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性環飛第一人王爭:想在世界環飛史上留下中國印記

2021-02-22 通航資源網

  圖:飛行中的王爭。圖片由受訪者王爭提供。

  日前,中國遼寧籍女性王爭成功挑戰環球飛行,成為第一位環球單飛的中國人、第一位環球飛行的中國女飛行員。22日,記者輾轉聯繫上王爭,聽她本人揭秘環飛過程中的故事。

  此外,中國AOPA(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向記者確認,王爭完全符合該協會此前與「中國環球飛行第一人」陳瑋聯合設立的100萬元人民幣獎金的獲獎條件,發獎的時間、地點還在商議中。

  談環飛過程:跨越兩大洋11個國家和地區

  記者:能否介紹一下整個飛行航程?

  王爭:8月17日,我從美國德州達拉斯出發飛到加州默塞德,環飛暫停(準備)安裝副油箱,FAA(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超重審批,考官對我進行超重飛行考試。9月2日,回到環飛正軌,從加州出發飛往夏威夷。9月19日,當地時間下午1:30落地德州達拉斯,結束環飛。

  飛行依次經過了美國的達拉斯、埃爾帕索、洛杉磯、默塞德、火奴魯魯,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馬朱羅,關島,菲律賓,中國海口,泰國芭提雅,印度艾哈邁達巴德,阿聯阿布達比,希臘克裡特島,葡萄牙裡斯本、亞速爾群島,加拿大聖約翰,美國班戈、斯圖爾特,最後回到達拉斯,跨越了十一個國家和地區。

  記者:飛行中橫跨大西洋、太平洋,飛行方式上兩者有什麼區別嗎?

  王爭:飛大西洋和太平洋面對的挑戰不同,我之所以設計(由東)向西飛,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我非常想橫跨太平洋,沿著二戰美國空軍飛行的路線低空飛行。我選擇的是西銳turbochargedengine飛機,但我本來可以選擇性能更好的飛機的,速度快、飛行高度高,(可以)躲開大多數惡劣天氣。但如果我選擇那些飛機,就失去了低空向西飛太平洋的機會,太平洋高空風向向東吹,對於那麼遠的航程必須考慮季節風向,而且飛行高度高,失去了我橫跨太平洋的樂趣。同樣的原因我飛跨大西洋的時候,沒有借風勢向北從冰島、格陵蘭島飛回北美大陸,選擇了逆風橫跨大西洋。

  記者:飛行過程中,有沒有遇到突發情況?

  王爭:有情況,但都是可控之中的,多年的不間斷訓練是真正的挑戰,環飛本身並沒有挑戰。夜航地中海的暴風雨,夜航印度大陸,在雷電中間的縫隙穿行,大西洋雲團裡飛行後豁然開朗,突見落日,太平洋熱帶海上積雨雲團,但也見彩虹。

  記者:飛完時有什麼感覺?

  王爭:環飛的美好意猶未盡,很想儘快分享出去,也很想鼓勵幫助有飛行夢想的人實現夢想,這也是我下一步要做的——雙語教學。

  圖:王爭環球飛行途中,降落在馬紹爾群島共和國。

  談環飛「對手」:陳靜嫻環飛挺好的,有樂趣有見聞

  記者:對於和你幾乎同一時間環飛的飛行員陳靜嫻,您如何評價?

  王爭:陳靜嫻旅遊學飛挺好的,邊玩邊學。如果資金充足,這是一個不錯的學飛途徑,有樂趣有見聞,也是一個旅遊新思路。

  記者:20800海裡在18天內飛完,會不會有點「趕」?

  王爭:一點都不趕,飛得非常從容。我這次環飛很單純,就是飛行,沒有順帶旅遊,因為有家人和朋友的資助,我不好用環飛的名義自己旅遊,所以早就定了調性——單純飛行,最大程度地體會飛行之美,環球旅遊以後另說,總可以自己買機票去。(回)看環飛史,單純飛行的完成時間都很短,18天對於體能好的人很正常,我飛行的體能超級好。

  落地泰國我知道我中暑了,我立刻計劃給自己多留一天恢復體力,結果泰國的酒店不停地給我供應新鮮果汁、薑汁,大量補充水分後睡了4個小時,我體能完全恢復,就決定第二天按時出發了。

  我出發選擇的是以前從沒飛過的機型,也沒有過Garmin G1000的航電經驗,但接受挑戰也是我環飛的意義所在,但絕不是冒險。我認真學習掌握新機型和新航電系統,3天內轉機型訓練完成,飛行手冊從頭翻到尾,每一個緊急程序都牢記在心,航電系統我掌握得也很快,因為之前一直用Garmin G650,系統原則大同小異。

  談飛行情結:想在世界環飛史上留下中國印記

  記者:為什麼選擇環球飛行?

  王爭:環飛的原因是多層面的,首先是對我的一次個人挑戰。我喜歡把愛好發展成職業,走進飛行領域已經5年,經歷了許多酸甜苦辣,去年開始我的飛行進入到一個舒適區,我要接受新的挑戰。

  第二個意義是實現夢想。《風沙星辰》《小王子》《夜航西飛》等點燃了我的飛行火種,環球飛行是我懷揣最初的浪漫,在嚴苛枯燥的職業生涯裡的一盞路燈,讓我不忘初衷繼續前行。

  第三個意義是向我的父輩們——中國航空航天事業者致敬。我生長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園裡,耳濡目染都是中國的航天事業,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直到去年,我父親去世,哈工大的叔叔、阿姨們來送行,看著他們兩鬢白髮、彎曲的背脊,聽他們講年輕時艱苦條件下做的各種試驗,我更堅定了要環飛,向父輩們致敬。

  第四個意義是我決定solo(單飛)環飛,給中國通航增加一點踏實健康的航空文化,也在世界solo環飛史上留下中國的印記。

  記者:您本人是遼寧人?

  王爭:我出生在重慶,1歲半就隨父母到哈爾濱了,父母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成長在哈爾濱、大連,工作在北京,一直到6年前來美國。

  記者:家人對您環飛怎麼看?

  王爭:(家人)很支持,我女兒16歲,環飛前她用電腦給我設計了環飛logo,我採用了,貼在飛機上了。我環飛期間她自己開車上學、做飯,一個人在家照顧自己,給我最大的支持。

  談百萬獎金:將用一部分來做動物保護和臨終關懷

  記者:陳瑋和中國AOPA設立的100萬元獎金,想好怎麼處理了嗎?

  王爭:我會先把家人、朋友的資助還掉,然後在華人(飛行)培訓的雙語教學項目投入一些。最重要的是我想用剩餘資金做兩件事:一是動物保護,二是臨終關懷。獎金有限,不見得能達成我的願望,所以環飛後有商業代言的機會的話我會適當去做。

  記者:在您看來,環球飛行費用會花費多少?

  王爭:我前期準備的飛機不是西銳turbo charged engine,所以資金上走了很大的彎路。給以後想要環飛的人建議的話,單純環飛不加旅遊,不花錢另僱飛行員的話,(需要)10萬美金。主要開銷在租賃飛機和航汽。

  記者:接下來有什麼飛行計劃?

  王爭:飛行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環飛前後我的日常飛行沒有改變,今年的4個計劃完成了3個,最後是通過type rating(一種飛行駕照)考試。

  記者:如果中國有人想學飛行,但基礎為零,您有什麼建議嗎?

  王爭:踏實學習訓練,長到羽翼豐滿需要經歷很多成長的艱辛,也有成長的快樂。但航空領域想要有所成就,不能浮想聯翩,必須沉下心踏實走好每一步。(來源:成都商報)

  了解更多通航資源,盡在通航資源網www.GARNOC.com


相關焦點

  • 中國環飛第一人陳瑋 美墜機身亡,不幸罹難人員共4人
    中國環飛第一人陳瑋,20日在美國亞特蘭大市附近不幸墜機身亡。當時陳瑋駕駛一家編號為N188CW的塞斯納560噴氣式公務機,正在前往曼菲斯。墜機地點是亞特蘭大市一處公園,機上連同陳瑋共有四人,全部不幸罹難。
  • 牡丹鸚鵡的養育指南:腳環,外出篇
    在腳環上,我們可以刻字,通常會有一串編號用標記這個小鳥,所以說腳環就相當於小鳥的身份證 (可惜的是這個身份證並不聯網)。常見的腳環編號方式有:比如繁殖者的ID+數字,識別小鳥來源和親屬關係。比如  SHCC012 (上海CC培育的第12隻小鳥)除了英文字我們也可以刻上中文,比如「天一」,「千千」等。但是小小的腳環上太複雜的漢字是刻不下的,具體諮詢客服。隨機數字。
  • 《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資源在線播放高清觀看
    如果你想探討個人面臨末日時的心理掙扎,不如去看庵野秀明或者大衛·林奇;如果你想探討群體命運,出門左轉找庫不理克。    不過我覺得這個片子賣的也不是熱血——要說熱血,筆者比較傾向於《天元突破紅蓮之眼》。
  • 飛!終於徵服地心引力,飛天之夢照進現實。飛!中國的「大飛機夢」實現了,也是時候為了你的夢想,擺動你的翅膀——飛!這皮囊要是太重挪不動,就擲了它,可能的話,飛出這圈子,飛出這圈子!人類最大的使命,是製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飛!初發明用石器的時候,已經想長翅膀。想飛。
  • 中國環首刀——一刀之下定乾坤
    要說中國的冷兵器那是不少的,有刀、槍、劍、戟、箭等。
  • 礪劍太平洋,中國主力戰艦亮相「環太」軍演
    號稱全球規模最大的「環太平洋-2016」多國聯合海上演習於日前在夏威夷海域正式開幕。這是中國海軍第二次派出大型海軍編隊參加。此次環太軍演,中國海軍有哪些亮點引來了各界的關注?為什麼美方對中國海軍參演高度重視呢?
  • 景甜一出場,「環太平洋」秒變「環大西洋」
    不過這也的確沒什麼新鮮之處,人類發展人工智慧或複製人,結果遭到自己發明物的反噬,我們在影史上已經見過不少這樣的影片。機甲軍團是個聯合國部隊一樣的組織,匯聚了來自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戰士,然而,我們看不到他們之間有什麼根本差別。
  • 電影【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3月23日震撼上映 !
    《環太平洋:雷霆再起》的故事發生在距前作戰亂結束十年之後的2035年,這期間,人類世界重建,機甲裝備上得到了全面的升級。 另外,前作中的菊地凜子、查理·戴等主演也將作為導師回歸,還會有更多的中國面孔登場。
  • 追憶 用酒精代替汽油當飛機燃料,他是中國航空史上試飛第一人
    中國空軍司令部空軍史編輯室編印的《中國空軍史料》,其中第三輯《駕機起義大事記》開篇第一件大事就記載了「建國號」駕機起義:「1945年8月20日,汪偽空軍航校中校教務主任蔡雲翔(原名周致和)、少尉飛行員於飛(原名黃哲夫)。少尉飛行員張華(原名趙迺強)、少尉飛行員顧青(原名管序東)共謀起義,參加者還有空勤機械士陳明秋(原名沈時槐)、空勤機械士田傑(原名黃文星)。
  • 《環太平洋2》裡竟然有這麼多的中國演員?!
    中國內地定檔了3月23日,中美兩國同步公映!影片故事發生在距前作十年之後的2035年,人類世界歸於重建,巨型機甲也擁有更加強大的功能與戰鬥力,成為全球最強大的防禦力量。2013年公映的《環太平洋》,在中國內地收入票房6.99億元,影片的全球票房為4.11億美元,中國內地市場是海外第一高票房產地。
  • 剛剛,中國宣布重大好消息!世界直呼不可能!
    去年1月3日,玉兔二號月球車成功和嫦娥四號著陸器分離,在月球背面留下了第一道印記。為了這道印記,俄國心心念念盼了半個世紀,美國投注數以億計的科研力量進去。他們通通都辦不成,就我們中國做到了。是我們中國人搶在前頭,留下太空史上空前絕後的印記。
  • 環時社評,讓人們看到了當年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只看這兩句就會發現,環時的社評還是沒有毛澤東當年的開幕詞有氣勢,首先沒有將華盛頓那幫人定義為「反動派」,另外也沒有說「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不過,環時的話也包含著中國有邁向自己目標的決心。那麼,70年過去,中國是不是又站到了毛澤東的時間點,即將迎來又一個1950年?中國和美國又會看到當年彼此的影子嗎?
  • 環時:該給蔡當局一個根本性警告了
    環時社評嚴正指出:「如果臺灣與美方已經做了美國軍機在臺灣起降的安排,這是非常嚴重的事件,已經踩到大陸維護國家統一的紅線。如果大陸掌握了確鑿證據,就可以摧毀相關機場和降落在該機場的美國軍機,臺海戰爭將就此打響。」
  • 鬥羅大陸|玄武龜魂環及陣容搭配攻略!
    攜帶玄武之域、玄武盾戰魂環後,玄武龜便有了守護己方後排的能力,擁有不俗的群體控制能力,堪稱當前版本最強的後排衛士。  若攜帶黃金玄武魂環後,可變身為黃金玄武,普攻變成範圍AOE並且能對敵方全體施加玄武印記,眩暈敵方並造成大量傷害。
  • 環北極國家北極研究布局及對中國的啟示
    一份由美國北極海洋應對石油洩漏委員會等多部門共同完成的報告指出,北極區域的漏油對北極周邊國家具有潛在的巨大威脅,漏油汙染事件關係到美國和其他諸多國家的利益,影響石油和天然氣開發、海上航運、漁業和旅遊業等產業發展。該報告提議建立一個處理和預防北極漏油的計劃,完善漏油快速監測的方法機制,建立處理漏油事件對策,並加強與加拿大和俄羅斯等國的協調。
  • 靶心50環!新兵神槍手!
    「第一次親密接觸」就有「50環選手」,300餘名新兵成績優秀。好成績如何得來?請往下看---10環、9環、10環……今天進行的是「縮小靶瞄準訓練」,我負責報靶,忍不住地摩拳擦掌!軍人視榮譽高於一切!「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胸前的紅花映彩霞,愉快的歌聲滿天飛……」夜幕降臨,同志們滿載收穫而歸,一路高唱著《打靶歸來》。訓練場上,他們邁著勝利的步伐繼續投身訓練,向「優秀射手」進發!
  • 《環太平洋2》最強吐槽:不過是《水形物語》續集而已!
    就連本以為會照顧中國市場的香港機甲戰士,也和俄羅斯老毛子一樣屬於徹底的陪太子讀書命,在海裡pose還沒擺穩就被怪獸KO,領了三份便當下場。多年後耳邊再響起那首燃情的BGM,所有《環太平洋》的粉絲都會有種顱內高潮的感動。至於情節麼,雖然《環太平洋》中有一條情節主線是講得是科學怪咖兄弟開動腦筋通過怪獸的腦子拯救世界,但是請相信我,去看《環太平洋》你要帶可樂、要帶爆米花、甚至為了憋住不上廁所而準備一包紙尿褲包之外,最不需要你帶的就是腦子。
  • 空軍霸氣回應「2次繞飛臺灣」:合法合情 繼續飛
    在半個月時間裡,中國空軍兩次繞飛臺灣訓練,在第一次繞飛臺灣後,臺灣軍方不見動靜,只是說在有效監控之中。中國空軍第二次繞行,臺灣軍方終於坐不住了,大張旗鼓地進行所謂「聯翔操演」,操演目的是熟稔防空、應急作戰,但派遣兵力「不便透露」。▼
  • 九環刀上的環有什麼作用 主要用途是什麼?
    九環刀上的環有什麼作用鐵環大刀是確實存在,而且很多,非常多,尤其是民間私兵上。是為了增加劈砍效果的。按照三國那個用九孔大環刀的傢伙的說法,有力氣的時候用九個環,沒力氣的時候用六個環,老的不行了用三個環。當刀豎起時,各個金屬環下垂,這時刀的重心會向手的方向偏移,這樣,便於控刀。而劈砍時,金屬環會隨著慣性的作用,向前甩出,這時,刀的重心會向著刀頭的方向偏移,以增加劈砍殺傷力。所以無論是九環刀七環刀也好,都比較重,所以用這個小手法來控制重心的偏移。
  • 姜文:子彈愛飛不飛,陽光一步之遙!
    劉曉慶比姜文大八歲,31歲的她不僅有著咄咄逼人的花容月貌,更有著生機勃勃的欲望放飛年輕的姜文。大導演的世界,凡人不要猜不要猜。姜文的「擰巴」風格最終為這部成本100萬美元的片子,換來5000萬人民幣的票房,《陽光燦爛的日子》被《時代周刊》稱為「1995年全世界十大最佳電影之首」。後來,王朔這樣對記者說:「如果我來做導演的話,我更想成為姜文那樣的導演,我覺得寫小說也好,拍電影也好,必須是獨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