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福島核廢水排海。此舉不僅引發日本國民的不滿和質疑,中國、韓國等周邊國家也都紛紛表示反對:這種做法極其不負責任,將嚴重損害國際公共健康安全和周邊國家人民切身利益。日本為什麼這麼做?由此帶來的影響是什麼?核廢水入海,真能「一倒了之」嗎?日本核廢水入海,「核」適嗎?
今天lulu就為大家找了一些素材,一起來看看~
福島第一核電站含有對海洋環境等有害的核廢水,經過濾並稀釋後將排入大海,核廢水總量超過100萬噸,排放工作約在兩年後開始。日本政府反覆給出的解釋是,日本國土面積太小,承擔不了填埋等處理辦法。而相對於像蒸汽釋放、排入大海這類的操作更便捷,技術更成熟,更重要的是,成本更低。有日本國內環境專家說,在現有技術手段之下,把核廢水儲存在陸地上,也就是現在正在採用的辦法,其實就是最優的解決方案,而排放入海是一種又偷懶、又不負責任的做法。所以實際上日本就是選擇了不把核廢水儲存在自己國家的選項。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表示,繼續謀求包括中韓兩國在內的各個鄰國的理解非常重要。外相茂木敏充也說會基於科學依據,細緻說明,努力謀求國際社會的理解,應對形象受損。所以對於反對,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日本政府其實都是要解釋、要說明、要努力獲得理解,所有的解釋都是為了更順理成章地執行今天作出的這個決定。所以接下來日本政府應該要著手很多實際工作了。韓國政府要求日本要公開透明主動及時地以嚴格、準確、公開、透明的方式披露信息,與周邊國家充分協商。我們看到,雖然日本政府一再宣稱說排放入海的核廢水安全性是可控的,但在韓國看來這樣的說法並非完全可靠,因為回顧過去數年間,日本政府應對和處理方式福島核事故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所以韓國方面認為,日本能不能保證未來做的和現在說的一樣完美,需要讓國際社會來進行有效的監督,以確保處理和排放過程是安全的,這點一直是韓國關注的問題。韓國從政府到市民團體,再到普通消費者,大家共同的擔憂是對於韓國海洋環境的危害,對於韓國水產品安全性的威脅,還有對於韓國人身體健康的影響,因為這些關係到每一個韓國人的生活。
今天韓國市民團體進行了抗議集會。抗議中示威者在強調韓國和日本如此靠近,也共享著很多海洋資源,日本政府在核廢水處理和排放過程中,做的沒有說得好。所以在今天的示威現場,韓國市民團體負責人也把日本政府的做法稱作是一種「核恐怖」,這個詞表達的態度也非常強硬。
另外,示威者還向記者介紹,未來對於韓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能夠在源頭上控制住日本水產品的進口,禁止這些水產品流入韓國市場,流向市民餐桌,來保證韓國人的身體健康。
鄰國反感,離得遠的國家未必同樣反感。
作為一個政府官方表態,又是涉及日本是否符合國際標準的問題上,美國國務院卻用了非常模稜兩可的描述,模糊掉個別關鍵信息,那麼,美國這個國際大國在支持這個關乎全人類的決策時,到底知不知道日本這種做法是否符合標準呢?若以後日本一旦因為這件事情被追責,美國可以借著模糊表述推掉責任。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核環境工程教研所所長 王毅:日本公布的數據是否真實,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事情,除了目前公布的放射性物質「氚」以外,還有沒有其它物質、尤其是α放射性核素,這個很關鍵,數據必須要弄準確。我個人覺得目前日本的數據不夠公開透明,需要同所有利益相關國保持緊密溝通。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核環境工程教研所所長 王毅:這是完全有必要的,因為海洋是整個人類的共同財產,不是日本一個國家的,不是它的「後池塘」,尤其是對中韓兩國作為鄰居來講,必須要打招呼。另外,應該由中韓等有能力進行檢測的國家,對日本核廢水的真實數據進行核驗,這是最起碼的。再有,整個排放過程,比如每年排放的流量以及排放的地點都必須公開透明,在環太平洋國家的監督之下進行,這才是一個國家,該有的負責任的態度。
環保 命運共同體 責任擔當角度一:人類命運共同體
不能以鄰為壑,不能獨善其身,面臨重大環境問題,人類應該攜起手來,共同面對挑戰,對於破壞環境的行為,應有效應對。
中國需要加緊研究對策,盡最大努力保護我國沿海、特別是漁業的安全,為受影響的生產者對日索賠創造條件,幫助他們爭取獲得與日本漁民同樣的補償權利。決不能出現日本排廢水,主要由周邊國家民眾埋單的情況。1.保護生態環境,誰也不能置身事外,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
2.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3.自然得病,人類遭殃;關愛自然,就是關愛人類自己。
4.地球是全人類的,沒有一個國家、地區和個人能夠獨善其身。加強國際合作,才能凝聚起磅礴合力。
5.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己。
6.環境問題事關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事關人類的前途命運。
4月14日,在外交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日本政府決定以海洋排放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所引發的國際反應向發言人趙立堅提問,趙立堅回應稱,「海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太平洋也不是日本的下水道。」 毫無疑問,核廢水一旦入海,就是汙染太平洋,乃至危害全世界的「禍水」,對周邊國家甚至全人類的安全都將造成危害,這一極不負責任的行為,將嚴重損害國際公共健康安全。核廢水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間都會影響海洋生態環境,不確定因素難以預料,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日本政府選擇核廢水入海的方案,或許是出於本國經濟、時間、安全成本的考慮,說白了,其實是出於一己私利,「一倒了之」,禍害無窮。可是,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在接受採訪時竟公開表示「那些水喝了也沒什麼事」。此言甫出,立馬引發國內外網友熱議,有日本網民留言稱,希望麻生太郎及東京電力公司的高管能夠「以身作則使用被汙染過的水源做飯,當做飲料和生活用水來喝」。 日本政府冒天下之大不韙將核廢水入海,美國卻在背後站臺助威。就在國際輿論對日本政府的錯誤決定普遍表示質疑和反對時,美國的一些頭面人物反倒大唱讚歌。在日本發布核廢水排放入海的聲明之後,美國務院回應稱支持日本政府的決定,並表示該做法符合全球公認的核安全標準。國務卿布林肯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我們感謝日方在決定處理福島第一核電站水問題上所做的明顯努力。」對此,韓國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支持日本排放核廢水入海,是出於政治考慮,不符合科學判斷。 海洋是人類的共同家園,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寶貴空間,對於人類社會生存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海洋並非任何一國私產,日本有失審慎的舉動可能殃及全球海洋,並帶來不可逆的風險。日方處理核廢水,不應讓全世界買單。 違背國際道德準則,違背國際社會公序良俗,入海核廢水這一危害世界的「禍水」,必將淹沒日本的國際信譽,矮化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更會損害日本苦心經營的國際形象。日本政府倘若一意孤行,必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核廢水排放是一項世界性難題,日方應重新審視福島核電站核廢水處置問題,把精力放在尋求國際合作處理危機上,在同各利益攸關國家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充分協商並達成一致前,不應擅自啟動排海。日本正確的選擇,是與國際社會協同努力,不要讓核廢水入海成為「禍水」。
日本核廢水入海照出多少虛偽日本政府日前作出將核廢水排入大海的決定,引發全球輿論極大憤慨。弔詭的是,對於這一極不負責任的行為,西方主要媒體竟鮮有批評報導;美國國務院還表態稱,日本政府的決定「符合全球公認核安全標準」,國務卿布林肯更發聲「感謝日本的努力」。而在中國輿論場,亦有一些微博「大V」跳將出來,滔滔論證核廢水「無害」甚至「達到飲用標準」,強行洗地之態令人瞠目。
按日方說辭,處理後的核廢水中,氚濃度大大稀釋,「成人每天喝2升也沒事」。但這顯然相當荒唐——如果幹淨到「能喝」,日本首相菅義偉為何拒絕飲用?即便喝不了,若真無害,大可煮沸蒸發或灌溉農地,日本又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韙,強行排放入海?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組評估報告明確指出,福島核電站現有經過處理的含氚廢水中仍含有其他放射性核素。一旦入海,放射性物質將在57天內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並在10年後蔓延至全球海域。更讓人氣憤的是,處理核廢水並非別無選擇,比如建造儲蓄罐,「60年後氚的衰變率將達到97%」。在顯然未窮盡安全處置手段的情況下,日本政府不顧國內外質疑和反對,未經與周邊國家、國際社會充分協商,公然決定把太平洋當成自家下水道,圖的無非是省錢、省事。
既然如此,為何一貫愛拿環境問題說事兒的歐美卻「大度異常」,美國甚至還放言「感謝」?直接原因有二:一則,美國自認距離遙遠,禍不及己;二則,新任政府正努力強化與日本的盟友關係,當然要「賣個面子」。再往深層看,美國自己就是海洋核汙染的「始作俑者」。位於太平洋中部的馬紹爾群島,本是世外桃源般的風光秀麗之地,卻被迫淪為美國的核試驗場。1946年至1958年間,67個核裝置被引爆,群島傷痕累累、島民被迫搬離,美國20年後才想起來將核殘留掩埋在名為「魯尼特穹頂」的裝置之下。如今海平面升高,裝置面臨坍塌風險,美國仍不管不顧。「一個極不負責的美國,如何會斥責一個極不負責的日本呢?」更諷刺的是,美國這邊站臺支持「核廢水安全」,那邊卻嚴禁日本食品入美,真是虛偽至極。
核廢水事件如同鏡子,照見了一些國家的不堪,也揭露了某些西方媒體及所謂環保人士的虛偽。平日裡,中國人均食肉量不及美國一半,卻被要求「對巴西森林滅亡負責」;中國人做筷子用的是速生林枝丫材,卻被「環保少女」要求換成刀叉……但對於日本這場「針對人類的犯罪」,他們卻紛紛噤聲,試想,若此次事件主角換成中國,他們又將如何?布林肯還會感謝中方的透明努力嗎?說白了,在這些傳統「雙標玩家」那裡,是非善惡都不是發聲的理由,利益與立場才是。至於那些在中國輿論場冒頭的洗地黨,上趕著鼓吹「核廢水真香」,顯然還是在販賣「西方的月亮更圓」「日本的技術更高」那套。逢西必捧、逢中必踩,無非就是以此顯示自己之與眾不同,趁熱跪舔、出個臭名、賺個流量,也好讓帶的貨銷量好些。
公道自在人心。對那些華麗的話術,各國民眾早已看多了、看透了,對「雙標」也早已有了基本的判斷力。日本民眾上街示威,打出了「海洋在哭泣」「魚類在哭泣」等標語;韓國民眾強烈抗議,直指「大海不是垃圾桶」,日本此舉是「核恐怖主義」。美國的「感謝」推文之下,高贊評論中滿是犀利反問和嘲諷。「雙標」可鄙,「裝瞎」可恥。為一己之私不顧人類長遠共同利益,何其短視,又何其愚蠢。那些作惡者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虛偽的幫兇同樣會遭到世人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