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巴爾幹戰爭:和正義無關

2021-02-20 文明史鑑

1913年6月29日,保加利亞先發制人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

昨天史鑑從塞拉耶佛事件想給組織解釋一個問題,真正遏制戰爭的是人類無法承受後果的理性思考,而不是拷問人性的感性場景。今天我們繼續巴爾幹這個火藥桶,從1908年的波赫危機,到1914年的塞拉耶佛事件,這中間巴爾幹半島分別出現了2次戰爭,我們一般說第一次巴幹爾戰爭是正義的,第二次巴爾幹戰爭是不正義的,真的如此嗎?

從十五世紀起,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佔巴爾幹半島,統治長達五個世紀之久,這500年時間裡,巴爾幹半島居住著大大小小20多個民族,其中較大的有土耳其族、希臘族、保加利亞族、阿爾巴尼亞族、塞爾維亞族,比如巴爾幹地區希臘人居然在1907年統計時高達400萬,超過希臘國內的264萬人,還有這些民族居住得比較混雜,相互之間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比如馬其頓地區有153萬人,其中46萬是保加利亞人,14萬希臘人,12萬塞爾維亞人,還有10多萬其他民族。

到十九世紀末,奧斯曼統治開始土崩瓦解,巴爾幹半島諸國先後獨立,但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色雷斯這些地區仍處於在奧斯曼的統治下,當民族主義成為國家立國之本,巴爾幹各國民族解決的正義呼聲就空前高漲了,希臘除了奪回克裡特島之外,還想瓜分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希望獨佔馬其頓和色雷斯後,再佔領薩洛尼卡和卡瓦拉,獲得進入愛琴海的港口,塞爾維亞的想法是佔領馬其頓地區,分割阿爾巴尼亞,攫取薩洛尼卡來取得亞德裡亞海和愛琴海的出海口,而門的內哥羅,也就是今天的黑山,也想分割諾維巴薩,強佔阿爾巴尼亞,進而與同屬南斯拉夫民族的塞爾維亞接壤。

當然這些國家單打獨鬥是打不過奧斯曼土耳其的,但北非的一連串事件點燃了巴爾幹火藥桶,1911年,摩洛哥蘇丹請求法國出兵鎮壓一場起義,但德國先行出生,派一艘炮艦駛到阿加迪爾脅迫法國退讓,此時英國介入,它支持法國,迫使德國接受法國是摩洛哥的保護國,作為交換,法國把剛果的一塊殖民地給了德國,於是投機國家義大利覺得機會來了,1911年9月他們出兵侵入利比亞,對利比亞的宗主國土耳其宣戰了,最終義大利戰勝了土耳其,並在貝魯特沿海全殲土耳其海軍,奪佔了愛琴海上的多德卡尼斯群島,最終雙方於1912年10月18日在法國洛桑附近的烏契籤訂了《烏契條約》。

當意土戰爭爆發時,在沙俄的操作下,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經過了長達半年的談判,最終在1912年3月籤訂友好同盟協定,該協定其實就是保塞同盟反土協議,在補充條款中有戰後對馬其頓和色雷斯的具體瓜分方案,同時保加利亞在英國「調停」下和希臘進行了談判,保、希兩國在1912 年5月籤訂共同防禦協定,該協定規定了保、希遭遇土耳其攻擊時如何協作防禦,也提到了獲得土耳其土地後如何進行分配的原則,1912年9月,同門的內哥(黑山)和保、塞、希這些國家分別成類似的協定,這樣四國共同建立反土的軍事同盟,史稱「巴爾幹同盟」。

1912年8月,2萬名被列強武裝起來的阿爾巴尼亞部隊攻佔了馬其頓的斯科普裡市,土耳其被迫允許阿爾巴尼亞自治,於是9月30日,巴爾幹同盟向土耳其政府發出通蝶,要求它根據1878年柏林條約規定對巴爾幹半島屬地進行政治改革,遭到土耳其拒絕,於是巴爾幹同盟於10月5日向土耳其宣戰,第一次巴爾幹戰爭開始了,其中保加利亞 出兵35 萬,塞爾維亞 15 萬,希臘 10 萬,門的內哥羅 3 萬,而土耳其一共42萬軍隊,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的主要戰場在色雷斯、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進軍色雷斯地區,保、希、塞聯軍入侵馬其頓,塞、門聯軍發兵阿爾巴尼亞北部和科索沃,希臘進攻阿爾巴尼亞南部。

土耳其四面受敵,毫無招架之力,很快被塞爾維亞攻陷馬其頓首都斯科普裡,1912年11月,希、塞11萬聯軍擊敗8萬土耳其軍隊,保加利亞軍隊於10月24日攻陷了位於色雷斯的克爾克拉雷利要塞,肅清了當地土耳其軍隊,然後開始放火焚燒沿途清真寺。

從第一次巴爾幹戰爭開戰,不到一個月,土耳其軍隊連連敗北,在恰塔爾扎防線以西的巴爾幹半島上,除了被盟軍長期圍困的三座孤城--阿德裡安堡、斯庫臺和雅尼那外,其歐洲領土幾乎喪失殆盡。

於是列強基於自己的利益,加緊了外交活動,俄國擔心保加利亞攻佔君士坦丁堡,英法害怕巴爾幹同盟會把戰火引到土耳其境內,開始力阻保加利亞的攻勢,而德國卻一反常態支持了保加利亞來,它想利用保加利亞的野心把巴爾幹同盟納入同盟國的軌道,正是因為德國的支持,保加利亞開始接著猛轟向恰塔爾扎防線發起進攻,土耳其掘壕固守,猛攻幾天後,戰局陷於膠著狀態,於是1912年12月,巴爾幹同盟與土耳其在恰塔爾扎籤訂了臨時停戰協定,接著在倫敦開始和平談判,其實這兩方的談判是決定不了巴爾幹半島的命運的,真正的幕後會議是英法德俄奧意六國大使的會談。

在倫敦,土耳其已經準備接受列強提出的條件,但國內發生了政變,於是新政府拒絕接受巴爾幹同盟的要求,這樣巴爾幹同盟與土耳其和談暫停,1913 年2 月巴爾幹戰爭繼續,土耳其動用了20萬大軍,從恰塔爾扎和普拉伊爾兩條防線發起了大規模反攻,同時派一支3萬海軍在馬爾馬拉海北岸的沙爾基約港登陸,企圖切斷保加利亞在恰塔爾扎和普拉伊爾之間的聯繫,而保加利亞加強了恰塔爾扎防線和馬爾馬拉海岸重兵部署,阻止土耳其軍隊北上,開始下令保軍進攻長期被圍的亞得裡亞那堡,同時塞、希、門分別集中兵力,進攻巴爾幹半島西部的土軍據點斯庫臺和雅尼那。

3月13日,亞得裡亞那堡裡在保塞聯軍22架飛機轟炸下,26 座鋼筋混凝上的堡壘被摧毀,土耳其軍隊投降,3月19日希臘軍隊於在雅尼那城西部打開缺口,20日夜晚控制了全城。只有斯庫臺要塞,塞、內聯軍始終未能攻破。

3月底列強大使會議達成共識,對土耳其和巴爾幹同盟發出建議書,同盟和土耳其對建議書的停戰條件表示認可,4 月13 日第二次臨時停戰,到5月30日,交戰各國在倫敦籤訂了《倫敦和約》,根據該條款,土耳其將米迪亞一埃諾斯一線以西的歐洲屬地割讓給巴爾幹同盟諸國,並放棄對克裡特島的一切特權,愛琴海上各島嶼歸屬問題由大國來決定,承認阿爾巴尼亞獨立,但它的邊界和內部組織由六大列強決定等等。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就這樣結束了,《倫敦和約》並沒有帶來真正的和平,反而加劇了各方的矛盾,關鍵是巴爾幹同盟對對於土耳其在巴爾幹「遺產」瓜分不滿。

保加利亞儘管取得了色雷斯地區,也獲得出海口成為了同時瀕臨黑海和愛琴海的國家,但他認為自己在戰爭中出力最大,就看上了愛琴海沿岸薩洛尼卡港,而作為內陸國家的塞爾維亞儘管佔領馬其頓的大片領土,但沒有獲得出海港口,儘管在戰爭中拿到了亞得裡亞海的都拉斯港,由於《倫敦和約》 認可阿爾巴尼亞獨立導致失去此港,所以它認為應從馬其頓地區得到補償,希臘和門的內哥羅也是如此,因為阿爾巴尼亞獨立,就要從阿爾巴尼亞南部和北部撤軍,這樣也想從馬其頓方面得到領土補償,本來這4家已經夠亂了,居然羅馬尼亞也介入了,羅馬尼亞想從保加利亞手中奪得擁有黑海港口的南多布羅加地區。

於是保加利亞開始陷入孤立,1913年6月29日,保加利亞將軍米哈伊爾·薩沃夫未經政府批准先發制人進攻塞爾維亞,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塞爾維亞打退了保加利亞的進攻,然後希臘對保加利亞宣戰,而羅馬尼亞藉機揮師進入多布羅加南部地區,居然土耳其也趁機重佔了色雷斯東部部分地區,收復了亞得裡亞那堡,7月29日,在四面受敵的困境下,保加利亞國王被迫求和,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結束。

8月,保加利亞與塞、希、門、羅四國籤訂《布加勒斯特和約》,同意馬其頓由塞、希瓜分,將色雷斯的大部分割讓給希臘,羅馬尼亞得到了南北多布羅加,9月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籤訂《伊斯坦堡條約》,將東色雷斯和亞得裡亞堡交還給土耳其。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保加利亞損失慘重,失卻了很多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獲得的戰果,從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前,到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結束,塞爾維亞領土面積和人口幾乎都翻了一番,希臘領土擴大了68%,黑山領土擴大了62%,當然保加利亞領土也擴大了16%,羅馬尼亞領土增加了5%,正是因為2次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得利最大,它取代了保加利亞成為巴爾幹半島的第一大國,於是1914年它開始覬覦波塞了。

今天我們史鑑2次巴爾幹戰爭,在奧斯曼土耳其沒有吞併巴爾幹前,巴爾幹各國都曾在歷史上擁有過馬其頓和色雷斯兩個地區,所以「自古以來都是我們的領土」不只有我們才這樣說,在人類眼裡,歷史永遠是正義的淵源,所以巴爾幹同盟眼裡,他們是正義的民族解放戰爭,所以第一次巴爾幹戰爭我們一般稱為正義的戰爭,第二次是不正義的分贓戰爭,其實第一次真的正義嗎,一點都沒有,比如1912年11月塞爾維亞軍隊在穿過阿爾巴尼亞穆斯林區域,放火燒村開始大屠殺村民,這個大屠殺的元兇,就是塞爾維亞軍事情報機構首腦迪米特裡耶維奇上校(也稱為阿皮斯),他就是秘密組織「黑手會」的創始人,「黑手會」組織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大塞爾維亞,包括波士尼亞、克羅埃西亞和馬其頓,所以在馬其頓,塞爾維亞軍隊無情強迫當地人接受自己的語言和文化,試圖藉此抹掉少數族裔文化,不僅塞爾維亞如此,保加利亞國王斐迪南夢想在伊斯坦堡加冕為包括馬其頓在內的保加利亞帝國君主,他們沿途焚燒清真寺,巴爾幹戰爭最大的問題是戰爭中大規模屠殺平民,預示了20世紀即將到來的種族滅絕,在巴爾幹戰爭結束的1913年11月,馬其頓地區一名英國副領事的調查報告說,被吞併地區的穆斯林人口面臨被塞爾維亞人滅絕的危險。

其實在巴爾幹各國眼裡的正義,恰恰是歐洲列強們在瓜分巴爾幹大博弈的小籌碼而已,或者說,就是一場代理人的戰爭,所以說,代理人戰爭雖然可以降低成本,但也存在極大的不可測因素,因為代理人未必會在所有方面和後臺完全利益一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其實是沙俄搞了一個巴爾幹同盟對土耳其的代理人戰爭,但它最重要的兩大樁腳,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在獲得獲得新戰利品迅速交惡,開始了第二次巴爾幹戰爭,正是因為2次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獲利最大,它取代了保加利亞成為巴爾幹半島的第一大國,它因為奉行親俄政策,使奧匈帝國陷入腹背受敵了境地,它試圖打破這種脆弱的「均勢」,來獲得奧匈控制下的波赫,建立「大塞爾維亞」,這樣列強的「巴爾幹均勢」事實上已經搖搖欲墜。

巴爾幹戰爭後,巴爾幹同盟瓦解,巴爾幹各國各自抱大腿,塞爾維亞、門的內哥羅、希臘和羅馬尼亞站在了英法俄協約國一方,而保加利亞和土耳其則站在了德國、奧匈帝國一方,這樣加劇了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使巴爾幹地區成為了一戰的發源地,歐洲的火藥桶。(完)

 

2018年8月1日起,以「歷史上的今天」某個歷史事件來讀史,以文明的視角,分享出自己的觀點和思考,計劃用一年時間,到2019年7月31日為止,這就是O2OPark史鑑!

O2OPark史鑑聚焦在文明的視角,為組織提供一些確定性的思考來應對目前這個不確定性的變化,沒有專業歷史文獻考證,只有場景式的思考和邏輯,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在動蕩不安的當今世界,唯有歷史能使我們面對生活而不感到膽戰心驚。

不史鑑,怎懂自身之渺小;不史鑑,怎知生命之精彩;不史鑑,怎辨世界之紛擾;不史鑑,怎開文明之慧眼。 

限於某些不可抗因素,不是每日的O2OPark史鑑都可以登載的,喜歡史鑑的朋友可以購買O2OPark史鑑每月合集電子版,每本合集30元錢。

    O2OPark史鑑前10本電子版已經整理完畢,近150萬字。

   


請加我微信zhangbo_o2o,用微信紅包方式只需購買1本電子版,就加入O2OPark史鑑群,定期在群裡和線下進行史鑑的不同主題分享。

——中國O2O三部曲作者 張波

相關焦點

  • 血飲 | 巴爾幹火藥桶一觸即發,羅興亞再現戰爭風雲!
    該消息稱,此前自行宣布成立的科索沃共和國內務部ROSU特種部隊派出一支精悍戰術分隊,佔領了塞爾維亞重要的加齊沃達水電站蓄水湖附近陣地,並進入到科索沃地區北部堤壩附近的生態和體育中心,而這一地區原本一直由塞爾維亞軍隊所控制。據新南斯拉夫通訊社9月29日報導,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已經將戰備命令交給該國軍隊總參謀長。無疑,雙方的軍事行動讓巴爾幹地區成為了全球熱點,當年的「科索沃戰爭」陰影又再次襲來。
  • 巴爾幹,戰爭與文明
    土耳其人兇殘、暴力、野蠻,更可怕的是這種侵略不僅是財富的掠奪和身體的摧殘,還逼迫斯拉夫人放棄基督教接受伊斯蘭教,正是這種強制傳播伊斯蘭教的舉措成了之後巴爾幹地區動蕩的導火索。本來基督教內部的分裂變成了三個宗教的並存,這一點在塞拉耶佛感受特別明顯,這種宗教和民族的複雜性也是導致波赫戰爭的主因。
  • 《光環戰爭2》6月DLC資料片「戰爭偶像首領包」6月29日上線
    光環戰爭2(Halo Wars 2)今日上線6月DLC – 戰爭偶像首領包。
  • 1月6日到華盛頓DC去,為正義和美國未來而戰!
    美國總統川普多次呼籲,請美國人民在1月6日去華盛頓DC 表達自己捍衛正義的呼聲。
  • 【試題探研】兩次巴爾幹戰爭與摩洛哥危機
    1912年巴爾幹四國同盟反對土耳其的戰爭和1913年巴爾幹同盟之間的戰爭。土耳其在意土戰爭中失敗推動了巴爾幹反對土耳其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 艦娘歷史上的8月9日和8月10日
    1941年8月10日早晨,加拿大紐芬蘭皮亞琴察灣上空,迴蕩著悠揚而正義的讚美詩。歌聲是從一艘巨艦上傳來的,在她的後甲板上,肅立著元帥、將校、水兵……他們所環繞的是兩位領袖——羅斯福和邱吉爾。大哥在丹麥海峽跟俾斯麥懟炮中破泡澡6星期後,與姐姐喬治五世一起進行了簡單的恢復訓練。
  • 新聞早餐(2019年6月29日)
    ②人民日報:加徵關稅無用,中國有能力奉陪到底③海外網6月28日電 美國參議院當地時間27日通過「202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仍然想在臺灣問題上「做文章」。該法案含有多項涉臺條文,包括支持「對臺軍售」,鼓吹美國軍艦繼續定期通過臺灣海峽等。④今天(29日),習近平主席將會見美國總統川普。
  • 【魚鷹社】巴爾幹戰爭,一戰的前奏
    這裡介紹了一戰之前的兩次巴爾幹戰爭。
  • 正義戰爭學說與現代國際法秩序演變
    與此同時,基督教體系內部各教派為爭奪聖經解釋的壟斷權發動大規模宗教戰爭,而「哪方發動的戰爭是正義」的爭執召喚出主權國家組成的近代國際法秩序體系的雛形,而隨著政治世俗化的趨勢發展,主權國家被嵌入到國際司法體系後,現代國際法體系開始規定交戰各方應該遵守的戰爭規則即戰爭倫理和戰爭法規,「法」取代了至上神聖者對正義戰爭的裁定。
  • 《機動戰士敢達OL》6月24日維護更新公告
    24日10:00~15:00進行伺服器更新維護,作戰部將在6月24日9:30關閉大規模戰鬥、局地戰的參戰預約。本次維護開始將全部現有地圖(部分地圖數據調試將在後續版本開放)  1). 6月24日維護後大規模戰/局地戰將掉落【卡爾斯K設計圖】概率1%  2). 6月24日維護後大規模戰/局地戰將掉落道具【白金扭蛋券】概率3%   1).6月24日維護後大規模戰/局地戰將不再掉落【陸戰型敢達(WR裝備)設計圖】   2). 6月24日維護後大規模戰/局地戰將不再掉落道具
  • 方旭 | 正義戰爭學說與現代國際法秩序演變
    與此同時,基督教體系內部各教派為爭奪聖經解釋的壟斷權發動大規模宗教戰爭,而「哪方發動的戰爭是正義」的爭執召喚出主權國家組成的近代國際法秩序體系的雛形,而隨著政治世俗化的趨勢發展,主權國家被嵌入到國際司法體系後,現代國際法體系開始規定交戰各方應該遵守的戰爭規則即戰爭倫理和戰爭法規,「法」取代了至上神聖者對正義戰爭的裁定。
  • 斬首時代,戰爭和普通人無關?丨硬核生存指南
    斬首行動,定點清除,外科手術式的精準打擊,這些新名詞日益流行,給人造成這樣的印象:未來的戰爭,主要毀滅高級首腦、指揮和通訊中心,或許還會摧毀軍事設施、道路和發電站、變電所之類的設施,但是普通百姓是不會受到直接襲擊的,戰爭對平民已經不再可怕。
  • 俄國與巴爾幹半島
    巴爾幹半島(Balkan Peninsula),是一個歷史和地理上的名詞,用以描述歐洲的東南隅位於亞得裡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詳細的範圍依照定義不同有許多種說法
  • 美國要製造巴爾幹陷阱?
    武契奇首先抓到的是"美國僱傭軍",據說屬於黑水公司,敢於抓美國僱傭軍,說明與俄羅斯、東方國家進行了溝通,繼續抓英國人肯定也是結果深思熟慮。      最關鍵的是,這次英美合作,明顯不僅僅是針對俄羅斯、中國這麼簡單了,它要製造巴爾幹陷阱打擊歐盟,惡化歐洲地緣安全,同時順手打擊歐盟領頭國家德國!所以德國總理默克爾才發表了那篇講話(見下文)。
  • 為爭奪話語權而戰:影片《巴爾幹邊界》評析(上)
    於2019年3月上映的電影《巴爾幹邊界》由俄羅斯和塞爾維亞聯合拍攝,該影片以這一事件為歷史背景—— 6月戰爭結束時,俄羅斯為了爭取在科索沃問題上的話語權,打算派駐紮在波赫的維和部隊搶佔普裡什蒂納機場。為提前控制機場,俄軍打算派出一支沒有官方身份的小隊先搶佔機場,然後等待俄軍部隊的到來,無疑,伊託耶夫及其已經失去官方身份的手下是最好的選擇。此時,沙塔耶夫及其小隊隊員都在南聯盟各地找到了自己的謀生方式。沙塔耶夫在科索沃一個塞族警察局裡謀差,幫助老警長米利奇保護當地的塞族居民。
  • 科索沃戰爭是認識西方國家真面目的一面鏡子
    按照我們傳統的認識,科索沃戰爭(Kosovo War),是一場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發, 美國為首的北約的主導發動的一場高技術局部戰爭,其持續時間從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哈辛·塔奇在當選後的2月17日,在科索沃國會大樓召開特別會議中宣讀《科索沃獨立宣言》,宣布脫離塞爾維亞。而南聯盟的領導人米洛舍維奇在2000年的總統選舉中落敗,2001年1月29日被軟禁,4月1日因涉嫌「濫用職權和合夥犯罪等」被塞爾維亞警方逮捕入獄,6月28日被引渡到前南國際刑庭。2006年3月11日在海牙監獄中去世。
  • 艦娘歷史上的9月29日
    1928年9月29日,舞鶴要港部工作部,吹雪型驅逐艦3番艦初雪號,下水!生日快樂,初雪醬!初雪是「第四艦隊」事件的受害者之一,在暴風中她最初只損失了一名艦員,被那珂醬訓斥:粗心大意、是為大敵、汝當銘記!然後第二天艦艏斷裂大破,只得由羽黑拖回去泡澡。(呃,第四艦隊事件就是大前天發生的,但因為太忙所以要鴿到明年了
  • 戰史 |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
    這次戰爭是美帝國主義蓄意發動的,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來說,是抗美衛國戰爭。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了幹涉朝鮮及侵略中國臺灣的聲明。美國妄圖派遣海空軍直接參與侵朝戰爭;命令第七艦隊侵佔中國領土臺灣,公然聲稱:「福摩薩未來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對日本的和平解決或須有聯合國的考慮」。
  • 向正義投降!日本政客豈能選擇性失憶
    70年後,新華報業「正義之勝」東京採訪組重讀老報舊聞,赴日本再走克敵之路,更清晰透見正義面前失敗者的殘忍卑怯。 6月,百合花凋謝在衝繩海灘路透社關島21日電 尼米茲上將今天的特別公報說:「在82天的戰鬥之後,琉球之戰已經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