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王國、亞述帝國和波斯帝國簡介

2021-02-23 歷史沉思

        當漢謨拉比繼承第六代國王王位時,巴比倫還是個小邦,還向亞述稱臣。漢謨拉比機靈善變,他的基本策略是團結鄰邦,集中全力打擊一個主要敵人。經過38年的戰爭,漢謨拉比建立起較鞏固的中央集權國家。 

  國家的軍政權力、立法權和司法審判權都集中在國王手裡,有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協助他進行統治。國家有一支常備軍,必要時還徵召村社農民組成軍隊。巴比倫的庇護神馬都克被尊為全國的主神。

  《漢謨拉比法典》的制定消除了原來各城邦的立法,把全國法令統一起來。

  古巴比倫王國時灌溉系統進一步發展,耕犁有所改進。青銅工具普遍使用,手工業生產提高,制磚、縫紉、寶石匠、冶金、刻印工、皮革工、木匠、造船工、建築工都已出現。國內外的商業貿易也有了發展。巴比倫時期農村社會分化已很激烈,土地已經可以買賣、抵押、轉讓和繼承,國王擁有巨大的王室經濟,還壟斷著國內外的大宗貿易。

  公元前16世紀中葉,古巴比倫被西臺人所滅。

        亞述人是閃族語系人種的一支,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底格裡斯河河畔定居下來,建立了一個以亞述城為中心的小國。

  亞述城邦的最高管理機關為長老會議,每年推舉一個值年官,稱為「裡模」,管理財政、商業和高利貸活動;國家的另一高級公職「伊沙庫」則管理土地、司法和行政,有權召集長老會議。

  公元前9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亞述歷史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這時鐵器已經逐步取代青銅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奴隸主階級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日益擴大,這就成為亞述統治者對外實行軍事擴張的動力。公元前745年~前727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進行了軍事改革,建立完全由王室供應的常備軍。這支強大的軍隊是亞述統治者對外擴張最有效的工具。

  同時,周邊強國有的已衰落或滅亡,有的無力制止其侵略,因此亞述統治者利用這一形勢,實行對外擴張。公元前743年,發動對烏拉爾圖戰爭,之後又攻陷大馬士革,推羅、畢布勒等城被迫向亞述納貢。公元前729年,吞併巴比倫;公元前722年~前705年亞述擊潰烏拉爾圖,佔有小亞細亞東部地區;公元前671年取得對埃及的統治。至此,古代西亞和北非文明發達的地區,都已囊括在四境之內。

  約公元前639年,亞述毀滅依藍,終於形成一個龐大的軍事帝國。

        大流士是公元前522年登上波斯國王王位的,當年他才28歲。大流士做了國王(公元前522年~前486年)以後,對外繼續進行侵略戰爭,對內大流士把帝國分為20個省,每省設總督一人。為了防備總督反叛,他還派出許多人去監視他們。為了密切中央與地方的聯繫,大流士繼承亞述帝國的驛遞制度,在帝國境內修築大道,把首都跟各個行省聯結起來。

  交通發達促進了帝國的貿易,為了安全,沿途又派有士兵保護商旅行人免遭搶劫,波斯和印度以及地中海各國的貿易很快就發展起來了。每年,大流士從各行省勒索大量黃金,鑄成金磚,保存在皇宮金庫裡。他還第一次鑄造和使用金幣。大流士非常注重稅制改革,其稅收制度計算得十分精細,納稅者戲稱大流士是「小商販」。靠著對各地人民的殘酷壓榨,大流士過著極其豪華奢侈的生活。他建造宏偉的王宮,吃進貢來的奇珍佳餚。王宮裡伺候他的奴僕多達1.5萬人。

  大流士還建立了強大的常備軍,自己擔任最高統帥,他得意地宣稱:「我——大流士眾王之王」。

相關焦點

  • 24、近東文明——亞述帝國(下,一)
    我們先提前見識一下希臘波斯戰爭前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帝國:希波戰爭兩國疆域對比,希臘紫色區域,波斯綠色新亞述帝國(前911-前609)是最為現代人所熟知的亞述時期,不僅僅是因為其擴張達到了頂峰,也因其臭名昭著的無情和殘酷。"
  • 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上)
    如果撇開那些支線劇情,兩河文明的發展脈絡最精簡的概括應該是下面這樣的: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西臺--亞述--新巴比倫—波斯講述波斯,我們從亞述開始。亞述是兩河流域的一個大玩家,存在時間前後長達數百年,疆域最遼闊的時候曾經統治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輝煌一時。
  • 寬容:波斯帝國稱霸天下最強有力的「大殺器」
    之所以能夠建立一個如此龐大的帝國,除了波斯帝國的創始人居魯士大帝卓越的戰爭指揮藝術,最關鍵的就是他對被統治者採取寬容的政策。    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帶領剛剛成立的波斯部落聯盟,徵服了他自己外公所統治的米底王國,接著又徵服了帕提亞。
  • 波斯帝國之父 | 居魯士大帝
    ,經過一系列戰爭,將波斯由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小城邦,發展成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創下了豐功偉業。他以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小首領起家,經過一系列的勝利,打敗了3個帝國,即米底、呂底亞和巴比倫,統一了大部分的古中東,建立了從印度到地中海的大帝國。今天,伊朗人將居魯士尊稱為「國父」。負責殺死嬰兒任務的是國王的一個親信哈爾帕哥斯,他不敢自己動手,便把孩子交給一個牧羊人,讓他將這孩子扔到荒郊野外。
  • 古代超級大國之一,波斯帝國的興盛與衰落
    這個十分重要的橋梁般的國家就是人們所稱的波斯帝國,當然這其實只是希臘人對於他的稱呼其實他們自己的叫法是伊朗人意思是「雅利安人的家園」。因為波斯帝國的建立就在今天的伊朗高原,從地理位置來看波斯北面面臨裏海以及中亞盆地,南面面臨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冬東面和西面分別是興都庫什山脈和高加索山脈,總體來說它的地理位置都比較的閉塞不是臨海就是被山脈隔絕。
  • 波斯帝國名字多好聽,為啥要改成伊朗?希特勒的影響太大了!
    我們看看上面的地圖,這個地圖就是公元前6世紀時的波斯帝國,現在的埃及、利比亞、小亞細亞等廣大區域,都屬于波斯帝國的地盤。資料記載,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攻佔色雷斯,波斯帝國疆域橫跨亞細亞洲、阿非利加洲、歐羅巴洲三大洲。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採取一系列改革,波斯帝國達到鼎盛。但是,時光易逝、輝煌不再,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中,已經看不到波斯的影子。為啥呢?已經更名為伊朗。
  • 埃蘭與亞述-中東文明興衰
    前612年亞述被新巴比倫滅亡。前586年耶路撒冷被巴比倫王燒毀,70年後波斯滅亡巴比倫。以色列的北南威脅也就成為陰影,聖經預言末期還會有圍攻之戰,這就是佛經中的共業報應——世界大戰也被註定了。後來,埃蘭被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巴比倫第四王朝擊敗,中埃蘭時期結束。前8世紀,埃蘭與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君主制國—迦勒底王國共同對抗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君主制國—亞述帝國(前934—前605年)。不過,埃蘭國內這時發生嚴重分裂,王室內部出現親亞述派與反亞述派,各地分裂成許多獨立的君主制小國,難以集中全國力量反抗外來侵略。
  • 亞述帝國與「血腥的獅穴」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和他的後代,憑藉強大軍隊,進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戰爭,先後徵服了小亞細亞東部、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倫尼亞和埃及等地,成為兩河流域和北非一帶最強大的軍事強國。  亞述帝國的軍隊,擁有當時最強大的攻城武器。一種叫投石機,是亞述軍隊特有的一種攻城器械。它們是一個個巨大的木框,裡面裝有一種特製的轉盤,上面絞著用馬鬃和橡樹皮編成的繩索。
  • 波斯與希波戰爭
    雅利安人入侵時,原始的印度文明已經萎縮沒落,因此種姓制度後來在印度完好地保存了下來,但是在伊朗,雅利安人受到埃蘭人、加喜特人等尚武的原住民文化的影響,又與兩河流域的先進國家如亞述帝國有密切往來,因此最終形成了新型的文化,並成為伊朗歷史的主流。
  • 晏紹祥:波斯帝國的「專制」與「集權」
    波斯本土的帕撒加戴和波斯波利斯,米底的埃克巴坦那,也是國王經常的駐蹕之所。一些重要的文獻,例如居魯士同意猶太人重新修建耶路撒冷聖殿的詔書原件或者副本,保存在這些城市中。巴比倫可能也是一個重要的行政中心,而在財政上,它佔有重要地位。王儲登基之前,偶爾也會出任巴比倫國王,並居住在巴比倫的宮殿中。
  • 歐洲系列 — 「波斯崛起」之米底人對小亞細亞半島的滲透
    作為伊拉克北部的石油重鎮,以及有分裂傾向的庫德人的核心之地,摩蘇爾在當年出現在國際新聞中的頻率頗高。  以亞述人領地的位置來說,亞美尼亞高原、伊朗高原、兩河平原,以及今天的敘利亞都是他們的直接攻擊目標。不過反過來,在亞述王國強大壓力下,這些地區也可能聯合起來,共同應對來自底格裡斯河中遊的壓力。前面我們也說了,在米底人完成內部整合後,他們也的確聯合了兩河下遊的巴比倫,共同打跨了這個強大的對手。
  • 新巴比倫王國一夜之間離奇滅亡——堅固城牆擋不住茫茫天意
    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又名伯拉大河)和底格裡斯河。不同的民族在這片土地上演繹過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如阿摩利人、加喜特人、阿拉米人、埃蘭人與迦勒底人,兩河流域的同胞亞述人也統治過巴比倫。巴比倫這塊土地在公元前626—前539年成為新巴比倫王國的所在地。新巴比倫王國滅亡了古猶太人的王國,因此《聖經》中多次提及它,《啟示錄》中也引用該典故。
  • 公元前6世紀的波斯(8):大流士一世(中):被低估的君主,被高估的帝國
    先是小亞細亞西面薩摩斯島的希臘人叛亂了,當大流士的一支軍隊陷入該島內亂之際,巴比倫也反了,很快一波波叛亂席捲了整個兩河流域——從亞述到巴比倫到埃蘭全部叛變,接著,波斯腹地——米底……也叛亂了……多說一句,埃蘭、米底這些地方都是波斯革命老區,前腳人家還跟岡比西斯在埃及並肩作戰呢,這會都不鳥你大流士,恐怕這也能說明大流士的王位來路不正。
  • 以西結書:31章-末世三個帝國
    這章預言末世三棵大樹:埃及之樹,亞述之樹,巴比倫大樹,伊甸園之樹,也就是以色列之樹,最終都被砍伐,就是列國受罰之日,大災難降臨。這就是中俄美三個帝國。古代中東出現亞述與巴比倫兩個帝國,而埃及是傳統帝國,三雄曾經並立,並且相互徵戰毀滅過對方,而以色列就是在這個夾縫中立足的,周朝建立時期也正是大衛建立以色列聯合王國時期。
  • 公元前6世紀的波斯(2):居魯士(上)——中東版趙氏孤兒
    而亞述人的進攻迫使米底各部落聯合,並擊退了亞述人的進攻。在那之後,米底成為統一的大國,開始了與亞述人的爭霸戰爭。公元前630年左右,亞述帝國內部混亂,被壓迫的迦勒底人奮起反抗,與公元前626年建立起新巴比倫王國。經過無數鬥爭,米底人在一個叫基亞克薩雷斯的國王率領下與新巴比倫聯手一起擠兌亞述人。
  • ​希臘的馬其頓人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馬其頓王國乃至整個希臘也都不能使他滿足。能夠滿足他的,只能是一個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國。亞歷山大大帝徵服波斯並不僅僅是為了要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事實上,他還有一個完全不同的目的。因為他從自己的老師亞里斯多德那裡學到過,關於古老的亞特蘭蒂斯被海水淹沒之後,人們又在印度開始了新的文明的事情。他也學到過古老的波斯、巴比倫及埃及文明中的智慧。
  • 一個人的帝國 馬其頓的崛起與崩塌(下)
    亞歷山大宣稱大流士死前指定自己為波斯王位繼承者,為他舉辦了隆重的葬禮並發誓要將殺害他的兇手——巴克特裡亞總督貝蘇斯繩之以法,最終,遭到擒獲的貝蘇斯被以對待波斯叛變者的傳統方式割掉鼻子和耳朵後處決 僅僅三年多功夫,龐然大物一樣的波斯帝國就被馬其頓人的鐵騎踐踏得灰飛煙滅,除了他們內部腐敗不堪和自己太不爭氣的原因,亞歷山大的乾脆果斷和勇往直前肯定是更決定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