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3款金屬3D列印的火箭發動機

2022-01-31 南極熊3D列印

南極熊導讀:眾所周知,3D列印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越來越火,這其中就包括諸如火箭等大型設備的開發與製造。那你知道全球有哪些火箭製造商採用了3D列印技術嗎?他們的製造水平又到了何種程度?要知道,大多數航空航天相關企業已開始進行相關研究,以實現全3D列印的火箭。南極熊在這裡就為大家匯總了國內外3D列印火箭發動機的案例,以供參考。

1、中國深藍航天

2021年7月,深藍航天「星雲-M」1號試驗火箭在陝西銅川深藍航天試驗基地完成了「星雲-M」1號試驗火箭首次垂直起飛和垂直降落(VTVL)的自由飛行試驗(又稱「蚱蜢跳」),首飛試驗任務圓滿成功。

執行本次飛行的「星雲-M」1號試驗箭配套了由深藍航天自主研製的「雷霆-5」型液體火箭發動機(簡稱:LT-5),是國內首型使用3D列印技術製造的針栓式電動泵液氧煤油發動機。「雷霆-5」型液體火箭發動機真空推力最大為50kN,發動機能夠實現50%-110%推力區間調節;同時,LT-5採用了電動泵調節推進劑流量,針栓式噴注器可自動維持不同工況下的穩定燃燒。目前正在研製中的新型發動機同樣選擇了經過驗證的3D列印技術和後處理工藝,新交付的發動機結構部件最大尺寸達到600mm×600mm×600mm。

2、馬斯克的SpaceX

2017年1月14日當地時間,SpaceX在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成功發射了一枚獵鷹9號火箭,其中採用了大量的3D列印零件,包括關鍵的氧化劑閥體,3D列印的閥體成功操作了高壓液態氧在高震動情況下的正常運行。與傳統鑄造件相比,3D列印閥體具有優異的強度、延展性和抗斷裂性。並且與典型鑄件周期以月來計算相比,3D列印閥體在兩天內就完成了。設計是個快速迭代的過程,這為SpaceX搶佔時間和快速優化設計提供了極佳的便利條件。

除了獵鷹9號火箭,SpaceX於2013年就成功通過EOS金屬3D印表機製造SuperDraco火箭發動機引擎室,使用了鎳鉻高溫合金材料。與傳統的發動機製造技術相比,使用增材製造不僅能夠顯著地縮短火箭發動機的交貨期和並降低製造成本,而相比傳統製造發動機的成本,而且可以實現「材料的高強度、延展性、抗斷裂性和低可變性等」優良屬性。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發動機,其中所有的冷卻通道、噴油頭和節流系統都很難製造。EOS能夠列印非常高強度的先進合金,是創造SuperDraco發動機的關鍵。

3、中國航天六院增材製造火箭發動機推力室隔板加強肋

2021年6月17日,長徵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託舉著載有三名航天員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衝向太空。作為我國唯一的大型液體火箭發動機研製生產廠,7103廠生產製造了該火箭所用芯一級發動機、二級發動機、助推器發動機,並採用3D列印技術製造相關零件,實現了發動機更可靠,效率速度雙提升。

7103廠增材製造創新中心主任楊歡慶介紹,發動機推力室隔板加強肋是其中之一。加強肋是發動機隔板夾層內流通道的關鍵構件,主要用於保證發動機的燃燒穩定性。該產品之前採用熔模精密鑄造工藝生產,有29個工藝流程,配套設備多且依賴性強,合格率不足20%。通過3D列印技術替代熔模精密鑄造工藝,加強肋的製造周期縮短了75%,合格率提升至98%,成本降低30%,且產品多項性能指標接近甚至超過傳統鑄件歷史最高值。

4、NASA 3D列印銅合金燃燒室高強耐氫合金噴管

NASA於2020年12月9日發布官方聲明,其3D列印銅合金燃燒室和高強度耐氫合金火箭發動機零件通過了23次點火測試。經過2020年11月的一系列點火試驗,NASA證實了兩個增材製造的發動機部件——銅合金燃燒室和由高強度耐氫合金製成的噴管,可以承受在飛行中傳統製造的金屬結構所經歷的相同極端燃燒環境。

NASA通過DED定向能量沉積增材製造工藝在GRCop-42銅腔室的後端沉積雙金屬材料,形成高強度鐵鎳超合金軸向接頭的火箭推力室噴管,並實現連續冷卻,從而解決了一些設計挑戰和螺栓連接設計的接口問題,隨後通過碳纖維聚合物基複合材料(PMC)外包裝將整個推力室總成(TCA)進行外包裝。

NASA製造火箭推力室的燃燒室所用的銅合金GRCop-42是一種高導電性、高導熱性、高強度的合金,有望用於腔室襯裡,這帶來高效的壁冷卻以將腔室熱壁保持在高強度溫度區域中。NASA開發了生產封閉壁銅合金襯裡的能力,使複合材料成為腔室護套作為可行且理想的選擇。

5、印度SkyrootAerospace公司全3D列印低溫火箭發動機

2020年9月28日,在印度著名火箭科學家Satish Dhawan博士誕辰100周年之際,Skyroot Aerospace公司推出了第一臺帶100%3D列印噴油器的火箭發動機——Dhawan-1,並配置在其Vikram I運載火箭上進行了成功測試。

據悉,Skyroot成立於2018年,其團隊由之前曾在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工作過的火箭工程師組成。Skyroot目前專注於開發其首款Vikram I運載火箭,3D列印也是整體火箭製造技術的關鍵部分,該公司稱通過3D列印技術可將發動機質量降低50%,並減少其構造所需的零部件,且將其生產的交貨時間縮短了80%。

Skyroot下一步將對正在研發的火箭的兩個完整階段進行試射,該公司還同時在開發下一代運載火箭Vikram-2和Vikram-3,這些運載火箭將在2022年至2023年之間的某個時間點問世,並與現有的更大的拼車式火箭具有成本競爭力。

△Skyroot全系列發動機

與傳統製造相比,該引擎能夠多次重啟,使他們能夠在一次任務中將各種衛星插入多個軌道。關於通過3D列印技術製造3D列印注射器,除金屬外,Skyroot還在3D列印過程中使用特殊材料,Skyroot期待將3D列印應用到Vikram-2火箭中。

6、Pangea Aerospace 和 Aenium開發重複使用3D列印火箭發動機Aerospike

南極熊獲悉,Pangea Aerospace是一家開發更高效火箭發動機的創新公司,Aenium Additive Systems是一家專門從事增材製造技術和複雜材料科學的工程公司,已就先進燃燒室的開發和工業化建立了工業合作夥伴關係,例如 Aerospike 火箭發動機,專注於先進的 3D 列印工藝和材料。

兩家公司正式籤署協議,意在突破設計複雜燃燒室,並對不同類型的先進高溫合金進行分析,用於航天領域最苛刻的應用。

Pangea 已將其新型 Aerospike 演示器的研發、製造和工業化分配給新組建的團隊,有望在 2021 年底之前進行熱火測試。Pangea 是致力於開發可重複使用的發射系統,位於歐洲。此外,該合作將為歐盟市場帶來第一個 GRCop 42 工業化方案,使其他航天公司能夠通過增材製造獲得最先進的火箭推進技術。

Pangea Aerospace 執行長 Adrià Argemi 表示,「Aenium 是快速推進計劃的完美合作夥伴,我們很高興與像他們這種尖端增材製造初創公司合作。與 Aenium 的合作不限於在歐洲共享 GRCop42 的能力,GRCop42 是一種專為火箭發動機開發的銅材料。Aenium 還在工藝和材料方面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專業知識和研發能力。GRCop42 基合金是關鍵解決方案之一,它使我們能夠解決氣釘噴嘴火箭發動機的熱挑戰。我們現在準備為所有歐洲航空航天部門敞開懷抱。」

GRCop-42 是一種高導電性、高強度合金,用於高熱通量應用,例如液體火箭發動機和其他燃燒裝置。這種由 NASA 開發的銅鉻鈮合金專為具有良好抗氧化性的再生冷卻燃燒室和噴嘴所特有的惡劣環境而開發。

利用 Aerospike、GRCop42 和3D列印技術,Pangea Aerospace 正在先進位造為火箭發動機開發備受追捧的 Aerospike 噴嘴。由於更高的效率(比目前使用的火箭發動機高 15%)、可重複使用的能力以及極低的成本和快速的製造能力,Aerospike 發動機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太空發射。該公司目前正在製造 DemoP1,並將在 2021 年第三季度進行一場發布會活動。

DemoP1 是一種液氧和甲烷氣釘發動機演示器,旨在表徵和驗證未來氣釘發展的幾項關鍵使能技術:使用甲烷作為燃料,一種雙再生冷卻系統:利用兩種推進劑冷卻它 、可重複使用的設計。

在此之前已經開發或概念化了幾種 Aerospike 發動機(J-2T、XRS-2200 和 RS-2200),但從未真正飛行過。因為受制於 Aerospike 噴嘴相關的工程困難:冷卻和製造。增材製造 (AM) 技術和 GrCop42 等新材料增強了以極少的成本和時間構建功能性和經濟上可行的 Aerospike 發動機的可能性。

Pangea Aerospace 和 Aenium 的合作讓這個新型發動機的實現更近了。Pangea Aerospace 已經開始了更大的、可商用的 Aerospike 發動機及子系統的初步設計。Aenium 帶來了在材料科學和增材製造工藝方面的專業知識,而 Pangea Aerospace 則帶來了在推進系統設計方面的專業知識。

7、貝索斯藍色起源BE-4火箭發動機

Blue Origin公司是由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一手創辦的,與高調的SpaceX不同的是,該公司一直在秘密地開發其BE-4火箭發動機。2016年初,Blue Origin成為首枚連續兩次成功發射和著陸的垂直起降的商用火箭,從而在回收利用火箭方面再次勝出SpaceX公司。

具體來說,Blue Origin採用3D列印技術來列印BE-4火箭發動機的殼體、渦輪、噴嘴、轉子。BE-4是以液化天然氣為燃料的新一代火箭發動機。

傑夫·貝索斯表示,BE-4除了主泵提供的推力,還通過幾個「升壓」渦輪泵,混合液態氧和天然氣從而提供500000磅的推力,3D列印在發動機的生產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此外,Blue Origin新一代火箭發動機BE-4核心零部件OBP增壓泵的第二次迭代正在進行測試,並且以及完成單元組件,將進行 BE-4發動機試驗安裝。BE-4繼續亞軌道飛行試驗計劃,BE-4有望結束美國對俄制RD-180發動機的依賴。

8、歐洲航天局3D列印火箭發動機燃燒室

2019年2月18日,歐洲航天局(ESA)測試了帶3D列印燃燒室的BERTA火箭發動機,其參考升力為2.45 kN(550.78 lbf)。BERTA被視為3D列印用於更大的發動機的ETID(Expander-cycle Technology IntegratedDemonstrator-ETID為擴展循環技術集成演示器)。

△BERTA燃燒室演示器點火測試 來源:ESA

ETID是下一代10噸火箭發動機的先驅技術載體,其中一些技術也可用於升級現有的Vinci發動機,Vinci發動機為阿麗亞娜6提供動力。通過首次測試被ESA視為增材製造火箭發動機零件的重要一步。用於下一代運載火箭的100噸級火箭發動機Prometheus(普羅米修斯)也將受益於BERTA的測試過程中,並獲得技術傳承,例如增材製造複雜零件以及實現低成本燃燒室的製造技術。

該燃燒室由Ariane集團開發,作為ESA未來發射器預備計劃(FLPP)項目的一部分,由Ariane集團開發的BERTA發動機設計用於「可儲存的推進劑」,這意味著燃料可以在室溫下儲存。這種類型的發動機可以點燃幾次並且非常可靠。它們可用於地球軌道以外的任務,並持續數月。增材製造發揮的作用是製造複雜設計的冷卻通道。傳統的製造方法無法一體化的製造如此複雜的通道,通過3D列印冷卻腔室帶有複雜冷卻通道的壁。使得發動機的性能獲得提升。BERTA發動機採用的是選擇性雷射熔化(SLM)金屬3D列印技術,鎳基合金材料用於製造注射頭部分,不鏽鋼材料用於製造燃燒室部分。

9、英國航空航天公司3D印表機快速成型火箭發動機

2021年3月,英國航空航天公司Orbex與AMCM合作,宣稱要建立歐洲最大的工業3D印表機,以實現快速列印火箭發動機。

△Orbex生產的Stage 2 Prime火箭

Orbex計劃在其位於蘇格蘭高地Sutherland的A'Mhoine半島的太空港發射Prime運載火箭,該運載火箭已於2020年8月獲得計劃許可。A'Mhoine基地將於今年開始動工,目前是英國唯一獲得規劃許可的太空港,並將於2022年開始首次軌道發射。

△工程原型中的3D列印火箭發動機

幾個月來,Orbex與AMCM進行了一系列試驗,以列印一系列大型火箭部件,因為它希望擴大其發射的生產能力。AMCM將在Orbex的工廠定製建造並安裝兩家公司聲稱是歐洲最大的工業3D印表機,該工廠將擴大1000平方米,以容納這些機器。數百萬英鎊的3D列印系統將包括後處理機器和「機器視覺」系統,這些系統將對列印的火箭組件進行基於影像的自動檢查。

為了消除將零件連接和焊接在一起可能引起的弱點,Orbex的火箭發動機零件將被單件列印。這些組件將使用包括鈦和鋁在內的定製金屬混合物進行列印,以確保系統輕巧耐用,足以承受太空梭的極端溫度和壓力。Orbex估計,新的列印系統每年將提供超過35臺火箭發動機和渦輪泵系統,並且作為第一個從新的A'Mhoine太空樞紐發射的系統,它可能會成為第一個成功將商用火箭從英國發射到軌道的系統。

10、澳大利亞SPEE3D低成本金屬 3D 列印火箭發動機

2021年7月12日,澳大利亞冷噴塗 3D 印表機製造商SPEE3D宣布計劃通過低成本金屬 3D 列印火箭發動機「徹底改變」航天領域。SPEE3D 將尋求使用其冷噴塗技術,為澳大利亞新興的工業航天工業製造高質量、廉價的金屬 3D 列印火箭發動機。

據報導,SPEE3D 獲得專利的冷噴塗增材製造技術,能夠比傳統的金屬 3D 列印方法快 100 到1,000 倍的速度列印金屬零件。據推測,該技術也是唯一能夠以比傳統製造更具競爭力的成本按需列印金屬零件的工藝之一。冷噴塗不依賴於雷射或其他基於熱的能源,而是利用動能通過高速壓縮氣流將金屬粉末噴塗到基材上。這為材料提供了足夠的能量來變形並粘合到下面的固體部分,形成額外的層。

該公司的 WarpSPEE3D 3D 印表機在短短三個小時內以不到 1,000 美元的成本生產了一個 17.9 公斤的銅火箭噴嘴內襯。現在,在政府對其 SPAC3D 項目的支持下,SPEE3D 將尋求將其技術應用於製造高質量的金屬 3D 列印火箭發動機,與傳統生產的發動機相比,這些發動機仍然便宜。WarpSPEE3D能夠在極端條件下運輸和卸載,並且可以在 30 分鐘內運行,發現能夠以每分鐘 100 克的速度列印重量高達 40 公斤的大型金屬零件。

△SPEE3D3D 在短短三個小時內列印出銅製火箭噴嘴內襯

11、Rocket Lab

2015年,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的航空航天公司Rocket Lab宣布開發出世界上第一枚電池動力火箭,而且發動機幾乎完全是3D列印的。這套低成本的發射系統以Electron的形式出現,盧瑟福發動機可以在24小時內3D列印出來。發動機的主要推進閥、噴油器、泵和發動機室都是通過電子束熔化3D列印出來的,發動機本身也是首創,它使用電動馬達代替氣體,創造出更輕巧、高效的機器。這家初創公司將3D列印用於火箭的主要部件,目前已經發射了第16次任務。此外,Rocket Lab於今年推出了其下一代可重複使用的3D 列印火箭 Neutron。

不難看出,全球各地火箭發動機製造商在太空競賽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我國3D列印火箭發動機同樣有著出色表現,這也表明3D列印在火箭發動機製造方面有著極大的應用潛力。星辰大海是徵途,坎坷艱辛唯不悔,我們也相信中國航天未來可以在火箭發動機製造領域站穩腳跟、發光出彩。

12、Launcher金屬3D列印火箭發動機

自2017年成立以來,Launcher不斷利用3D列印技術來升級火箭發動機的性能。他們的目標是創造高效、最佳成本的火箭,能夠將小型衛星送入太空。

在2019年獲得太空部隊150萬美元的合同後,Launcher開始著手為E-2發動機開發3D列印部件,生產了一個火箭燃燒室,據說是同類產品中最大的部件,高860毫米,具有410毫米出口噴嘴。燃燒室是使用EOS子公司AMCM提供的M 4K 3D印表機一體製造的。

△發射器的AMCM-3D列印燃燒室,照片來自AMCM


發射器的E-2發動機是用高性能銅合金3D列印的,需要更少的推進劑就能進入軌道,因此允許在每枚火箭上運送更多的衛星,而且擁有比競爭對手更低的價格。
2021年5月,Launcher公司與3D印表機製造商VELO3D和仿真軟體公司Ansys合作,優化E-2火箭發動機中另一個性能關鍵部件的設計:一個傳統的液氧(LOX)渦輪泵。在美國宇航局斯坦尼斯航天中心進行了發動機測試後,渦輪泵將在發射前被集成到 "輕型發射器 "火箭中。


13、Relativity Space全金屬3D列印火箭

Relativity Space是第一家成功做到完全3D列印火箭的公司,使製造成本大幅度降低。與SpaceX的獵鷹9號相比,Terran 1報價成本是它的五分之一不到。如今,Terran R被設計為可重複使用,將會使成本進一步降低。

△Relativity 3D印表機製造火箭燃料箱

但是,Relativity的野心不僅僅在降低成本之上,TerranR的綜合能力足以能夠與獵鷹9號正面交鋒。僅從助推器配置比較:獵鷹9號配備了9個Merlin發動機,每個發動機的推力約為190,000磅(約86.2噸);而Relativity的Terran R 配備 7 個Aeon R發動機,每個發動機的推力為302,000磅(約137噸),幾乎不相上下。如果Terran系列發射成功,那麼結合製造成本,Relativity的優勢會更加明顯。

△Relativity最近擴大了生產能力,包括在NASA的斯坦尼斯航天中心建立了一個火箭工廠,圖片來自Relativity Space

Relativity Space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Tim Ellis表示公司從五年前就計劃3D列印Terran 1和Terran R。同第一款火箭Terran 1一樣,公司的第二款產品Terran R將繼續利用 3D列印方法減少零件數量、提高創新速度、靈活性和可靠性,將下一代運載火箭推向市場。Relativity將繼續致力於3D列印整個火箭並在火星上建立人類的工業基地。

△Aeon發動機

2020年,Relativity Space進行地面點火試運行測試的火箭發動機型號為Aeon 1,採用甲烷和液氧作為動力,單個發動機最大推力23000磅(10.43噸)。

目前一臺Aeon 1有三個大的部件,總共100多個零件,平均製造周期只有一個月。

傳統火箭一般都有幾千個零部件,生產周期至少需要六個月左右,這其中大部分時間要花在供應鏈訂購不同產品上。

相比之下,Relativity Space的3D列印工廠將傳統的供應鏈縮短為一站式製造方式。


△3D列印的Relativity Space Aeon發動機點火

「印表機」本身,是Relativity Space自己開發的Stargate3D印表機。

不難看出,全球各地火箭發動機製造商在太空競賽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我國3D列印火箭發動機同樣有著出色表現,這也表明3D列印在火箭發動機製造方面有著極大的應用潛力。星辰大海是徵途,坎坷艱辛唯不悔,我們也相信中國航天未來可以在火箭發動機製造領域站穩腳跟、發光出彩。

南極熊15個3D列印欄目

1) 3D列印專業院校庫 ;

2)全球3D列印產品庫;

3)全國3D列印人才招聘;

4)上百款3D列印鞋匯總;

5)生物醫療3D列印;

6)航空航天軍工能源3D列印;

7)汽車船舶交通3D列印;

8)3D列印技術前沿;

9)3D列印軟體算法;

10)3D列印行業數據報告;

11)3D列印公司投融資;

12)3D列印產業政策;

13)建築3D列印;

14)3D列印展會、會議活動預告;

15)全球3D列印新品匯總

相關焦點

  • 3D列印火箭發動機真被做出來了!發射報價不到獵鷹9的五分之一
    這次的全周期點火實驗成功,說明Aeon 1已經真正具備商用潛力,它可能成為全球第一款投入商用的3D列印火箭發動機。價格低、生產周期快是3D列印火箭發動機最重要的特點,也是最吸引客戶的地方。與傳統火箭發動機相比,3D列印出來的,具體有哪些特殊之處呢?「列印」一臺火箭發動機據Relativity Space公司負責人介紹,3D列印技術可以一次成型製作零件,這使得生產一臺發動機的周期和工序都大大減少。
  • 仿真優化火箭發動機 3D 列印製造工藝
    TiSPACE 的固液火箭發動機中使用的燃料噴射器組件的 3D 列印過程為:首先,雷射將第一層粉末熔化並融合到構建板上,塗覆機將第二層粉末均勻散布在第一層上;然後,雷射再次將粉末熔化並融合……此過程依次連續進行。突然,塗覆機發生堵塞。雷射的熱量在材料中引起溫度梯度,從而導致塗層變形,並最終導致塗覆機堵塞,整個構建過程停止。檢修故障後,工程師再次嘗試構建。
  • ICON為美國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學生建造3D列印火箭發射臺
    南極熊獲悉,2021年3月10日美國建築技術公司ICON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郊的斯威夫特營利用3D列印技術為NASA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學生製造月球基地專用3D列印火箭發射臺。作為阿波羅計劃的姐妹計劃,阿爾忒彌斯旨在月球建立長期科研基地,為登陸火星做準備。作為這項計劃中的一部分,來自美國十所大學的大學生團隊設計出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發射和著陸臺,並且可用月球上發現的材料進行3D列印。
  • 案例 l 高效且輕巧的金屬3D列印槍口抑制器
    槍口抑制器屬於內部結構複雜的產品,設計優化難度大,而3D列印技術為抑制器設計優化打開了新空間。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紐西蘭一家3D列印企業通過3D列印技術為國防機構生產槍口抑制器,最近該公司獲得了保密批准,對外披露了3D列印抑制器的少量信息。
  • 難熔金屬製成的PBF 3D 列印零部件面面觀
    這使它們成為一系列具有挑戰性的航空航天、工業和科學用途的絕佳選擇。在此與其相對較高的成本之間,難熔金屬的使用長期以來一直僅限於工件形狀相對簡單、材料去除量極少以及高溫合金無法按需發揮作用的應用。根據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Castheon公司,當前雷射粉末床熔化 (LPBF)工藝 解決了與難熔金屬和合金相關的大部分可製造性問題。尤其是金屬增材製造技術允許創建拓撲優化的輕量級組件,這些組件包含多孔或晶格結構,否則這些組件的設計是不切實際甚至是不可能生產的。
  • 高功率13KW動態光束雷射器,CBC金屬3D列印速度可快1000倍
    這種新型金屬3D列印技術的可行性一旦得到應用,將會在3D列印行業掀起一場革命,它會為大批量增材製造金屬零部件鋪平道路。△雷射增材製造據悉,這家研究所的裝置重點在於一個高功率的13KW "動態光束雷射器",它能夠迅速產生不同的能量分布模式,並精確地列印出極為複雜的材料。
  • 金屬3D列印技術及專用粉末的研究
    目前,EBSM技術在生物醫學中得到了大量應用,相關單位正積極研究它在航空航天領域中的應用,美國在空間飛行器方面的研究重點是飛行器和火箭發動機的結構製造以及月球或空間站環境下的金屬直接成形製造。 高校研究又熱衷於3D列印裝備及軟體配套等,因此列印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金屬3D列印技術的發展及應用。 3D列印所使用的金屬粉末一般要求純淨度高、球形度好、粒徑分布窄、氧含量低。目前,應用於3D列印的金屬粉末材料主要有鈦合金、鈷鉻合金、不鏽鋼和鋁合金材料等,此外還有用於列印首飾用的金、銀等貴金屬粉末材料。
  • Launcher和AMCM開發已知最大的3D列印DMLS火箭發動機零件
    Launcher和AMCM開發已知最大的3D列印DMLS火箭發動機零件
  • 3D列印火箭發射器關鍵部件? Blue Origin絕對不輸SpaceX!
    就在我們驚嘆於該火箭上所使用的金屬3D列印的時候,Blue Origin緊接著揭示了他們在火箭上所使用的3D列印技術。具體來說,Blue Origin採用3D列印技術來列印BE-4火箭發動機的殼體、渦輪、噴嘴、轉子。BE-4是以液化天然氣為燃料的新一代火箭發動機。
  • 安全準則分享:3D列印線材、金屬粉末、光敏樹脂
    >金屬粉末3D列印安全規則金屬粉末規定首先指出,應避免呼吸和皮膚接觸金屬粉末,用戶應注意靜電引起的火災或爆炸的風險。與線材準則一樣,建議將金屬粉末3D列印納入工作場所安全計劃。工作區域內不應食用食物和飲料,並應限制非必要的技術人員進入。應始終考慮金屬粉末的反應性,工作區域應每天用溼式清潔方法進行清潔。
  • 世界第一款金屬3D列印的白朗寧M1911手槍
    Stratasys吞併)使用DMLS雷射燒結技術,設計製造出了全球首支3D列印的金屬槍。    這支槍的原型是美軍的經典裝備.45口徑白朗寧M1911式手槍,3D列印出的手槍外觀和真槍差異非常小。截至2014年6月12日,這把手槍已經發射了4600發子彈還沒出故障,強力證明了DMLS雷射燒結技術的優異性能。↓↓金屬3D白朗寧M1911↓↓
  • 金屬3D列印技術前沿:尺寸、精度、效率和材料
    2019IAME旨在搭建增材製造(3D列印)科技創新的開放合作共享交流平臺,匯聚全球頂尖的增材製造(3D列印)領域成果及人才,促進行業各環節、產業鏈的銜接融合。南極熊作為戰略合作媒體,在西安現場全程報導。2019年9月 20 日「增材製造工藝與裝備論壇」,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楊永強做了《金屬3D列印技術前沿與挑戰》的專題報告。
  • Boom推出超音速飛機,使用了VELO3D無支撐3D列印技術生產的金屬部件
    航空硬體在採用3D金屬列印技術進行製造的時候尤其困難,這是因為面臨的空氣動力學的設計方面的挑戰必須同在超級耐久性和高溫的需求之間進行平衡,VELO3D的創始人和CEO Benny Buller說到:VELO3D的技術使得在最惡劣的操作條件下,所需要的製造輕質,複雜設計的關鍵任務的應用得以實現.我們的合作夥伴 Boom是一個真正的在金屬3D列印應用方面的先驅,並且該公司的XB-1超音速飛機是一個航天工業遊戲規則改變者
  • GE Additive:3D列印應用將從零件級邁向系統級集成
    我們專注於如何將雙方結合起來,將初創型企業最好的業務與全球業務的可擴展性以及GE全球研究中心的資源結合在一起,要知道我們在該研究中心從事增材製造研究超過30個年頭。南極熊補充:Arcam的發展情況也類似,GE幫助Arcam開發出大尺寸的電子束金屬3D印表機Spectra H,並用於生產飛機GE9X發動機的葉片。
  • ExOne與福特合作:突破鋁材6061粘合劑噴射3D列印技術
    據南極熊獲悉,金屬3D印表機全球領導者ExOne於2021年3月11日宣布與福特汽車公司合作推出新型粘合劑噴射3D列印技術,以及首個成功被燒結的高密度鋁製零件。兩家公司正在對新研發的工藝申請專利。新工藝據說可以製造性能堪比壓鑄工藝的金屬零部件,且密度大於99%。目前,這項技術已經成功應用於燒結鋁6061材料(世界上最常用的鋁合金之一)。
  • 中瑞科技丨航空航天關於3D列印的那些事(一)
    2020年10月,印度航天技術初創公司SA推出了全3D列印低溫發動機,旨在為Vikram-II火箭的上層燃料,該公司的較重的升空發射系統。這款名為Dhawan-1的火箭發動機被認為是印度第一款私人研發的,以液體天然氣(LNG)和液氧(LoX)等推進劑運行的本土全低溫火箭發動機。 這個消息是在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領導的聯邦內閣決定開放太空部門並使印度私營部門參與整個太空活動的三個月後發布的。
  • 第一把3D列印的手槍是金屬的?NO!
    ▼文末今日問題討論:《你認為3D列印手槍利大還是弊大?》
  • 熱等靜壓使3D列印金屬模型後處理將迎來新高度
    HIP機器主要用於3D列印金屬部件的後處理環節,以保障其儘可能順利地通過質量測試。FIT AG執行長Carl Fruth解釋說:「我們已經評估了250名國際工業客戶五年的質量要求,而HIP則是許多質量問題的答案。通過結合AM和HPHT可以實現的結果非常令人鼓舞。毫無疑問,我們的客戶將受益於這種夥伴關係。
  • 大功率雷射二極體,可降低金屬3D列印的殘餘應力!
    在3D列印中,由於加熱材料的膨脹和冷材料的收縮,殘餘應力會在列印過程中在零件中累積,產生的力會使零件變形,並導致裂紋,使零件變弱或撕成碎片,尤其是在金屬中。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正在利用雷射二極體來解決這個問題。
  • 3D列印技術專題之一|3D列印原理、優勢及應用
    事實上,作為具有巨大發展前景和廣闊應用空間的前沿技術之一,3D列印幾乎已經「風靡全球」。截至目前,3D列印在教育、醫療、汽車、航天等領域的應用正不斷深入,其在商業落地過程中的價值也不斷體現出來。3D列印又稱「增材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它的出現可以說顛覆了人們對傳統生產製造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