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軍隊中的軍曹是怎樣的級別?為什麼能指揮一個炮樓?​

2021-02-18 老周的深度軍事

摘要:二戰時期,日本軍隊中的軍曹是怎樣一個級別?和一般國家中的士官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軍曹能夠能指揮一個炮樓?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中的軍曹是怎樣一個級別?和一般國家中的士官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軍曹能夠能指揮一個炮樓?

    日本軍隊的軍銜體制和其他國家很不相同,明治維新之後1870年日本政府統一軍制,效仿西方制度設立了軍銜等級制度。這一制度帶有很濃的日本特色,而且一直延續到1943年,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簡單介紹一下日本軍隊的軍銜制度,分為長官(軍官)、長官相當官(軍佐)、普通士兵和專業士兵四大類。

    其中長官又分為將官、上士官(佐官)、士官(尉官)三等九級,也就是將官三級:大將、中將和少將;上士官(佐官)三級:大佐、中佐和少佐;士官(尉官)三級:大尉、中尉和少尉。

    長官相當官(軍佐),比較特別,有點類似於文職,又分為將官相當官、上士官相當官、士官相當官三等八級,將官相當官兩級:總監(相當於中將)和監(相當於少將);上士官相當官分為三級:一等正(相當於大佐)、二等正(相當於中佐)和三等正(相當於少佐);士官相當官分為三級:一等官(相當於大尉)、二等官(相當於中尉)和三等官(相當於少尉)。

    普通士兵分為準士官、下士官、兵三等七級。其中準士官就一級特別曹長(相當於準尉),下士官分為三級:曹長(相當上士)、軍曹(相當於中士)和伍長(相當於下士);並分為三級:上等兵、一等兵和二等兵。

    專業士兵和普通士兵一樣,分為三等七級,其中準士官相當官一級:上等工長(相當於準尉);下士官相當官三級:一等工長(相當於上士)、二等工長(相當於中士)和三等工長(相當於下士);兵分為三級:上等兵、一等兵和二等兵。

    由此可見,軍曹就是相當於其他國家軍隊的中士,軍曹上面有相當於上士的曹長,下面有相當於下士的伍長,「軍曹」這個稱謂應該是從我國古代軍制裡找來的名詞。現代軍隊有一個說法,把士官叫作是「軍隊之母」,不過日軍中的「士官」其實包括了軍官和士官,只有下士官才是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士官」。之所以把士官稱為軍隊之母,因為士官是一支軍隊的基石,無論任何時候,只要還有士官,很快就能重新拉起軍隊,而且還和原來那支部隊差不了太多,如果沒有士官,那就相當於要重新從頭培養一支軍隊。

    我軍在建國前,沒有全面正規化時,在艱難困苦的歲月裡,當然也沒有士官這個說法,但是一次次把隊伍撒出去重新擴充,也都是把老部隊縮編,軍官相應降級,帶上一批老兵為骨幹,很快就又能重新擴大部隊,這裡面這些作為骨幹的老兵,其實也就是作為士官來使用的。這方面對軍史有興趣、有研究的,都知道我軍在歷次擴充中,尤其是在抗戰時期的擴充中,老兵所發揮的骨幹作用,以及有沒有老兵,有多少老兵,都對部隊擴充有多大的影響,那麼把這些老兵骨幹代入士官概念的話,就可以知道士官對於軍隊的作用。

    日本,去掉歷史仇恨的因素,不得不承認這個國家在近代現代化過程中,各方面發展確實比我們快,軍隊建設也同樣如此,雖然名字不同,但是軍曹這個級別,確實就是軍隊中有承上啟下重要作用的士官階級,有著「兵頭將尾」之稱,是由普通士兵中經過選拔,得以有更長服役經歷。由於服役期相對更長,訓練也就更充分,通常都是比普通士兵更專業和更有經驗的職業士兵。相對來說,年紀也比普通士兵要大一點,在這個年齡段性格會更沉穩一些。

    軍曹這個詞有泛指和特指兩層意思,特指就是指相當於中士的軍曹,泛指就像我們所說的士官,包括上士、中士和下士,軍曹泛指也包括了曹長和伍長。

    另外多說一句,日本也有士官這個詞,相對士兵指兵,士官就是指官,所以日本的士官不是我們所說的士官,而是軍官的意思,之所以要說這個,就是因為有些人以為日本士官學校就是學出來當士官的,實際上日本士官學校就是通常意義上的軍官學校,而不是培養士官的軍校。

    在日本軍隊當中,軍曹負責指揮最基層的戰術單位,就是班一級的作戰分隊,分隊長通常由軍曹擔任,可以是曹長,也可以是軍曹,曹長還可以擔任排級作戰分隊的副隊長,協助少尉小隊長進行指揮。日本階級體系很嚴格,官就是官,兵就是兵,曹長是唯一可以代表士兵,跟軍官交流的位置,非常重要。

    另外,當時日軍的飛行員——說明一下,二戰時日本沒有獨立的空軍,空中力量分別屬於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除了各級單位的指揮官,普通飛行員基本上也都是曹長和軍曹。

    軍曹指揮的班級分隊,基本上是十二個人,四個機槍手和八個步槍手,而且在這十二人裡面,還有伍長、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這樣四個級別,一個班區區十二個人,就分出了五個等級,足以見得當年日軍在軍隊編方面的嚴謹。雖說機槍手有四個人,但只有一挺輕機槍,四個人組成了一個機槍小組,除了小組長作為主射擊手,再加個副射手,其他兩個負責裝彈。另外八個步槍手就簡單了,全部都是配備步槍,一人一支三八大蓋。

    再來說說,當時的炮樓是什麼情況?

    當年的炮樓看上去給人一種要塞的感覺,其實,裡面也不過就十幾個人罷了,相當於一個班,有的時候比一個班的人數多幾個,一般炮樓裡的守備兵力最多不會超過二十個人。是當年侵華日軍在佔領區後方設置的警戒單位,基本是三線部隊在負責執勤駐守,一般是一個班級分隊的日軍,帶一個排級的偽軍值守,那麼負責人當然是軍曹,他本來就是班長,負責帶分隊執行戰鬥任務和日常訓練,偽軍更要聽他的,偽軍麼,就是團長,見到個普通日本大頭兵,不也得點頭哈腰的?

    所以,軍曹剛好可以指揮這樣級別的小隊,再加上軍曹的戰鬥經驗非常豐富,是指揮一個炮樓作戰的不二人選。當年因為八路軍沒有重武器,即便是磚石結構的炮樓,八路軍都很難攻克。在太平洋或者東南亞戰場,日軍是絕對不會修建炮樓這樣的防禦工事,在美軍的優勢炮火下,炮樓簡直就是活靶子,不要說飛機轟炸了,也不用105毫米榴彈炮,有75毫米山炮,甚至步兵連配備的60毫米迫擊炮,兩三炮也就基本上將炮樓給轟平了。

    這樣來看,軍曹無論是軍銜還是權力都是日軍軍官中的最底層,但是他們最不缺的就是經驗。當然了,如果這些人能夠再進入軍事院校深造,肯定能在軍隊中步步高升,也不會出現他們這些人的資歷甚至都遠超他們上司的情況了。日軍當年是有嚴格規定,沒有經過士官學校的專業教育,就是你經驗再豐富,戰功再大,也是絕對不可能進入軍官階層的。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長按二維碼關注本號,解讀軍事歷史,點評時事風雲,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軍事 | 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夥食怎麼樣?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軍夥食怎樣,普通士兵平時都吃些什麼?雖然不能和美國這樣的工業國相比,但也不比別的國家差到哪裡去,很多人的印象裡日軍士兵只需要很少一點食物就可以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覺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軍對食物的要求很低,常常只需要一點食物就能行軍打仗了。
  • 二戰時,為什麼日軍也要打綁腿,日軍又是怎樣打綁腿的?
    現在看到很多二戰的歷史照片或者影像,可以發現日軍士兵也都是打綁腿的。為什麼號稱已經實現機械化的日軍也要打綁腿?他們又是怎麼打綁腿的?    綁腿在現代軍隊的使用據說起源於法國軍隊,其實在我國古代,就有很多打綁腿的記錄,也許不是制式裝備,所以不能算是起源吧。
  • 圖解二戰日本軍隊軍銜及標誌
    二戰結束前,日軍軍銜也發生過一些變化:1938年(昭和十三年)之前,日軍常服軍銜使用肩章;1938年之後則使用領章(日本稱為「襟章」),通稱「九八式軍銜」。調整後軍銜設置為: 士官共三等:將官——大將、中將、少將;佐官——大佐、中佐、少佐;尉官——大尉、中尉、少尉。士兵分三等:準士官——準尉;下士官——曹長、軍曹、伍長;兵——兵長、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 二戰後日本為什麼能迅速崛起?
    一方面,要實現二戰結束前同盟國確定的目標,永久剷除日本發動戰爭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民主改革,使日本重新成為世界國家的一員。日本戰後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形態的重新塑造,都源於戰後六年佔領期的重大變革。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本《擁抱戰敗》,就全景式地展現了日本二戰後社會變革的方方面面。這本書的作者是約翰•道爾。
  • 八路軍對付鬼子炮樓的"秘密武器"
    但日軍的兵力不足,通常拆東牆補西牆,日軍在佔領區一個縣通常2個中隊到頂,真正機動的不過一個中隊,大多數縣是賦予偽 軍守衛據點而日本則全部出動趕八路,能把八路地方部隊和遊擊隊趕得滿山跑。抗戰期間中日兩軍擺開堂堂之陣對壘時,日軍大多能以少擊多。八路軍、新四軍採取神 出鬼沒的遊擊戰,才能揚長避短,以絕對劣勢裝備屢挫強敵。
  • 指揮集團軍級別的裝甲部隊,巴頓和古德裡安、曼斯坦因誰更厲害?
    儘管,軍銜的評定還會有其他很多因素,但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應三人的水平,在這一點上,毫無疑問,是曼施坦因勝出。    再看指揮職務,古德裡安指揮的最大級別部隊是中央集團軍群下轄的第2裝甲集群,後來升格為第2坦克集團軍;巴頓指揮過美軍第7、第3和第15集團軍,雖然他在諾曼第登陸前曾擔任過「第1集團軍群」總司令,但這個集團軍群是用來欺騙德國人的假部隊,不能作數。
  • 軍隊中,師參謀長與副師長相比,誰的級別更高一些?
    軍隊是一個非常講究級別高低的地方,因為軍人的行動需要聽指揮,如果上下等級的要求不嚴格,那麼就很有可能造成行動上的混亂,甚至讓戰爭因此而失敗。
  • 日本二戰九九式步槍,為什麼能痛擊美軍?
    日本二戰九九式步槍,為什麼能痛擊美軍?
  • 日本軍銜「大佐」相當於中國軍隊中的什麼級別?原來等級這麼高
    我們經常會看到 「大佐」這個稱呼,好像只有日本軍官有這種軍銜,聽到這個名號,小夥伴們的第一感覺就是,能當上大佐應該是一個官職不低的人,那日軍中的大佐到底是多大的軍銜?手底下有多少日軍呢?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軍人開始學習西方國家的軍銜制度,但是與此同時,也保留了一些特色。日本軍隊的軍銜從上到下分別是:大元帥、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等等。其實,大元帥是日本天皇專用的。元帥的地位很高,整個二戰期間,日本總計才提升了6個元帥。其中,有3個是死後加封的。大佐這種軍銜,分為三級九等制,即將,佐,尉,又各分大,中,少。
  • 二戰中,日本海軍的實力是怎樣的存在
    在二戰中日本海軍敢於偷襲美國珍珠港,敢於和英國海軍叫囂,那麼日本海軍的實力在當時是怎樣的存在呢,今天就跟大家嘮嘮二戰時期日本海軍實力。日本海軍其實創立時間並不長,不僅創立時間短,實力更是在當時的世界排名不算靠前。只不過日本海軍特殊的地方在於其只是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得到空前迅速的發展,以至於奠定了二戰中海軍強大的實力。
  • 「日本人」變成「中國人」:二戰臺灣兵戰場身份的轉變
    (圖片來自網絡)臺灣人在戰場上的身份本來只是幫忙運補雜務的二線「志願兵」,連串的戰鬥下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實戰經驗累積了不少,很多人都直接被升為二等兵,甚至有升為軍曹者。在軍隊裡最低階的二等兵,卻是個象徵,表明本島人身份跟日本本土人一樣平等了。
  • 日本自衛隊在日本社會中是怎樣的存在?|日本社會
    大家都知道,日本自衛隊是二戰投降後籤訂條約不再擁有正式軍隊編制,存在的所有部隊和武器只能用於最低限度的防禦,「自衛隊」可以說是美國
  • 日本為什麼要設立「靖國神社」,二戰戰犯為什麼會進入神社中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 培根 眾所周知,日本內閣成員和首腦會經常性地參拜靖國神社,或者在每年例行大祭時,向靖國神社供奉祭品,從而引發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強烈抗議。
  • 「送」了中國軍隊幾十架飛機的這些日本人,真的是太「慘」了......
    在二戰時期眾多的日本陸軍航空兵(以下簡稱「陸航」)各飛行戰隊中,有一支戰隊存在僅2年,其中在華短短1年,據守兩湖,毫無建樹。他們先後在白螺磯、衡陽、漢口連遭厄運,其中在衡陽的3天內損失22架「隼」戰(即日本陸航主力一式戰鬥機),開創了多次瀕臨敗滅的紀錄,曾一度出現由區區曹長(約相當於上士)代理戰隊長的窘迫境遇。
  • 【福山抗戰印記】 炮樓見證日軍侵略
    從1942年2月起,侵佔福山的日偽軍便強迫百姓出工出力,相繼建起27座炮樓,以維護其對佔領區的武力統治。今天,就和大家共同關注炮樓烙下的歷史印記。 今年87歲的紀宏清老人曾參與過羊猴山、宅院、圍子山三座炮樓的建設。當時的經歷,他至今歷歷在目。
  • 血債纍纍,二戰日本軍刀
    日本政府當時規定,除軍人、警察等可以佩帶制式刀劍外,其餘人員一律不準佩刀,日本刀工也大多被社會淘汰。隨著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爆發,軍刀數量隨之增加。這期間,日軍發現俄軍騎兵使用的騎兵刀抵不過日本傳統古刀,日本刀的價值開始被重新認識。二戰爆發後,軍刀需求量突增,與軍刀相關的行業開始不停地趕工生產。
  • 從化神崗獅山炮樓聽說過嗎?炮樓遺址就是當年日軍侵華的罪證!
    這個炮樓就是當年日本侵略時所建的,現在只剩下了殘存的遺址。由於這個山的位置比較高在這兒可以居高臨下俯看大半個神崗。 (村民)聽老人家講,日本人侵略中國時,來到我們村,下面的屋子全都拆了,拿上來建設工事,包括炮樓啊,戰壕啊,那邊就好多,戰壕之類的東西。大概知道是這樣。
  • 日本「大佐」可以指揮多少兵力,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
    你能指揮多少兵力?也就是說,軍隊只有頭銜這個概念,普通士兵沒有任何軍隊等級。 但是,在新的階級制度中,普通士兵也有自己的軍隊等級。 這在古代是無法想像的。,學習了西方最先進的募兵和徵兵制度,大大增加了日本的軍事控制和指揮能力。
  • 為什麼日本與美國能在二戰大動幹戈以後處成如此友好關係?
    知乎上有一個有意思的問題:「為什麼日本與美國能在二戰大動幹戈以後處到如此友好關係?」二戰給世界人民都造成了沉重的創傷,美國在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至今依然有諸多道德紛爭,也是日本歷史上無法忘卻的傷痛。在蘇聯和美國被捲入二戰之後,美英蘇三巨頭之間的協議基本上是以「戰時臨時」的名義所籤訂的。即便美國通過戰時租借法案來支持包括蘇聯在內的歐洲戰爭,但事實上當德國大舉進攻蘇聯時,英法回撤英倫三島的「保留實力」的做法也讓史達林頗為生氣。
  • 昭和美學——日本軍刀的發展與變化
    ,日本政府就致力於組建一隻全面西化的新式軍隊,軍刀作為軍隊的重要象徵自然也是充斥著西式風格。甲型的護手設有皮指套環,便於讓騎兵衝鋒揮刀時可以更加牢固握住刀。乙型為步兵軍刀,刃長77.4釐米左右,刀長91-94釐米左右。32式軍刀一般為不開刃或開半刃(如果刀身開刃不會玩的一揮刀容易砍到馬,不開刃的化利用馬的衝擊慣性平放過去也是可以削掉對面的腦袋。)32式是根據甲午戰爭中使用的仿製西式P軍刀的村田式騎兵刀的教訓所設計的,是日本的第一種制式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