立刻把女兒遠嫁了出去,給了一個叫岡比西斯一世的波斯低級貴族。阿斯提格斯打的算盤很清楚:波斯是我的附庸國,一個弱雞小部落,女兒嫁的人在這個部落裡也不算最有實力的貴族,那麼將來你的孩子也不能威脅我的國家。

女兒嫁過去之後,不久之後生了一個男孩,他就是居魯士。

阿斯提格斯滿以為事情到此結束了。結果又是一天夜裡,他又做了一個夢,又是夢見他的女兒,不過這次不是不文明行為,而是她女兒的肚子裡長出了一株葡萄藤,把整個美索不達米亞都給遮住了。醒了過後,阿斯提格斯再找人解夢,得到的結果和上次一樣:你女兒生的孩子,將來會滅了所有人,包括你這個外公!

接下來的橋段就很俗了,都是我們熟悉的味道。

快崩潰的阿斯提格斯派來了手下的一員大將哈爾帕格斯,指示他去殺人滅口。哈爾帕格斯找到了岡比西斯一世夫妻倆,但是始終下不去手,最後他偷偷把小居魯士帶到了很遠的地方。那裡正巧有一對夫婦,剛生了一個男孩夭折了,他們就主動收養了居魯士,再把他們死去的孩子的屍體交給哈爾帕格斯回去交差。

居魯士就這麼活了下來。

長到少年,小居魯士長得濃眉大眼,體格強壯,成了當地的孩子王。有一天,這幫孩子在玩小孩子過家家的遊戲,居魯士在裡面扮演國王,有一個當地的大貴族孩子也和他們一起玩兒。結果不知道是入戲太深還是假戲真做,居魯士在遊戲裡以國王的身份,用鞭子抽了這個貴族孩子一頓,那可是實打實的真抽,打的人家小少爺遍體鱗傷。貴族孩子的父母當然不幹,就抓住了居魯士這個沒大沒小的小王八羔子扭送公堂。由於涉及到大貴族,這個案子就驚動了宮廷,居魯士的身世就在這個案子審理過程中被挖了出來,國王阿斯提格斯因此得知了他這個外孫還沒死。

在核實了居魯士身份後,阿斯提格斯立刻起了殺心。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阿斯提格斯身邊有個祭祀,估計不想主子作孽太多,就忽悠老闆說:你這個外孫在遊戲裡面已經成為國王了,那麼現實中就成不了王了,因為波斯有句話叫做「沒人可以兩次稱王」。既然這個小子沒辦法成為國王了,那對你還有什麼威脅呢。畢竟是你的外孫,血濃於水,殺得怪可憐的,還是留著好。一番說辭下來還真把阿斯提格斯給說動了,居魯士因此涉險過關,被送回了波斯。

回到波斯的居魯士,理所當然地恢復了貴族的身份,接著繼承了家產,這是居魯士人生的第一桶金,接下來的幾年,年紀輕輕的居魯士捲起袖子勵精圖治,其中最為關鍵的一步是在公元前559年,他率領部族成功統一了波斯的10個部落,不僅使居魯士的威望蒸蒸日上,也使波斯正式成為一個統一體。在居魯士的治理下,波斯內部秩序井然,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本來這樣的日子挺好,但像他這樣能幹的人,老天爺註定不會讓他當小清新的。

不久後的一天,他接到了一個人寫給他的一封信、一封勸他造反的信。

寫信的人,叫哈爾帕格斯。

對,就是那個被派去殺居魯士、又沒能下去手的米底將軍。

阿斯提格斯雖然沒再為難居魯士,但是看到哈爾帕格斯,心裡很窩火:好你個龜孫,居然敢抗命!為了讓他長點記性,阿斯提格斯幹了件特別混蛋的事兒。

在一次宮廷宴會上,阿斯提格斯設計將哈爾帕格斯的兒子騙到偏僻的地方殺害,然後命令廚房把這個孩子剁成肉醬做成菜,放到哈爾帕格斯面前,讓他蒙在鼓裡的情況下吃了下去。等吃完了,再把孩子的遺骸放在籃子裡送到哈爾帕格斯面前,讓他把這些「用不著的東西」帶回去,等於用這種變態的方式告訴他你吃的是自己的兒子。

要是換了別人碰到這種場景,要麼當場崩潰、要麼直接抄傢伙上去拼命了。但這個哈爾帕格斯卻是個不一般的狠人,面不改色,照吃不誤,吃完了還表示奴才抗命罪有應得,領導殺得有道理,滿口都是謝主隆恩、我主萬歲的話。阿斯提格一看認錯態度很好,覺得這小子還算識相,敲打的目的達到了,就沒再繼續追究,哈爾帕格斯官照當,兵照管,權照抓。

每次看到這,我都對阿斯提格斯這個老兄的智商著急。

我們一直都說「胡蘿蔔加大棒」手段有多麼有效,但這招用起來可是個技術活兒。簡單說就是胡蘿蔔要足夠大、足夠多,捨得給,人們才有動力去幹活。而大棒要有效果,掄起來要注意分寸,不能用力過猛,打疼了人會長記性,打死了就傻缺了。阿斯提格斯以為這種殺雞儆猴的把戲就能換來戰戰兢兢的忠誠,但你殺的可是人家親兒子,哈爾帕格斯豈會善罷甘休?你殺人家兒子還繼續讓人家掌權,不是等於給自己挖坑埋雷嗎?你是不是過高估計了自己控制局面的能力?

我一直想問問這位阿斯提格斯:你這麼好的自我感覺究竟是哪裡來的?

因為有了這個血海深仇的故事,這才有了上面提到的,居魯士收到勸他造反的書信。在信中,哈爾帕格斯承諾,只要你造反,他就當內應。

居魯士接到信後,權衡再三,覺得他這個外公實在太不是東西了。如果他起兵,勝算應該很大。

那就反!

決定造反的居魯士,進行了極富創意的戰前動員。

有一天,他將族人召集在一起,每個人都帶上種地開荒的工具,跑到郊外。居魯士指著一片荒地,讓族人們馬上對這塊地進行開墾,不許問為什麼,叫你幹你就幹,不服憋著。所有人在他的指揮下往死裡幹了整整一天,一個個都累成了狗。到了晚上收工,居魯士一分錢工資沒發、一句暖心的話沒講,揮揮手拿他們當屁一樣給放了。族人雖然不敢問,但是心裡非常惱火。

到了第二天,居魯士又把族人召集到一塊兒,不過這次沒帶他們去刨地,而是到了一處花園。族人們走進去的時候,發現盛大的宴會已經準備好了,到處都是鮮果佳餚和各色美酒,還有歌舞助興。這一次居魯士笑臉相迎,熱情招呼大家開吃。族人們雖然感覺這小子肯定有事情,但既然來了,那就先吃飽再說。於是這幫波斯人敞開了吃喝,宴席持續了整整一天,享受了一次難得的奢侈。

酒足飯飽之後,居魯士站起來問了大家一個問題:

你們覺得昨天的日子好,還是今天的日子好?

這不是廢話嗎!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居魯士說,我們波斯人現在被米底人統治,我們的生活狀態就好像是第一天的樣子。我們幹活幹到吐血,在米底人看來就是活該,因為他們當我們是奴隸,奴隸就活該被歧視,受虐待也是天經地義。想要好臉,不存在的。想要工錢,做夢去吧,想要好日子,奴隸不配過好日子。這就是我們波斯人當前的處境。

而今天的日子,每個人都覺得好,但是如果我們不反抗,這種生活是不會自動找上門的。米底人天天過的就是這種日子,而我們只能看著。但是今天,我居魯士向大家保證,如果大家願意和我站在一起並肩作戰,我一定可以帶領大家把壓在我們頭上的米底人掀翻,我保證以後大家天天能過今天這樣的日子。

這下,這幫波斯哥們兒全明白了,這是造反動員啊。

幹不幹呢?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陣沉默。

:「如果失敗,要殺頭的。」有人提醒居魯士。

:「要是不幹,你現在的日子可能還不如殺頭來得痛快。」居魯士提醒他們。

看看身上的破衣爛衫,再看看手裡的酒肉。

爺們兒幹了!

公元前553年,波斯人居魯士,在伊朗法爾斯地區集結軍隊,扯起反叛大旗,正式對米底帝國宣戰。

相關焦點

  • 波斯帝國之父 | 居魯士大帝
    居魯士是古代波斯帝國的締造者,經過一系列戰爭,將波斯由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小城邦,發展成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創下了豐功偉業。居魯士二世又稱即居魯士大帝,古代波斯帝國的締造者。居魯士圓柱以楔形文字寫成,發現於尼尼微城的圖書館遺址內。文獻指波斯居魯士大帝實施新帝國政策。
  • 寬容:波斯帝國稱霸天下最強有力的「大殺器」
    居魯士二世的形象,在古代東西方的文學和歷史著作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而他得以稱霸的「大殺器」,又被後世多少統治者所借鑑了呢?現在的伊朗,一直被美國實力碾壓,可是在兩千多年前,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人可是創建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洲、非洲和歐洲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而那個時候的北美,還只是圍著篝火跳舞的原始部落。
  • 公元前6世紀的波斯(2):居魯士(上)——中東版趙氏孤兒
    在完成這項任務之後,居魯士發出第二道命令,讓他們在次日沐浴更衣後集合。居魯士宰殺了他父親所有的綿羊、山羊和牛,並準備了酒和各種美食犒勞波斯全軍。第二天,波斯人聚集在草地上,盡情飲宴。此時,居魯士問他們是喜歡第一天的勞苦還是第二天的享樂。聽到大家都選擇了後者,居魯士說:"各位波斯人啊,如果你們聽我的話,就會享受無數像本日這般的幸福;如果你們不肯聽我的話,那就要受到無數像去日那樣的苦役。"
  • 中東往事:從波斯到伊朗
    阿契美尼德帝國,也稱第一波斯帝國,如果把居魯士大帝的祖先阿契美尼斯算上去,它的歷史得有375年(公元前705-前330),如果再按希臘神話來算,那更不得了,因為希臘神話記載阿契美尼斯是宙斯的孫子,所以,希臘文明是值得懷疑的。
  • 波斯人 3: 萬王之王
    居魯士率領的波斯崛起之後,波斯迅速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在波斯的攻擊之下,舊文明中心,包括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小亞細亞,所有的帝國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波斯軍隊主要由弓箭手組成,他們是近戰士兵,又是優秀的弓箭手,可以在200步的距離射出像疾風暴雨一般的箭,連續不斷的如暴雨一般的箭雨傾瀉而下,使敵軍無法喘息,甚至無法呼吸。
  • 波斯與希波戰爭
    雅利安人長達千餘年的遷徙,是世界歷史上遊牧民族對農耕民族的第一次大衝擊。在遷徙前夕,他們已經進入了青銅時代,氏族社會發展到了最高階段,出現了祭司、武士和農夫這三大種姓。在進入伊朗和印度後,又產生了工匠種姓和賤民。
  • 波斯帝國名字多好聽,為啥要改成伊朗?希特勒的影響太大了!
    我們看看上面的地圖,這個地圖就是公元前6世紀時的波斯帝國,現在的埃及、利比亞、小亞細亞等廣大區域,都屬于波斯帝國的地盤。資料記載,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攻佔色雷斯,波斯帝國疆域橫跨亞細亞洲、阿非利加洲、歐羅巴洲三大洲。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採取一系列改革,波斯帝國達到鼎盛。但是,時光易逝、輝煌不再,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中,已經看不到波斯的影子。為啥呢?已經更名為伊朗。
  • 波斯!伊朗人心底的痛
    當時的波斯不僅作為「東方」站在了整個「西方」的對立面,成為二極世界的一方,還是世界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巨型帝國。100年前的2月,波斯軍官禮薩·汗幾乎兵不血刃地實現了政變。4年後,他建立巴列維王朝,自詡「第四波斯帝國」皇帝。如今的伊朗人為何對昔日的「波斯」耿耿於懷?
  • 古代超級大國之一,波斯帝國的興盛與衰落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不利的地理條件的波斯人,卻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了亞歐非三個大洲的古代超級大國之一的波斯帝國,在世界古代帝國中都是佼佼者。而人類的傳承靠的正是文明,我們今天的所有取得的進步不就是那些已經消亡的帝國與民族共同努力的結果嗎?而曾經縱橫一時的波斯帝國也以自己鮮明的文明特徵流傳於史冊,就像是在希波戰爭中波斯不就是東方文化向西方輸送的主力軍嗎?
  • 晏紹祥:波斯帝國的「專制」與「集權」
    奧姆斯特德的《波斯帝國史》長期是西方學術界關于波斯帝國的標準著作。雖然作者在書中多次論及波斯國王的權威,但似乎並未對波斯王權做出定性論述,更沒有強調波斯中央集權的性質。⑧庫克一定程度上承認波斯國王的專制,但他似乎並不認為波斯帝國能夠實行中央集權的統治,反而強調作為一個範圍廣大的帝國,波斯政治的日常運作,必然以對地方習俗的高度寬容為特徵。
  • 當年今日-大事記:10月12日(波斯國王大流士的軍隊攻克巴比倫)
    公元前539年10月12日,波斯國王大流士的軍隊攻克巴比倫,此後將此城市作為波斯帝國的首都。        大流士一世(中文聖經譯為「大利烏」)即大流士大帝,波斯安息省長希斯塔斯皮斯的兒子,公元前521年至公元前485年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君主。
  • 希波戰爭前奏:希臘城邦反抗波斯帝國,民主對抗獨裁結局會怎樣?
    波斯帝國崛起之後四處擴張,經過了居魯士大帝、岡比西斯二世和大流士一世三代帝王的努力,波斯帝國的疆土終於橫跨歐亞非三大洲。波斯帝國在歐洲最為富庶的領土,莫過於其早先佔領的希臘東部諸城邦。波斯帝國在其統治疆域內實行的是君主獨裁統治,而希臘東部城邦人民嚮往的卻是民主體制。所以希臘東部城邦民眾,非常厭惡波斯帝國的執政方式。
  • 公元前6世紀的波斯(8):大流士一世(中):被低估的君主,被高估的帝國
    重拾河山大流士成為君主後,波斯帝國瀕臨分裂——自打居魯士起的寬容政策將地方勢力養的膘肥體壯,全國各地擁兵自重的地頭蛇根本不服新國王大流士
  • 曾統治全球44%人口的波斯今安在?
    公元前6世紀初,米底部落徵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部落,並滅亞述帝國,其疆域擴至現土耳其安納託利亞東部、現伊朗西部、東部和西南部。米底王國的都城,就是後來成為絲路重鎮的哈馬丹。公元前550年,米底國被波斯帝國居魯士二世消滅。
  • 「文明高峰」時空上的輪動-從伊朗高原說起
    波斯人同化埃蘭人-互鑑的成果「在波斯帝國興起之前,在這個西亞地區有一個波斯人的國家米底王國,有一個新巴比倫王國。米底帝國吞併和統治了古代埃蘭文明,在伊朗高原定居把伊朗高原伊朗化以後建立了一個帝國,所以伊朗的帝國歷史應該從米底帝國算起」。(西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主任 冀教授)
  • 曾經橫跨亞歐非的波斯帝國,為啥現在淪為了二流國家?
    #波斯#波希戰爭共分為三輪第一輪波希戰爭 波斯帝國的海軍因天氣遠徵失敗公元前492年,波斯帝國皇帝大流士一世夢想在愛琴海看日出,藉口雅典偷偷援助米利都反抗波斯人,由他女婿率領兩萬五千名海陸大軍,浩浩蕩蕩遠徵雅典。
  • 原創|史上最強十大帝國,世界霸權交接簡史!
    1、波斯帝國波斯帝國始於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阿契美尼德王朝,結束於1935年巴列維王朝,其間斷斷續續綿延了二千多年,建立過多個王朝。最終,波斯帝國於1935年,由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前334年~前331年,波斯帝國在格拉尼庫斯河戰役、伊蘇斯戰役以及年高加米拉戰役中均戰敗於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當時的阿契美尼德王朝走向滅亡,波斯帝國中斷,霸權交接到馬其頓帝國!
  • 拜佔庭帝國大戰略 | 查士丁尼大帝
    小編按:在勒特韋克筆下,拜佔庭帝國的歷史,是名副其實「在鬥爭中求生存」的歷史。只不過,拜佔庭所依賴的「鬥爭」,更多是指情報和外交鬥爭,是以一種隱秘且代價較小的方式進行。那種需要不停在戰場上刀兵相見,殊死拼殺,通過展現軍事實力來獲取勝利的鬥爭,並非拜佔庭戰略的核心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