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與盾的較量:防彈裝甲陶瓷材料大揭秘

2022-01-30 新型陶瓷

早期的主戰坦克,其鎢合金高速動能穿甲彈的初速高達1700~1800m/s,能夠在1000m的距離上擊穿800mm的均質裝甲鋼板;而發展到現在的第3代主戰坦克裝備的精密裝藥破甲彈的破甲威力更是可穿透1200~1500mm的均質裝甲鋼板。

(圖片來源:網絡)

隨著彈丸材料和性能的逐步升級,裝甲材料因此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面對威脅力日益提高的「矛」,必須鑄就堅不可摧的「盾」以提高軍事防護性能和安全等級。這一需求推動了複合裝甲的加速研製與廣泛應用,而其中重要的材料之一,就是高性能的防彈陶瓷材料。

裝甲防護的基本原理是消耗射彈能量、使射彈減速並達到無害。絕大部分傳統的工程材料,如金屬材料通過結構發生塑性變形來吸收能量,而陶瓷材料則是通過微破碎過程吸收能量。

裝甲陶瓷的吸能過程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1)初始撞擊階段:彈丸撞擊陶瓷表面,使彈頭變鈍,在陶瓷表面粉碎形成細小且堅硬的碎塊區的過程中吸收能量;(2)侵蝕階段:變鈍的彈丸繼續侵蝕碎塊區,形成連續的陶瓷碎片層;(3)變形、裂縫和斷裂階段:最後陶瓷中產生張應力使陶瓷碎裂,隨後背板變形,剩餘的能量全部由背板材料的變形所吸收。彈丸撞擊陶瓷的過程中,彈丸和陶瓷均受到破壞。

因為陶瓷本身的脆性,其受到彈丸衝擊時發生斷裂而不是塑性變形。在拉伸載荷作用下,斷裂首先發生在非均質處如孔隙和晶界上。因此,為使微觀應力集中降低到最小程度,裝甲陶瓷應當是孔隙率低(達理論密度值的99%)和細晶粒結構的高質量陶瓷。

材料性能及其對防彈性能的影響

據資料報導,防彈陶瓷的力學性能範圍應是:彈性模量E≤280GN/m2、硬度HV≥2000,密度ρ≤3000kg/m3,陶瓷高的彈性模量可使彈頭在撞擊時變形和壓縮,而高硬度保證了彈頭侵徹陶瓷板時彈頭被犁削和粉碎,並吸收其能量。數值仿真表明,陶瓷的剪切模量、彈性極限、拉伸強度、抗壓強度以及抗損傷能力這5個參數中,氧化鋁陶瓷的抗穿甲防護係數對剪切模量最敏感,提高陶瓷剪切模量有望成為提高氧化鋁基防彈陶瓷防護性能的最有效途徑。

由於小塊陶瓷拼接的面板接縫多成為防彈的薄弱處,而大尺寸的單塊陶瓷板中彈後的破損面積大,降低了複合板的剛度,影響抗多次打擊的能力。研究表明,為了發揮陶瓷複合靶板防彈性能,陶瓷塊的最小尺寸應該大於中彈後形成完整破碎錐的尺寸。

應用於複合裝甲的防彈陶瓷可以是圓柱形、正方形和正六邊形,其中圓柱形陶瓷的防彈能力最好,但存在較大的空隙;正方形陶瓷塊有較多防彈性能差的直通縫,影響其防彈性能;正六邊形陶瓷綜合性能較好,但要求陶瓷塊的形狀尺寸要精確。

防彈陶瓷在受到彈丸侵徹時,只有在保持其體積完整性和不擴容性的狀態下,才能充分發揮陶瓷高防彈性能所具有的各種耗能機制。研究表明,在良好的約束條件下,陶瓷的抗侵徹性能大大優於沒有約束的陶瓷材料。

用於裝甲防護的陶瓷材料主要包括氧化鋁、碳化硼和碳化矽。

(1)氧化鋁陶瓷作為離子鍵化合物,化學鍵力強,熔點高(2050℃),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化學惰性,燒結製品表面光潔、尺寸穩定、價格低廉,故廣泛應用於各類裝甲車輛和軍警防彈服等。但Al2O3較高的密度、偏低的硬度和斷裂韌性,使其防彈性能相對來說較低。

(2)碳化硼是強共價鍵化合物,共價鍵高達93.9%,具有高的熔點,超常的硬度(35~45GPa),僅次於金剛石和立方氮化硼,尤其是近於恆定的高溫硬度以及良好的力學性能,使B4C成為發展潛力很大的高溫耐磨材料之一。B4C的密度在幾種常用裝甲陶瓷中最低,加上彈性模量較高,使其成為軍事裝甲和空間領域材料方面的良好選擇。B4C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價格昂貴(是氧化鋁的10倍左右)、脆性較大,限制了其作為單相防護裝甲的廣泛應用。

(3)碳化矽共價鍵極強,在高溫下仍具有高強度的鍵合,這種結構特點賦予了碳化矽陶瓷優異的強度、高硬度、耐磨損、耐腐蝕、高熱導率、良好的抗熱震性等性能;同時碳化矽陶瓷價格適中,性價比高,是最有發展潛力的高性能裝甲防護材料之一。

適合於製作裝甲的陶瓷性能

從陶瓷材料製備工藝的特點可以看出,目前工藝發展較為成熟的是反應燒結、無壓燒結和液相燒結,這3種燒結方式的生產成本較低,製備工藝較簡單,實現大批量生產的可能性較高。熱壓燒結和熱等靜壓燒結相對來說會受到產品尺寸的限制,生產成本較高,成熟性較低,超高壓燒結、微波燒結、放電等離子燒結和等離子束熔融法綜合來說成熟性最低,是較為新穎的製備手段,但對於技術和設備的要求較高,需要投入的生產費用高,實現批量化的可行性較低,常用於實驗探索階段。

隨著裝甲系統輕量化、高效化的發展需求,防彈陶瓷的優越性愈加凸顯。從單相陶瓷、多相陶瓷到纖維複合陶瓷,材料的斷裂韌性在逐步提高,抗多發打擊能力不斷得到升級。隨著材料製備技術的發展,更高性能的新材料不斷被開發和研究。納米材料、層狀結構為材料設計者提供了許多新的選擇,用於創造更加奇特的複合材料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衝擊破壞的擴展。碳納米管顯示出了極高的強度和剛度,無機富勒烯在能量吸收方面潛力巨大。除了材料的發展,設計新型複合裝甲也是研究的另一個熱點。

目前,提高防護裝甲用防彈陶瓷性能的主要途徑有:

SiC纖維/SiC複合陶瓷比純SiC陶瓷的應變量可增大9倍;加入連續碳纖維的Si3N4比純Si3N4的斷裂韌性可提高4倍多。另外,新開發的塑料陶瓷具有比純陶瓷更好的防彈性能,而且還可承受多發彈丸的連續侵徹。

採用特殊的工藝方法,製備陶瓷到金屬連續變化的複合陶瓷材料,可比陶瓷板和金屬板組合的複合裝甲有更好的防彈性能。

為了有效地提高陶瓷的抗裂性,可採用機械化學拋光、表面微氧化、氣相沉積和雷射表面處理等方法來改善陶瓷的表面狀態。另外,用離子注入法在氧化鋁陶瓷表面注入金屬離子可使其表面的硬度提高約50%;可使碳化矽和氮化矽的彎曲強度提高20%~30%。

陶瓷防彈裝甲在國際上因反恐戰爭而成為快速成長的一個產業。不論是人體防護還是車輛裝甲防護,先進陶瓷擁有許多優於常規材料的特點,主要包括質量輕,硬度高,可對微結構進行統一控制,因此可以抵禦更嚴重的威脅。

陶瓷防彈背心

主要的防彈陶瓷材料如碳化硼(B4C)、碳化矽(SiC)、氧化鋁(Al2O3)等高硬度陶瓷材料中,碳化矽陶瓷因硬度高、防彈效果好且製造成本遠低於防彈性能更好的碳化硼陶瓷,近幾年成為國際防彈陶瓷的主流產品,包括人體防彈背心、直升機腹部防彈層、坦克裝甲車防彈層等。例如美國賽瑞丹公司(Ceradyne)每年給美國軍方提供的防彈陶瓷裝甲達到10億美元以上。

國際上知名公司生產的SiC防彈陶瓷材料的性能

參考來源:

謝志鵬等:國際先進結構陶瓷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發展狀況

劉勝等:陶瓷複合裝甲的結構設計研究

吳燕平等:防彈裝甲中的陶瓷材料

任彥:防彈陶瓷在複合裝甲中的應用

註: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轉載、投稿、進產業交流群請加中國粉體網編輯部微信:953871729

  新興市場和國產替代帶來了國內先進陶瓷市場的高速拓展,最具潛力的新型陶瓷市場在哪裡?哪些領域即將迎來國產替代的爆發期?行業人士都對技術和市場保持著高度的關注。
  在此背景下,中國粉體網將於2021年8月13-14日鄭州舉辦「2021第四屆新型陶瓷技術與產業高峰論壇」 ,為新型陶瓷產業鏈人士提供平臺,交流前沿技術,溝通行業信息,助力科研單位成果轉化,幫助企業尋找新的市場方向。↓↓↓

相關焦點

  • 防彈裝甲中的陶瓷材料
    之後,又將陶瓷面板與複合材料背板共同構成防彈陶瓷複合裝甲,且於70年代後被美國等西方軍事強國應用於運兵車、坦克及軍機等。陶瓷裝甲主要應用於裝甲車輛,在實際應用中常以複合裝甲的形式出現,如英國「挑戰者」坦克、EE-T1奧索裡約主戰坦克等。陶瓷作為裝甲防護材料的主要優勢是強度和硬度高、耐磨、密度小等,而易破碎、抗多發打擊性能弱的劣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應用。
  • 中國防彈衣究竟多強?矛與盾的較量,最終要看背後的使用者!
    防彈衣是一種重要的個人防護裝備,它經歷了由金屬裝甲防護板,向非金屬合成材料的過渡;又由單純合成材料,向合成材料與金屬裝甲板、陶瓷護片等複合系統發展的過程
  • 俄羅斯成功研製「陶瓷防彈衣」防護性能堪比鋼製裝甲
    ,陶瓷裝甲既可以為人員提供保護,也可以配裝陸海空三軍裝備。為了降低裝備戰損和乘員傷亡,1962年,美國一家航空航天公司首次開發出正面為硬質陶瓷的複合裝甲,將氧化鋁陶瓷塊粘到薄約6毫米的韌性鋁背板上,用以抵禦7.62毫米穿甲彈的射擊。也就是在這個時期,美軍開啟了防彈陶瓷大規模軍事應用的先河。對於裝甲車輛,陶瓷複合裝甲成為提高其防護能力的「秘密武器」,英國「挑戰者2」、法國「勒克萊爾」、俄羅斯「阿瑪塔」等主戰坦克,均大量裝備這種裝甲。
  • 科研一角|軍工材料科普:陶瓷複合裝甲材料的應用研究
    隨著複合裝甲材料技術的迅速發展,陶瓷複合裝甲材料以其在防護領域的卓越表現受到世界各國的密切關注。它具備高硬度,高強度,高韌性、耐腐蝕、耐磨損以及低密度、低重量的優點,是作為防護裝甲材料的理想選擇 。本文對當前陶瓷複合裝甲的主要種類、應用現狀以及研究方向進行了討論。 彈道性能是衡量防護裝甲性能的關鍵性指標。
  • 碳化硼陶瓷防護裝甲
    可用來加工寶石、陶瓷、鑄模、車刀和軸承等,也可用作噴砂嘴、原子反應堆的中子吸收劑,特別可以用作陶瓷防護裝甲材料。相對於其他材質的防護裝甲,陶瓷裝甲具有硬度高、質量輕的優點,其對彈頭和彈藥破片的防禦能力都很強,已成為一種廣泛應用於防彈衣、車輛和飛機等裝備的防護裝甲。現在大多數陶瓷裝甲與襯層之間用低硬度、低密度的黏性聚合物黏接而成。
  • 複合裝甲是怎麼防彈的?
    冷軋壓延鋼之所以具備良好的防彈性能,就是因為通過壓延有效的減小了鋼板內金屬晶粒的間隙,讓鋼板更加緻密。圖:在冷軋壓延的過程中,鋼板內部的結構會被巨大的力量壓縮,這就進一步有效的減小了內部晶粒之間的間隙,提高了鋼板的硬度但是,設計師們為了不讓坦克超重,是不會用密度太高的材料來製造裝甲的,因為密度越高同體積的材料越重。
  • 先進陶瓷材料是如何提高國家的國防實力的?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精細陶瓷讓坦克裝甲車輛「武功更高強」
    然而,整體陶瓷發動機開發技術難度非常大,特別是陶瓷材料的高成本和低可靠性這2大問題實在難以解決,於是許多國家將研究重點轉向陶瓷零部件,目前,這方面的成果已超出了實驗室的研究階段,許多陶瓷零部件已大批生產,並在坦克裝甲車輛的發動機上得到廣泛應用。
  • 告訴你為什麼坦克用陶瓷做裝甲
    >我們平時所說的「陶瓷裝甲」,主要就是利用了新型陶瓷材料相對於金屬材料所具有的:低密度、高硬度和高抗壓強度的優點。現在被應用於防彈材料的陶瓷材料主要有B4C(碳化硼)、Al2O3(三氧化二鋁)、SiC(碳化矽)、TiB2(二硼化鈦)、AlN(氮化鋁)、Si3N4(四氮化三矽)、SiAlON(氮化矽鋁氧) 等。
  • 矛與盾的對決—坦克裝甲與反坦克武器的發展
    穿甲彈的彈體和頭部通常採用鋼合金、特殊合金等,其硬度比裝甲車、坦克的裝甲強度要高很多。穿甲彈的穿透能力得益於以下3個條件:初速非常快、直射距離大、射擊精度高。穿甲彈可分為尖頭穿甲彈、鈍頭穿甲彈和被帽穿甲彈。這3種彈也是普通穿甲彈的分類。尖頭穿甲彈自不必說,肯定是彈頭越尖,穿透力越大。而鈍頭穿甲彈,因為彈著目標時受力面積大,而且對目標表面摧毀更大,所以,它的穿甲能力比尖頭的還要強。
  • 芳綸Ⅲ材料在防彈裝備領域的應用
    從金屬材料,到陶瓷材料、複合材料、高性能纖維材料、剪切增稠材料和納米材料,防護裝備材料一直向著高效、舒適、輕量化的方向發展,這對不斷提高作戰人員的機動性、戰鬥力、生存力至關重要。據調查,我國軍警普遍配發的防護裝備還存在厚重、舒適性差等問題,造成穿著率較低,而沒有穿著就等於沒有防護。
  • 這些防彈材料你都知道嗎?
    在國防軍需裝備方面,由於該纖維的耐衝擊性能好,比能量吸收大,在軍事上可以製成防護衣料、頭盔、防彈材料,如直升飛機、坦克和艦船的裝甲防護板、雷達的防護外殼罩、飛彈罩、防彈衣、防刺衣、盾牌、降落傘等,其中以防彈衣的應用最為引人注目。它具有輕柔的優點,現已成為佔領美國防彈背心市場的主要纖維。
  • 裝甲防護領域-「氧化鋁、碳化矽、碳化硼」華山論劍
    同時,因其相對於金屬的低密度﹑高硬度和高抗壓強度,使其在裝甲系統上的應用十分具有吸引力,己成為一種廣泛應用於防彈衣、車輛和飛機等裝備的防護裝甲。國內外現階段主要使用的特種防彈陶瓷有氧化鋁、碳化矽、碳化硼,本文就這三種材料在防彈裝甲領域的應用展開討論。
  • 你有金鐘罩,我有中華鐵布衫——現代坦克裝甲到底那家強?
    但從20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反坦克飛彈大行其道,尤其在歷次中東戰爭中大顯神威,反坦克飛彈的聚能破甲彈頭加上精確的制導,打合金鋼裝甲的第一、二代坦克,像捅破窗戶紙一般輕鬆。反坦克能力第一次遙遙領先坦克的裝甲性能,面對矛與盾的短暫失衡,各軍事強國下大力氣研發新式的裝甲,來對付越來越厲害的破甲彈和穿甲彈。目前流行的三類裝甲為:複合裝甲、爆炸反應裝甲、貧鈾裝甲。
  • 外國小哥網購中國防彈板,結果讓他懷疑人生 | 了不起的中國製造
    而硬質防彈裝備中,以高強度金屬材料為核心的產品,是不可能依靠人力讓刀具穿透的。陶瓷類的雖然未見專業測試結果,但僅在理論上講,由於陶瓷易碎,不能排除在多次強力刺擊的過程中陶瓷碎裂,然後刀刃從陶瓷裂縫中穿過的概率;但這個概率就算存在,也非常低,基本上可以認為沒有實際意義。防彈衣能防步槍彈嗎?先上結論:軟質防彈衣不能,硬質防彈衣看等級,高級別的可以。
  • 凱夫拉為何可以代替金屬裝甲?
    這幾乎和當今加強版防彈衣的主流形式如出一轍。這就是在紡織品構成的主防彈衣的中間,再插入特別加強的金屬板或者陶瓷插板。瀚海狼山認為這也說明古人早機認識到,纖維材料也是裝甲的一種。不過過去的人利用的都是天然生物纖維;而當今的人們,利用的是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人造高分子纖維材料。1964年,美國某化學公司的員工,偶然性的發現某些高分子纖維有很大的強度,幾乎是同等重量鋼絲的5倍以上。
  • 歪果仁網購了一塊中國產防彈板,結果讓他懷疑人生... | 了不起的中國製造
    而硬質防彈裝備中,以高強度金屬材料為核心的產品,是不可能依靠人力讓刀具穿透的。陶瓷類的雖然未見專業測試結果,但僅在理論上講,由於陶瓷易碎,不能排除在多次強力刺擊的過程中陶瓷碎裂,然後刀刃從陶瓷裂縫中穿過的概率;但這個概率就算存在,也非常低,基本上可以認為沒有實際意義。2防彈衣能防步槍彈嗎?
  • 19世紀80年代,歐洲戰艦鋼結構裝甲防彈大測試
    1876 年拉斯佩齊亞裝甲防彈測試和鋼裝甲 到19 世紀70 年代中期,法國的克勒索(Creusot)制鋼集團已經能用平爐煉鋼法製作厚度很大的鋼裝甲了。該廠可以澆鑄出重達110 噸的單塊鋼坯,還有一臺用來鍛鍊鋼坯的100 噸水壓機。這種鋼裝甲和熟鐵裝甲哪一個的防彈能力更強呢?
  • 百鍊鋼不如繞指柔(下)——當代纖維防彈材料之其它
    作為一個防彈產品,其基本屬性確實是這些上遊廠家生產的原料決定的,但是其防彈性能,跟成品廠家的技術能力有著直接關係。但是無論產品怎麼變,其核心材料的特性是不會變的。另外,所有防彈產品都是材料技術綜合運用的結果,特別是像陶瓷類硬質防彈插板,是綜合了多種防彈材料運用的。這根上遊企業沒有直接關係,是成品廠家的技術實力體現。原材料的規格指數,寫再多也跟我們接下來要談的問題關係不大。
  • 裝備抗火箭筒發射彈複合裝甲結構優化
    姚廣春本文以總統專車、裝甲車、軍用方艙、輕型坦克等裝備防護為目標,討論這些裝備防火箭筒彈攻擊所需材料和防護結構優化。即使使用裝甲鋼板,面密度也要達到2噸以上。質量太大了,不可能應用在防彈汽車、總統專車、輕型裝甲車上。2.2 防彈陶瓷裝甲防彈陶瓷板,厚度需要400mm,面密度1.4噸;製造400mm厚度陶瓷防彈板也困難。不可能應用在防彈汽車、總統專車、輕型裝甲車上。