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直19直升機首飛一年就入役 並非只是直10僚機

2021-02-18 新浪軍事

國產武直10目前全亞洲第一種專業的自研武裝直升機,因為航空工業本就是高精尖,在搞好戰機方面,還要抽空搞直升機,這是需要下血本的。國產軍用直升機在通過引起法國、俄系直升機的基礎上,不斷吸收先進經驗,最終也走上了獨立自主開發的道路。

  目前國產武裝直升機有武直10和武直19兩個型號,之所以要同時服役兩種武直,目前通常說法當然是輕重搭配,武直19可作為偵查「僚機」使用,畢竟日本的OH1搭配AH64,美國的OH58D搭配AH64,這都是很常見輕重搭配案例。但是在這背後,其實也暗藏了不少「故事」,足見國產直升機研發的艱難,值得大家銘記。

  武直10是在2012年11月宣布服役的,但是其首飛的時間很早,在2003年就首飛了,這中間相隔了9-10年時間,大家都知道國產裝備從測試到服役速度都不會太慢,一艘航母從建造到服役才用7年,那麼一個武直10緣何等待10年之久呢?很多人應該都知道,這是因為國產直升機當年缺乏大功率的渦軸發動機,外購又被封鎖,以至於試飛的時候就差點發生墜機,其高原使用性能也非常不好,這才導致一拖再拖。這種情況直到國產渦軸16研製成功後才有所改觀,這也是為什麼2007年曝光的武直10測試機型和2010年曝光的在發動機噴嘴上有明顯改動,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陸航急需一款成熟可靠的武裝直升機增強其反坦克作戰能力,畢竟靠各種直9改進型和米系確實不夠用了。這時候直19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因為其本身設計是以直9和H410為基礎,加之國內已經將海豚的技術完全吃透,在技術上毫無難度。而且直19本身重量只有4噸,這樣對渦軸發動機的要求就沒有直10高,也保證了其可以順利的服役,我們可以發現直19的首飛時間是2010年,而服役是在2011年,中間僅僅相隔一年,這就足以顯示直19成熟技術的巨大優勢了。

  可以說直19的服役既是一種實際需求,也是一種迫不得已而為之的情況,畢竟武直10當時處於等發動機的狀態,但是一款新型發動機的研製早在10多年可能就已經開始,現在急也不可能馬上就有,活人不能讓尿憋死,直19先服役先開展訓練是完全合理的。

  當然這背後的「故事」還不僅於此,當前國產軍用直升機的開發主要依託是一研兩飛的模式,一研就是直升機研究院,兩飛就是哈飛和昌飛。直10是昌飛的產品,直19則是哈飛的作品,之前我們多次提到過百花齊放好過閉門造車,如果單純只採購直10,那麼必然導致另一個工廠在武直製造經驗上會掉隊一大步,這對以後新一代直升機的開發是不利的,對國產直升機產業也是不利的,所以不管如何同時採購兩個廠家的產品,對國產直升機行業整體上是一個大的支持。而在美國和俄羅斯的軍備發展也是如此,例如俄羅斯既有米系也有卡系,而美國的直升機也有波音、貝爾和西科斯基等相互競爭。


  而且考慮到我們的陸軍規模,陸航直升機是有極大需求的,以美國為例,2017年陸軍擁有5427架直升機,就算我們按照三分之一計算,也要裝備1800架直升機,那麼同時服役直10和直19就即可以彌補數量上的不足,又可以完善戰術的靈活度,可謂是一舉兩得。

  最後在說點俗的,按AH64阿帕奇採購價1.8億RMB計算,國產武直10採購價格大概在1億RMB左右,如果全採購武直10那陸軍還真有點吃不消,畢竟現代機械化部隊野戰防空、主戰坦克、步兵戰車、自行火炮樣樣不是重裝備,那樣不是燒錢的主,這種輕重搭配在降低裝備成本上也是非常有利的。(作者署名:兵武堂)

相關焦點

  • 71集團軍某陸航旅直-19頂著兩種毫米波雷達亮相,成為直10好幫手
    直到我軍裝備了直-19武裝直升機之後,才第一次在主旋翼頂部裝上了毫米波雷達,網友們戲稱其為長弓阿帕豚。要說我們也實在是比較難的,好不容易生產的直-10這種先進武裝直升機卻是長期有「心臟病」,其採用的渦軸-9發動機的功率一直在限制直-10的裝備,要知道為了減重,我們連飛行員防護裝甲板都沒裝,更別說什麼紅外/紫外告警裝置什麼的了,這才能夠滿足上高原的需求,提高功率的改進版發動機近期才裝備部隊。
  • 中國 直8、直9、直10、直15、直19、直20, 直升機作戰用途
    中國 直8、直9、直10、直15、直19、直20, 直升機作戰用途
  • 【大話邵武名人】邵武人吳希明:直升機頂尖設計師!​直10、直19的締造者
    每到父母生日,吳希明都會打電話回來問候;知道父親喜歡喝酒,每次出差,他都會買些好酒,等到過年時帶回來給父親品嘗。在父母看來,吳希明對祖國對事業的熱愛和責任,像綠葉對根的肯定,激勵著他一路走來。【1】 直10直19總師吳希明:下一個型號將會更滿意來源:新華網 作者: 發表時間:2014-07-15 16:33  中航工業直升機所總設計師吳希明先後參與、主持了直-8、直-9、直-11、直-10與直-19等多個國家重點型號的研製。
  • 中國軍用直升機直8、直9、直10、直19、直20有何區別?
    直-8(13噸中型運輸機)直-8是根據法國SA321「超黃蜂」直升機基礎上改進而成,主要定位是中型運輸機,負責運輸一個排的兵力(裝載39人),直-8最大起飛重量13噸,貨艙也可作為客艙使用,左側可裝置5排3人座椅,右側可裝置4排3人座椅。還可根據任務需要增裝12個活動座椅,共載39名乘客。
  • 直-9首飛29年「波瀾壯闊」!解放軍全能直升機還在升級突進
    在10噸級直-20面世之前,僅僅4噸的直-9什麼活都要幹,先後發展出了艦載型、武裝型和警用版等一系列機型,變成了解放軍的「全能機型」。管中窺豹,先就武裝型的直-9來說,在中國首款專業武裝直升機武直-10服役之前,直-9的武直化型號一直支撐著解放軍陸航部隊的發展和轉型。
  • 國產直19和直9武裝直升機,哪個更優秀?
    畢竟直9武裝直升機只是半路出家的產品,從專業型角度衡量,它是不能和直19相比的。直9使用的並列雙座形式的戰場生存能力就不如直19的串列形式,帶弧面的外表面反光的角度範圍比直19的平面更大。與專業武裝直升機相比臃腫的機身被彈面積大。
  • 除了「黑鷹」直升機:我軍直-18和直-20,都能飛上青藏高原了
    由於航空發動機都是需要氧氣的,氧氣含量的不足,將導致直升機發動機功率下降,正常的輸出功率打個七折,已經是非常牛哄哄的發動機了。以前,我軍的直升機都是飛不上高原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美關係蜜月期間,我國與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籤訂合同,購買了24架當時最先進的S-70C2「黑鷹」民用型直升機,這批直升機就駐紮在成都軍區和西藏軍區的管轄範圍內。
  • 直-19E成功首飛,與日本「忍者」輕型武裝直升機比誰更強?
    圖片:首飛成功的直-19E外貿型輕型武裝直升機。直-19E「鳶 」是一種輕型偵察/武裝直升機。有意思的是,我們近鄰日本也擁有一款外形類似的偵察/武裝直升機,代號OH-1,而其別名更加霸道,叫「忍者」!在直-19武裝直升機剛剛露面的時候,日本網民甚至酸溜溜地說直-19是山寨「忍者」直升機的!那麼這兩種機型到底有什麼關係呢?是中華猛禽「鳶 」的爪利,還是東瀛「忍者」的鏢狠?
  • 發動機不行那為什麼要造這麼多直19武直?
    我軍現役的直10與直19都屬於攻擊直升機,雖說直10的性能更好一些,但是直19更符合直升機空戰的要求。直19的載彈量確實少,其實只是相對的,實際並不算太少。至於說裝甲什麼的,那不算問題,直升機再厚的裝備在飛彈與大口徑機關炮面對都沒什麼用,遠不如機動性好重要。
  • 美國空軍最新黑鷹直升機首飛,用途十分特殊,直20尚無同類機型
    -20新一代通用運輸直升機的圖片讓軍迷們興奮不已,這意味著這型對中國陸軍航空兵和海軍意義重大的新型直升機已正式服役,作為直-20的「前輩」,美國的「黑鷹」直升機不僅曾裝備我陸航部隊,在美軍也是大量使用和多次改進,其最新改進型日前就完成首飛。
  • 直-20「海鷹」反潛直升機新鮮出爐,054A以上最少標配一架
    一方面是缺少大噸位驅護艦艇,另一方面重要的反潛直升機為零,仿製的直-5早就過時,自主研製的直-6、直-7又遲遲無果。所以到了70年代中期開始由於中西方關係轉暖,陸續從法國引進「超黃蜂」、「海豚」直升機技術,並在其基礎上進行了反潛型號的拓展改進。主要就是加裝吊放聲吶以及反潛魚雷,兩款機型都有一定的進展,但問題隨之而來搭載平臺明顯無法配套。
  • 直10武裝直升機軍武獨家高清3D大圖 | 3D兵器譜
    ▲09閱兵儀式上的「直9武」梯隊嚴格來說,不論「小羚羊」還是直9WA/Z,都只是在輕型通用運輸直升機的基礎上加裝火控系統和武器系統發展出來的武裝直升機項目正式立項,並由中航工業直升機設計研究所進行詳細設計,中國第一型專業武裝直升機——直10的研製工作自此終於走上了正軌。
  • 首飛日曆:12月23日,西科斯基S-92、直-20首飛
    1998年12月23日,美國西科斯基S-92直升機首飛。2013年12月23日,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設計生產的10噸級中型通用直升機直-20成功首飛。匹軸馬力每磅(0.3126千瓦每千克)直-20直-20直升機,是由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設計生產的一款10噸級中型通用直升機。
  • 直-10天天客串渡海作戰,直-20武裝型C位出道 — 誰的鍋?
    直-10是我國第一代專用武裝直升機,立項研發各項具體的技戰術指標瞄準世界先進型號;直-20是我軍第一款戰術通用直升機,第一款國產十噸級直升機,也是第一款國產第四代直升機。在過去的20年中,國人和解放軍對於這兩款直升機寄予厚望,也充滿了期待。
  • 寬體直8直升機首次曝光 優先裝備空中突擊部隊
    這是直-8L寬體型直升機首次曝光。直-8L彌補了我軍15噸級直升機的空白,提高了綜合運輸和整體作戰能力。未來,直-8L將優先服役於我軍空中突擊部隊。圖源:中國兵器試驗直-8L是昌河飛機工業在直-8基礎上研製的新一代寬體運輸直升機,是我國直-8直升機在直-8G列裝部隊後的又一深度改進型號。
  • 直-19原來那麼好用!難怪陸軍老大哥喜歡得緊
    我軍武直戰力最強的直-10未能在軍演露面,其實原因很簡單,陸軍航空兵對目前技術狀態下的直-19很滿意,價格便宜還有用途廣。(直-19乘員2人,空重2.3噸,最大起飛重量4.3噸,載彈量約1噸,最大速度305公裡,航程800公裡)直-19是在我軍大量裝備的直-9基礎上研發的輕型武裝偵察直升機,由於直-9生產多年,生產線配置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並且很多部件與目前直-9通用,所以價格便宜(大概1/3直-10的單價),對於目前軍費分不到大頭的陸航,大量採購一專多能的直-19實在太划算了,價格便宜,
  • 了解中國直-6直升機
    方案提出後,立即生產了協調樣機,確定直-6是在直-5基礎上改型設計和換裝發動機的以空降為主的多用途中型直升機,這架協調樣機利用直-5的後機身,接上手工生產的改進型前機身組合而成,1967年3月完成裝配。1968年直-6的研製計劃獲上級批准,正式列入國家項目。由直升機設計研究所負責設計,哈爾濱飛機廠負責製造。
  • 美國人說直-20是山寨的黑鷹直升機:中國公開這一內幕直接打臉!
    關於這款直升機的具體性能,官方並沒有給出明確信息。只是稱之為直-20直升機。直-20直升機的機外形與美國黑鷹直升機極為相似,從性能定位上,是一種10噸級直升機的通用運輸直升機,這也與美國黑鷹、歐洲NH-90灰背隼屬於同檔次直升機。直-20的服役,讓中國的陸軍航空兵名副其實,海軍艦隊作戰模式發生脫胎換骨的革命性變化。
  • 我國引進24架美「黑鷹」直升機,服役近30年,終有直20可接班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中國向美國引進了24架民用出口版「黑鷹」直升機,中國在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還出動了17架,到現在可謂服役近30年,高端直升機發生一直困擾著我軍,好在現在有了直20可以接替「黑鷹」直升機。當時中國進口「黑鷹」直升機,主要是我軍在海拔高的高原上使用,給駐軍提供後勤的保障,美國這些「黑鷹」直升機雖然是民用出口版,但是其性能非常的好。
  • 直-20直升機華麗亮相
    十一當天,大批裝備首次登場,其中之一就是陸航方隊中的直-20戰術通用直升機;這款10噸級通用直升機外形確實酷似我國引進的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