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近東文明——亞述帝國(下,一)

2021-02-13 歷史啤酒瓶

發現太長,分兩篇。

我們先提前見識一下希臘波斯戰爭前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帝國:

希波戰爭兩國疆域對比,希臘紫色區域,波斯綠色

新亞述帝國(前911-前609)是最為現代人所熟知的亞述時期,不僅僅是因為其擴張達到了頂峰,也因其臭名昭著的無情和殘酷。"Assyria must surely have among the worst press notices of any state in history." 歷史學家Kriwaczek的原話,這句話筆者不大會翻譯,大概是說亞述比歷史上任何國家都更加殘暴。根據亞述文獻,亞述人的殘酷多是針對反對亞述的武裝人員,國王們沒有對平民進行殘害或施行種族滅絕。筆者尚不清楚這種說法是否可信。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似乎以殘暴為榮:

「我將敵人屍體填滿山谷,我將活著的敵人砌進城牆,或插進木樁並砍掉他們的首級來裝飾我的城牆。」——阿舒爾納西爾帕二世

卡爾胡王宮的浮雕(約前865-前860 BCE)顯示國王阿舒爾納西爾帕的圍城戰爭

在青銅時代崩潰期間The Bronze Age Collapse(前1200-前1150),巴爾幹半島和近東地區發生了大規模民族遷徙,在公元前1200到前900年間一般被認為是巴爾幹和近東地區的黑暗時期。海上民族蹂躪了愛琴海諸地,隨後他們逐漸在周邊佔據沿海地區,給西臺帝國和埃及也造成嚴重打擊。邁錫尼的貿易路線遭到嚴重破壞,隨後可能被希臘北部的多利亞人毀滅。西臺帝國幾乎四面八方受敵:北方的卡斯卡人,西方的佛裡吉亞人,南方的海上民族,等等,延續近十個世紀的西臺文明結束。埃及也因其他民族侵襲而混亂不堪,分裂成若干小國,迦南地區湧現了大量新入駐的民族。在巴比倫尼亞,阿拉姆人的侵襲導致了巴比倫第四王朝覆滅。埃蘭王國和其他伊朗地區出現新的民族,比如在後來歷史非常著名的波斯人Persians(波斯帝國)、米底人Medes(米底王國)和帕提亞人Parthians(帕提亞帝國)。另外,公元前十世紀中葉閃族人分支迦勒底人Chaldaeans開始在巴比倫尼亞定居,後曾短暫建立迦勒底王朝。

約公元前900年的巴爾幹、埃及和近東地區

亞述在此期間似乎並沒有受到打擊,但在公元前1056年阿舒爾-貝爾-卡拉去世後,由於阿拉姆人乘亞述內亂搶佔土地,帝國大幅縮水,到公元前1020年,亞述似乎只控制了靠近阿蘇爾城的地區,這塊核心地區對主要貿易路線至關重要。儘管亞述明顯衰落,但它仍然是一個擁有強大軍隊和安全邊界的穩固國家,此期間相比於埃及、巴比倫和埃蘭等潛在對手,亞述的政權處於更牢固的地位。

亞述衰落時期

新亞述帝國通常被認為是從阿達德-尼拉裡二世Adad-nirari II(於前911繼位)開始,亞述再次擴張。他在亞述邊界地區清除了阿拉米人和其他部落民族,開始向安納託利亞、古伊朗、黎凡特和巴比倫尼亞擴張。此時的巴比倫尼亞已經從第四王朝演變到第九王朝。公元前908年,巴比倫被亞述擊敗,亞述獲得一些巴比倫邊界地區的領土,後來兩國締結和約,互相通婚,在此後的八十年保持了友好關係。

尼拉裡二世時期亞述開始擴張

亞述軍隊攻城場景

阿舒爾納西爾帕二世Ashurnasirpal II (前883-前859在位)繼續擴張,向西延伸到黎凡特,向東擊敗了在札格羅斯山區的部分新居民——米底人和波斯人,向南逐漸從阿拉姆人手中奪回美索不達米亞中部地區,向北深入到小亞細亞東北部地區。他把首都從阿舒爾遷至卡爾胡Kalhu (或Calah/Nimrud) ,在全國進行了大型建築工程。

「我將敵人屍體填滿山谷,我將活著的敵人直接砌進城牆或插進木樁,或砍掉他們的首級來裝飾城牆。」

卡爾胡宮殿獅身人面守護神像。這隻有翅膀的獅子有五條腿,在19世紀中葉被發掘

沙爾馬內瑟三世Shalmaneser III(前859-前824在位)統治期間亞述勢力更進一步,阿拉姆人以前侵佔的領地被完全吞併,同時西部領土與佛裡吉亞接壤,北部徵服了高加索。值得一提的是其任期內平定了阿蘇爾和尼尼微在內的27個城市聯合叛亂,還幫助了巴比倫第九王朝清除了反叛勢力。

在沙爾馬內瑟三世統治期間,阿拉伯人Arabs和迦勒底人Chaldeans首次得到書面記錄。但他死後帝國爆發內亂,沙姆希·阿達德五世Shamshi-Adad V(前824-前811在位)與他的兄弟爭奪王位。他與後來的兩任統治者包括一名女性攝政王塞米拉米斯Semiramis期間帝國暫停了擴張。這位女性攝政王后來成為神話人物,關於塞米拉米斯有各種傳說,不同時代不同地區有不同形象,西亞、安納託利亞地區的古蹟常出現她的名字,甚至是大流士(波斯帝國創立者,後面會講)的貝希斯敦銘文。希羅多德(古希臘第一位歷史學家,著有【歷史】,後面會講)曾認定是她興建了幼發拉底河圍堤,並且她的名字作為巴比倫大門的界標。希羅多德也強調,巴比倫空中花園是在她結束統治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後建成的。近代但丁的【神曲】和伏爾泰的歌劇中也描述過她。流行說法中她是女神之女,以美貌、智慧和淫蕩著稱。她的丈夫是傳說中尼尼微的建造者尼弩斯王(Ninus)。她丈夫死後,塞米勒米斯獨自統治國家。她修建了巴比倫城並且對鄰國發動軍事進攻。

塞米拉米斯召集軍隊,出自義大利畫家Guercino(1591-1666)

直到阿達德-尼拉裡三世 Adad-nirari III(前811-前783在位)從母親塞米拉米斯繼承了權力,開始新一輪徵服,先後擊敗過阿拉米人、腓尼基人、以色列人、所謂的新西臺、波斯人、米底人等等,疆域到達裏海。在巴比倫利亞,他徵服了巴比倫,然後逼迫迦勒底人和蘇坦Sutean部落成為其附庸。

尼拉裡三世的徵服

在尼拉裡三世統治之後,亞述進入不穩定時期,喪失了巴比倫尼亞地區的附庸,北方興起的烏拉爾圖王國也開始對亞述形成威脅,國內也時有叛亂發生。不過亞述沒有就此衰落,下一篇繼續。

公元前8世紀中葉的亞述

相關焦點

  • 埃蘭與亞述-中東文明興衰
    前8世紀,埃蘭與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君主制國—迦勒底王國共同對抗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君主制國—亞述帝國(前934—前605年)。不過,埃蘭國內這時發生嚴重分裂,王室內部出現親亞述派與反亞述派,各地分裂成許多獨立的君主制小國,難以集中全國力量反抗外來侵略。埃蘭與盟友-迦勒底王國也不能很好地協作。加之波斯語居民這時作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出現在西亞政治舞臺上。
  • 亞述帝國與「血腥的獅穴」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和他的後代,憑藉強大軍隊,進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戰爭,先後徵服了小亞細亞東部、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倫尼亞和埃及等地,成為兩河流域和北非一帶最強大的軍事強國。  亞述帝國的軍隊,擁有當時最強大的攻城武器。一種叫投石機,是亞述軍隊特有的一種攻城器械。它們是一個個巨大的木框,裡面裝有一種特製的轉盤,上面絞著用馬鬃和橡樹皮編成的繩索。
  • 巴比倫王國、亞述帝國和波斯帝國簡介
    當漢謨拉比繼承第六代國王王位時,巴比倫還是個小邦,還向亞述稱臣。
  • 《世界文明史》農業文明時代(一):古代西亞文明(上)
    在每一個早期的城市中,上述這些特徵是以不同的比重存在著,造成各個文明的不同面貌。在兩河流域南端的蘇美爾地區,考古學者在歐貝德發現了這一地區最早的文明,遂稱之為歐貝德文化期(約公元前5300至前3600年)。該文化以埃利都城的遺址最具代表性。考古學者在此處發現了神廟遺蹟,以及形制特殊的小泥像。
  • 【魚鷹社】古代亞述人
    這是一篇新翻譯作品,介紹的是在底格裡斯河流域的亞述帝國在公元前8-前7世紀稱霸近東時的情況。
  • 第27期:亞西比德、柏拉圖與希臘帝國問題|人文工作坊·「簡報」
    換句話說,我們應該關注整個希臘文明涵蓋的區域,這個區域範圍遠遠比希臘半島要大得多,遠在希波戰爭之前,這個希臘文明的區域就形成了,通過移民和殖民的方式,從某種意義上,這一特殊性決定了希臘文明的特質,從而影響了希臘帝國建構和擴張的不同方式。
  • 【讀書筆記】農業文明時代——古代西亞文明
    著名的史詩吉爾伽美什史詩,為了拯救好友恩奇都,吉爾伽美什歷盡艱苦,找到了能令人長生的不死之草,但最後又被蛇偷走,恩奇都最終難免一死,表現出人不能擺脫死亡命運的宿命觀念。毛織女裝公元前8世紀——亞述帝國稱霸西亞。亞述的土地資源有限,很早就開始了以貿易為目的的軍事殖民,經常與周邊民族為爭奪商貿地發生戰爭。所以亞述人形成了好戰、好擴張、殘暴等習性。
  • 新書速遞 | 亞述:從帝國的崛起到尼尼微的淪陷
    (《第一帝國或古帝國》,第32—33頁) 腓尼基人的遠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腓尼基就是在發現紫色貝殼類動物後開始發達的,後來又因為它的消失而更加強大。這種染料的原料是貝類動物分泌出來的微量液體,每一隻貝類動物只能分泌一小滴。據記載,300磅原料才能染出50磅羊毛。
  • 伊斯蘭文明(一) 帝國崛起
  • 重裝騎兵的黎明:一塊鞍布帶來的亞述、斯基泰騎兵之崛起
    公元前七世紀,一個軍事革命的時期即將到來,在中亞的美索不達米地區,如日中天的軍事帝國——亞述帝國正處於薩爾貢王朝時期,他們的國王薩爾貢二世攻克巴比倫的龐大軍隊結構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馬鞍」在帝國已經發明,而已為帝國服務了數百年
  • 亞述人為什麼「能」?
    看,這個帝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稱得上「軍事帝國」的國家,帝國的歷代統治者幾乎都是在不斷擴張徵伐中度過的。帝國時期,亞述的社會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這首先要歸功於鐵器的使用。公元前10世紀,亞述開始進入鐵器時代。鐵器的使用,有利於改進生產工具,提高生產力。亞述是一個多山的地區,鐵製農具的使用對砍伐木材、利用森林資源、開發礦產資源提供了便利條件。當然,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比青銅時代更加堅硬銳利的作戰武器,增強了戰爭的威力。
  • 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上)
    所以兩河文明的書籍看起來特別頭大:部落太多,人名太多,地方太多,戰爭太多,事件太多,彼此之間的關係又太複雜,讀起來就一個字:亂。如果撇開那些支線劇情,兩河文明的發展脈絡最精簡的概括應該是下面這樣的: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西臺--亞述--新巴比倫—波斯講述波斯,我們從亞述開始。
  • 帝國的誕生:定居人口、多族混居與軍事徵服|馬丁內斯-格羅斯
    近東地區推動帝國建立的最早的創造性嘗試出現在亞述[大部分位於今天伊拉克的庫德斯坦(Kurdistan)]和伊朗高原[米底人(Mèdes)和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人就來自伊朗高原]。這兩個地區毗鄰古老又富裕的人類巢穴美索不達米亞,這裡為最早的帝國事業提供了從事生產活動的人口、靈驗的神靈以及令人稱道而後消失殆盡的語言。
  • 50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沒有輸給時間,卻輸給了「極端」!
    視頻來源 法國24臺(01:27)2017年3月7日,伊拉克政府軍從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手中收復了古城摩蘇爾。摩蘇爾的前身是古亞述帝國的都城尼尼微,摩蘇爾博物館是規模僅次於巴格達博物館的伊拉克第二大博物館,然而「如今什麼也不剩了」。展現在隨收復部隊進入該地區的聯合國小組的專家面前的是:能被搬動的文物都流入了黑市,搬不動的早已被集中破壞。
  • 古代超級大國之一,波斯帝國的興盛與衰落
    後來隨著亞述人的出現,亞述人向來以徵伐他人作為他們資源的來源,而且他們實力強大很快就洗劫了埃蘭古國。面對這亞述人的侵略埃蘭人和圖蘭人感到了莫大的危機於是他們不計前嫌聯合起來形成了最初的伊朗民族集體,他們把自己合稱為伊朗人,當然這個也是當時歷史上所稱的雅利安人。那些同埃蘭人融合了地圖蘭人就此成了伊朗人,還有一部分並沒有接受融合了圖蘭人在歷史上稱之為西俆亞人。
  • 先知與君王丨030 脫離亞述人的手
    (賽14:28;24-27)  壓迫者的勢力是一定要崩潰的。然而希西家在他作王的初期,仍須按照亞哈斯與亞述王所立的盟約繼續納貢。同時希西家王也曾「與首領和勇士商議,」盡力從事鞏固國防。他曾設法使耶路撒冷城內有充分的水源,而使城外缺水。「希西家力圖自強,就修築所有拆毀的城牆,高與城樓相齊,在城外又築一城,堅固大衛城的米羅,製造了許多軍器、盾牌,設立軍長管理百姓。」
  • 又一座三千多年的人類文明遺蹟被毀了
    反手就是幾個巴掌的壹讀君 | xxxxx又一座人類文明遺址被戰爭毀了,這次是西臺帝國的艾因達拉神廟(Ain Dara )。
  • 世界帝國興亡史系列——阿卡德帝國
    阿卡德帝國(前2334年-前2193年)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帝國,統治區域位於兩河流域即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早於該地區後來出現的亞述和巴比倫帝國
  • 安第斯文明(十六):印加文化(下)
    「舊大陸」與交流缺失,封閉環境下的美洲「新大陸」開始發生碰撞。其中最富戲劇性的,就是西班牙殖民者54歲野心勃勃的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率領非正規軍事訓練的168名士兵徵服了印加帝國,並導致了整個安第斯文明的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