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門罕戰役的日軍荒唐事:中佐被噴火坦克火化,投毒反而放翻友軍

2021-02-23 歷史綜合體

說起日本和俄國,這兩個國家算得上是老對手了,打從日俄戰爭之前雙方就不太對付,俄國皇太子還在訪問日本時被人砍了一刀。而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末,日本人不安分的心就又躁動了起來,決心找個機會和沙俄的繼任者蘇聯好好比劃一下。隨後雙方在哈拉哈河一帶爆發衝突,史稱諾門罕戰役。在這次戰役裡,日軍不僅領教了蘇聯的鋼鐵洪流,還捎帶腳的留下了一堆愚不可及的荒唐事。

一、昭和參謀的獨走

如果說起諾門罕戰役的爆發,這問題就繞不開關東軍裡的那一群昭和參謀們。不同於別的國家的參謀,日本的參謀們可謂是權限甚大,某些程度上甚至可以蓋過軍事主官。這是因為日本的參謀們有極大的權力,負責制訂所有的作戰計劃,而軍事主官只是有權選一個作戰計劃。這也就是所謂的,軍事主官只有統兵權而沒有指揮權,參謀們才擁有這個權利,其參謀系統直接可以垂直管理到基層。同時在名義上,參謀們可是替天皇代行此權力,這可比軍事主官們高出不少。

於是乎,這群參謀們可就膽壯了起來,敢於拿著雞毛當令箭,一旦在什麼重大事情上和軍事主官意見相左,這群參謀們就敢來個獨走。而這次諾門罕戰役的爆發,實際上也是這群昭和參謀們搞出來的。當時日本和蘇聯各種不對付,整天叫囂要"北進",做夢都想和蘇聯好好比劃一下,讓蘇聯人見識一下所謂"皇國武士"的勇猛與無敵。在這個思想引導下,日本在1938年和蘇聯在張鼓峰幹了一仗,然後就被蘇軍以兩倍的兵力和鋪天蓋地的飛機坦克給收拾了。

老話記吃不記打,這話用在昭和參謀身上果然是沒錯,尤其是在關東軍擔任參謀,素有"豺狼參謀"之稱的辻政信更是如此。在他眼裡"大日本皇軍"天下無敵,怎麼就能打不過蘇軍呢?俄國人不過是昔日的手下敗將,何來打不過之說?於是辻政信就聯合了一群昭和參謀,趁著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大將去度假的機會,私自草擬了一份《滿蘇國境紛爭處理要綱》,要求對於雙方的"爭議地段"必須寸土必爭,只要發生衝突就對蘇軍或蒙軍開火,各部隊指揮官可以自行決定。

就因為他這道命令,下面的師團長們算是放開了手和蘇蒙聯軍製造摩擦,所以才有了1939年5月11日的諾門罕事件——原本只是日本和蒙古邊防部隊的衝突,後續迅速被日本第23師團擴大為一場全面戰爭。最關鍵的是位於東京的參謀本部曾發了一份停火命令,但命令卻被辻政信給燒毀了,謊稱是來自東京的進攻令,而且他還自己下了進攻令,並代表關東軍作戰課長、參謀長、乃至是植田謙吉司令籤了字。全靠辻政信的獨走行為,諾門罕戰役徹底爆發了。

二、刀劈噴火坦克

諾門罕戰役在一群昭和參謀的操作下爆發,自負"無敵"的日軍第23師團浩浩蕩蕩開往了前線。而作為日軍第23師團的先頭部隊的,便是由東八百藏中佐率領的一支所謂"搜索支隊"。這個搜索支隊是專門為了對付蒙古騎兵準備的,編制內有200名精銳騎兵,可以用來和蒙古軍隊的騎兵交戰,東八百藏自認可以率領這些騎兵擊潰蒙古軍隊的一個騎兵營。而且他的搜索隊裡還有一個裝甲小分隊,配備九二式裝甲車和九四式輕戰車(俗稱豆戰車),在東八百藏眼裡,他能靠這支小部隊擊垮一個蒙古的騎兵團。

東八百藏有這個信心也不奇怪,因為蒙古軍隊的戰鬥力實在是不怎麼樣,平時對付日本人手底下的偽軍還湊活,真遇到日本關東軍的精銳部隊,那就是只能送人頭了。東八百藏本人也確實是驍勇善戰,率領著他的支隊迂迴到了蒙古軍隊後方,原本想要切斷蒙古軍隊後路的東八百藏竟然走大運撞上了蒙古第6師的師部。感覺自己中了彩票的東八百藏立刻發動了進攻,措手不及的蒙古軍隊根本來不及組織有效的抵抗,當場就被東八百藏打的四處逃竄,連師長沙日布都被日軍擊斃了。

興奮的東八百藏趕緊把自己的戰果上報給第23師團司令部和關東軍司令部,為自己和自己麾下的官兵邀功請賞(主要是為了自己)。不過東八百藏完全不知道自己現在陷入了何等的麻煩,他四周都是蘇蒙部隊,或許蒙古軍隊不堪一擊,但是蘇軍可不是什麼軟柿子,當即調來了一個營的兵力和12輛坦克殺向了東八百藏率領的部隊。東八百藏此時還沉浸在勝利之中,認為蘇軍也不過是一群待宰的羔羊,手中戰刀一揮就率領自己的部隊就衝向了蘇軍的坦克。(倚執此武士刀,微笑面對坦克車)

東八百藏到底要幹什麼至今沒有一個明確解釋,或許他想仗著手中的武士刀來一個刀劈坦克,也可能他想在爬上坦克後往坦克裡扔手榴彈。可惜他對面的蘇軍坦克裡有幾輛是T-26輕型坦克的改進版OT-26噴火坦克,面對一擁而上的日軍,蘇軍坦克兵當即讓坦克噴吐火舌,直接就把衝在最前面的日軍給火化了。最後東八百藏支隊全軍覆沒,東八百藏本人都被燒成了焦炭。蒙古軍隊還不知何故,把戰死日軍的屍體擺了幾個同心圓出來,正中央就是已經變成焦炭的東八百藏,或許是在祭奠戰死的沙日布師長。(斬鐵武士刀,不敵噴火器)

三、下毒坑死自己人

東八百藏支隊的全軍覆沒對於日軍是震撼的,但也僅僅是個震撼,因為馬上日軍就要遭殃了,蘇軍名將朱可夫抵達了諾門罕接過了蘇蒙聯軍的指揮權,在他的指揮下日軍是節節敗退。這也沒法不敗退,因為朱可夫手上光是坦克就有500餘輛,重型火炮就有超過五百門,把輕型火炮和迫擊炮都算上起碼也有千門以上的數量。而對面的日軍第23師團就算挖空家底,把關東軍司令部額外增補給他的部隊都算上,也是趕不上蘇軍的兵力雄厚。那當真是被蘇軍用鋼鐵洪流按在地上摩擦了一番,要不是參戰日軍都是精銳,恐怕早已敗北。

日軍和蘇蒙聯軍打了足足兩個月,最後反倒是日軍先扛不住了,只能據守戰線不出,等待後方送來援軍和物資。而關東軍司令部也知道如今前線吃緊,急匆匆開始調兵增援前線。而在這個過程裡,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一拍腦袋,打算和蘇軍玩一波細菌戰。於是在增援部隊裡就出現了所謂的"關東軍防疫班",這支部隊實際是從臭名昭著的731部隊裡抽調200人組建的,攜帶了大量的沙門菌和傷寒菌,其指揮官石井四郎計劃將這些細菌投入哈拉哈河,藉此毒殺蘇蒙聯軍。

在7月13日,"關東軍防疫班"開始了他們的行動,由碇常重少佐親率22名敢死隊員,趁著夜幕將大約22公斤左右的細菌一股腦的丟入了哈拉哈河裡。在碇常重完成任務歸來後,石井四郎真是開心壞了,認為蘇蒙聯軍這次肯定是玩完了,要不了多久"無敵的皇軍"就可以上去給蘇蒙聯軍收屍了。但是石井四郎左等右等也沒等來蘇蒙聯軍大規模出現病患的報告,反倒是等來了一份己方的病患報告——在短短幾日裡,日軍就出現了大量病患,現在整個前線可謂是疫病橫行。

石井四郎萬萬沒想到,他下了毒的河水沒能毒死幾個蘇蒙聯軍,反倒是讓日軍自己中招一片。因為日軍後勤補給的不靠譜,而且現在又是酷熱難耐的夏季,日軍官兵個個渴的嗓子冒煙,乾脆開始痛飲哈拉哈河的河水。至於有關禁止飲用哈拉哈河河水的命令,那早就被他們丟到腦後去了。但是這些日軍官兵絕想不到,河水已經被日軍自己投毒了,如今他們喝的河水全都是加了料的。不消幾日的功夫,日軍裡就有一千四百多人患上了瘟疫,連下毒的"關東軍防疫班"也有四十餘人染病身亡。

結語

可以說,諾門罕戰役裡滿是荒唐之事,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日軍自己犯下的。就說那加了料的河水,除了放翻自己人之外,基本沒能撂倒多少蘇軍,因為蘇軍直接喝後方運來的水了,根本不碰哈拉哈河的有毒河水。而這些荒唐事的背後,其實是日軍內部的指揮體系混亂,對現代化作戰一無所知,思維停留在日俄戰爭時期的日軍,自然也就只能輸掉諾門罕戰役了。

相關焦點

  • 諾門罕的昭和笑話,投毒害死自己人,罐頭堆成山卻讓士兵餓死
    如果說起諾門罕戰役,估計很多人都不陌生了,自詡天下無敵的日軍吃飽了撐的,非要去和蘇聯紅軍比劃一下。
  • 百大血腥戰役之諾門罕戰役
    ▲諾門罕就位於今天的中蒙邊境,因此次戰役主戰場在哈拉哈河畔,又稱哈拉哈河戰役  亞洲腹地這場不起眼的諾門罕之戰,事實上成為了軸心國最終失敗埋下的伏筆。  ▲韓國在2012年出品的電影《登陸之日》中也有一段關於諾門罕戰役的描述  不過此役後人提及甚少,諾門罕戰後,蘇聯深陷歐洲戰場,此戰很快被湮沒於浩瀚的衛國戰爭重大戰役中,鮮有提及;日本在國力
  • 諾門罕戰役日軍慘敗,為什麼戰役指揮小松原一開始沒有被追責?
    1939年日軍和蘇聯在諾門罕地區爆發的大規模武裝衝突,作為戰役的發起人,日軍23師團師團長揮小松原道太郎陸軍中將為什麼一開始沒有被追責?    諾門罕戰役,又叫諾門坎戰役,或稱哈拉哈河戰役,是1939年5月到6月,在新巴爾虎左旗境內諾門罕布日德地區以及哈拉哈河中下遊兩岸,爆發的一場邊境衝突,表面上是蒙古和偽滿洲國之間的衝突,實際上則是蘇軍和日軍的直接較量。    這場邊境衝突的規模相當大,雙方投入的總兵力超過20萬人,大炮500門,飛機900架,坦克、裝甲車近1000輛。
  • 被遺忘的亞洲戰爭史上的第一次坦克大戰諾門罕之戰,改變了二戰進程
    日軍被迫於6月1日撤退。長期以來,日軍當局大力在士兵中灌輸反對蘇聯紅軍的思想,蘇軍被說成了技術落後、在作戰方面相當於1904-1905年日俄戰爭中沙皇軍隊的水平。為掩飾窘狀,小松原居然謊報戰況,關東軍司令部也據此向東京參謀本部報告說「彼我一勝一敗」,參謀本部竟向關東軍發來荒唐賀電。
  • 夢斷琴弦:諾門罕戰役中的日軍裝甲部隊
    1939年6月19日深夜,鑑於「偽滿洲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邊境衝突愈演愈烈,蘇軍也正在「滿」蒙邊境附近增兵集結,並已經開始對日軍集結地展開空襲
  • 諾門罕戰役中的日本731部隊,是怎樣用生化武器幹掉一千多號自己人的?
    臭名昭著的731部隊是日軍生化戰主力,指揮官石井四郎認為戰爭需要用最小代價去獲取最大勝利,而生化武器最為物美價廉,比飛機、軍艦、大炮成本小,效果大。為此,731部隊在亞洲尤其中國戰場上屢屢使用生化武器,進行慘絕人寰的屠殺,犯下了累累罪行。然而,在諾門罕戰役期間,731部隊不但沒有毒倒對手蘇軍,反倒毒死了一千多號自己人,真可謂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 諾門罕之戰:蘇聯與日本的草原血戰
    這場邊境戰爭被日本稱為諾門罕事件,而被蘇聯官方稱為哈勒欣河戰役。眾所周知,這場戰役以日本慘敗而告終。蘇軍指揮官朱可夫自此聲名鵲起,並被最高統帥史達林授予蘇聯英雄勳章。而日軍第23師團師團長小松原因此敗飽受指責,在戰役結束一年後鬱鬱而終。所以,諾門坎也被認為是蘇聯強大工業實力對日本軍部的一次吊打。
  • 諾門罕戰役對中國抗戰的影響
    諾門罕戰役雖然在二戰史中是一次名不見經傳的小戰役,但其影響卻是非常深遠的,影響了二戰的進程。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到是,這張戰役對中國抗戰形勢有怎麼樣的影響。「諾門罕戰役」也稱「哈勒欣河戰役」,1939年5月4日——9月16日,日蘇兩軍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和中國東北接壤處的哈勒欣河沿岸諾門罕地區,爆發了一場震驚中外的日蘇戰爭。
  • 原創 諾門罕戰役: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敗仗
    向諾門罕前線挺進的日軍步兵部隊但徽章由日本大阪製作,實際上受頒者為日軍和偽滿參戰人員。「諾門罕戰役」的稱謂很多。也被稱作「諾門罕戰爭」、「諾門坎戰役」、「哈拉沁戰役」等。蘇聯把這次戰役稱作「哈拉欣河戰役」,俄語為「Бои на Халхин-Голе」。蒙古則叫「哈拉哈河戰役」。日本稱「諾門罕事件」,日語為「ノモンハン事件」。
  • 諾門罕戰爭的前前後後
    不過此役後人提及甚少,諾門罕戰後,蘇聯深陷歐洲戰場,此戰很快湮 沒於浩瀚的衛國戰爭重大戰役中,鮮有提及;日本在國力、軍力強盛之時,盡佔天時地利攻擊蘇聯,不料關東軍險些蝕光了老本,自然更不願宣講;偽滿洲國二戰後 灰飛煙滅,殘渣餘孽作鳥獸散,也無多少記錄;蒙古雖稱此役為建國後唯一一戰,但宣傳有限、影響不大。因此,諾門罕戰爭世人知之不多,國內有關此戰的研究和 公開出版物更不多見。
  • 二戰太平洋燃燒的群島「塔拉瓦環礁」戰役日軍無限制火力土木工事
    ,塔拉瓦環礁島上日軍的防禦工事,遮天蔽日的火力似乎要把塔拉瓦環礁這座縱深不足25公裡的小島擊沉。美軍第一波上岸士兵陣亡率居然高達百分之70,第一批登陸部隊是500人左右,意味著有三百多人傷亡,進攻行動才開始短短過了半個小時而已,隨後美軍立即調整部署,讓兩棲噴火戰車先上清理日軍灘頭陣地的中火力。
  • 噴火狂魔——二戰期間美國的噴火坦克系列
    M3中型坦克相對於M2中型坦克更大的承載力使M3噴火坦克能夠攜帶更多的油料,同時更短的E3型噴火槍也讓M3噴火坦克在實際執行噴火作業時更加的方便。此時的美軍裝甲部隊認為,相比於只能夠執行噴火作業的噴火坦克,美軍裝甲部隊對反裝甲作戰力量的需求更加迫切,所以只有少量的M2型噴火坦克和M3型噴火坦克參與了太平洋戰場上的初期戰鬥。不過,隨著1942年太平洋戰場重要性的逐漸抬升,能夠對躲藏在坑道中的日軍進行快速清除的噴火坦克又重新得到了美軍裝甲部隊的注意。
  • 兵敗諾門罕,這是一場令人陌生且秘而不宣的,意義重大的戰役
    1939年,8月4日,日軍為實施統一指揮,在海拉爾組建第6軍(轄第23、第8國境警備隊等,司令荻州立兵中將),兵力約2.5萬人。(7月13日,石井細菌部隊碇常重少佐帶領22名敢死隊員,在哈拉哈河乘2隻膠皮筏順水將22.5公斤傷寒、霍亂、鼠疫、鼻疽等細菌撒入河水中,向蘇蒙軍進行細菌戰。
  • 漲姿勢|噴火坦克:「最兇殘的陸上武器」
    20世紀20年代,蘇聯紅軍裝備第一批國產坦克時,就開始考慮研製噴火坦克。他們的第一種噴火坦克是武器設計局在T-17坦克基礎上研製的T-27。不過,該型坦克僅製造了樣車,沒有裝備部隊。真正列裝的噴火坦克是1931年在T-18輕型坦克基礎上研製的OT-1型噴火坦克,但它的後繼者們很快就讓前輩變得默默無聞,OT-26、OT-130、OT-133、OT-134等更新型號的噴火坦克陸續列裝,使蘇聯紅軍擁有了一個特殊的「紅色鋼鐵火神」家族。
  • 【國慶】諾門罕戰役: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敗仗
    1.斷絕了日本與納粹德國合圍蘇聯的想法日本關東軍挑動這場戰役,除了試探蘇聯和蒙古,推進其「北進」的策略外,也是為了與西線的納粹德國東西呼應,夾擊蘇聯。但作為日本政治同盟的納粹德國,卻瞞著日本偷偷與蘇聯於1939年8月23日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悄然約定共同瓜分波蘭。解除了後顧之憂的蘇聯立即加大了對諾門罕戰場的攻勢,大敗日軍。
  • 為什麼諾門坎戰役之後,日軍再不敢北進!
    1939年5月11日的邊界衝突中,「滿洲國」軍被蘇軍坦克部隊擊敗,損失慘重,關東軍妄圖給實力日益增強的蘇聯遠東部隊以沉重打擊,6月2日關東軍獨斷專行,進攻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塔木斯克。隨即諾門罕戰役爆發。蘇聯方主將為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日方主將則為小松原道太郎。
  • 被神化的諾門坎戰役: 其實蘇軍被日軍打的很慘
    諾門罕,位於中蒙邊境上,屬於呼倫貝爾的新巴爾虎左旗管轄。70多年前在這裡發生了著名的諾門坎戰役,戰役雙方是蘇蒙聯軍和日滿聯軍。
  • 諾門罕之戰——日本關東軍的痛
    關東軍司令部要求23師團立即抓住機遇擴大事態,出兵諾門罕。此時的關東軍真有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味道。5月27日,早已按奈不住的第23師團向蘇蒙軍發起攻擊,一交手,關東軍便嘗到了蘇軍的厲害,日軍重裝甲車的皮太薄了,根本幹不過蘇軍的坦克,一會兒被打得七零八落。日本騎兵面對蘇軍橫衝直撞的坦克更是束手無策,只好揮舞著馬刀,砍得裝甲丁當響。蘇蒙軍輕而易舉地把進攻的日軍打得丟盔卸甲,逃回海拉爾。
  • 日本最不想提起的戰役:打的日軍回味無窮
    俗語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即便侵華日軍吃了不少敗仗,但真正讓日本打心裡喊疼的恐怕只有「玉碎戰」。 它由日本天皇親自頒發給步兵聯隊,上邊寫著部隊番號,也只有步兵才有這種軍旗,而且是聯隊建制,每個聯隊一個,所以日軍各聯隊對軍旗保管的非常好,在整個二戰戰場上,沒有一個國家繳獲過日本軍旗。戰場上日軍聯隊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他們會把軍旗燒掉,以免落入對方手中,也可以認為一旦日軍聯隊到了燒旗的地步,那也意味著徹底的殲滅。
  • 百大血腥戰役之呂宋島戰役
    ▲呂宋島戰役從屬於菲律賓戰役,這是菲律賓戰役態勢圖  基本概況  菲律賓戰役中美軍實施的一次主要島嶼進攻戰役。日軍以神風特攻隊攻擊登陸編隊,擊沉美船艦多艘。  當晚,美軍上陸兵力達6.8萬人,並鞏固了灘頭陣地。隨後經一周交戰,美軍突破日軍在阿格諾河的防線,向馬尼拉挺進,在克拉克機場附近雙方進行了坦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