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箭發動機怎樣?真實水平不敢相信

2022-01-31 戰略網資訊

我國的運載火箭發動機技術總體上在世界上居前四位水平,屬於第二集團前列。在常規液體燃料發動機上屬於世界第一陣營。

首先,在煤油液氧發動機方面,引進了前蘇聯85噸級推力的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RD-120後,吃透技術,自主放大研製了YF-100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其推力達到120噸,相比俄羅斯超過420噸推力的RD-180還是差距甚大,目前中國已經著手開始研製推力為500噸級的YF-460發動機以利於今後在重型火箭長徵9號上的發動機應用。RD-180目前應用於美國的宇宙神5號運載火箭。

其次,在氫氧發動機方面,中國目前的主力是YF-75和YF75D以及YF77發動機,但這些發動機的推力均在50噸級以下,但就參照對象的日本來說,其氫氧發動機最大推力已經接近100噸,其比衝也強於YF77,未來中國將研製推力為200噸級的氫氧發動機YF220,該發動機也將應用登月和登火應用的重型火箭長徵9號上。而就參照的美國SLS登火火箭而言,其氫氧發動機為原用於太空梭的RS-25D發動機。RS-25D是一款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可復用氫氧發動機,其地面推力189.6噸、真空推力232.4噸,NASA計劃在太空梭退役留下的RS-25D庫存用完後,一級發動機將改用RS-25D的一次性版本RS-25E,進一步降低費用。

以上所說的YF100和YF77及YF75D發動機相繼用於目前中國最先進的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和大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

再次,在固體助推火箭發動機方面,中國已經完成了洲際固體彈道飛彈的研製,標誌著中國在固體助推火箭發動機並沒有無法完成的問題,前不久中國剛完成150噸推力級固體火箭發動機的試車,中國目前正在為長徵九號研製千噸推力的固體火箭助推發動機。而美國載人登火運載火箭所採用的固體助推火箭發動機是可以復用的(代號RSRM-V),該設計源於太空梭的4段式固體火箭助推器。RSRM-V的推力達到了驚人的1630噸,是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發動機。

另外,在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方面,我國完成了60噸級的液氧甲烷發動機的試車,以備未來火星探測的返回動力問題。(由於火星大氣層中甲烷含量很高,所以可以登火後可以採集甲烷燃料,考慮返回時候應用於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

就過去來說,我國主要以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燃料為主的火箭發動機分別用於長徵二號系列和長徵三號系列火箭上,但由於該發動機是劇毒燃料發動機,所以今後將逐步淡出公眾的視野。就我國自70年代後的運載火箭用發動機而言,基本均為自主研製的。長徵五號火箭的水平目前已處於商業火箭的前列,和歐洲的阿里安5和美國的德爾塔IV型及俄羅斯的安加拉大致相當,其也得益於中國新研製的液氧煤油和液氫液氧發動機。而未來研製的長徵九號火箭的能力將超過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預計在2030年前後完成首次發射。而美國類似的總推力為3000噸級的大火箭SLS也將在2030年前後完成首次登火測試。屆時將出現中美兩國先後載人奔月和載人奔火的壯舉!預計到那時候,中國的火箭發動機將處於第一集團的前列。

是一種鼓勵 分享傳遞友誼關注是一種認同

相關焦點

  • 中國120噸火箭發動機首次曝光:場景壯觀似火山爆發
    》節目播出了中國首臺120噸泵後擺火箭發動機首次試車的高清畫面,場面極為壯觀。這次火箭發動機試驗不但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泵後擺核心技術的國家,而且也為中國研製500噸級重型火箭發動機打開了勝利之門。此次試車的首臺泵後擺火箭發動機,是在已經進入工程應用階段的120噸液氧煤油高壓補燃發動機基礎上,通過局部調整來驗證對液體火箭發動機泵後擺技術。
  • 剛從薩摩亞回來,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薩摩亞,答案讓人有點不敢相信
    我對於太平洋中部的國家還是非常好奇的,有可能是因為離中國比較遠的原因,對於太平洋中部的國家有一種謎一般的執念,總是想要去一探究竟,看看這個國家是什麼樣子的,今年一存夠錢我就馬上買了機票飛去薩摩亞。真實的薩摩亞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人都好壯實啊,在街上隨處都可以看到薩摩亞人,他們一個個的身材都很健碩,小至少年大到白髮蒼蒼的老人,基本上沒有一個是例外的,真的是讓人有點不敢相信。
  • 中國造出世界直徑最大的火箭發動機:正計劃製造人類最大固體火箭
    據公開資料披露,這款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研製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其直徑超過4.2米(另一說法是4.5米),大幅刷新了商業航天固體火箭發動機直徑的世界紀錄,居於世界領先水平。而此前的直徑紀錄由美國退出現役的太空梭(一對)固體火箭助推器:SRB保持,其最大直徑為3.7米 ,為太空梭和主液氫燃料箱提供2X1200噸的起飛推力。
  • 中國火箭發動機又一裡程碑,俄羅斯算盤估計要涼了
    在500噸級火箭發動機之前,長徵5號使用的YF-77發動機在2012年取得所有關鍵技術的突破,長徵5號在2016年安裝此發動機首飛成功。  500噸級火箭發動機用於長徵九號運載火箭,該火箭承載中國載人登月重任,據今日媒體報導,長徵九號將在十年內研發完成,實現中國人登月夢想。中國為什麼研發了500噸級而不是1000噸級的火箭發動機?
  • RD-180火箭發動機,到底該不該買?
    俄羅斯目前所使用的聯盟2.1a型火箭能夠將7噸的載荷送入200公裡的近地軌道上,能源號火箭全長60米,起飛質量2400噸,堪稱是一個巨無霸。能夠與之媲美的土星五號更勝一籌,都是基於強大的火箭發動機,可以說發動機是一個基礎,沒有強大的推力沒法進入軌道。有句話說,如果推力夠,即便是磚頭都能飛,由此看出了發動機的重要性。
  • 烏克蘭蘇制火箭發動機或經黑市流入朝鮮
    據周一發表的一份專家分析及美國情報機構的保密評估顯示,朝鮮從黑市上購買的、可能來自一家歷史上與俄羅斯飛彈計劃有聯繫的烏克蘭工廠的強有力的火箭發動機,讓朝鮮在測試洲際彈道飛彈上取得了成功,這種飛彈看來已經能夠到達美國。
  • 全球13款金屬3D列印的火箭發動機
    那你知道全球有哪些火箭製造商採用了3D列印技術嗎?他們的製造水平又到了何種程度?要知道,大多數航空航天相關企業已開始進行相關研究,以實現全3D列印的火箭。南極熊在這裡就為大家匯總了國內外3D列印火箭發動機的案例,以供參考。
  • 小火箭 | 人類火箭與飛機的矢量推力技術
    小火箭不禁有這樣的體會:要迫使一國臣服,不必毀其軍隊,只需讓其民眾失去最基本的安全感。我相信,當時的英國工程師也會有類似的體會。於是,他們也研製出了巨大的飛艇。採購熱線:聯繫小火箭或諮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各大銷售點。中國航天科工建立了完整的防空飛彈系統、飛航飛彈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航天防務裝備研發生產體系。另,除4大系列外,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還有野牛系列。B611MR,為戰術近程地對地彈道飛彈。這個B,就是野牛Buffalo的縮寫。
  • 印度核武器水平究竟怎樣?能威脅到我國嗎?看完踏實了
    眾所周知,印度手裡掌握著核武器,同時還掌握了製造彈道飛彈的相關技術,所以印度才敢在中印邊境屢屢挑事。然而說道這裡,那麼,使印度最引以為傲的戰略武器當屬烈火5遠程彈道飛彈不得不介紹一下,這款彈道飛彈印度媒體還一度稱之為「中國殺手」,由此可見印度的居心。
  • 俄拒售中國火箭發動機:結果這東西令俄倒吸涼氣
    ,雖然俄方也想做成這筆買賣,可由於諸多原因RD-180這種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短時間內是無法交付給中方了。  以往在中國製造大型運載火箭時,需要先在廠房建好然後通過內陸運輸公路或者鐵路運抵發射場進行發射,早期這樣建造問題不大,但是到了後來,中國的鐵路運輸能夠運輸的火箭直徑只有3.5米,再大的就要卡隧道和阻礙其他列車同行了,指望公路運輸就跟不成了這樣的大傢伙出來一次就得封道還需要爬山過坎,根本不可能實現。所以中國超大直徑的大推力火箭的研製進程一直都是處在低速預研究階段。
  • 航天製造中的電鑄技術(一):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推力室
    簡介了電鑄技術在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毫米波/太赫茲器件、X射線望遠鏡反射鏡等航天關鍵零部件製造中的應用情況,分析了電鑄技術的本質特性和製造難題,展望了其應用前景。航天製造匯聚了當前國內外製造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高精尖先進位造技術的代表。重大工程的不斷實施,可以大力提升中國航天裝備水平,但也對航天製造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聊聊Me163:正宗「人操火箭」,德國出品、英國人飛都不敢飛
    也不知道當年盟軍飛行員第一次在天上看到這樣的小神鳥,心裡不知道是怎麼個想法。Me163「慧星」是二戰期間德國設計用於點防禦的截擊機,也是唯一一種以火箭為動力的戰鬥機和第一架在水平飛行中超過1000公裡/小時(621英裡/小時)的有人駕駛飛機,可惜的是仍然沒有突破音障。德國指望能在盟軍的轟炸機群面前大顯身手,但最終表現很一般。
  • 中國日本火箭技術誰更強?兩國現役火箭實力大比拼
    上個月日本使用其最強的運載的火箭H2B火箭往國際空間站發射了白鸛8號貨運飛船,我們以此出發點,全面的比較中日現役火箭的實力對比。大中型運載火箭運載火箭的運力,很大程度決定了有效載荷如通信衛星、空間站和飛船的重量和大小。火箭的運力是火箭的主要競爭力之一,體現國家科技實力特別是航天水平的重要部分,意義十分重要,因此也成為各國競爭的重要高地之一。
  • 100臺猛禽發動機下線,又打臉了!馬斯克牛皮越吹越真實的原因
    ,背景是第一枚成功著陸的獵鷹9號火箭。每艘星艦——包括超重型助推器,需要39臺猛禽發動機,提供7500噸的推力,是史上最大的登月火箭土星五號的2.5倍。100臺猛禽已可以製造兩艘半星艦。馬斯克說對大型火箭發動機來說,這是超高的產量,但和汽車的標準比起來,這實在太低了。每年要製造100艘星艦,至少需要4000臺以上猛禽發動機,每天得生產10多臺。上周超重助推器已經進行了第一次點火,可能會在今年內將星艦發射到軌道上,降落地點是在夏威夷海岸,助推器則降落在墨西哥灣,兩者的第一次降落可能都是有動力的軟著陸——意思大約是沒指望能成功著陸。
  • 不敢相信
    這時,我們幾人各個屏氣息聲,緊張的手心裡都是冷汗,甚至能夠清晰的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我們不知道能有什麼辦法令我們從狼群中突圍出去。看到這樣的情形,老鄉又發話道:「還有嗎?一點不留地丟下,想保命就別心疼這些東西了!」此時,除了緊張、害怕還有羞憤……!作為戰士,我們是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物資的,哪怕犧牲自己。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的車被塢到雪地裡出不來,只能被困在車裡。
  • 蘇聯倒下後歐美瘋狂搶購飛彈與火箭發動機
    當小火箭在今年夏天終於擠過擁擠的人群給米洛的維納斯拍下近照的時候,還不知道她另外的身份。近日才猛然得知原來維納斯姐姐不僅僅是愛與美的女神的擔當,更獲得了購物女神的美譽。早知這樣,當年我應該打開手機,點出購物車,對著她晃一晃才算是足夠尊敬吧!
  • 央視證實已清除一隻攔路虎,首臺火箭發動機問世,全球僅兩國能造
    而最近央視一檔節目爆光,中國在航天技術上又取得了突破,清除了我國載人登月工程上又一隻攔路虎。    資料圖:120噸泵後擺火箭發動機  1月26日,央視在一檔節目中播出了中國首臺120噸泵後擺火箭發動機首次試車的高清畫面,試驗現場猶如火山噴發,及其壯觀。
  •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不用羨慕馬斯克,中國的可回收火箭要來了
    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中國航天「十三五」期間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在獵鷹九號出現以前,人們一直認為太空梭似乎是人類現有技術水平下降低太空發射任務成本的最佳選擇。但是隨著NASA在太空梭項目上的失敗以及2011年太空梭全部退役,美國不僅失去了載人航天能力,還失去了對降低太空發射成本方面的探索路徑。無論是俄羅斯航天局、歐洲航天局還是我國航天局,所有的運載火箭僅僅只具備一次性使用的能力。
  • 時隔24天,中國火箭發射失敗兩次,對我國航天的影響有多大?
    作為大型三級液體捆綁火箭,長三乙的四枚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YF-25火箭發動機,第一級使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YF-21C火箭發動機,第二級使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YF-24E火箭發動機,第三級使用YF-75液氫/
  • 只相信中國!拒絕美國4600億援助的塔利班,有怎樣的親中情懷?
    隨著我們國家近些年的飛速發展,我們的國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升,而現在有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向我們拋出橄欖枝,希望我們可以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幫助他們的國家進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