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作為能量的來源,一支部隊的夥食標準對部隊的戰鬥能力影響還是至關重要的。在我國不同軍兵種之間的夥食標準有所不同,而不同國家之間的夥食標準更是千差萬別。
美國
美軍具有世界上最強的後勤系統,平時,美國大兵可吃到的食物有千餘種,包括23種飲料(含各種雞尾酒)、近80種甜點、118種沙拉、114種三明治、近250種素菜以及近500種葷菜(包括各種海鮮),甚至可以囊括許多其他國家的菜餚。
美軍的野戰口糧也較為豐富,目前,美軍普遍使用的單兵口糧是1981年研製成功的MRE(Meal, Ready-to-Eat Individual)。MER熱量高、營養豐富全面,平均一包MRE包含的能量有1250大卡,,一天供給士兵四包,由主餐、附餐、餅乾、甜點、糖果、飲料、配件包與無焰口糧加熱器組成。1981年起,MRE每隔幾年就要再次改良,從12種菜單到目前的24種。
1997年,美軍每人每月至少享受154.16美元的夥食補貼。美軍根據不同的軍事行動環境和強度,以及官兵不同飲食習慣等因素,不斷調整軍隊夥食的品種和質量。雖然這些夥食標準已經讓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感到嘆為觀止,但挑剔的美國大兵表示野戰口糧「難以下咽」,於是,美軍還會時不時來些「小灶」,比如外賣匹薩。
法國
法國同樣是軍事強國,作為罐頭的發明國家,其軍隊的飲食標準也是不低的。在海灣戰爭時期,海灣戰爭時期,多國部隊獲得了一個絕好的國際交流機會,交流對象自然也包括食品,美國大兵嘗過法國人的野戰口糧之後越來越覺得自己的口糧裡肉像木頭渣湯像刷鍋水了。
法軍單兵作戰口糧包括菠蘿豬肉飯、豆燜肉、鹿肉、魚湯、香草布丁、餅乾、水果果凍、水果奶油杏仁糖、焦糖、巧克力、速溶檸檬粉、茶包、速溶咖啡、熱巧克力粉、糖、鹽巴、辣椒粉、紙巾。在戰鬥口糧中還包含一次性灶具和固體燃料,幫助士兵加熱食用。其內容之豐富的確足以讓美國大兵汗顏。
俄羅斯
俄軍的飲食保障是個細緻而龐大的運行體系,有嚴格的夥食標準,還建有專門的廚師學校,用來培訓基層部隊的職業化廚師。俄軍的三餐採用標準食譜,每周輪換,烹調方法、配料用量都是固定不變、嚴格執行,所以全俄羅斯軍隊雖然駐防地域廣闊,但從東到西,所有俄軍廚房做出來的夥食都是一個口味的。
俄軍的陸軍單兵戰鬥口糧的賣相則實在不怎麼樣。軍官的戰鬥口糧則包括紅燴牛肉、速溶蔬菜湯、餅乾、芝麻餅、乾果巧克力、VC糖、咖啡糖、口香糖、速溶橘子粉、鹽巴、辣椒粉、茶、咖啡、糖、濃縮牛奶、溼巾。從食品種類上來看,俄軍的口糧雖然量不是很大,但是能量還是比較充足的。
印度
印軍的主食是米飯與薄餅,菜品主要是以各種豆子為原料。不過烹飪方法大多為做成濃湯,看起來有點「重口味」的感覺。Puri餅是印度軍隊經典主食,這餅的大小和大號油酥餅類似,隨季節不同,餅裡會有鹽和紅辣椒粉。士兵們通常用餅蘸咖喱,就著熱茶一起食用。咖喱燒土豆、醬汁豌豆、糖燒南瓜這些印度家常菜因為烹飪複雜的原因,軍營中非常罕見。於是,印度煎餅、南瓜、扁豆湯和米飯構成了印軍士兵基本食物。
對大部分士兵來說,所有食物都放在一個盤子裡,而不是像正式的印度大餐那樣讓人大快朵頤。通常情況下,晚餐比午餐要豐盛許多,肉類是標準食物,有時配搭咖喱做湯、有時搭配印度煎餅或米飯一起吃,有時候,晚餐還有米飯布丁。總體而言,印度教信仰飲食簡樸,忌葷腥,印軍夥食總體上蛋白質和熱量的攝入都嚴重不足。
中國
我軍的夥食費1978年以來調整了24次,按軍兵種不同,一類灶每人每天11元、二類灶13元、三類灶23元、四類灶39元。我軍專門制定了《夥食費標準》和《食物定量標準》,確保動植物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的供給。按現有規定,普通士兵的動物性食品應達到每人每天280克,動物性蛋白由原17%提高到26%。
目前我軍夥食的四類標準為:一類灶:戰士、與戰士同餐的軍官、國防施工分隊和駐生活條件艱苦的邊防、島嶼部隊; 二類灶:坦克和自行火炮修理分隊、坦克和自行火炮分隊、航空兵機務大隊、駐高原地區部; 三類灶:水面艦艇人員、飛行學校學員; 四類灶:常規潛艇人員、航空兵空勤人員、核潛艇人員。
我軍海軍和陸軍都設計了預包裝食品(類似西方的軍用口糧),因為作戰環境下不適合為戰士準備食物。上圖海軍KT-07型組合食品中包括有壓縮餅乾、牛肉乾、鹹菜絲、大頭菜、速溶咖啡、巧克力、口香糖。軍用乾糧在設計搭配上十分嚴謹,既要考慮到營養均衡又要兼顧體積、成本、口味等問題,在外包裝上也很有講究,要具有低識別度、方便回收等特點。
版權資訊
本文轉載自央廣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