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月2日報導稱,由於目前美國海軍已經派遣3艘軍艦進入黑海水域,因此俄羅斯駐黑海周邊的武裝力量已經進入全面戒備狀態,不僅俄軍蘇-24戰機「貼身」飛掠驚險圍觀,同時俄軍還在黑海克裡米亞地區舉行大規模反艦作戰演習。俄羅斯海軍前總參謀長維克託·克拉夫琴科海軍上將向衛星通訊社表示,美國軍艦可以進入黑海,但是「不能讓他們感到輕鬆自在」。
(幾年前黑海上的「貼身」圍觀再次上演:俄羅斯蘇-24超低空飛越美軍驅逐艦)
自從冷戰時期開始,美俄兩國就互為最大的假想敵,當年冷戰高峰時期,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組織相互對峙,陳兵百萬,這些都是我們所熟悉的歷史。但是在蘇聯已經解體、冷戰結束整整30年的今天,美俄之間再次爆發大規模高強度對峙,這就很耐人尋味了。
(黑海海域)
在冷戰時期,黑海可謂是蘇聯的「禁臠」,除了蘇聯外,黑海沿岸國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都是華約成員國,只有土耳其一國是北約成員,在冷戰的大多數時間裡,由於蘇聯海軍和空軍的嚴密控制,美國海軍甚至無法進入黑海活動。而冷戰期間最著名的「我艦奉命撞擊你艦」的故事,就發生在黑海。
(「我艦奉命撞擊你艦」,雖然事後證明蘇聯海軍並沒說過這句話,但是撞擊是實實在在的)
1988年2月,美國海軍「約克城」號巡洋艦和「卡倫」號驅逐艦進入黑海水域,靠近蘇聯黑海艦隊基地塞瓦斯託波爾,遭到蘇聯海軍「忘我」號護衛艦和SKR-6號輕型護衛艦的撞擊驅逐,美艦在遭到撞擊後迅速撤離黑海水域,這也是整個冷戰期間,美國海軍唯一一次和蘇聯海軍在黑海發生衝撞事件,而在那之後一直到2008年格俄戰爭之前,美國海軍的水面艦艇再也沒有進入過黑海水域。
如今拜登正式接任美國總統一職,儘管拜登上臺後,對於前任川普的很多政策作出了一定程度的修正,但是對於俄美關係的定位,拜登卻和川普沒什麼區別,依然是把俄羅斯看作是美國目前主要的戰略威脅,對俄關係也以強硬為主。正因為如此,美軍加強了在黑海地區的軍事存在。
(美艦進入黑海水域已經日益常態化)
目前黑海周邊的戰略態勢可以說對俄羅斯極為不利。因為目前黑海周邊國家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土耳其已經是北約成員國,烏克蘭和喬治亞則是北約的夥伴國,而俄羅斯則是單槍匹馬面對黑海周邊一圈的北約國家和盟國,是實實在在的「孤軍奮戰」。而且當前俄羅斯的國力已經完全無法和蘇聯當年相提並論,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俄羅斯的海軍已經無法有效在海上和美國海軍對抗,甚至是在自己家門口的黑海海域,俄羅斯依然只能依靠航空兵和岸基部隊來和美軍的艦艇對抗,而這恰恰暴露出俄羅斯國力衰微的窘境。
(俄羅斯的「稜堡」岸艦飛彈系統,如今俄羅斯更多地依靠陸基反艦飛彈來維護自己的海洋利益)
不過就黑海這一特定海域而言,由於該海域屬於半封閉海區,僅有一條狹窄的黑海海峽和地中海連通,儘管黑海周邊國家除俄羅斯外,都是北約成員國或者夥伴國,但是由於黑海總體面積不大,進出又只有黑海海峽一條通道,因此很容易被俄軍航空兵封鎖。而且由於俄羅斯在黑海克裡米亞半島部署了先進的「稜堡」和「舞會」兩種陸基反艦飛彈系統,而這兩種飛彈的有效射程足以覆蓋整個黑海水域,這樣儘管俄羅斯海軍水面艦艇無力與美軍對抗,但是依靠航空兵和岸基反艦飛彈,美俄在黑海水域已經達成新的微妙平衡。
(老邁不堪的俄羅斯黑海艦隊)
從全球整體局勢來看,儘管遭到疫情的沉重打擊,但是美國的綜合國力在短時間內依然是全球最強,而俄羅斯和美國的國力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逐步拉大,如今按照GDP計算,俄羅斯甚至已經被逐出世界前十,由此可見俄羅斯經濟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的國防預算自然非常有限,根據公開的報導可知俄羅斯的軍費預算自2015年至今不但沒有提升,反而逐步下降。由於俄羅斯的國力逐步衰退,所以美國才敢於對俄羅斯步步緊逼,在川普時代,美俄在巴倫支海、波羅的海和北太平洋地區都曾經爆發激烈對峙,如今美軍開始大舉進入黑海,可以預見未來美俄在黑海地區的對峙也將日趨激烈,正如俄海軍前總參謀長克拉夫琴科上將所說的:「不能讓他們感到輕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