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彈幕文化帶到海外去?

2021-02-16 APPYING

國內彈幕發展的如此風生水起,但能夠將彈幕出海的機構確實少之又少,彈幕文化源自日本,但火於中國。彈幕文化的本質是能夠讓用戶在同一時間裡發表對視頻內容的想法, 一經推出便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更有甚者認為,有彈幕讓視頻變得更加有意思。

彈幕文化能不能出海?


那麼中國式彈幕文化在國外是否有發展空間呢?答案是肯定的。

有研究報告指出,美國13-17歲的青少年中,有88%擁有或能夠使用手機,而這一人群每天發簡訊的平均數量都在30條以上。這一數字在18~24歲的年輕人群中則更為龐大。

而另一邊的視頻數據:年輕人每天花在看視頻上的時間通常超過兩小時,在這兩小時中讓他們的交流欲望受到限制,這時彈幕的優勢就凸現出來。

國外火爆的遊戲直播平臺Twitch,已經證明了海外的彈幕文化市場,Twitch採用了聊天室式的彈幕分享模式。 

雖Twitch的用戶覆蓋面較為單一,基本上都是以遊戲直播、視頻為主,但是其註冊用戶在2013年就已經超過一百萬人。

不同於國內橫屏彈幕從右至左滾動顯示的模式,Twitch直播時的彈幕則集中在屏幕右側。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更好的觀看體驗,但觀眾卻需要分心去專門看彈幕,實際上,這一點讓使用者們詬病不已。

和國內不同的是,外國用戶雖然玩彈幕,但是他們玩的水平十分一般,聚集在一起更多是單純地討論與視頻內容(Twitch主要是遊戲)相近的內容,彈幕內容比較單一。完全沒有由遊戲衍生的一系列東西:比如OP(主題曲)鬼畜、過場動畫的各種故事、臺詞改編,比如星球大戰中盧克天行者和維達一出現就可以看到滿屏的「我是你爸爸、I'm your father」,以及各路段子手大神們的精彩表演。

在YouTube、Facebook等國外主流媒體平臺上,彈幕機制卻沒有被開發出來,普通用戶就只能靠視頻評論來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就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內容空缺。

彈幕「出海」首先要解決什麼?

每個新事物的出現,都會伴隨各式各樣的問題,彈幕也不例外,雖然已經在海外有了良好的群眾基礎,但是畢竟不是一個典型的玩法。因此,小編認為彈幕海外發展最為主要的兩個問題:一是如何解決好本地化的問題;二是如何讓內容有「槽點」。


為什麼要談本地化?答案很簡單——文化背景不同,打入新市場的第一步就是如何融入當地人的日常當中。本地化簡單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非常熟悉的索尼公司,其遊戲部門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在有限的預算裡把本地化做到最好,能夠讓玩家理解遊戲情節。事實上,任何一家出海公司對於本地化都相當重視,認為這是決定項目是否成功的重要一環。類似的問題在彈幕出海的過程中也會暴露無遺,這是值得任何一個想要借彈幕東風走出去發展的企業或機構思考的問題。

前路雖難,但是有沒有解決之道?遊戲產業的火爆帶動了遊戲本地化產業的火爆一樣,既然暴雪可以和網易合作,育碧線下有長期合作的碧漢,索尼直接在臺灣設立本地化中心。那麼國內內容出海公司也可以和歐美本地化公司合作共贏。另外,深入了解當地文化,行業、周邊產業發展、用戶生活習慣等等,都能幫助企業將本地化工作運維的越來越好。從長遠來看,本地化的問題不會成為太大的困擾。


如何讓內容有槽點?個人認為吐槽是人之本性,我們對於我們見到的新奇的事物總愛評價一番,但海外友人似乎對於吐槽搞怪的潛力還未得到開發,出海的企業或機構可以不斷培養用戶對於吐槽的熱情。讓內容有槽點的根本是讓內容在用戶眼裡更加有意思,當運營團隊對於本地化有足夠的了解之後,引導用戶產生新鮮的有意思的內容也不是什麼難事。

相關焦點

  • 彈幕文化的發展之路
    同一個視頻中往往充斥著各種類型的彈幕,而這些彈幕反應的問題也不盡相同。當下各大播放網站都有著彈幕功能,彈幕已經成為了大眾觀看視頻時的必備娛樂,包括實時評論、即發感想、表達情緒、跟風組隊、無意義刷頻等等,彈幕作為一種娛樂手段已經徹底興起,但是彈幕所帶來的各類問題也是頻發不止:1.
  • 彈幕語言是如何變色的?
    這些彈幕語言之所以識別起來並不困難,是因被廣泛用於其他領域,所以懂的人越來越多,諸如此類的還有「發好人卡」「剁手」「亂入」等等。但中高級別的彈幕就沒那麼容易解了,比如「BGM君」,這不是指某個人,而是背景音樂,常見用法是「BGM好評」「BGM好燃」「BGM君哪裡去了」「自帶BGM和背景的男人」等等。
  • 2333333-彈幕,彈幕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方面,如果你選擇開啟彈幕,過分的彈幕厚度自然會對用戶的注意力造成幹擾,乃至完全覆蓋觀賞內容,甚至彈幕評論之間互相擁擠造成了彈幕本身的閱讀障礙,這也是為什麼在土豆網剛剛引入彈幕時,一大堆人都在刷「**,都閉嘴,擋住我看視頻了」「我去***這玩意哪關啊」。
  • 彈幕實名制要來了,關於彈幕,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一般來說,彈幕在我眼中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無聊型彈幕,例如「哈哈哈哈哈哈」、「23333」。這類彈幕可能是對視頻某個場景某個演員表達個人喜愛之情,但此類多到可以覆蓋整個屏幕,而看不到真正視頻的內容。一般我會下意識地用「關鍵詞」屏蔽此類彈幕。第二類,挑事類彈幕,例如「他/她長得好像XXX」「抱走我家XXX,某家是XXX」。
  • B站彈幕都倒著飛了… 為什麼YouTube上還沒有彈幕呢?
    B站老用戶們應該已經敏銳地發現,前兩天B站終於買下了諾蘭關於時空逆轉的最新大作《信條 Tenet》,而且還做了一項小創新:在這部影片中所有的彈幕,全都是倒著飛的。說起彈幕文化,「彈幕」最初其實是個炮兵術語,在軍事裡指集中火力攻擊某一區域。
  • 彈幕到底好玩在哪裡??
    >54.72%其他87.55%玩梗類109.43%本題有效填寫人次106彈幕本質上是一種亞文化元素,彈幕的使用者多是年輕一代的「二次元」愛好者或者是網絡流行文化的接受者。在彈幕網站中,他們能找到屬於自己圈層的歸屬感。他們可以在看同一個視頻時一起「嘻笑怒罵」,可以用他們自己才懂的語言交流,可以形成一致或近似的觀點。在彈幕網站出現之前,特定的字幕組、視頻分享網站、貼吧、論壇的某些頻道和版塊,都是這個亞文化圈層的群聚之地,彈幕網站的出現整合了上述的網際網路資源。
  • 關注 | 發這樣的彈幕,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通過彈幕去感受做這個視頻的動態,甚至通過彈幕可以找到感興趣的類似視頻,此類彈幕有趣又可以探索視頻之外的事情。但遺憾是,此類彈幕畢竟是彈幕中的少數。一般我看自己喜歡的電影或者紀錄片時,我喜歡不受到幹擾自己靜靜地看完,這時我會選擇關閉彈幕。當我熟悉整個視頻走向之後,我會開彈幕來了解一下其他人的看法來豐富自己的想法。
  • 觀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看看彈幕營銷的逆天玩法
    吐槽影視作品的趨勢不僅在推特網上盛行,在中國,以吐槽為樂的彈幕也出現在各大視頻網站上,成為年輕人的新寵。彈幕風靡,反映了當今視頻社交化的大趨勢。通過這種新的「抱團」觀影模式,哪怕是獨自坐在電腦前,你也可以無視時間空間的距離與他人互動。在彈幕網站火熱的背後,是整個社會「吐槽文化」的興起。
  • 沒有彈幕,我看視頻做什麼
    你喜歡彈幕嗎?你是如何看待彈幕的呢?是影響了你的觀看體驗?還是能夠讓你從中體會到一些明悟或感動?
  • Bilibili年度彈幕——爺青回
    上B站不看不發彈幕那將毫無意義,2020年走到末尾,一年彈幕365天的小破站也在bili在網站首頁推出了年度彈幕總結。
  • 在中國滿天飛的彈幕,為何飄不進美國用戶的屏幕裡?
    然而,一旦他們嘗試了使用彈幕進行評論,他們就表示很享受、很滿意,甚至從這種體驗中獲得了賦權(empowerment)。 而那些已經很熟悉彈幕的中國學生則表示,他們發表評論的主要動機來自分享,他們能夠分享關於某一主題的獨特知識。一位中國學生表示,她可以通過評論對視頻內容進行核實,並實時回答其他用戶的疑問。
  • 浪漫而又危險的彈幕遊戲
    曾經有這樣一個說法,「彈幕是男人的浪漫」。然而彈幕是什麼,為什麼說它浪漫?
  • Pakku高能進度條,彈幕合併器,提升嗶哩嗶哩彈幕體驗
    彈幕復讀終結者!瞬間合併B站的刷屏彈幕,還你清爽的彈幕體驗。Bilibili名場面彈幕合併
  • 【遊戲攻略】Stg彈幕遊戲入坑指南——彈幕類型篇
    而躲避子彈的方法也就成為了這些彈幕遊戲的通關捷徑。如果掌握了合適的方法,就能讓我們輕而易舉的躲開這些密密麻麻的彈幕。也就引出了下面這一點——彈幕屬性彈幕有很多屬性:彈幕的速度,彈幕的判定體積,彈幕的打擊方法,彈幕的存在時間,彈幕的生成規則等,如果我們了解了這些彈幕是如何生成的,那麼也就知道他要怎麼攻擊我們了,推算出彈幕怎麼躲開也就輕而易舉了。
  • 南知 | 彈幕時代,你若孤獨,就來集體狂歡
    不論是2014年起陸續開設的院線電影彈幕專場,還是2015年央視羊年春晚所做出的網絡「彈幕直播」的改變,似乎都昭示著彈幕作為一種從ACG文化中走出的小眾文化,逐漸面向大眾的轉變。然而,開設彈幕功能的主流視頻網站,其實都不屬於彈幕視頻網站。彈幕,對於這些網站來說,只是為了迎合和擴大受眾所開發的附屬功能。
  • 如何用一條彈幕代表一個動漫人物,我先來,啊我的王之力啊!
    如何用一條彈幕代表一個動漫人物,我先來
  • 美國人如何看待「封殺」TikTok?紐約小夥提到了這個成語,彈幕刷爆
    就在川普籤署行政命令當天,央視新聞記者莊勝春再次連線郭傑瑞——這位曾在中國生活、愛吃四川辣火鍋的美國小夥兒,就美國用戶如何看待此事進行交流,這也是兩人兩個月後的再次對話。此前一次是在6月9日,那時,弗洛伊德事件點燃美國多地怒火。詳情見>>>老郭一個詞 網友「淚目」許久不見,兩人上來先嘮嘮嗑,彈幕也跟著活躍起來。
  • 彈幕也要審查?「二次元」還能愉快地吐槽嗎?
    這是否意味著「二次元們」熱衷的的彈幕也要被審查了?「彈幕」 ( bullet subtitles),是形容像炮彈一樣在觀影畫面上飛速而過的評論。現在很多視頻網站(比如騰訊視頻,愛奇藝)都引進了「彈幕」功能,並給予用戶開啟和關閉「彈幕功能」的權利。我是在2014年第一次接觸到Bilibili和彈幕。儘管一開始覺得那些密密麻麻飛來飛去五顏六色的彈幕很晃眼,但適應一段時間後,就發現「彈幕」裡蘊含的笑點真是無窮無盡,網友的吐槽比視頻內容還精彩。
  • 現代人的基本禮儀,怎麼能少了彈幕
    @阿布小胖子)空耳其實是一種惡搞娛樂,是彈幕網站的一種特色。而低俗空耳,顧名思義,就是看著看著視頻,突然飄過一句和視頻原話發音相同,意思卻低俗下流的彈幕。這種彈幕非常令人反感。用彈幕來劇透,幾乎是所有看片人都無法容忍的。這樣的做法不僅影響其他觀者,還特別容易引發彈幕罵戰。
  • Bilibili2018年十大彈幕詞,年輕人都在想這些!
    如今,發彈幕已經是每個視頻網站必不可少的功能,打開彈幕看視頻也幾乎成為一種習慣。彈幕文化逐漸影響著人們接收視頻信息、點評視頻內容的方式,也催生出了彈幕禮儀、彈幕營銷等衍生概念。但要知道,源於日本、國內最早出現於B站的彈幕,一開始只是一種比較小眾的字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