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密不透風?臺軍50億重金升級環島雷達網,被批是在痴人說夢

2021-02-16 環球網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晨陽】為應對解放軍艦機「頻繁繞臺」帶來的空前壓力,臺灣當局除了求購F-16V等先進戰機外,還花費重金將散布島內山區和偏遠地區的臺海空軍雷達站進行全面升級,試圖打造一個密不透風的環島雷達網。

臺海軍全面升級老舊雷達

臺灣《聯合報》5日稱,由於「解放軍機艦近年不斷繞臺演訓」,臺軍除了推動「不對稱戰力」外,也持續強化各項雷達監偵能力。臺海軍決定對老舊雷達大幅汰換更新,將花費10年時間和50.5億元新臺幣對分布全臺高山和偏遠地區的10餘座各式雷達站進行全面升級。

據介紹,臺海軍陸基雷達部隊主要由「海軍海洋監偵指揮部」負責,下轄5個中隊、4個遠程雷達站、11個中程雷達站及4個近程雷達站。這些分散各地的雷達站,有的獨立執行海面監偵任務,有的與臺空軍合用一地。由於需要保證雷達探測範圍不受地形阻礙,不少雷達站都修建在交通不便、條件惡劣的山區。

報導稱,臺「國防部」提交的這份雷達升級計劃名為「海洋監偵能量整體提升案」,今年8月11日才剛核定,整個升級案預計從2021年開始持續到2030年完成。臺「國防部」稱,臺海軍現役雷達大都服役超過20年,且多數關鍵性零組件都已超過壽命,採購替換零件不易,加上這些老式雷達裝備的抗幹擾能力較弱,因此相關雷達設備的性能提升已迫在眉睫。臺「國防部」希望此舉能強化臺軍的海上監偵目標能力,「新一代雷達可以增加自動化功能及抗幹擾能力,並提升妥善率」。

臺空軍急於「查漏補缺」

臺空軍同樣在加強全方位的雷達監控能力,目前主要依託於美制E-2T空中預警機和多型陸基雷達。臺「國防部」8月宣布,計劃花費15億元新臺幣將6架E-2T升級為最新E-2D預警機,計劃在2024年完成全部改裝。

不過臺軍預警機的滯空時間較短,通常只在關鍵時刻才升空值勤,更多時間還是依靠陸基雷達站。部署在樂山的美制「鋪路爪」雷達是臺空軍雷達系統的核心,最大探測距離超過4800公裡,號稱可掌握追蹤上千個海空目標。由於「鋪路爪」雷達目標龐大容易遭受攻擊,臺空軍還部署有多座TPS/FPS-117系列機動雷達為防空和反導提供目標信息。但去年沙特煉油廠遭受無人機攻擊後,臺空軍承認「現役戰管雷達不具偵測無人機與巡航飛彈的能力」,為此緊急列編「TPS/FPS-117雷達性能提升案」,計劃花費14億元新臺幣升級現有7座雷達站。

近日臺媒還披露,臺空軍雷達站對解放軍軍機的監控被證實存在盲區。據稱,解放軍此前經常在釣魚島方向進行飛行訓練,臺空軍專門在宜蘭蘇澳的東澳嶺設立東澳嶺雷達站,主要功能就是針對臺北部及東北部空域進行偵搜、監控,堪稱是臺空軍對「解放軍戰機經由日本防空識別區,進入臺東部空域」最重要的監測雷達站。但臺「國防資深人士」坦承,解放軍軍機近來頻繁從臺「防空識別區」西南方向靠近,當解放軍軍機在巴士海峽及南海空域進行訓練時,「臺軍固定雷達站在此區域有偵搜死角」,目前僅能運用機動雷達車、空中預警機及海上軍艦來彌補。據稱,臺灣南部空域的偵搜主要依靠位於屏東的大漢山雷達站,目前臺「國防部」正考慮在既有的大漢山雷達站上增設固定雷達站,以達到「全天候對南海偵搜能力」。

防空指揮系統也升級

臺灣東森新聞雲網站介紹稱,當前臺軍還在加強防空指揮系統的信息化建設。臺空軍作戰指揮部的防空作戰軟體從最早期半自動的「天網」,近年陸續升級為全自動的「強網」「強網二階段」,乃至如今的「寰網」。臺空軍宣稱,「寰網」主要接收雷達站、民航局及飛彈陣地等外部所有訊號,產生整體空情圖,執行防空任務及空中管制目標任務,可針對空中「來犯目標」執行攔截任務,是臺防空戰鬥管制的「中樞系統中樞」。如今臺空軍又有意將該設備升級為「寰展項目」,要將「愛國者-3」等防空飛彈系統全數納入,並進行軟硬體換裝。「寰展項目」升級後,臺軍可通過雷達站統籌臺軍作戰指揮。

有分析認為,面對解放軍裝備和戰法的日新月異,臺軍砸重金打造的環島雷達網想要密不透風恐怕是痴人說夢,何況臺軍雷達系統自身就問題百出,例如「寰網」去年就先後發生多達19次需要緊急搶修的嚴重故障。

相關焦點

  • 臺軍慌亂回應,蔡英文終於表態了
    在臺軍對解放軍採取的行動慌亂回應後,蔡英文終於坐不住了。事後,蔡英文在臉書上表態稱,這幾天在臺灣西南空域有解放軍軍機現身,臺軍24小時輪值戒備,全程嚴密監控、應對。她還叫囂「嚴正警告這些不速之客」,不要低估臺軍「守護家園的決心」。更可笑的是,蔡英文居然還倒打一耙,聲稱解放軍「切勿成為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現狀的那一方」。但事實上,破壞兩岸和平穩定的恰恰是臺當局自身。為「以武拒統」,臺當局近來小動作可謂不斷。
  • 臺軍打算花88億升級「淘汰坦克」對抗解放軍 網友:又開始自嗨了
    有網友痛批:「每輛1億!正在加速掏空臺灣,反正(蔡英文)下一任也不做了,撈完錢走人。」
  • 大陸軍迷007兄弟,臺灣環島預設戰場敵後業餘親歷偵察記
    在環島偵察的公路上再次遇見坐在軍用卡車上的臺軍.    我軍一但開戰武統臺灣,臺軍的這些大型遠程警戒雷達站,肯定是我火箭軍東風-11A/東風-15B近程戰術飛彈與空軍反雷達飛彈的首批攻擊目標.中國空軍殲-10B戰機掛載的國產鷹擊-91反雷達飛彈
  • 痴人說夢,威脅大陸,臺軍妄想用飛彈縱深目標!
    從今天開始《軍武文摘精選》正式更名為《軍迷讀者網》,主旨還和以前一樣,每天中午發布戰友們關心的臺海問題、南海問題、中美問題等精彩的內容,感謝戰友們的長期關注和支持。據臺灣《聯合報》1月31日報導,臺軍在發展遠程巡航飛彈的同時,還為「精確打擊大陸縱深目標」而專門構建數字地圖模型和資料庫,以實現所謂的「源頭反制」。在分析人士看來,解放軍早已擁有應對巡航飛彈的立體防禦體系,臺軍炒作的「源頭反制」無異於痴人說夢。
  • 砸303億治水被暴雨戳破牛皮 網批「高雄50天就破功」
    中國臺灣網8月24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熱帶性低氣壓造成南臺灣淹水災情慘重,交通也因此幾乎停擺,不過上個月才有媒體報導,高雄市水利局12年來投入303億元(新臺幣,下同)治水,如今卻成「汪洋一片」,被網友調侃「不到50天就破功!」。
  • 宙斯盾也沒用:中國這座雷達一啟動日雷達屏幕就全是雪花
    日前,日本防衛相宣布,將在日本列島西海岸、也就是東海對面部署兩套全新的陸基宙斯盾雷達系統,屆時將與日本現有的宙斯盾驅逐艦、愛國者-3防空飛彈組成三重攔截體系,在此之前日本已經部署了J/FPS-3等型號的反導預警雷達,等到兩套宙斯盾雷達部署完畢後,日本的反導預警能力將大大提升。
  • 臺軍首架自行升級F-16V戰機曝光 裝備先進雷達應對我空軍
    6月11日,有臺灣熱心網友拍攝到臺軍第一架F-16V戰機出廠進行地面滑行的照片,這意味著這架原定3月份就該進行地面測試的戰機在延宕多時後,終於要進行首飛了
  • 美國又割臺灣韭菜,超80億美元買6架E-2D,臺軍指望用其對抗殲-20
    不過,美國廠商給出的報價非常離譜,6架E-2D「先進鷹眼」預警機的報價超過80億美元,均攤下來每架E-2D「先進鷹眼」預警機的價格達到了13.3億美元左右。6架E-2D預警機的採購價,就已經夠臺軍購買66架全新的F-16V戰鬥機了。臺灣省此前已經從美國進口了6架E-2型預警機,被臺軍視為自己空中預警的絕對主力。
  •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臺灣升級F-16V火控雷達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1月17日報導,臺灣已經開始將其洛克希德-馬丁「戰隼」F-16戰鬥機升級為擁有最新配置的F-16V戰鬥機,首批飛機已經抵達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位於臺中的機棚。在臺灣媒體披露該項目已經開始的前一天,首批4架等待升級的臺軍F-16A/B戰機已經飛抵位於臺灣西北部的這間機棚。  截至發稿之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尚未對媒體確認消息真實性和披露更多細節的請求作出回應。
  • 尷尬…臺灣「防長」分不清解放軍殲20和殲31
    據臺媒報導,臺灣民進黨「立委」蔡適應2日質詢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馮世寬時,展示解放軍空軍殲-20與殲-31型戰機圖片,要馮辨別,結果馮世寬卻搞不清楚這兩型戰機,而臺軍空軍參謀長範大維卻把殲31說成殲20。被問到臺灣空軍升級後的F-16V能否匹敵殲-20時,兩人均表示「有信心」。
  • 【記者傳真】瑞士,50億瑞郎國防預算怎麼用
    當時,就有很多專家用大量證據說明,所謂31.26億瑞郎的預算完全是假說。算上購買戰機的附加費用,以及未來戰機使用壽命之內的運行、保養費用,瑞士人最高需要為這22架戰鬥機付出100億瑞郎。人們質疑,與瑞士國力基本相當、國情基本一致的鄰國奧地利,空軍才有15架戰鬥機,瑞士有必要裝備50架戰鬥機嗎?這筆錢可以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 美欲讓臺掏巨資升級鋪路爪雷達, 被臺軍方拒絕
    資料圖:樂山上的「鋪路爪」雷達天線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12月2日報導,針對媒體報導美方欲將臺灣地區鋪路爪雷達升級一事
  • 美國改裝自家F-16,臺軍又成最大輸家——嗯,沒錯不是標題黨……
    美軍對自己的F-16進行了結構延壽,所以說電子系統不改嘛,其實就是等待時機而已咱們得先了解一下這幾年美國F-16升級的歷史——最早美國提出了一個F-16升級計劃, 也就是SLEP,打算把所有F-16C/D都給升級,換新雷達,新航電,新電子對抗,脫胎換骨成為全新四代半戰機,以便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為
  • 臺軍飛彈能直轟三峽大壩?解放軍不必勞師動眾便可截下並反殺
    因此臺灣社會認定的這兩款「大殺器」,恐怕根本突破不了S-400的防禦網,以及「紅旗-19」、「紅旗-22」等防空飛彈的法眼。更進一步說──臺軍飛彈沒準連S-300都躲不過。至於真正稱得上電子戰飛機的戰機,臺軍僅有一架於1993年向美國採購的「天幹機」(C-130HE),性能早已跟不上現代戰爭的變化,僅在2019年才開始升級航電設備,而老化的機體結構則不在臺軍延壽改善的計劃內,故能在實戰裡起到多少作用教人起疑。
  • 對岸首架「自行升級」F16V試飛 換個新雷達就敢叫板解放軍?
    據悉,臺軍「自行升級」的首架F-16戰鬥機分別於本月23日、26日在臺中清泉崗機場進行了兩次試飛,按照計劃,今年將有4架臺軍F-16完成改造。根據一家專業航空雜誌披露,本次試飛的是臺軍接受改造的首架F-16,編號為6626。臺軍的F-16A/B型經過升級改造後的型號被稱為F-16V。臺軍此前曾吹噓其為「自行升級」型號。
  • 140億買新式雷達 二百公裡外定位五代戰機 稱讓殲20光芒不再耀眼
    就拿印度來說,其一直想要打造強大的空軍隊伍,因此不但從國外重金購買先進的戰機,還自主研發戰鬥機。目前印空軍仍有不少的米格21戰機,它們打算用國產LCA光輝輕型戰鬥機來逐漸取代。但是LCA光輝戰機並沒有達到預想的要求,三十多年過去,該戰機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所以印空軍至今沒有大量裝備。作為一款「自主研發」的國產戰機,印度至今依然對其寄予厚望。
  • 臺軍升級版F16V戰機試飛 偵察能力號稱提高兩倍(圖)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8月27日報導稱,臺軍「自行升級」的首架F-16戰鬥機分別於本月23日、26日在臺中清泉崗機場進行了兩次試飛,按照計劃,今年將有4架臺軍F-16完成改造。  8月26日,臺軍首架經過改造的F-16戰機進行試飛  航空雜誌AIRFORCES披露,本次試飛的是臺軍接受改造的首架F-16,為編號6626號的單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